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司农 > 第二百七十八章 来访
    夏和光没打算回去,倒是没想到二十八这日夏立安来了梁谷关。
    许青起在议事厅接待了他。
    跟他一起来的还有从云陵郡守府来的人,陈询跟前的管事。
    “大人让奴才问许将军安!”
    此番前来是送年礼来的,顺便也是代陈询过来看看,许青起孤身一人在梁谷关到底如何。
    许青起跟他寒暄了几句,让程许招呼人下去喝茶歇息,而后才顾得上跟夏立安说话。
    “马上就是年关了,夏大人应该很忙才对,怎么有空来关城?”
    夏立安道:“将军之前推行的开荒令,小年前一天下官排出去的人做完了最后的统计,小年的时候按着您之前说的,将奖励发了下去。
    下面的百姓性质都很高,高兴的很。下官就想着这眼看要过年了,这离的也不远,该来跟您说一说,让您也高兴高兴。”
    许青起将他递过来的竹简看了看,确实很高兴。
    “核实清楚了,确实开荒新增这么多耕地,那他们的日子后面就能好过起来了。”
    夏立安道:“荒地免税只有三年,三年之后就要重新丈量开始收税,任谁也不敢糊弄。”
    荒地三年不增收赋税,这是求都求不来的机会,一年俩季,三年,就算是刚刚开出来的荒地也能出粮食,也能攒下来些。
    “之前那些退下来的军户也都安顿好了,有几个有手艺的安顿在了城里。”
    许青起这会儿本不再管这些琐事,但是夏立安说出来
    她也怪喜欢听。
    毕竟当初自己费心筹谋一趟,这一走没有不了了之,还按部就班的完成了,怎么想也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夏大人此番前来怕不止是跟我分享这些事情吧?”
    夏立安笑着拱手:“将军明鉴,下官来给您送年礼是主要的,其次就是想看看那不孝子在这里有没有给您添麻烦。”
    “和光是个聪慧有毅力的,在关城内这段时间很不错,表现的很好。”
    大概是第一次听见自己这个小儿子被夸奖,夏立安有些激动还有些不敢置信。
    许青起笑了笑,随后让人将夏和光喊了过来。
    夏和光也没想到自家老头子会来关城看自己。
    听见人喊,丢了手里正在比划的剑就往前面跑,人还没到声音先道:“将军,说是我们家那老头子来了,哪呢?”
    一开口,夏立安就知道,许将军这真的是美誉了。
    夏和光还是夏和光,不管在哪跟谁那都是一泼猴。
    夏和光进来给许青起行了礼,随后才看他爹。
    许青起道:“你爹特意来看你,你们这么久没见,当有不少话要说,带夏大人去你院子里慢慢聊,让人去备点酒菜,好好招待一下你父亲。”
    夏和光从进来眼里就一直带着笑:“谢将军,小的告退!”
    夏立安这才道:“多谢将军,下官告退!”
    许青起挥挥手,父子二人退了出去。
    夏立安看着结实了许多的夏和光:“性子还是要好好的压一压,跟
    在将军身边,跟在家里不一样。你既然已经选择了从武,以后要打交道的人更多,切不可再如此的不稳重。”
    说实话,要是夏和光稍微争气一些,他一点也不想让夏和光从戎。
    战场之上刀剑无眼,千千万万的将士,活到最后的有多少,能当上将军的又能有几人。
    这条路看似容易,实际比任何一条路都要难走,稍有差池,赔进去的就是命。
    然而儿大不由爹,这是夏和光自己的选择,夏立安也没办法。
    夏和光道:“知道,爹,以后我就跟着她了,可能会没出息,但是我想试一试。”
    当将军这种事情他没想过,他怕疼又怕死,上了战场刀剑无眼。
    他还没活够。
    他习武不是打算从军来着,他暂且跟着许青起,学好了本事,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说不定他能当一个行侠仗义的侠士呢?
    殊不知夏和光如今那么努力居然是为了一个侠士梦,父子俩刚刚离开,孟珩的信就到了。
    青羊战事吃紧,孟珩从离开梁谷关迄今连着眼下这封信一共来了三回信给她。
    信中虽然大部分时间说的都是战事,可字里行间都带着思念。
    许青起上一次去的信是讲梁谷关这边的情况,并且跟他说了说自己的打算。
    她不想留在梁谷关操练兵马守关,这仗既然要打,她愿意做那个马前卒一马当先拼杀在最前面。
    而不是如今这样身负重责成为守关主将,事事都得瞻前顾
    后束手束脚,她打算找个合适的机会递折子回平桓。
    孟珩跟她说再等等,若是他拿下平陵,许青起这边再递折子不迟,到时候他找人再帮忙运作一二,想必能成。
    这为官为将也不是自己想就能为,不想就不为的,得顺应天下大势。
    他也不想让许青起担负这么重要的责任。
    一旦攻破平陵,燕军就能直接南下强度通源河使得宁州南北兼并,再取中州。
    届时梁谷关这边就真的只需要守关了,那么许青起就不适合呆在此处,朝廷自然会派合适的人来接手。
    孟珩估计着,最迟正月底这个事情就能成。
    这算是回信,说的都是许青起之前提的事情,顺带的也提了提平桓那边的事情。
    但是许青起还是从字里行间看明白了,孟珩这个年不好过,说不定大年三十硝烟四起。
    战况不容乐观,平桓那边情况也不太好。
    太子许靖坤监国,许怀信已经有好几日不曾上朝了。
    许采薇这回也是病的来势汹汹,之前尘远大师的方子已经不起作用。
    周泽漆做了好几遍调整都不行,只能继续养,养好了便好,养不好……
    宫中的贵人如何说起来跟他们关系不大,却又息息相关。
    皇帝总觉得自己身体不行了,所以对战事看的格外的重。然而战况瞬息万变,他远在平桓压根没有办法第一时间知道战况,更没有办法准确的做出应对,所以所有的压力都压在了孟珩这个主
    将和宁王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