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司农 > 第一百三十七章 平安信
    整个监察司分为两部分,因为算得上是大燕跟北夷共有的交易场所,所以届时管理此处的一应事务自然由双方的人共同承担。
    大燕作为主导方,自然得将能想到的都想到,尽量周全。
    除了监察司办事处,另外还有一处是北夷的驻守点,许青起给那处暂时起名为使节府。这需要此番巴尔思和奥格送萨仁去了平桓之后从皇帝手里拿到使节令回程到了这里才能入驻。
    她估计着,拿到使节令留在关市的十有八九会是巴尔思。
    奥格这个人,巴图鲁不会放心让他在这边。
    使节府的房子建好了,图纸是许青起亲自画的,跟中土的房屋不一样,里面是结合两下混合建造。至于里面如何盛设,她没打算管。她现在欠了一屁股的账,自顾尚且不暇,哪有时间去管北夷人怎么住能不能住习惯住的舒服。那房子按着那个样子修建起来就是她和大燕最大的诚意了。
    孟珩之前说,涂山部的人返回关城很有可能是年后的事情了,但是许青起觉得应该不会那么晚。
    横塘关到中州跟到平桓就不是一条路,无需从伏云岭走,一路上算得上十分的平顺。这会儿许怀信刚刚称帝,朝堂官员制度等等很多事情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善,兵荒马乱。巴尔思等人去了也呆不了多长时间,朝廷也不会让他们呆太长时间。
    事实证明,她的预估是对的。
    今年的秋是个暖秋,一直
    就没见着几滴雨,看着天暗下来像是要变天,结果阴着阴着就又晴起来了。
    但是到了十月底,用不着进十一月,雪终于下下来了。
    天上这么一落雪,地上就冷的不行了,外面的工程就此止步。
    朱有能跑了一趟,将借调来的士兵全部带回营,回来的时候带了一封信给许青起。
    说是从将军府里面带出来的,白副将给的。
    许青起接过信的时候就有些疑惑,怎么会有人给自己写信呢?是师父?
    但是看了信封上那几个字她就知道了,不是老和尚的信,是孟珩的。
    跟在孟珩身边这么长时间,他的自己许青起还是很熟悉的。
    朱有能不知道两个人私下的那点事情,只当是有什么公事,将信送到之后就没再多耽搁,拱手道:“想必是有要事,属下不打扰了,许大人您先忙着!”
    许青起应了一声,拿着信往回走,在书案后面的毯子上坐下来之后将火漆封好的信拆了开来。
    入目便是一首诗。
    “伏云岭下长亭路,赤阳河畔白霜覆,三更梦回一朝顾,念君朝朝与暮暮。”
    后面坠着几个字:“安好,勿念!”
    许青起尽量忽视自己脸上跟火烧似的的热度,将信啪的往案子上一砸,冷笑一声:“真会自作多情啊,谁念你了?”
    这话不假一点,她一天到晚大事小事不断,入夜倒头就睡,别说念,连梦都不常做。
    随后,又将那封信摊开,嘴角抽了抽,骂了一
    声“登徒子”,而后口是心非的将信装回去收了起来。
    回信,那是不存在的,许大人日理万机,怎么可能有时间回这种信。
    孟珩也没指望她回信。
    这辈子孟珩写过很多回信,都是为了公事,这还是第一次假公济私。剿匪一事确实没有那么容易,伏云岭的土匪盘踞这么多年,早就已经发展的如同城镇一般,人生子,子生孙,随便哪一处都有上千之众。
    这些人不仅拦路抢劫,还在山岭间开辟土地,种植粮食,驯养家禽,养蚕织布,自给自足,俨然就成了一个小国家了一般。寨子与寨子之间经常互通有无,需要东西宁愿跋山涉水去相邻的寨子里面交换也不轻易出山。
    好的是,七十二寨,并非个个实力都如此庞大,否则他带来的那五千人当真不够看的。
    大半月时间,一连端了三个寨子,消息约莫是传开了,后面就越来越难了。想要将伏云岭里面藏着的土匪全部拿下,怕是个持久战。起初是为了粮草,但是身在其中之后孟珩清楚,这山岭之中的匪贼已成气候,若不想办法清剿干净,终会成心腹大患。
    落雪的时候他已经跟郭要汇合,制定了作战方针,汇合之后又将人分散开继续潜入。
    这种天气,这种地方,他们算是外来的人,这些外来的人对上经年累月在山寨中生活的这些贼匪,没有任何的优势,所以,压根不敢冒进。
    说好回去一
    起去曲阳,孟珩总觉得怕是要食言。
    思来想去才写了那么一封信出去。
    感情这种事情,他是男子,总该要主动一些才是。
    那丫头的性子,若是自己不主动走近一些,出来这么长时间,或许会有更长时间,她怕是要记不得还有自己这么一个人了。
    靠近这一步当真是不容易,孟珩不想因为这次剿匪不进反退
    落雪对于已经靠南边一些的伏云岭来说,问题不大,但是横塘关,尤其是靠近无定河边上那一带一旦下雪就很难停下来,一夜之间银装素裹,整个世界都成了白茫茫一片。
    外面的活不能干了,屋里多的是活。
    先前存的柴和从怀古沟那边拉来得到炭就起了大作用。
    朱有能带着士兵在屋里各处折腾,该盘炕的盘炕,该做木工的做木工,不会就跟着学,总之不会有闲下来的。
    许青起忙里偷闲,让程诺烧了热水泡了两大盆菽粒,泡胀起来了之后几个人七手八脚的抬去了伙房那边。
    伙房那边有一个很大石磨,两百多口人吃的粮食大多都是在那上面磨出来的。这会儿闲着,许青起刚好借用一阵子。
    倒是不用她动手,都认得,伙房里面十来个人。掌勺的,烧火的,劈柴的,挑水的,这会儿都凑在里面,这个时候就伙房里面最暖和,比起夏日,这个天气是伙夫感觉到最幸福的时候。
    许青起过去的时候石榴已经跟伙房里面的人说上话了,知
    道他们要用磨,里面的人很是热情的舀了一桶滚热的水出来,将盖起来的磨盘掀开从磨眼里面灌进去化冻,老远就看见好些人围在那,中间一块雾气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