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入慕之宾 > 第二百二十二章 公主(上)
    “妾自成婚之后,虽入宫少了,却时常想起当年宫学中的乐事。那般无忧无虑,快活自在,全是因为有阿黛伴读。”堂上,咸宁公主坐在上首,神色感慨,“一晃,四五年过去了,妾嫁为人妇,日日家务缠身,却是连进宫也无暇。”
    说罢,她看向我,微笑道:“还是到了今日,托了阿黛的福,我等这些许久未见面的旧友才得以相聚。”
    我亦微笑,谦道:“公主谬赞,妾岂敢居功。”
    随着大婚之日的临近,京中逐渐热闹。
    从京城来洛阳贺喜的宾客陆陆续续来了不少,据说洛阳的官驿都早早住满了,普通的客舍也变得一间难求。
    而我家这老宅,也渐渐变得门庭若市。
    我曾经蹬着梯子爬上墙头去偷偷张望,恍然觉得,自己似乎回到了当年,子烨那齐王府刚刚落成的时候。
    那时,我每次路过他的府邸,车马总是会被慕名而来观望的人堵得寸步难行。从早到晚,府前的街道都熙熙攘攘,还有专门来兜售各色货物的小贩穿行其中,活像闹市一样。
    这时,我才明白,兄长将这老宅重新修缮一番,确实必要。
    每日,登门贺喜的人都络绎不绝。这般情形之下,若我家连前堂都还是那破败落魄的模样,确实不合适。
    大部分时候,宾客都是父亲生前或兄长自己的故交,由兄长出面待客。
    不过咸宁公主这样的金枝玉叶来到,便是我的事了。
    今日
    ,咸宁公主领着京城里来的几位贵眷,登门来贺喜。
    自从上官家倒下之后,我和咸宁公主就几乎没有说过话。
    当然不是我不与她来往,而是她对我向来疏离。她虽并非太后亲生,但身为公主,逢得节庆之时,总是要入宫庆贺的,我们见面的机会其实不少。但她见了我,从来是离得远远的,似乎我们不曾有过什么旧谊。
    这我也并非不可理解。
    咸宁公主的驸马,是董裕的次子董政。于情于理,她与我太亲切都不合适,故而我也一向配合她,只当我们从来不曾熟识过。
    故而今日见面,我们说的话,算得是这几年来最多的,语气自然也是最谦和的。
    我发现几年不见,她其实比我想象中的更加知情识趣,只是我从前着实无从体会罢了。
    明玉也坐在上首。
    我以为,明玉不喜欢咸宁公主,更讨厌薛婉,所以连面也懒得露。不想,她竟是一早就来了。面对着众人,她也并不多说话,只毫无顾忌地嗑着瓜子。
    咸宁公主看她一眼,喝一口茶,继续看向我,道:“妾记得,上回见到阿黛,还是年节之时。妾那时有了身孕,因得生产,再不曾入宫。再听到你的消息时,却是到了端午之后。你与上皇定亲之事,可是轰动天下,妾等听了,可真是大吃一惊。”
    说罢,她纨扇掩口,轻笑一声。
    下首的几个贵眷也露出笑意。薛婉垂着眸,唇角抿起,笑意
    似有似无。
    “正是,”一位贵眷接话道,“当年上皇还是齐王之时,我等都猜测,说究竟是何等人物才能配得他,与他成那百年之好。不想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竟是阿黛。”
    “妾从小就听长辈说,高门闺秀之中,那面相最好的就是阿黛,将来是那福星高照的命,果不其然。”另一人接话道。
    我看了看那说话的贵眷。
    她从前也是宫学里的伴读,我并不陌生。而类似的话,我也从她口中听过。那是在太子被废之后,我无意中听到她与别人议论,说我好运到头了,什么面相好,那是别人吹出来的瞎话。
    不过我也并不觉得她那时全然说错了。
    毕竟过个两三年,我是要暴毙的。
    “这婚事,是上皇与太后的旨意。”我说,“所谓福运,皆君上之恩,妾不敢忘形。”
    她愣了愣,忙道:“娘子所言甚是。”
    咸宁公主微笑,忽而转头,对明玉道:“妾临行之前,去拜见太后。太后说,阿黛新婚,这边必是千头万绪,教她一度坐立不安,唯恐阿黛应付不得。中宫能亲自到洛阳来,亲自操持,着实解了她心头之患。”
    明玉的眉梢微微抬起,将手里的半颗瓜子嗑完,亦露出微笑。
    “太后谬赞。”
    咸宁公主却叹口气,道:“太后宽仁,说如今阿黛有了好着落,她的心放了一半,却还有另一半仍悬着。”
    明玉朝我扫一眼,将瓜子壳落到盘子里。
    “哦
    ?”她说,“未知何事?”
    “便是大公子的婚事。”咸宁公主道,“想当年,先帝最倚重的就是郑国公,对大公子亦厚爱有加。太后与郑国公一家亦是交好,将大公子和阿黛视如己出。如今,阿黛要与上皇成婚,大公子却仍孑然一身,着实让太后牵挂。”
    我看着咸宁公主,心想,她的心思,果然比从前多多了。
    虽然她在信中提起了兄长的亲事,但她显然担心我看不上薛娴,不肯为她说亲。于是今日,她专程当着明玉的面提起此事,用太后的名义把她拉上。
    明玉看着她,唇带淡笑。
    “是么。”她说,“太后对大公子果然是关怀备至。不过说到这个,妾倒是想了起来,当年郑国公还在的时候,亦将大公子婚事视为头等要事,曾向先帝求娶公主。若妾未曾记错,他求娶的,正是殿下。”
    咸宁公主一怔,脸上的神色有一瞬的不自在。
    “这个么,”她干笑一声,“妾倒是不曾听人提过。”
    我看明玉一眼。
    当年,这事不成,倒并非只是先帝的缘故。咸宁公主的母亲薛淑妃,一心想将她与薛家的亲信联姻,故而每当我父亲向先帝提起,她就必是要在一旁敲边鼓,将先帝的念头打消。
    不过到了后来,纵然我家倒了,这事也没有成。
    薛淑妃倒是没有因为动乱而伤了性命,薛家跟着董裕等人趁火打劫,捞了不少好处。但朝中的争斗日益残酷
    。后来诸皇子作乱,薛淑妃的儿子凉王也在其中。
    奈何凉王并不成器,起兵没多久,就被另一个兄弟颍王杀了。
    眼见大事不好,薛婉的父亲宁平侯这才一不做二不休投了子烨。
    而景璘登基之后,薛家和董裕勾结。董裕想让儿子尚公主,咸宁公主就嫁了过去。
    <hr class=\"authorwords\" author=\"海青拿天鹅\" identityid=\"b22b18b1b27ba78847b9e86e41c000cb\" />
    下章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