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汉永存 > 第286章 因一人知一郡
    第286章 因一人知一郡
    河北常山跟河北真定是不是一回事?相信不少人都会说是。
    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造成这个误区的原因主要是一个人和两本书。
    这一个人就是后世著名的常山将军赵云、赵子龙,这两本书一本是《三国演义》、一本是《三国志》。
    在三国演义中,长坂坡之战,赵云怀抱刘禅,单枪匹马在千军万马之中杀了七进七出,砍倒大旗两面,夺得铁槊三条,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
    随即,赵云纵马正走,又被袁绍手下的四员降将围住,他力战四将,曹军一齐拥至。赵云拔出青釭剑乱砍,手起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
    杀退众军将,直透重围。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一将,所到之处,威不可当,急问左右是谁。
    曹洪飞马下山大叫:“军中战将可留姓名!”
    赵云答道:“吾乃常山赵子龙!”曹洪回报曹操。
    曹操感慨:“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遂令飞马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因此赵云得脱此难。
    当然,这有虚构的部分,真正的历史中,刘备南逃也是带着数千士卒和十余万百姓一起南下,同样是被曹操派出的五千虎豹骑兵追上……
    一场大战后,刘备自然大败而逃,连自己妻子儿女都不顾了,只是带着张飞、诸葛亮、赵云等数十骑人逃走。
    随后,有人看到赵云向北前进,要知道刘备是向东逃走的,北边的方向就是曹军过来的方向。
    因此,在正史中有人说赵云向北投敌去了,但刘备不相信这人的话,反而认为赵云是忠心的,绝对不会背叛自己。
    有意思的是,正史中的赵云是刘备的手下,没有明确记载赵云是刘备的保镖,也许赵云被刘备委派负责自己家属的安全,所以他才向北去救援刘备的家属。
    当时刘备的家属有甘夫人、阿斗,另外还有两个女儿,糜夫人早就不在了,因为刘备在战争中抛妻弃子是经常的事。
    早年与吕布及曹操作战时,多次被吕布及曹操俘虏了妻子儿女,对于刘备来说,自己的命才更重要,妻子儿女的命比不上自己的命。
    对于这一点,刘备很好地遗传了刘邦的这一特点,兄弟如手足,女人如同衣服。
    显然,赵云是不会没有放弃刘备的家属,最后的结果就是赵云找回了甘夫人和阿斗母子两人,比三国演义中还厉害,两人都找得到了,而不是甘夫人投井自尽了。
    但是刘备的另两个女人被曹军俘虏了,至于赵云是如何找到甘夫人和阿斗的,史书上没有记载。
    可能真的经历一番血战,也可能没有。
    在《三国志》中记载的则是:“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
    正是因为赵云太出名,太深入人心了,再加上这两本书的佐证,使得人们把常山和真定紧紧的焊接在了一起。
    可历史的真相是,常山和真定既有联系又有分别。
    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常山要比真定大多了,真定只是常山下辖的一个县,或者是一个封国,也就是说,常山包括真定,而真定则不能取代常山,相当于蜀中之与成都的区别。
    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常山这个概念,常山一带先后属先于国、晋国、中山国和赵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设东垣县,治所在今石家庄市东古城,属巨鹿郡。
    汉高祖三年(前204年)以古北岳恒山,即今曲阳县西北之大茂山为名,设置恒山郡,郡治在东垣县。
    汉高祖11年(公元前196年),改东垣县为真定县。
    汉高祖去世后,他的儿子汉文帝刘恒即位,因为避讳刘恒遂改恒山郡为常山郡。
    常就是恒的意思,这也是首次出现常山这个概念,郡辖范围扩大到北至横山,南至逢山长谷一带,辖境相当于今河北唐县、曲阳以南,藁城、赵县以西,内丘县以北区,统18县。
    汉景帝五年(公元前152年)改常山郡为常山国。
    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复为郡,元鼎四年分郡治真定县附近东部四县设置真定国。
    常山郡治移至元氏县,今元氏县西北古村,辖境缩减。
    东汉光武帝建武13年废真定国并入常山郡,东部辖境又增大。
    建武十八年,又独立出了真定郡。
    当年,汉武帝念与常山宪王刘舜的兄弟之情,析常山郡的真定、绵曼、藁城、肥垒四县,封刘舜的另一个儿子刘平为真定王,食三万户。
    先后经历真定顷王刘平、真定烈王刘偃、真定孝王刘由、真定安王刘雍、真定共王刘普,100多年,然后传到了刘瀚的外舅公,也就是郭况舅舅刘杨的手中。
    新朝始建国元年(9年),王莽建立新朝,这一下,刘杨被降格为真定公。始建国二年(10年),公爵也被废除。
    后面的事情,自然是刘杨把外甥女嫁给刘秀,两家联姻,刘秀称帝后,没有大大肆封赏他,然后刘杨是不服气,其实他也想当皇帝。
    就制造谶文说:“赤九之后,瘿杨为主。”他脖子上就有赘瘤,想以此来惑乱民众,并和绵曼县的贼寇勾结。
    建武二年(26年)春,光武帝刘秀派遣骑都尉陈副、游击将军邓隆召刘杨入京,刘杨关闭城门不接纳他们。
    刘秀便派遣前将军耿纯持符节,在幽州、冀州布告大赦令,沿途慰劳各处的王侯,密令逮捕刘杨。
    耿纯和陈副、邓隆在元氏会面,到达真定国,住在驿站。刘杨称病不出,因为耿纯是刘杨本家外甥,所以刘杨警戒松懈。
    刘杨弟弟临邑侯刘让、从兄刘细拥兵1万余人,耿纯沉着应对。刘杨带着属官到传舍和耿纯会面、耿纯以礼相对。
    请刘杨把刘让、刘细都招进屋里。刘杨兄弟进入后,耿纯关上了传舍的大门,把刘杨等全部诛杀,真定平定。
    为了安抚河北将领,还有郭刘两家的人,刘秀‘怜悯’刘杨,于同年五月封刘杨之子刘得为真定王。
    又在建武十三年(37年),贬真定王刘得为真定侯,真定国并入常山郡。
    随后,因为一些原因,在刘瀚的劝说下,于建武十八年,把真定独立为郡,太守便是刘胖子。
    这和历史就走了偏差,而且历史上郭况也没有回老家,更没有谋反。
    “太守,现在因该怎么办?”
    此时真定县内愁云惨淡,外面密密麻麻的包围着反贼大军,一眼望不到边际,郭况谋反后立刻就拉起了6000多人,先后攻占了真定郡的其他几个县城,绵曼、藁城、肥垒三县。
    甚至还向四周扩散,攻陷了常山郡的石邑、井陉几个县城,然后包围了真定县,刘胖子此时高坐在太守府。
    “慌什么?”
    “外面全是大军啊,我估摸着有10万人,县城如今士兵只有3000人,全县所有的人加起来才4万人多一点,就算把青壮所有武装,估摸着也只有6000人……”
    有人担忧的说着。
    “老子也是血海尸山走过来的人,怕什么?再说了,县城不是那么容易就攻下来的,我们以逸待劳。
    而且这一年来,我都在积极训练城中的士兵,外面的这些一反贼看似有10万人,其实真正能打的有1万人就了不起了,而且还没怎么经过训,城中的粮食也足够我们吃上半年没有问题,估摸着不出一个半月,朝廷的平叛大军就会到。
    而且,我已经向常山郡、中山国、河间郡、渤海国、安平国、清河郡、魏郡、赵国、巨鹿郡都发去求援消息了。”
    “那就好。”
    “太守早有准备呀。”
    “怪不得太守积极训练军队,难道是早就猜到这郭况会谋反?”
    有人惊呼起来,后知后觉。
    原来刘胖子在一年半前就做了真定的太守,他进入真定县后,其他的不干,就抓紧招兵,本来一个县城有个千百人就够了,结果他招了三千,还时不时拉出去训练。
    对此,朝廷有人参了他一本,那个弹劾他的奏章到了刘秀的案头,刘秀拿给刘瀚看,刘瀚只是微微一笑,“我特地安排的。”
    刘秀多么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什么了,“可是防郭家和河北豪族?”
    “你舅舅不会吧?”刘秀是不大想想郭况会谋反的。
    “早做准备好一些。”
    “罢了,随你吧。”
    既然刘瀚这么干,刘秀也就没有勉强了,毕竟这江山迟早是他的,反正在刘秀心中是这样想的。
    ……
    建武二十年,5月4日,冀州,真定郡,真定县。
    郭况的大军如黑云般迅速包围了真定县,帐篷林立,旌旗招展。
    他的将士们分成数个部队,分别占据城池的各个要点,设置了弩车、投石机等攻城工具,准备一举将城池攻破。
    “杀,先登者,赏黄金百两。”郭况在远处看着几米高的城墙高呼。
    “冲呀!”
    几十人兴冲冲的披着战甲,冲在最前面,后面是密密麻麻的攻城士兵,紧随其后。
    在古代有四大军功,先登、破阵、斩将、夺旗。
    其他三个好理解,字面意思就能看出来,斩将意味着在敌军中直接击杀敌军高级将领,也可以理解成是现在特种部队干的事儿,斩首行动。
    夺旗是指夺下敌军大纛,这是是古代军中一种象征性的旗帜,包括指挥祭祀等重要仪式的功能,夺旗就是将这杆旗夺下带回。
    陷阵是古代大兵团野战,对地方营垒攻入造成极大伤害的称为陷阵。
    而第一批攻入城墙者即为先登,古代攻坚战中,敌军墙高壁厚,想攻入需要派出精锐部队攻坚,搭乘战车或云梯攻入敌方城头。
    先登、破阵、斩将、夺旗这四大军功是底层士兵最快的晋升通道。
    而先登是名列第一的,三国时期的于禁、乐进,明初的徐达、长勋都是先登。强者破阵需要智慧,斩将和夺旗可以合并完成,因为将在旗子在。
    除了武艺高强外,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只有先登可以凭一身蛮力和不怕死的胆量独立完成。
    那么先登的阵亡率是不是非常高呢?电影里边打头阵、爬云梯的士兵都是炮灰,一顿石头箭雨就死伤一大片,这是不对的。
    你以为的先登是衣衫褴褛,武器粗制滥造,实际上的先登可能是三重重甲,有酒有肉,拿最精良的武器得最丰厚的奖赏。
    因为先登要面对的伤害很多。
    首先是弓箭,很多全甲可以免疫弓箭伤害,这也是古代禁甲而不进武器的原因。
    特别是重甲,在古代有点相当于后世的坦克了,要是盔甲防不住箭,那李世民早就死了,他算是古代帝王重最喜欢带头冲锋的人了。
    昭陵六骏,皆是神驹不寿。
    武德元年,浅水原之战破薛仁杲,李二凤,白蹄乌,星夜疾驰两百里。
    武德二年,柏壁之战灭宋金刚,李二凤,特勒骠,狂飙追击三百里,三日人马未食。
    武德四年,邙山之战灭王世充,李二凤的,飒露紫,身中九箭,死于冲锋途中。
    武德四年,虎牢关之战灭窦建德,李二凤的,什伐赤,身中五箭,死于冲锋途中。
    武德四年,虎牢关之战定鼎天下,李二凤的,青骓,身中五箭,死于冲锋途中。
    武德四年,洺水之战灭刘黑闼,李二凤的,拳毛騧,身中九箭,死于冲阵途中……
    这换马的速度,简直没有谁了,还都是万里挑一的千里马。
    他的马可比后世的什么劳斯莱斯、宾利、迈巴赫、法拉利、兰博基尼、迈凯伦、阿斯顿马丁、布加迪、帕加尼、柯尼塞格这些高级太多了。
    战马如此,那战马上的人呢?
    房玄龄终年70岁,高士廉终年71岁,萧瑀终年74岁,唐俭终年78岁,虞世南终年81岁。
    李世民终年50岁,虽然有遗传病的原因,但还不到现代退休年龄,而且他老爹李渊可是足足活了70岁呢。
    经常率军冲锋,即使可以战甲可以免疫箭,怎么会一点事都没有?多多少少会有内伤的,可见名将还是有代价的。
    先登面临的第二个困难便是滚石,电影中钝器更容易对重甲这些造成伤害,元霸一对擂鼓瓮,金锤三百二斤一,一锤一个士兵,当然是有演义的成分。
    因为重甲里面有衬,如果不穿衬,士兵挂一身铁片,那不就等于是挂鱼鳞,谁能受得了这个?
    所以,滚石的伤害存在,但人不是非常致命。
    第三种是掉落伤,就是从城墙上掉落,这也是一个被电影误导的重灾区,为了体现战斗的精彩。
    后世的电影啊,往往会将城池拍摄的极为高大,动不动就是高百丈有余,这怎么可能?
    实际上古代没有那么多牛掰的城池,除了南京西安这些六朝古都,大多数城池有一个小土墙就了不起了。
    再加上古代没有路面硬化一说,一般的城墙强不高,也就几米,厉害的十米,再加上软着陆,基本上问题不大。
    最致命的是第四种伤害,金汁,它是收集人和动物的粪便,用大锅熬开往下泼,是对生理和心理双重打击。
    想想看,伱顶着屎尿往上冲,太恶心了。
    恶心还是其次的,对这玩意儿来一下烫伤,好多细菌,烫伤后的感染致死率基百分百,那个时候可没有消炎药,感染是最致命的。
    古代穷人命贱,如果侥幸活下来,荣华富贵自古别说,即便死在了先登的路上,也可以让家人衣食无忧,这就是为什么古代攻城士兵们前仆后继的原因。
    当然,你站上城墙了,那还得面对对手,你得站稳,可能有许多士兵在城墙上围攻你,想方设法想把你杀掉,或者踹下城墙。
    “杀!”
    “冲啊!”
    “咻咻咻!”
    “咚咚咚咚!”
    “救命!”
    “啊啊,啊!”
    有战鼓的声音,有弓箭离弦之声,有惨叫声,有呐喊声……
    城墙上的弓箭手紧张地拉弦,箭雨迎头扑下,尽力压制着敌军的前进。
    城楼上,投石机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投出的石头砸在敌军阵营中,造成一片混乱。
    不断的有箭和滚石,从城墙上射下来,伴随着金汁的倒下,有浓浓的恶臭。
    城墙上,刘胖子穿着战甲,亲自坐镇,带领着他所剩不多的2000名守军,咬紧牙关,奋力抵抗。
    反贼们奋勇冲锋,用长梯和云梯攀上城墙,与城内守军展开激烈的厮杀。刀剑相交,箭矢飞舞,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城头阵地一遍遍地交替,血、汗和泪水混杂在一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