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三国:狂卷圣贤,带着赵云打天下 > 第645章 苏家军横扫巴蜀
    拿下成都城之后。
    苏烈坐镇城中,与刘伯温等人整顿城中事务。
    安稳成都以及周边几个县的局势。
    同时,命马超、庞德进攻蜀郡南边的梓潼郡。
    命张辽、高适杀个回马枪。
    进攻蜀中与汉中之间的广汉郡。
    赵云和周瑜、孙策他们则是再次顺着江水而下。
    收服巴郡境内其他没有被攻克的县城。
    堪比霸王之勇的李存孝向巴郡东边出兵。
    准备攻打巴东。
    大将薛仁贵则是向巴郡西边进军,攻占巴西等地。
    如今诸葛亮刚刚丢了成都,蜀军的士气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正是苏家军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的最佳时机。
    苏烈自然不会错过良机了。
    在地理位置上来说。
    益州分为南、北两部分。
    每个部分又可以分为两个地区。
    南部就是以踺为、越隽二郡为核心的踺、越区域。
    以及大耳贼正在攻打的南中区域。
    北部便是巴蜀区域和汉中区域。
    其中,汉中早就落入苏家军手中了。
    而巴蜀地区是整个益州的核心,如今也被纳入了大汉新王朝的版图中。
    苏烈当然要趁势拿下北部两个区域的所有地盘。
    进一步稳固苏家军在益州北部的掌控力了。
    至于南边……
    苏烈并不着急。
    益州南部大多数郡县中,有汉人与异族人共同居住。
    从郡县的名字上就可以看的出来。
    什么踺为郡、越隽郡的,一看就不是纯正的汉人居住地。
    类似这种郡县。
    生产力一般都不高。
    就算留给大耳贼,他也不可能凭着这些生产力低下的地盘。
    再掀不起什么惊涛骇浪了。
    能苟延残喘就已经是他的本事了。
    相比进攻这些郡县,苏烈还是更看重稳定益州北部的局面。
    短短一个月之后。
    各地纷纷送来捷报。
    以巴、蜀为核心的益州北部,彻底被拿下了。
    自大巴山至长江三峡以北的大片土地。
    正式并入了版图之中。
    高兴自然是值得高兴的。
    但新的问题却让苏烈头疼不已。
    打卡成都半个月的过程中。
    诸葛亮麾下的成都官员,基本上被赶尽杀绝了。
    导致不少郡县出现无人管理的问题。
    苏烈为了稳定各地情况,不得不从其他的地方调动官吏过来。
    补充到空缺的岗位上。
    而且所需调动的人手还不是一个两个。
    完全是以“批次”为单位的。
    即便是掌控大半个天下的苏烈,也没办法一次性拿出这么多人来呀。
    还好有刘伯温这位神机妙算的能人。
    他建议在嵩阳书院上一届的毕业生中,精选有才能的人。
    直接提拔到各县的县令位置上。
    然后再从往届的优秀毕业生中,挑选已经出仕并且有三年工作经验的人。
    补充到郡守的位置上。
    例如孙权、陆逊等人,就是很好的选择。
    苏家军第二代人的成长很快。
    贾诩的长子贾穆……
    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直……
    包括刘伯温家的小子刘琏。
    都可以拿出来试试嘛,就当是龙国首富给他儿子出资5个亿。
    让儿子练手了!
    苏烈立刻采纳了刘伯温的建议。
    把这些嵩阳书院的优秀毕业生调集了过来。
    以孙权、陆逊为首。
    加上其他一些非嵩阳书院且有经验的县令。
    搭起了全新的益州领导班子。
    补充到了益州北部的各个郡县中。
    反正刘备在南中忙着打仗,一时半会也回不来。
    苏烈暂时也没有班师回朝的打算。
    对这些新上任的郡守、县令来说,环境还是比较宽松的。
    有利于他们在岗位上通过实践,迅速成长起来。
    解决了各级官员的问题之后。
    苏烈还有一件事颇为头疼。
    益州牧的人选问题。
    这一天。
    他把李存孝和张辽交到了面前。
    和他们探讨起益州牧的问题:
    “敬思,文远,朕有意在你们二人之中,选出一人担任益州牧。你们意下如何?”
    按理说。
    张辽主掌汉中多年。
    应该是益州牧的最佳人选。
    可李存孝更早加入苏家军,跟随苏烈南征北战。
    立下战功无数。
    五霸十虎诸位大将之中,除了跟在苏烈身边的霸宠组合。
    其他的人基本上都已经是一方诸侯了。
    只有李存孝还没有获封州牧。
    当然不是他的能力不行。
    正相反,就是因为他太行了。
    苏烈在和其他对手开战的时候,往往习惯任命李存孝为先锋。
    这就使得李存孝战功无数,却始终没有前往地方任职。
    因此,苏烈这次特意把李存孝叫了过来。
    询问他的意见。
    苏烈知道李存孝忠心耿耿,即便一辈子当不上诸侯。
    他也不会有半句怨言。
    可帝王之术,平衡是很关键的因素。
    李存孝不会有怨言,其他人呢?
    他手下的大戟士精锐们呢?
    提前排除一切隐患,方为王道啊。
    张辽看了一眼身旁的李存孝。
    率先站起身来说道:
    “禀陛下,存孝将军劳苦功高,且能征善战。末将自叹不如。”
    “末将极力赞同存孝将军出任益州牧,末将仍居汉中太守之职,必定全心全意辅助存孝将军,使益州固若金汤!”
    李存孝伸出强有力的手臂。
    一把将张辽拉回到了座位上。
    然后站起来笑着说道:
    “陛下,末将知道陛下的好意。可我李存孝最大的愿望,就是跟在陛下身边。”
    “陛下剑锋所指,末将奋勇先登。当初陛下有意册封末将为并州牧,末将都没有答应,现在就更不用说了。”
    “我觉得还是由文远来当益州牧吧。他心细如发,文韬武略皆为上上之选。”
    “又久居汉中,熟悉益州北部的状况。没有比文远将军更合适的人选了。”
    苏烈眼含深意的看向李存孝:
    “敬思,你可要想好了,成为一方诸侯的机会,可不是随时都有的。”
    李存孝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
    “陛下,你就让我跟在你身边得了,相比治理地方,我还是更愿意为陛下冲锋陷阵!”
    苏烈身后的霸宠组合,暗暗向李存孝做了个鬼脸。
    露出了欢喜的笑容。
    这仨人,是苏家军头一等的好战分子。
    一天不打仗就浑身难受。
    他们早就商量好了,这辈子也不会到地方上任。
    就跟在苏烈身边,做金牌打手外加忠心的狗腿子!
    州牧?
    封王都不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