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红楼之贾玉京 > 第43章 捷报入京
    第43章 捷报入京
    杨震业和贾琼为什么会在镇远关上呢,这还得从五日前说起了。
    当时杨震业率军一路横推,直接杀穿河套草原接近了镇远关。
    本来杨震业只有一万骑兵,也不知道关内的情况,是没想过要攻打镇远关的。
    恰巧此时被堵在关外的魏文通发现了他们,于是立刻就找了上来。
    他虽然没有能闯过镇远关回去传递情报,但是因为经常在附近探查,已经基本掌握了关内的情况。
    据魏文通探悉,镇远关内留守的兵马并不是很多,绝对不超过三千人,而且守备也比较松散。
    贾琼听完后立刻就想出了一个诈城之计,杨震业听后当即拍板同意。
    他立刻聚集了全军所有归化的蒙古族士兵,让他们全都穿上牧民的衣服,装扮成被楚军打破家园的鞑靼人,由副将亲自带领,分批逃进镇远关潜伏下来。
    计划进行的非常顺利,因为这些士兵都是几人一组分批逃过来的,而且全都是蒙古族人,所以他们很容易就混进了关内。
    在得知有楚军在河套草原大开杀戒之后,守关万夫长立刻派人去通知察汗和拓阔两路大军。
    到了傍晚时分,镇远关十几里外突然火光冲天,关上士兵认为那是楚军在火烧鞑靼人的营地,许多战士想杀出关去,但是被万夫长拦下。
    过了不久,就见十几个鞑靼人骑着马仓皇向关下逃来,后面不远还有二三百个汉人骑兵在追杀他们。
    前面这十几个鞑靼人当然都是楚军假扮的,由杨震业从全军挑选出来的最骁勇敢战的勇士组成,由徐山和田力两人带队。
    他们冲到关下,田力对关上大喊:“快开关门,我们是罗豁部落的,有汉人在追杀我们!”
    万夫长见追在他们身后的汉人只有二三百人,不觉得有太大威胁,于是直接命人打开城门,放这些牧民进关。
    可当他来到关下,准备询问这些牧民外面的情形时,徐山等人和早就埋伏在关内各处的两百多楚军突然爆起发难。
    万夫长猝不及防之下直接被徐山砍了脑袋,守关的两千多名鞑靼士兵瞬间群龙无首,军心大乱。
    黑夜之中,他们分不清身边的是敌是友,开始不分敌我的自相残杀。
    北城门被徐山等人趁机再次打开,关外数百骑兵在杨震业的带领下顺势杀入,两里外的大军随后跟着杀入。
    而此时徐山早已带人杀到南城门,他守在城门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杆大枪如蛟龙出海,杀的想往南逃跑的鞑靼人肝胆俱裂。
    这一战不但一举夺回镇远关,楚军还没有放任何一个鞑靼人跑出去通风报信。
    其后贾琼再献一计,他们在镇远关内布下火攻之计,又在关外设下伏兵。
    鞑靼大军撤退时本来就已经军心涣散,心急返回河套。
    不察之下,果然在镇远关内中了火攻之计。
    鞑靼人仓皇逃出关外,又被提前埋伏在外的楚军骑兵突袭。
    徐山再发神威,阵斩右贤王拓阔,箭伤鞑靼王察汗。
    鞑靼人士气瞬间尽丧,只顾仓皇逃窜,被只有他们数量十分之一的楚军杀的大败亏输。
    丢下了两三万具尸体,才终于逃回了河套草原。
    如今两路蒙古兵马加在一起也只剩了七八万人,比来时少了一半,可谓元气大伤。
    而且他们已经被楚军杀破了胆,就像杨震业说的,恐怕十年之内,鞑靼人都不敢再南下犯边了。
    数日之后,大明宫,奉天殿。
    今日举行早朝,有资格参加朝会的,都是在京四品以上高官,宗亲、勋贵,还有科道言官。
    这几日朝会讨论的内容,基本都是陕西三镇的战后安抚和重建工作,今天也不例外。
    兵部尚书司马显首先出班启奏:“陛下,兵部刚刚收到榆林镇总兵侯瀛送来的塘报,进攻榆林的蒙古大军数日前已经退去。
    因为提前有准备,榆林镇的损失不算大,预计伤亡百姓应在两万以内。”
    隆庆帝闻言面露喜色,这样看来蒙古人是真的撤军了。
    “这一次蒙古十五万兵马犯境,全赖诸位爱卿用心任事,处置妥当,才让胡虏无功而返。”
    “陛下英明神武,得上天庇佑……”
    就在君臣正在互相吹捧的时候,外面突然隐约传来一阵阵喧闹声,众臣都不由得安静下来侧耳倾听。
    此时的长安城中,一名传令兵正在策马狂奔。
    他背上背着一面令旗,手上举着一个绑着红布的竹筒。
    用嘶哑嗓音兴奋的高喊着:“镇远关大捷!斩首三万,缴获无数!镇远关大捷!.”
    沿途的百姓听到喊声,全都激动的欢呼起来,笼罩在长安城上空的战争阴霾在这一刻终于散去了。
    随着消息传开,越来越多人加入了进来,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慢慢传进皇城之中。
    一刻钟之后,隆庆帝拿着魏文通派人日夜兼程送来的捷报,双手激动的颤抖个不停。
    十几天前,满朝文武还在担心蒙古人攻破黄河防线威逼长安,几天前他还在为凤阳府的战事忧心。
    没想到今天会突然收到如此捷报,太原总兵杨震业真的是打了个振奋人心的大胜仗!
    隆庆帝激动的不能自已,他长笑一声说道:“杨卿家不愧是我军中柱石,此胜可保我西北边境十年无战事矣。
    贾琼和徐山也是少年英杰,来日必成栋梁之才。
    戴权,传旨下去,明日举行大朝会,宣布对有功将士的赏赐。”
    “奴才遵旨。”
    重臣听了隆庆帝的话面面相觑,不明白杨震业怎么跑到镇远关了,这里面怎么还有贾琼和徐山的事?
    突然接到这封捷报,隆庆帝需要好好斟酌一番。
    于是他先宣布退朝,只是叫了几个阁臣去开小会。
    第二天的大朝,只要是在京的官员,七品以上的都要参加,他们在奉天殿前的广场上聚集。
    隆庆帝意气风发的坐在丹陛上前的龙椅上,命戴权当众朗读杨震业昨夜派人送到的详细奏报。
    虽然众臣都已经知道了镇远关大捷的消息,有了心里准备。
    但是了解详情之后,还是激动的不能自已,许多老臣直接就是老泪纵横。
    杨震业的报功名单中,贾琼和徐山并列头名。
    他们两人不但横穿河套,策划了这场战役。
    贾琼还先献计智取镇远关,用火计重创撤退的鞑靼大军。
    徐山先是先登夺城,在夺取镇远关之战立下大功。
    更在其后的伏击战中枪挑拓阔,箭伤察汗,威震敌胆,勇冠三军,使得蒙古大军彻底溃败。
    隆庆帝论功行赏,赐两人轻车都尉之爵,加锦衣千户衔,赐斗牛服。
    另赐每人骏马十匹,绸缎百匹,黄金千两。
    这是二十多年来,大楚对异族作战中最大的一场胜利,隆庆帝自然不能吝啬封赏。
    不过两人还没有入仕,所以隆庆帝直接赐给爵位,还有赐服和财物赏赐,这绝对算是厚赏了。
    但是跟两人立下的功劳相比,似乎又有些太轻了。
    按照这次战役的重要性来说,不说封侯封伯,封个男爵绝对是没问题,封子爵也没什么问题。
    之所以只封了他们轻车都尉,一是因为张纯阳一伙人的强烈反对封两人高爵,二也是因为隆庆帝对贾家还有忌惮之心。
    所以他也就顺水推舟,只封了两人九等爵。
    不过随后又用锦衣千户衔和赐服、财物来堵大家的嘴,“王党”和四王八公集团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除了贾琼两人,其他人也各有封赏,这个且按下不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