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三国:狂卷圣贤,带着赵云打天下 > 第170章 官方公告加个人私信
    在贾诩制作的饼图之外。
    还有一个体积要小很多的圆圈。
    这个圈代表着西凉诸侯马腾。
    贾诩在画图、标注之时。
    用的是和标注韩遂同样的细笔。
    也就是说。
    贾诩建议在分化、离间叛军的时候。
    尽量多忽悠忽悠马腾。
    借助他的力量牵制叛军。
    毕竟苏烈刚刚拿下八百里关中。
    局势还没有彻底稳固。
    马腾的立场就显得十分重要。
    他袖手旁观。
    苏家军就要独自面对兵力众多的叛军。
    他若伸出援手。
    就能帮助苏家军分担相当大一部分的压力。
    他要是加入叛军的话。
    苏家军的战斗形势将会提升到更加严峻的形势。
    马腾不同的选择。
    对苏家军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最好的结果,自然是想办法争取到马腾的支持。
    贾诩的整个计划总共分为三步。
    离间韩遂,让他从叛军中脱离出来。
    拉拢马腾,和苏家军结成临时盟友。
    前两步到位之后。
    才是向边章叛军发起进攻的最佳时机。
    把他一拳ko!
    打的他再也站不起来!
    至于怎么完成前两个步骤。
    贾诩搬出了少年天子刘协。
    不满十岁的刘协,现在就是苏烈手中的一颗棋子。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苏烈最大的政治优势!
    以天子和冠军侯的双重名义。
    同时发出天子诏书和冠军侯书信。
    韩遂和马腾能不心动?
    要知道,韩遂起初在叛乱时的决心并不强烈。
    实际上是被边章所裹挟的。
    他要是不同意起兵造反。
    恐怕
    边章反手一刀,就要把韩遂砍翻在地了。
    韩遂也是没法子。
    才跟着边章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而马腾那边的情况比较特殊。
    董卓乱政时。
    马腾曾经发出声音,站到了董卓的对立面。
    表示坚决拥护小皇帝刘协。
    虽然他当时没派一兵一卒前往酸枣会盟。
    但也实实在在的捞了一把好名声。
    可是随着董卓势力的烟消云散。
    副作用逐渐显现出来。
    马腾是西凉武将。
    隶属于董卓麾下。
    各路西凉兵自然看马腾十分的不顺眼。
    这就让马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点寸步难行的感觉。
    而且身为下属,公然对抗上级。
    多少有点不合适。
    董卓还在的时候,各路诸侯谁也不会说什么。
    可董卓不在了。
    各路诸侯用不着马腾了。
    毫不犹豫的把他列入失信名单。
    谁也不肯再和他合作了。
    所以马腾现在里外不是人。
    窘迫的现状和叛军的存在,严重制约了他的发展。
    打破困局的办法之一。
    就是天子诏书。
    小皇帝发布官方公告,为马腾正名。
    可以大大抵消马腾遭受的负面影响。
    苏烈再紧跟着一封私信。
    向马腾抛出橄榄枝。
    许诺他伏波将军的官职。
    官方公告和私信双管齐下。
    马腾还不得乐的屁颠屁颠的?
    要知道马腾出自扶风军马家。
    祖上东汉的开国功臣马援将军。
    马援二定交趾、北击乌桓、抚平羌乱、平定陇西……
    因功升任伏波将军之职。
    留下马革裹尸、老当
    益壮等脍炙人口的典故。
    是马家历代后人的典范。
    也是整个大汉众生的楷模。
    要是把马援曾经担任的职务,封给了马腾。
    试想一下。
    马腾会是啥心情?
    说干就干。
    苏烈当即派出谛听密探。
    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前往洛阳城。
    向小皇帝索要两道天子诏书。
    随即他又挥毫泼墨。
    给马腾、韩遂各自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书信。
    就等着天子诏书一到。
    便分头送往马腾、韩遂的手上。
    等待诏书的这段时间中。
    苏烈传令刘伯温。
    让他加大力度整顿长安。
    争取在一个月之内把局势初步稳定下来。
    关中的整体情况稳定了。
    苏烈才能没有后顾之忧的征讨叛军嘛。
    刘伯温没有让苏烈失望。
    效率极高的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目标。
    他在长安的西凉降兵中挑选出一部分精壮。
    分别编入张绣、徐晃等人的部下。
    让各部苏家军的常规战力全部达到了5000人。
    剩余的降兵则是按照战斗力的高低分成两拨。
    战斗力较高的编入地方驻军部队。
    战斗力低的直接解甲归田。
    充作劳力发展长安周边的农业和经济。
    妥善解决了主要问题之后。
    刘伯温让李靖、陶弘景坐镇长安。
    他和徐晃、张济率领15000名将士赶来和苏烈汇合。
    这队将士当中。
    10000人是徐晃与张济的部下。
    另外5000人,是按照苏烈的叮嘱。
    专门给孙策带来的。
    孙策手下只有数百江
    东子弟兵。
    远远无法跟其他的大将相比。
    既然孙策真心实意的归降苏烈。
    苏烈当然不会亏待他。
    此外,苏烈还有长远的打算。
    苏家军多以步兵、骑兵等陆战兵种为主。
    目前为止能进行水战的。
    只有适应性极强的铁剑锐士。
    可这支精锐是苏烈的贴身亲卫。
    没道理把他们投放到水面上去参与一线战斗。
    所以组建一支优秀的水军是早晚的事。
    而且宜早不宜迟。
    等平定了西凉叛军之后。
    苏烈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紧挨着洛阳的宛城、南阳等地。
    荆州境内湖泊水流众多。
    陆战兵种将会受到极大地限制。
    水战部队反而会如鱼得水。
    以孙策、周瑜这对小年轻为主。
    搭建出水军的班底。
    日后进军荆州之时,就能规避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交给孙策的这5000将士。
    均是精通水性之人。
    不敢说在波涛汹涌的深水里翻江倒海。
    至少,能在相对平缓的河水中“浪里白条”。
    “伯符,今后这一队士兵就交给你了。给我带出气势、带出风采来!”
    苏烈含笑看向孙策。
    把5000将士的指挥权,当众交到了孙策手上。
    孙策心中一震。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一个半路归降的将领。
    这么快就能得到苏烈的重用。
    那可是5000人马啊!
    孙坚还活着的时候,江东军在最鼎盛时期不过是一万余人。
    苏烈一句话。
    就交给了孙策三分之一个江东军!
    这份信任。
    让孙策
    心中暖洋洋的。
    膝盖重重的砸在地上。
    孙策用力拍打着胸膛吼道:
    “主公放心!末将定不负主公厚望!”
    嗯……这头成长期的猛虎。
    上道了。
    贾诩双眼中露出隐晦的笑意。
    不动声色的捻了捻胡须。
    暗道一声主公高明!
    孙策为什么甘心情愿的任由苏烈驱驰?
    提携之恩、栽培之情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
    孙策的弟弟孙权、妹妹孙尚香。
    在孙坚死后不久便来到了洛阳城中。
    这两张王牌握在苏烈的手心里。
    孙策敢不真心实意?
    恩威并施。
    帝王之术啊!
    贾诩发现上道的不仅是孙策。
    自家主公也越来越有君王风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