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四合院之苏木逢春 > 第18章 成竹在胸
    第18章 成竹在胸
    苏迎军骑着二八大杠上班去了。
    跟小弟苏木表露心声之后,苏迎军心情也特别愉悦。
    男人嘛,成家立业是打懂事就挂在嘴边,却要用一辈子去实现的事情。
    这年头可不兴好饭不怕晚,讲究快节奏,军人更是如此。
    李晓兰是他心仪的对象,早早结婚过日子,为国家培养新一代接班人才是正理儿。
    苏木又换上了过去那身粗布衣裳,溜达着朝前门楼子的小酒馆而去。
    “蔡经理,这么早就营业啦?”
    蔡师傅当年也是窝脖,胜在实在且深具慧眼,在这个小酒馆最艰难的时候站出来帮衬了老板娘。
    老板娘也念他的好,两人扯了证,蔡师傅也从一个闲汉窝脖,摇身一变成了酒馆经理。
    这一事件在窝脖界都快成了传奇了。
    蔡师傅最好的地方在于没忘本。
    不是攀了高枝就忘形的人。
    很多活也都乐意交出去请人代办。
    就譬如酒馆采买酒这一项。
    最初蔡师傅最先负责的,就是隔三差五跑一趟牛栏山去拉酒。
    别的人或缺斤短两,或以次充好,还有兑水当酒卖的,只有蔡师傅去拉酒,装车啥味儿,回到店里还是啥味儿。
    老实本分,据说学问还不低。
    再后来就进店帮忙,从打杂到看店,再到正式的经理……
    老板娘姓徐,据说当初为了心疼蔡师傅跑牛栏山太辛苦,还专门让他学了驾照,买了一辆柴油三轮车。
    可自从蔡师傅成了酒馆经理,也就没办法隔三差五去拉酒。
    这活儿,颠三转四的,就落到苏木的手里。
    蔡师傅也耳闻南锣鼓巷苏木的‘大名’,对他的遭遇很同情,这拉酒的差事,打落到苏木手里,就一直再没换过人。
    得益于苏木的真诚。
    过去他不懂得弄虚作假,现在他不屑于通过弄虚作假来抬高利润。
    太劣质了。
    人家蔡师傅做人更没的说,逢年过节也都会加一点辛苦费,聊表心意,苏木没有三轮,过去他那辆脚踏三轮每次都是免费借给苏木使用。
    这趟来,苏木也是奔着三轮车来的。
    “……记得之前您那三轮能兑给我来着,现在我想好了,还成么?”
    “行,说兑给你就兑给你,后院呢,今天就提走?”
    蔡师傅的话从来都是那么笃定,虽然客套话不多,但话里意思透着股子热乎劲儿。
    “那个,我想跟您打个商量,车子我先给您付个定,剩下的分一年内,我按期每周给你送来,您看成不成?”
    “有啥不成的,上次是没聊到这,我呀,也是这么打算的。今儿伱要是不忙就去拉一趟酒,算是车子的订钱,剩下的,就从你拉酒的钱里扣。”
    苏木有钱,这种做法只是因为不敢肆意,可蔡师傅这么‘豪气’的照顾,他始料未及,却很感动。
    人间自有真情在。
    酒馆这会儿没人,两人三言两语就敲定了大二百块的交易,颇有种煮酒装英雄的气概。
    苏木随着蔡师傅来到后院。
    一辆车身锃光瓦亮的脚踏平板三轮车就入了苏木的眼。
    蔡师傅这辆车是个三手的,最初他也是借别人车帮老板娘拉酒,后来才接了一辆过来。
    就是这辆凤头儿。
    前加重、铜铃儿、包了藏青色座套的座子,一应俱全,拿来就能营业。
    苏木也用这辆车拉过好多次酒,不仅对牛栏山的道路和酒坊熟悉,对这辆车的舒适度也深有体会。
    虽然是三手,但养护的很不错,除了年代久远些,堪称车况完美。
    而且这辆车是入了社的。
    入社,说明这辆车自带营业地盘,属于有背景有势力的,不怕被人闹事。
    比市面上单干的那些可是强多了。
    这种情况还要从四五年前说起。
    那会儿刚开始提倡公私合营,除了一些国营大厂外,也经由一些特殊行业组织成立了许多的‘集体联社’,蹬三轮的也应运而生,发展至今规模也不断壮大,其中有运输大联社,也有地区小联社。
    这辆‘京城330630’的凤头儿牌平板三轮车的牌子,就是地区联社挂了号的。
    能理直气壮接前门楼子这片儿的活。
    没有进入联社的,就像没有营运证的网约车,比不得有组织有势力的联社成员,拉散活、零活也不会一帆风顺,毕竟在哪儿都有地盘之争。
    “以后咱也是个板儿爷了?”
    “都是吃苦力的,虽然累点苦点,但饿不着,吃得上饭,你有那股劲,好好干,好日子等着你呢。”
    蔡师傅摩挲着横梁上的大铃铛,语重心长的道。
    这辆带着牌照的三轮搁外面,低了30张大黑十您都莫张口,怕惹恼了车主,伤了情分。
    要是报个一百二百的,这算挤兑谁呢?
    蔡师傅找了个由头225元折给了苏木,这份情谊可大了去了。
    接下来,苏木要蹬着三轮跑一趟牛栏山。
    这也是应有之意。
    对方为你考虑,给你让步,你不能蹬鼻子上脸,也要为对方考虑才算是礼尚往来。
    没有谁可以肆无忌惮的享受别人的帮助而无动于衷。
    那无异于自掘坟墓。
    从前门骑车去牛栏山,往返大概要8个小时左右,再加上装卸酒水和谈价的过程,苏木是绝对赶不及在傍晚跑去轧钢厂后门跟贾东旭交易的。
    蔡师傅的好心碰触了苏木做人的底线,贾东旭大韭菜意味着赚钱,这是他的爱好。
    两边都不想放弃。
    换作以前,苏木只能无奈二选一,极大可能会放弃贾东旭这颗茁壮且能自理的大韭菜。
    但现在不用了。
    因为苏木是觉醒了金手指的人。
    骑车出了酒馆后院,一路风驰电掣,直奔公交站牌。
    等他坐上公共汽车的时候,板车静静地停在空间晒场上了。
    这就是苏木的筹划。
    坐车去牛栏山,拉上酒再坐车赶回来。
    回来之后也不能直奔小酒馆,得先去跟贾东旭交易,交易完再吃点东西,等时间估摸着差不多了,再去小酒馆送酒交差。
    完美。
    坐在颠簸起伏的车上,苏木都忍不住给自己的急智点赞。
    其实,如果不是早就想到了这个方法,他也不会非要今天去小酒馆。
    纯粹就一个胸有成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