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三国:狂卷圣贤,带着赵云打天下 > 第522章 西域三绝
    “哈哈哈,大耳贼这份厚礼,送的还真及时……”
    消息传回帝都。
    苏烈坐在天子宝座上,笑的前仰后合。
    生平最开心之事。
    莫过于看到大耳贼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痛快!
    大笑过后。
    苏烈恢复了常态:
    “大耳贼失了这一局,接下来必然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我们和他抢时间的阶段。谁能提前筹备好战前事宜,谁便将掌控主动!”
    “传令文远他们,加紧筹备。争取在一年之内,先把汉中军训练成型!后续的事情,我们就轻松多了。”
    一众文武大臣纷纷点头。
    眼下的形势摆在那里。
    大汉新王朝若要收服益州,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筹备。
    不仅是兵马训练,还牵扯到征战所用钱粮物资、军械装甲等多方面的筹备。
    毕竟,益州太平了数十年。
    这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导致益州军战斗力低下。
    没有经历过大战的战火洗礼,战斗经验不如苏家军丰富。
    但另一方面。
    正因为没有战争,益州府库充盈。
    粮食、军械堆积如山。
    在物资上占据相对的优势。
    而且益州境内山川险峻,可谓是处处壁垒。
    贸然进军益州,只会碰的头破血流。
    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是规避风险的唯一方法。
    进兵益州殊为不易。
    但刘备想要在短时间内巧取豪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按照大耳贼惯用的手段来推断。
    他必然会采用“分而化之”的方式。
    温水煮青蛙一样,通过拉拢益州官员,达到掌控益州的目的。
    益州各级官员大体上分为两派。
    这已经是人尽皆知的秘密了。
    本土派对刘璋忠心耿耿,绝不会在刘璋还在的时候轻易倒向刘备。
    而外来派,虽然处处遭受益州本土派的打压。
    可其中也不乏忠贞之士。
    刘备所能拉拢的,充其量只是外来派中的一部分人。
    即便他这一目标完成了。
    距离真正掌控益州还远着呢。
    刘璋和他的父亲刘焉在益州经营多年,在百姓中的口碑还是不错的。
    单凭这一点,就不是初来乍到的刘备能比的。
    以葭萌关为起点。
    逐步向南发展,的确是刘备面前最可行的一条路。
    但越是往南,他就越加难以掌控。
    越过益州的中心成都城,直接拉拢南边的各郡官员。
    更是不可能实现的。
    刘备唯有在拉拢到一部分人支持之后。
    同时暗中积蓄一定的力量。
    才有可能忽然发动兵变,强行把刘璋赶下阆中王的宝座。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而这两个条件,哪个也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做到的。
    大耳贼所需要的时间,只会更多!
    如果说大汉新王朝需要两年的话。
    那么刘大耳至少要准备三年!
    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
    形势只会对苏家军越来越有利。
    然而,世事多变。
    很多事情并不是以个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丞相刘伯温苦着脸走出班列。
    在苏烈的兴头上,迫不得已浇了一盆冷水:
    “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一看刘伯温的神色。
    苏烈就知道事情不简单。
    摆手说道:
    “伯温尽管奏来。”
    刘伯温暗中叹了一口气。
    取出奏章双手递上:
    “禀陛下,最近收到凉州牧佑维将军的军报,西域三十六国蠢蠢欲动,似是隐隐要向我大汉发兵。”
    由于张骞的功劳所致,西域三十六国就是西汉历史上的西域都护府。
    只不过随着大汉的国力衰弱。
    由盛而转衰。
    西域三十六国便时不时的跳出来搞事情。
    两百余年间,与大汉“三绝三通”。
    先后三次主动断绝与大汉的关系,致使丝绸之路数次被阻断。
    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眼看西域都护府要脱离大汉王朝的管辖。
    大汉先后三次派出兵马。
    一次次的征服西域三十六国。
    打的他们俯首称臣。
    历史上著名的班超出使西域,就发生在“一绝一通”期间。
    三次闹剧之后。
    西域三十六国似乎是被打服了。
    老老实实给大汉王朝做了数十年打工人。
    让丝绸之路恢复了往日的荣光。
    不过,自从汉灵帝以来。
    旧汉势不可挡向深渊一路下滑。
    西域三十六国看到大汉再次出现了衰败。
    毫不犹豫的立刻与旧汉断绝了关系。
    到黄巾之乱的时候。
    大汉王朝基本上便失去了对西域的掌控。
    可那个时候,西域三十六国名义上依然从属于大汉。
    并没有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
    得知大汉从旧变新,苏烈取代刘氏宗族成为了新的大汉天子。
    西域三十六国的心思就又开始活泛了。
    在北匈奴的实际掌控下,西域三十六国悄悄达成了默契。
    准备脱离大汉的掌控。
    并且趁着大汉改朝换代之际,顺手给大汉来一下狠的!
    不得不说。
    北匈奴和西域人挑中的时机很好。
    苏烈登基称帝没多久。
    大汉新王朝整体上还不够稳定。
    内部更有曹操、刘备和刘璋分头掣肘。
    四足鼎立的局面,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而四人之中,唯有苏烈的地盘与西域接壤。
    其他三人完全是坐山观虎斗。
    无论苏烈最后能否击败北匈奴和西域。
    他们仨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大那波的。
    苏烈越是忙的腾不出手。
    他们仨就能更加从容的调整战略方针。
    甚至是在苏烈远征西域期间,在他的背后捅刀子!
    苏家军虽然强大。
    各种新政虽然给力。
    但还没让新王朝强盛到以一敌三的程度。
    若是算上北匈奴和西域三十六国。
    便是以一敌四啊!
    大汉新王朝刚刚成立不久。
    便迎来了最严峻的考验!
    那么,苏烈究竟是要攘外必先安内。
    还是对外族侵略者迎头痛击呢?
    忍气吞声与抵抗外敌,好艰难的选择!
    德阳殿上一片沉寂。
    没有任何人发出任何声音。
    因为谁都知道。
    今日的决定,将会对新王朝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个搞不好。
    毁掉新王朝的根基也是有可能的。
    因此谁也不敢妄加评论。
    沉默。
    良久的沉默。
    不知过了多久。
    苏烈终于缓缓抬起了头。
    铿锵有力的喝道: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