88读书网 > 大司农 > 第三百四十八章 北上雁门关
    路上走了大半月,许靖承跟太仓令和籍田在广康只停留了三天,随即就又马不停蹄的往回赶。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亲自走了一趟广康才知道陈询这个云陵郡守年前递上来的折子里面所述全部属实。甚至于折子里面寥寥数语根本就不够详尽。
    太仓令跟籍田令二人白天除了跟夏立安这个县令交谈,了解详细情况,还去了城里城外各处查看,而后回落脚之处后奋笔疾书,将自己所见所闻总结汇册。
    就连许靖承也没能闲着,他明白,不管是垦荒令还是水车这回回去之后根据朝堂之上众人商议之后都要在全国广泛的推行。
    此举利民利国,百利无一害,若是有人阻挡,那必定是心怀剖测。
    除了这两样,还有县衙后面的那些零零散散的“试验地”,里面的作物一旦收获,证实了那份手札上所假设的,那么北方那大片荒芜的地方全部实施起来,大燕将会是另外一番不同的景象。
    尤其是那个圆蓣,当初在横塘关他是尝过的,口感确实如手札上所说,只可惜当时许青起那里的种子一共就种下几棵,收获的并不多。
    后来在城外要了四亩地进行育种,弄的相当不错。
    但是因为要北上攻打北夷,而后又修建互市,所以他当时并没能特别的重视。
    说起来,横塘关那边的军田里面应该也种植了才对,可是白瑾安的折子上一字未提,估计够呛。
    亩产二十
    石左右啊,若是真的能达到这个数量,那还担心什么灾年担心什么饥荒。
    因为差事,过年的时候他们在路上过的,这个元宵节他们又在赶路的途中。
    佳节之时,万家灯火,举国同庆,他们却是风餐露宿披星戴月的在赶路。
    他们的运气不好,上元节这天错过了驿站,到晚上的时候没能到达下一处,只能在半道露宿。
    这种天气,哪怕乘坐马车,依旧很够呛。
    太仓令裹着斗篷哆哆嗦嗦:“多在附近弄点柴火,这晚上不能离了火,火还不能小了。”
    这纯属判断失误,之前路过驿站的时候天色还早,就想着能赶一段是一段,不能将时间耽搁在半道上,不然走走停停的又要好些天才能回洛都。
    他们走了,他们的差事又下属暂领,但那毕竟是自己的职责,交给谁也不如放在自己手里放心啊!
    随行的侍卫很快就将篝火弄起来。
    太仓令盘腿坐在干草上跟籍田令说话,说的还是许青起。
    从到广康之后,除了正事,但凡闲聊,十句话起码有八句都是关于许青起的。
    二人一直在雁门关,而后到的平桓,压根就没见过许青起这个人,知道的大多都是听说的。
    之前听说的少之又少,还是许青起在蜀州杀了岳崇安之后身死,被封为长宁侯之后她的名字才快速在朝堂之上传开来。
    “说来说去还是那岳崇安岳老贼的错,既然有意归顺我大燕,为何要对我大
    燕将领赶尽杀绝。说什么要报杀子之仇,那之前我们折损了那些士兵又怎么算?镇远大将军的命又怎么算?”
    籍田令叹气:“谁说不是呢?这本身就是一笔糊涂账,只可惜了长宁侯,年纪轻轻的就没了。她若是还在指不定还有更多的惊喜。她这一去于百姓于我 大燕当真是莫大的损失啊!”
    许靖承听着并没有插话,心里也难受不已。
    不管是先走的小九,还是后走的阿起还有他三哥,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啊!
    一念之差便不可挽回。
    就是不知道他爹心里可曾后悔过。
    许靖承打小就聪慧,以前在雁门关他是最合许怀信心意的儿子。
    父子俩有着一种跟旁人没有的默契。
    可自从到了平桓之后,许靖承发现他渐渐的就有些不懂他爹了。
    而今,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皇权?当真是会让人面目全非而后彻底成为孤家寡人?
    他很想问问他爹,后悔吗?但是他又清楚的知道,不能问。
    离开了雁门关到了平桓称帝之后,那个人就不单单再是他的父亲,而是皇帝,帝心难测。
    他母后不在了,妹妹也走了,兄长如今处境堪忧,一切都压在他的肩膀上履步维艰,他不敢错一点。
    次日早上微微见到一点天光一行人就再次上路,与此同时,青州那边的凉觉寺也有马车缓缓朝山下驶去。
    若是从白赤过赤阳河北上到曲阳,其实是
    一条很近的路。
    但是周泽漆没打算这会儿就带许青起回曲阳,他打算带许青起先去一趟雁门关。
    那是他们兄弟几个长大的地方,也是孟珩长大的地方,他想带许青起去看看。
    眼下还不到回曲阳的时候。
    许青起身死受封长宁侯的消息想必已经到了曲阳,这个时候许家那块地方备受瞩目,若是这个时候回去,不管如何遮掩都十分的引人注目。
    所以在凉觉寺过了上元节之后,第二天一大早三人就离开了。
    从楚方到琅琊,而后穿过横穿梁谷关从青羊北上。
    即便是沉睡的许青起,他一样给做了乔装,扮作一对求医的寻常夫妻,一路不紧不慢的没有一点赶路的样子。
    二月湖水清,处处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即便是北行,随着时间,天气也逐渐暖和起来。
    天气好的时候就停下来,带着许青起出马车晒晒太阳见见风。
    从春寒料峭的东南边走到北边,过苍山渡阳水,到达雁门关的时候雁门关那边的柳树都彻底的绿了。
    雁门关那边刚刚打完一仗。
    这个地方从早几朝之前到现在就没消停过,防北夷防西戎,许家几代人守在这里能守到现在当真是极为的不容易。
    阳春三月,大燕境内从南到北逐渐复苏,但是北夷和西戎那边还没解冻。
    漫长的冬天对于这两个地方的人来说无异于活在炼狱,求生的本能让他们不断的南迁,一点点靠近大
    燕的领土。
    为了一口吃的,什么办法都能想得出来,多数还是偷抢,没有什么法子比这个来的更快更直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