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红楼之贾玉京 > 第122章 金殿传胪,御街夸官
    第122章 金殿传胪,御街夸官
    等所有进士谢完恩,隆庆帝又说了一番勉励的话,金殿传胪就算结束了。
    在啪啪啪的三声鞭响之后,众人恭送隆庆帝离开,下面就要进入御街夸官环节了。
    众官员纷纷上前与新科进士们道喜,殿外的乐队此时也演奏起欢快的旋律。
    贾琼和韩巍,宋勉三人被太监引领到一处偏殿之中更换礼服。
    贾琼身为状元,要换上绯红罗袍,腰间系上药玉佩,乌纱帽上也被簪上两朵金,熠熠生辉。
    这一届进士,与往年相比年龄段明显降低,贾琼还不满十七,榜眼韩巍十九,探宋勉也才二十一。
    前十里只有高云盛年过三十,其他的几个年龄都在二十五以内。
    如此年轻的一群进士,让殿中的许多文武勋贵们两眼放光。
    年轻不但代表着无限可能,还代表着许多人可能还不曾婚配。
    榜下捉胥,历来就是每年殿试后的保留节目。
    这些大臣们家中有适龄女儿、孙女,甚至重孙女的,全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在各个年轻进士之间游走,打听消息。
    觉得有合适的,有些勋贵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在御街夸官结束后,直接将人绑回家去拜堂成亲的。
    “韩榜眼,今年贵庚啊?家中高堂在否,可有妻室?
    我有一孙女,年方二八,有倾国倾城之貌,如今正待字闺中,不如你跟我回家去看一看?
    你已有婚约?无妨无妨,我是很通情达理的,可以让与你有婚约之人做平妻嘛。”
    “徐小友,听说伱是浙江金华县的,真巧,我外祖也是金华县人……
    什么,你已经娶亲了,哎呀你这么年轻娶亲太早了些吧,可有考虑休妻再娶?”
    ……
    在这个热闹无比的场合,贾琼反倒是没人来问他是否婚配,大都只是来给他道喜的官员。
    毕竟大家都知道他已经有家室了,而且娶的还是王老头的嫡亲孙女,谁敢让他休妻再娶。
    当然也有脸皮比较厚的,比如东平郡王的后人,现为一等侯的穆清。
    恭亲王刚刚跟贾琼说完要去他那里喝杯喜酒,穆清就见缝插针凑上来了。
    他异常亲切的拉住贾琼,笑容满面的说道:“贤侄,咱们两家几辈子的交情,与那些外人不同。
    我也不跟你绕弯子了,我有一女,今年二十。
    只因之前定亲之人命薄,我女儿还没过门他就得病死了,小女这婚事因此耽误下来。
    贤侄要是不嫌弃,我想将她许给你做个平妻。
    贤侄放心,我是绝对不会让你吃亏的,保证送一份丰厚的陪嫁过去,你意下如何啊?”
    贾琼尴尬的笑笑说道:“多谢世伯美意,不过您看这殿内殿外,多少青年才俊。
    您何不给令嫒另寻一个如意郎君,嫁过去当正妻多好,免得委屈了她。”
    穆清为难的说道:“我女儿是个望门寡,恐怕别人不肯答应啊。”
    见穆清有些意动,贾琼连忙趁热打铁,压低声音小声说道:“世伯,我给您介绍一下。
    您看那位,他是我的同窗好友公孙月。
    这次高中二甲第五名,今年刚二十五,为人成熟稳重,待人宽厚和善,绝对是佳胥人选。
    正巧他的原配夫人前年病逝了,你说可喜不可惜。
    而且他膝下无子,只有一个三岁大的幼女。
    他这些年忙于举业也没再娶妻纳妾,与令嫒岂不正是绝配。
    世伯你若是有意,我与你引见一下如何?”
    穆清听完眼前一亮,立刻说道:“那感情好,真是多谢贤侄了,若事情成了我必有重谢。”
    贾琼笑道:“哎,世伯说的哪里话,咱们什么交情,来来,您跟我来。”
    说完他就拉着穆清来到公孙月身边,正巧他刚打发走某位热情推销孙女的三品大员。
    贾琼一把将他拉住,笑着说道:“乘云兄,这是镇远侯穆清穆大人,是我家故交。
    来来来,你们好好亲近亲近,穆大人可是东平郡王之后,现为右军都督,你要好好把握机会啊。”
    说完,贾琼拍拍公孙月的肩膀,然后在他要刀人的眼神下迅速溜之大吉了,随即拉上焦头烂额的韩巍与宋勉一起逃出奉天殿。
    他们按照礼仪官的安排,站在御道之上,这是三鼎甲才能有的待遇。
    等所有进士就位,他们就在礼仪官的引领之下,顺着御道径直向宫外行去。
    穿过奉天门,承天门,早有京兆府府尹韩栋和长安,万年两县县令带着各种仪仗等在御桥前。
    韩栋亲自给贾琼披红挂绿,然后万年县令牵过一匹纯白御马请他上马,长安县令给他递上马鞭。
    礼仪官一声高喊:“新科状元御街夸官喽。”
    瞬时间锣鼓喧天,一队仪鸾司仪仗队打着铜锣在前面开路。
    六名手持三元及第,大魁天下,新科状元等旗牌的官兵在前引路,礼部左侍郎朱晨捧着金榜随后跟上。
    贾琼随即打马缓行,韩巍、宋勉骑着马跟在后面,其他进士跟在他们身后步行。
    他和韩巍,宋勉通过正阳门主门出宫,其他人只能走两侧掖门。
    高十一丈的正阳门主门,只有皇帝和皇后可以走,别人只能羡慕的看着三鼎甲这一生中的高光时刻。
    此刻正阳门外的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三年一次的御街夸官,历来都会引得长安城万人空巷。
    今年殿试有名满天下的小诗仙,他还可能会成为百年未有的三元及第第一人,百姓们的热情就更加高涨了。
    贾琼骑马走出正阳门时,早已等候多时的百姓们立刻爆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声。
    汹涌的人潮险些冲破五城兵马司官兵组成的人墙,幸好有羽林军加入,才挡住了狂热的人群。
    贾琼在锦衣卫的护卫下从正阳门前的朱雀广场穿行而过,走上十里御前街。
    两旁的百姓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他们都热情的对着贾琼大声道贺。
    有的人甚至对贾琼叩拜行礼,将他看作文曲星下凡,贾琼只能不停的拱手回应。
    御前街两旁的各类店铺,早被许多富家子弟,权贵千金占据,他们都拥挤在窗边看热闹。
    无数年轻女子向中意之人抛出手中的手帕,香囊,表达她们的爱慕之情。
    朱雀大街与御前街交口处,朱雀楼五层。
    就在六年前隆庆帝看焰火表演的位置,廉亲王看着一旁的妹妹轻叹了一口气。
    明月公主此时正穿着一身小太监的衣服,神情复杂的站在窗前,望着从正阳门下骑马走来的贾琼。
    这位大楚的十公主,隆庆帝的掌上明珠,如今也已经十七岁了。
    她早已长成了一名绝色佳人,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皇后最近一直在帮她挑选驸马,但是那些人她却一个都看不上。
    她心里一直喜欢着贾琼,但是几年前,在听说他与王穆的孙女定亲之后,她就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嫁给贾琼了。
    今天她央求廉亲王偷偷带她出宫,就是为了再看贾琼最后一眼,在心里与他道个别。
    看着贾琼意气风发的样子,她仿佛又看到了揽月亭前的那个昂扬少年,听到了那首动人心弦的鹊桥仙。
    可惜,终究只是一场兰因絮果。
    明月突然回头对廉亲王说道:“九哥,能代我去贾府给他道个喜吗?”
    廉亲王知道他应该拒绝,但是看着妹妹期盼的眼神,终究还是感到不忍心,只能答应道:“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明月展颜一笑,如同芙蓉盛开。
    “谢谢九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