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三国:狂卷圣贤,带着赵云打天下 > 第560章 天山之上有天池
    苏烈以大汉天子之名。
    派刘伯温为首组成谈判团。
    与乌孙等国使者详谈每年纳贡的时间与数目。
    其实在苏烈下的最后通牒中。
    岁贡的大部分内容,已经被他单方面定下来了。
    可这次国与国之间的使者谈判。
    依旧持续了前后十日之久。
    其间,刘伯温从一个个小问题出发。
    尽可能的拖延时间。
    完全化身为锱铢必较的市井小贩。
    芝麻绿豆大点儿的事也要计较半天。
    他之所以带领大汉谈判团如此做派。
    其实是在为张仲景那边争取时间。
    药王孙思邈跟着马超他们去了边界线上。
    一时之间也回不来。
    消灭疫病的事情便全部落到了张仲景身上。
    神医张仲景没日没夜的奔波在药房与染病将士之间。
    从无一刻松懈。
    在他的努力和钻研下。
    疫病终于得到了控制。
    染病的大部分将士逐渐恢复了健康。
    但很可惜的是。
    由于这场疫病来的太过突然。
    最终还是有数百人被夺走了宝贵的生命。
    其中不仅有染病的将士,还有十几个张仲景手下的医者。
    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甚至比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来的还要残酷!
    当苏烈收到张仲景送来的消息。
    得知将士们的病情已经全部好转。
    积压在心头的一口闷气,终于如释重负的吐了出来。
    当即对张仲景、孙思邈以及医者们做出了奖励。
    那些战死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医者。
    按照军中阵亡将士的标准,发放三倍抚恤金!
    他们的子侄后辈,可以免费进入嵩阳书院学习!
    张仲景这边搞定了疫病。
    刘伯温那边也就随之结束了拖沓的谈判。
    双方最终约定。
    半个月之后。
    大汉天子与乌孙等九国国主,于天山之上的天池旁会面。
    签订永久性的臣属国书。
    达成了一致,乌孙等国使者们逃也似的离开了铁门关。
    踏出城门的那一刻。
    他们心中着实感慨万千:
    这地方太可怕了,此生此世再也不来了!
    路上用去了两三天的时间。
    各国使者顺利的通过马超镇守的边界线。
    回到了本国的国土上。
    此后十余日。
    经过他们之口。
    大汉新王朝蓬勃的气象、大汉精兵战无不胜的姿态、装备军械领先时代的威慑力……
    洋洋洒洒的传遍了各国上流圈子。
    所传扬的众多话题之中,最核心的便是大汉新任天子苏烈的雄才大略。
    按照回国的那些正副使者们的话来说。
    苏烈就是转世的天神。
    天生一副帝王之相!
    什么打仗塞过姜子牙、治国堪比周公旦、武勇不输西楚霸王……
    越传越神!
    就好像西域人知道的那些汉家名人,摞在一块儿都比不上苏烈!
    这些传言如果只是来自于民间。
    各国的高层肯定是不会相信的。
    可这些话却是出自使团之口。
    真实性还是很大的。
    所以各国高层迅速接受了这种说法。
    心里再也生不起反抗大汉的念头了。
    即便对交纳三分之一岁贡,而颇有微词的人们。
    也都乖乖的闭上了口。
    再也不敢多嘴了。
    而各国的国主们,为了能在天池会面中给苏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纷纷临时抱起了佛教。
    恶补了一段时间的汉语和汉人文化……
    天池会见的日子终于到来。
    各国国主一大早便抵达天池。
    唯恐自己来的晚了,惹起苏烈的不快。
    在风中等待了足足两个小时。
    苏烈才姗姗而来。
    只见他身披瑰丽的银龙雪麟甲。
    左手按着腰间的巨阙剑。
    迈着龙行虎步,一步步来到了天池旁。
    霸宠组合与燕云十八骑亦步亦趋的跟在他身后。
    那柄三面开刃的屠龙锥,被李元霸轻松地扛在肩上。
    如果说传闻中的苏烈,概念是模糊的。
    此刻见到了苏烈本尊。
    各国国主顿时感觉传言不虚。
    就苏烈这器宇轩昂的气势、舍我其谁的霸气、睥睨天地的锐气……
    可不就是天神转世吗?
    别的不说。
    那柄看上去就很沉重的屠龙锥,岂是一般人能玩的转的?
    单凭这一点,在场的九个国主谁敢不服?
    各国国主纷纷起身。
    用生硬的汉语向苏烈打招呼:
    “我等参见陛下。”
    苏烈脚下的步伐顿时挺住。
    站在各国国主面前十步之外。
    笑呵呵的说道:
    “你们见了朕,不是应该自称为臣吗?”
    各国国主毕竟是一国之主。
    虽然对苏烈心生畏惧,但还是想保住内心中的最后一点尊严。
    因此刚才并没称臣。
    本想能糊弄过去呢,谁料苏烈眼中不揉沙子。
    一点也没有汉人那些宽和、仁厚的优良传统。
    直接就开口质问了!
    别看他脸上笑嘻嘻的,似乎是在开玩笑。
    可谁敢把他的话,真的当做玩笑?
    乌孙王第一个反应了过来。
    连忙学着汉人的样子。
    “啪嗒”一声跪在了地上:
    “臣,拜见陛下!”
    其他几个国主一看。
    乌孙王既然打了样儿了,咱们也别抻着了。
    用汉人的话来说,抻秃噜了咋整?
    搞不好要掉脑袋的啊!
    自己带来的那些卫兵,恐怕还不够苏烈身后那二十个人塞牙缝的呢。
    各国国主好似滚地葫芦一样。
    环跪了一地。
    山呼万岁!
    在他们低头山呼参拜之时。
    苏烈的嘴角泛起了狡猾的弧度。
    拿捏!
    这帮不通汉化的西域人也太好骗了。
    就跟幼稚园里的小盆友似的。
    嘿嘿……
    天池会面并未持续太久的时间。
    大约一个半小时之后便结束了。
    无非就是互换国书、盖上印章那点事。
    就连这,都不用苏烈亲自出手。
    自然有刘伯温等随后跟来的文官效劳。
    苏烈只需全程端着大汉天子的架势。
    一边保持着气势上的碾压。
    一边和各国国主们指点江山。
    分外轻松。
    会面结束之时。
    苏烈潇洒的向各国国主摆了摆手。
    然后便带着人率先离开了天池。
    离开的时候比来的时候,队伍中多出了九个人。
    是谁呢?
    当然是九个国主的儿子。
    乌孙等国既然要臣服大汉,成为大汉的附属国。
    多少也得拿出点诚意来吧?
    安排个亲生的儿子,跟随苏烈回到大汉帝都。
    这不过分吧?
    通常这种身份的人,有一个统一的称呼:
    质子!
    国书是纸面上的约束。
    质子可是血脉上的牵制啊!
    必不可少。
    这是刘伯温和各国使团推诿扯皮之时,明确写进了国书里的硬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