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 241.第239章 满载而归!
    第239章 满载而归!
    “大将军,你一定不会有事的,陈老说了,只要回到京城后,经过御医的治疗调理,你很快就会好起来的.”一名副将连忙开口道。
    徐达伸手打断了他的话,沉声道:“我的身体状况我自己清楚,与我的身体比起来,更重要的是将这几个月时间开采得来的白银安全运回大明。”
    徐达说着便开始交待起接下大军来该如何行动。
    他一生行军作战,走的都是王道风格,是决然不可能冒险拿几万名将士的性命去赌日本朝廷对他们的态度这件事上。
    因此撤退是必然的事情。
    徐达要做的就是如何让全员安全撤退,同时尽可能多的将白银带走。
    接下来几天时间,徐达身体时好时坏。
    大明这边井然有序,从出云国撤出,他们不仅带走那些已经提炼好的白银,离开时就连那些开采出来未经提炼的白银矿石也一并带走。
    至于石见银山的矿脉,徐达并未让人破坏。
    因为在徐达看来,他们始终还是要回来的,接下来这里无论是被谁占领了,都只不过是替他们大明暂时看管而已。
    二十天后。
    只剩下大明的王旗还在出云国城门前飘扬。
    而装满白银与各种战利品的大明战船,早已踏上了返航的路程。
    这一次可以说是满载而归,五百多万两白银足足装了几百口大箱子,战船上那些士兵们,一个个脸上满是喜悦之色。
    “他娘的,要不是子弹用完了,老子非得灭了这小日本不可!”一些参加过出云国战役的士兵们,正在和那些守着港口战船的弟兄们侃大山,吹嘘着自己的枪法如何如何聊得,如何做到一枪一个小日本。
    虽然这一次他们伤亡也有近五千,可他们可是直接干了对面将近二十万人啊!
    而且这点伤亡人数,比起以前又算得了什么。
    只有正中间的那艘宝船上空,弥漫着一股不安的氛围。
    因为徐达再次晕倒了。
    京城。
    奉天殿,早朝。
    距离徐达出海远征,已经过去整整小半年时间了。
    有关徐达遇难的谣言,愈演愈烈。
    到了今天,终于压不住,甚至有大臣在早朝上公然提起此事。
    要求朝廷再派水师前往日本探查消息。
    大殿上。
    胡惟庸一脸严肃,心中却是早已笑开了。
    一旦徐达兵败,这就意味着朝廷打造水师的这几千万两白银,将全部付诸东流。
    这种损失是眼下朝廷绝对无法承受的。
    到时候那个提出大明出海扩张领土的人,那个主张朝廷向民间借贷的人,那个.杨宪!
    就将是整个大明的罪人。
    胡惟庸眼里闪过一丝狠色,徐达最好也死在海上。
    这样一来,杨宪将会被彻底推上风口浪尖。
    不仅仅是他们中书省的文官,淮西勋贵,边军那些徐达的老部下,都会集体发难。
    真到了那时,胡惟庸有把握,就连朱元璋都不会保他。
    因为在朱元璋心中,无论杨宪做了多少事情,都无法取代徐达在他心中的地位。
    胡惟庸不着痕迹看了一眼身前的朱标,没有皇帝的支持,仅凭太子一人,是不可能对抗得了整个朝堂。
    一念至此,胡惟庸心中大定。
    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
    因为他和杨宪各自的身份关系,一个是李善长的学生,一个是刘伯温的学生。
    他们二人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
    而这些年,胡惟庸始终被杨宪踩在脚下,这让他早就已经对杨宪恨之入骨。
    尤其杨宪还是他日后入主中书省最大的障碍。
    他必须趁着这次机会彻底将这个障碍给清除。
    胡惟庸正要站出来,开口附和那位大臣所说的话。
    就在这时,大殿外有传信兵来报。
    内侍官出去查看情况,问清楚之后,颠颠跑了回来。
    “陛下!陛下!捷报!东南捷报!”
    “魏国公的捷报送过来了!”
    话音响彻整个大殿。
    听到“捷报”两次,胡惟庸踏出去悬在半空中的脚又是收了回来。
    群臣也都是齐齐转头看向那名内侍官。
    消失小半年没有丝毫音讯的出海远征军,带回来的第一个消息就是捷报。
    坐在龙座上的朱元璋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喜,他抬了抬手。
    内侍官低着脑袋,双手捧着军报,碎步快行,来到朱元璋身旁,恭恭敬敬递了过去。
    朱元璋接过捷报,一边看,一边亲自念了出来。
    捷报前面写的是徐达率领的大明水师出海远征后,灭倭寇,登陆日本,攻下出云国,占领石见银山的整个过程。
    语言简短精炼,却是把徐达出海后的一系列事情全部交代清楚。
    众大臣听到这,心中无不感到疑惑。
    为什么徐达会在捷报中,特意提到一座山脉的名字。
    直到听到朱元璋后续念出的内容,当得知徐达在石见银山开掘出一整条巨大的白银矿脉,并且日产量达到数万两白银时,一个个脸上露出无比震惊的神情。
    朱元璋脸上笑容越发灿烂。
    杨宪果然没有说错,这日本出云国还真的有一条巨大的银矿,日产银数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在税制改革前,大明一整年的赋税也才1000多万两白银。
    也就是单靠这一个银矿,差不多抵得上曾经的大明朝廷一年的收入了。
    这又如何不让朱元璋感到欣喜。
    朱元璋继续往下念,当读到全员无伤歼灭日本北朝军队近万人时,忍不住高声叫好。
    “好!好!好!”
    “这些倭寇就是该杀!”
    大殿下,群臣也是低声议论纷纷。
    朱元璋不着痕迹,将重臣的表情一一看在眼里。
    他收回视线,接着看向手中的捷报。
    当读到日本十八路诸侯联军,集结二十多万大军,压境出云国时,大殿下群臣呼吸也不由自主跟着急促起来。
    整个奉天殿,变得无比安静。
    针落可闻!
    所有人都代入到徐达的视角中,要知道大明水师出发一共也才五万有余,港口战船停靠的地方显然需要士兵把守。
    也就是说,日本诸侯联军压境时,出云国内大明将士最多不过三万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