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秦:绑定秦始皇的我,起飞了 > 158.第158章 嬴政归来!
    第158章 嬴政归来!
    “夫人。”
    “长公子在朝中的支持者不在少数,比公子的支持者多了太多了。”
    “如果赵大人不再支持公子,这对公子而言绝对是大损啊。”寺人一脸担忧的道。
    胡氏一脸凝重,这些她自然是清楚的。
    “亥儿绝对不能失去赵高的支持。”
    “你想办法再接触他,让他来宫中见我,你告诉他,只要他支持亥儿,无论什么条件我都答应他。”胡氏再次道。
    ……
    长公子府。
    在诸公子之中。
    如今唯一离宫开府的,如今的扶苏也已经有了十三岁了。
    府中大殿内。
    扶苏一身白色的公子服,显得温文尔雅,有着一种令人悦心的气质,
    在他的面前,坐着一个老者,还有中年人,一个是当朝的相邦,真正的权势人物,还有一个正是扶苏的老师,淳于越。
    “长公子如今深学儒家之道,他日必是一个有道之君啊。”王绾抚须一笑,对着扶苏道。
    “王相过誉了,扶苏如今才初窥门厅,还需继续学习。”扶苏彬彬有礼的回道。
    “诶。”
    “这一点公子就无需太过谦虚了,你的才能在诸公子之中绝对是最出众的,凭公子对儒家之道的深谙,他日大秦一统,公子被封为太子,就可以仁德治天下。”淳于越则是十分得意的说道。
    现在他是长公子之师,但他期待再加上太子之师,未来的王师。
    “父王心思难测,未来的事说不准的。”扶苏仍然十分平静的道,并没有表现出对那太子之位的炙热。
    或许。
    这也是因为他的性格有关。
    “公子此想法就错了。”
    “公子作为长公子,身份尊贵,更是太子之位的第一继承人,这是其他公子远远不及的。”
    “再而,哪一位公子有公子如此出色?”
    “这一切大王都看在眼里的。”王绾则是笃定的说道。
    从扶苏出世开始,他王家就直接押宝在了扶苏身上了,如若扶苏不争,他王家还如何昌盛?
    在这种背景下,就算他扶苏不争,扶苏那些支持者也会推着他去争。
    因为这不仅仅是扶苏一个人的利益,而是有关于他所有支持者的利益。
    “我听说赵国已亡,赵国三个上将军都死在了一个名为秦齐的战将手中了?”
    “此事,是真是假?”扶苏看向了王绾问道。
    “是真的。”王绾点了点头,随后颇为感慨的道:“此子还不到十九岁,入伍不到五载,却取得无数战将都渴望不得的战功。”
    “老臣已经收到了消息,秦齐已经被大王封为护军都尉,统领一大营了。”
    听到这。
    扶苏的眼中也闪过了异色:“十八岁的护军都尉?十八岁的大宗师?”
    “昔日武安君也比之不及吧。”
    此话一落。
    王绾点了点头:“老臣在朝堂多年,此子的天赋超过白起太多了,而且相对于白起,此子更知进退,更知蛰伏,没有那般锋芒外露。”
    “公子。”
    “对于这等人物,伱要做的就是不能拉拢也不可得罪。”
    “否则就是竖立了一个大敌。”
    “大宗师强者,王权尚且忌惮,这并非普通的臣子可以衡量了。”
    扶苏一脸严肃的点了点头。
    达到了大宗师!拥有的力量极为可怕,就算是十万大军围剿也不可能杀得了他,如若被这大宗师脱逃了,后果不堪设想。
    再而。
    无论哪一个国都不可能对一尊镇国大宗师太过,王权也是礼遇对待。
    毕竟大宗师与普通的臣子不同啊。
    一入大宗师,地位就彻底的变了。
    “王相。”
    “这秦齐不知可不可以拉拢入长公子麾下?”
    “在朝堂之中支持长公子的朝臣不在少数。”
    “宗室,公子母亲背后的芈家,还有诸多老贵族全部都是支持公子,但是却无一个达到主将之上的战将支持。”
    “如若能够拉拢这秦齐支持长公子,那其他人就再无法与公子争锋了。”淳于越带着几分期待的说道。
    “王相如何看?”扶苏看向了王绾。
    “不瞒公子。”
    “老臣已经去为公子争取了。”
    “说起来。”
    “老臣那不成器的二儿子与秦齐还有几分误会,这一次老臣已经派人备上了厚礼去赵地了,只待误会解除,也可为长公子抛出橄榄枝。”王绾说道。
    “误会?”扶苏有些不解。
    “唉,此事也纯属误会。”
    “一切缘由也是因为巴家,不值一提。”王绾无奈的摇了摇头。
    “既然是误会那就无事。”
    “而且以王相的身份还亲自派人去道歉,相信这秦齐会识趣的。”淳于越笑道。
    “但愿如此吧。”王绾点了点头,老脸上还是有些忧虑。
    自己二儿子所做的事情可是太过莽撞了。
    带护卫冲村,意图强抢。
    这件事如果放在普通人家,普通权贵,那自然是一件小事,但是放在了如今大秦战功赫赫的新任护军都尉秦齐身上,那自然是铸成了大错了。
    “报。”
    “启禀相邦。”
    “大王归宫了。”
    “如今召集朝臣秦王殿议事。”
    相邦府的一个随从快步来到了殿外,恭敬禀告道。
    “看样子赵国的事情彻底定下了。”
    “公子,淳大人。”
    “上朝去吧。”
    “此番大王绝对有事宣布。”王绾缓缓站起,对着扶苏与淳于越说道。
    没多久。
    多日没有召开朝会的秦王殿热闹了起来。
    “臣等参见大王。”
    “愿大秦万年,大王万年。”
    满朝文武齐聚,全部都手持朝笏,向着高位上的嬴政一拜。
    “平身。”
    嬴政扫了一眼,一挥手。
    今日的他。
    并没有身着冕袍,而是一身普通的君王常服,但归来就召开朝会,可见的确是有要事宣布。
    “谢大王。”
    群臣齐声高呼道,随后以文武分列,恭敬看着嬴政。
    “赵已亡。”
    “诸卿想必都已经听到了消息了吧。”嬴政微微一笑,缓缓开口道。
    “赵国为我大秦所灭,臣等恭贺大王。”满朝齐声喝彩。
    “此次灭赵不到两载。”
    “昔日与我大秦抗衡之赵不复存。”
    “赵王于邯郸城向孤投降,赵国三个上将军全部不存,为秦齐所斩。”
    “孤已经敕封秦齐为护军都尉,赐建秦家大营,统三十万大军镇守赵地。”
    “诸卿可有异议?”嬴政扫视满朝,威声道。
    这自然是来自秦王的宣告,并非问询。
    “大王圣明。”
    满朝再次齐声高呼。
    如今敕封已定,谁要是有异议那就是对秦王有异议,无人会那般愚蠢。
    “相邦。”嬴政威声道。
    “老臣在。”王绾立刻站了出来,疑惑的看着嬴政。
    “拟诏。”
    “将赵亡的消息昭告天下,振奋吾秦人之心,震慑天下诸国。”
    “另,将吾大秦新晋护军都尉秦齐战功昭告天下。”
    “孤要让天下人皆知我大秦又有一尊顶级大宗师镇国战将。”嬴政带着一种霸气的道。
    王绾当即领诏:“老臣领诏。”
    无论哪一国。
    只要是敕封了护军都尉必然会昭告举国,因为这对于这混乱时代就是一种武德彰显,一尊镇国大宗师的出现就是一针强心剂。
    “孤离咸阳多日。”
    “诸卿可有何要启奏的?”
    嬴政扫视朝堂问道。
    这一次召集群臣,除了昭告大秦武德灭赵,也是召集群臣奏议之事。
    “启奏大王。”
    “大战已定,抚恤之事还需大王下诏。”冯劫站出来,大声启奏。
    “有关于抚恤之事,仍一如既往,尽快提办。”
    “相邦府,少府,军功处,地方官府,四部配合。”嬴政沉声道。
    “臣领诏。”冯劫恭敬退下。
    “启奏大王。”
    “此次灭赵我大秦已将粮库八成储粮消耗,短时间内不可再动兵,而且在初定的赵地有着至少上百万计因战乱不果腹的流民,此事还需慎重对待。”
    “如若赵地百姓还是以往,我大秦自无需顾及,但现在他们为我大秦子民,如若眼睁睁看着他们去死,这有违我大秦朝廷恩威。”冯去疾站出来启奏道。
    他是在赵地归来的,自然都看到了赵地的情况。
    “冯卿说得对。”
    “赵已不存,赵已归吾大秦,天下再无赵人之称,只有吾大秦子民。”
    “赵地因战争遭难的黎民不少,百万计以上。”
    “如此,冯卿。”
    “自我大秦粮库再调拨一半粮草,除军需外,再挪一半用来赈济赵地流民,你调拨粮草,让韩非与秦齐去调度吧。”嬴政想了想,说道。
    “大王。”
    “粮库内的粮草已经是我大秦的全部了,还有两个月就入冬了,如若大肆将粮草用来赈济,我大秦恐也有缺粮之危。”王绾立刻站出来道。
    这也并非他无情,而是他作为相邦要视情况而定。
    “秋收的粮草还未入库吗?”嬴政眉头一皱。
    “大王。”
    “你出巡到了赵地,老臣也是早几日才接到了关中的收粮情况。”
    “今年我大秦关中之地缺水干旱,今年的收成比之往年要少了近一倍。”王绾眉头紧皱道。
    “蜀地呢?”嬴政立刻追问道。
    “蜀地并未受到影响,但具体收成地方还在统计,未曾上奏。”王绾立刻回道。
    闻言。
    嬴政也严肃的点了点头:“粮库留一半足可应对了,至于蜀地的收成,相信不会让孤失望的,产量地收成之后,还有吾大秦的赋税也在年关将收齐,足够使用,相邦也无需太过谨慎了。”
    “可是大王……”王绾还是有些不放心。
    “好了。”
    “就按孤说的来办,赵地一百多万流民皆为我大秦子民,孤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嬴政一抬手,直接制止了王绾继续进言。
    “大王。”
    “冬季将至,除了粮草以外还需絮衣来安民,否则寒冬将至,那些流民也有很多要被寒冬冻死。”冯劫又大声说道。
    “芈启。”
    嬴政看向了大殿的一个中年大臣。
    “臣在。”芈启立刻站出来。
    “你总管军需调度,衣可还足够?煤炭可还足够?”嬴政直接问道。
    “回大王。”
    “剥去军中所需,尚有一份可以调拨。”芈启恭敬回道。
    “除去军中所需外,其余的全部调拨到赵地。”
    “以我大秦如今的国力不可能救下所有的流民,尽人事听天命吧。”嬴政叹了一口气。
    “战争本就是如此。”
    “大王圣德对待赵地流民已经是恩泽宽厚了,至于能活下来多少,皆看天恩了。”
    “而且只要熬过了这一次冬季,那些流民就可重新恢复正常了。”李斯出声说道。
    “两位冯卿。”
    “赈济流民是重,但安置也是重。”
    “凭韩非与姚贾还不够,你二人再甄选一些官吏去赵地,专门负责安置流民。”
    “此事。”
    “务必着重对待。”嬴政严肃的说道。
    “臣领诏。”
    冯去疾,冯劫立刻应道。
    ……
    朝议进行着。
    于大秦而言,这一次的朝议是灭赵之后的首次,自然也是非常重大。
    而这一次朝会也持续了很久。
    回到了章台宫。
    赵高躬着身,侍奉在了嬴政的身边。
    “孤走了这些时日,宫中没有发生什么事吧?”嬴政十分平静的问道。
    “宫中风平浪静,没有任何事。”赵高躬着身回道。
    “你做的不错。”嬴政褒奖了一句。
    “奴婢职责所在。”赵高恭敬回道。
    随后。
    章台宫大殿内就变得鸦雀无声。
    嬴政转过头,深深看着赵高,眼中带着千言万语,但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
    “大王。”
    “奴婢有一事恳求,还望大王答应。”赵高忽然跪了下来。
    “何事?”嬴政直接问道。
    “奴婢只是一个阉人,无能教导十八公子,还请大王为十八公子另寻老师教导。”赵高跪在地上,低声的道。
    听到这话。
    嬴政脸上闪过了异色。
    “你不是一向最喜欢胡亥吗?”
    “一直以来对他那般推崇,如今为何要请辞?”嬴政平静问道。
    “大王。”
    “奴婢毕竟是一个残缺之人,不配成为十八公子的老师。”赵高低着头说道。
    听到这话。
    嬴政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你知道的,在孤心底,你并非残缺之人。”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