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超禁忌游戏(套装共5册) > 第27章 超禁忌游戏I(27)
    第27章 超禁忌游戏i(27)
    “拼不过也得拼呀,总不能让他们得逞吧?”辛娜思考了一下,“或者,我先跟他们周旋,然后趁他们不注意,拨通我爸的电话,让他知道我这边出事了,他马上就会派人过来的。”
    季凯瑞怔了一下,放下手中的汤勺,望着辛娜:“你爸是做什么的?”
    “啊……没什么。”辛娜自知说漏了嘴,尴尬地掩饰着,“我只是……这样假设而已。”
    季凯瑞看了她几秒,垂下眼帘,心中暗暗生疑——难道她也跟我一样,家中有某种背景?
    辛娜看出季凯瑞在思考这个问题,赶紧岔开话题:“对了,你喜欢看书吗?”
    “平常不怎么看。”
    “那你怎么会把我这本书拿去看?”
    因为这是你的书。季凯瑞没有把心里话说出来。“我看这本书的名字挺特别的,就想看看。”
    提到书,辛娜便滔滔不绝了:“这本书的作者村上春树,是我最喜欢的几个作者之一。而这本《海边的卡夫卡》,又是他写的书里面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中的主人公田村卡夫卡是一个孤独而又顽强的少年……”
    说到这里,她忽然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张大了嘴:“哎呀,说了这么久,我到现在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呢!”
    对方淡淡笑了一下:“我叫季凯瑞。”
    “季凯瑞,挺好听的名字,我记住……”辛娜蓦然停住,惊异地看着面前这个大男生。
    季凯瑞察觉到了辛娜神色的变化,问道:“怎么了,我的名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能告诉我是哪三个字吗?”
    季凯瑞掏出手机,在记事本上输入了“季凯瑞”三个字,展示给辛娜看。辛娜看到这三个字,眼里掠过一丝不安,她问道:“你在明德外语培训中心补习?”
    “没错。”
    “13班的?”
    季凯瑞略微有些吃惊:“你怎么知道?”
    辛娜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她想起了杭一拿给她看过的一张纸,那张纸上写着13班50个人的名字。其中让她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季凯瑞——这个名字的下方划的是黑线。
    季凯瑞可能是一个危险人物。杭一他们似乎是这样认为的。
    他爸好像是某个黑社会组织的老大——辛娜又想起了陆华说的这句话。联系起昨天发生的事,她明白那些小混混为什么在认出他后,对他毕恭毕敬了。
    最关键的一点是,季凯瑞是13班的,意味着他是一个超能力者。辛娜的心一阵紧缩。他的超能力是什么?是敌是友?
    季凯瑞发现辛娜神思惘然,再次问道:“你怎么知道我是明德13班的?”
    “啊……”辛娜从恍惚中回过神来,“我也在明德补习呀,我是19班的。”
    “哦?这么巧。”季凯瑞顿了一下,“不过,你听到我的名字,怎么会有那种反应?你以前听说过我吗?”
    “嗯。”辛娜承认。
    “肯定不是什么好名声吧。”季凯瑞淡淡地说。
    “不,不是这样的。”辛娜摇头道,“他们只是说你比较孤僻,就跟……田村卡夫卡差不多。”
    季凯瑞看着辛娜的眼睛,两人沉默了一刻。
    辛娜犹豫了许久,终于忍不住问道:“你是超能力者,对吗?”
    季凯瑞微微张开嘴:“你知道发生在13班的事?”
    “是的。”
    季凯瑞沉吟片刻,承认道:“没错,我是超能力者。”
    辛娜担忧地问道:“你会按照旧神说的去做吗?”
    “旧神?”季凯瑞嗤笑了一下,“你是说那场竞争?无聊。”
    “这么说你不会和班上的人争斗?”辛娜急促地问。
    “除非别人惹到我。”季凯瑞说。
    “那表示你不会主动攻击别人,对吗?”辛娜几乎现在就想劝说季凯瑞加入“守护者同盟”。
    “你好像很关心这件事。”季凯瑞指出,“你跟这件事有什么关系?”
    “我……我只是不想看到同一个班的人互相厮杀。”辛娜摇着头说,“我不能目睹这样的惨剧发生。”
    季凯瑞沉寂良久后,说道:“如果这是你不想看到的,我会尽量避免让这一切发生。”
    辛娜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我知道,你是个好人。”
    季凯瑞摆了一下手:“好人我可承担不起。充其量,我不会做坏人。”
    辛娜看着面前这个酷酷的男生,露出甜美的微笑。
    吃完拉面后,辛娜抢着付了钱。他们走出拉面馆,季凯瑞说道:“我们还会见面的,对吗?”
    “如果你希望和我见面的话。”辛娜看着季凯瑞的眼睛,柔和地说,“对了,刚才忘记说了,我喜欢村上春树,也喜欢《海边的卡夫卡》,但我最喜欢的,是书中的主人公——再见。”
    说完这句话,辛娜脸颊绯红,转身离开了。季凯瑞久久地注视着她的背影,心潮起伏。
    街对面的一家商店内,一个人隔着玻璃橱窗注视着季凯瑞和辛娜。他们分开之后,那个人摸出手机,打通了某人的电话:
    “碧鲁先生,我知道该怎么对付杭一和季凯瑞了,有比原计划更简单有效的方法。是的,我想好了……”
    赫连柯一边打着电话,一边走出商店,融入人群之中。
    末日病
    柯永亮和梅娜走到局长办公室门前,分别整理了一下领带,捋了捋头发。柯永亮轻轻叩门。
    “请进。”
    两人走进办公室,屋内的两个人从椅子上站起来。柯永亮和梅娜只认得出头发白、身材高大的公安局局长。另一位年龄40多岁,表情严肃的女士,他们从未见过。
    公安局局长伸出手来跟柯永亮和梅娜握手,同时介绍道:“国家安全部部长,纳兰智敏女士。”
    纳兰智敏盘着头发,穿着一身素净的职业套装,气质出众,看上去沉稳、干练。她和两名警员握手时没有一丝笑容:“听说两位是本市公安局最优秀的警探,幸会。”
    “过奖了,纳兰女士。”梅娜谦逊地说。
    四个人都坐下来后,纳兰智敏双腿交叠,说道:“情况紧急,废话就不说了,直入主题吧。”
    她翻开桌子上的一个笔记本,念道:“一名男子摔死在游泳池内;范围局限在一栋写字楼的7.2级地震;一个中年男人和两名警察被神秘力量撞击致死;袁家桥村一所房屋莫名焚烧;三联商场地下停车场内一名男子被离奇炸死;7名黑社会成员集体‘自杀’——”她抬眼看着两位警探,“一个星期之内,我市发生了这么多匪夷所思的事件。这些案件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和明德外语培训中心13班的学生有关。每一起事件,都牵扯到了13班的某个人。”梅娜说。
    纳兰智敏微微颔首:“但目前为止,你们没有抓捕任何人。”
    梅娜抿了一下嘴唇,回答道:“是的。”
    “为什么?”
    “证据不足。”梅娜说,“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是这些事件的‘相关者’而已。”
    “为什么不把其中一些人带回局里询问?”纳兰智敏进一步质问。
    梅娜短暂考虑了一下,说道:“一方面是——起码从表面上看——这些事件很多都不具备直接犯罪的要素,反而具有某种超自然性质,超出了警察的办案范畴。所以我们向上级申报,请求上级机构的指示和支援。”她垂下眼帘,“不过,我们着实没想到短短几天,会发生这么多起事件。”
    “另一方面的原因呢?”纳兰智敏问。
    “另一原因是,已经有两名警员在调查中死亡,我们意识到了危险性,不敢轻举妄动。”梅娜实言相告。
    “这么说,你们是怕死,才不敢深入调查的?”纳兰智敏言辞犀利地指出。
    柯永亮用不卑不亢的语调表明自己的立场:“从第一起案件起,我们几乎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分析。目前没有任何警员比我们更深入到这一系列事件中。我不认为是您说的这样。”
    “我们只是希望能更稳妥、谨慎地处理此事。”梅娜补充道,“个人安危并不重要。但如果我们也遭遇意外,这些案件将暂时无法跟进。”
    纳兰智敏用严厉的眼神盯着他们看了半分钟,终于展露出一丝微笑。她扭头对公安局长说:“非常好,我需要的正是这钟理智、冷静、谨慎而又具有敏锐洞察力的探员。”
    梅娜和柯永亮对视了一眼。
    纳兰智敏对他俩说:“我已经获得了你们局长的同意,将两位暂时借调到国家安全部。从今天起,你们两位将组成专案小组,专门负责调查与13班有关的事件。你们不属于国家安全部的任何机构,直接听命于我。我会给予你们超越一般警察和情报人员的权限。”
    柯永亮和梅娜都有些吃惊。柯永亮问道:“为什么找上我们?我相信安全部也有非常优秀的探员。”
    纳兰智敏摇头道:“说来惭愧,安全部在这起事件上,嗅觉没有你们敏锐,调查也没有你们深入。正如你所说——你们是最先注意到这些事件的,而且没有任何警员比你们更深入其中。所以,你们是调查此案的最佳人选——加上刚才和你们的交流,更让我对这一点坚信不疑。”
    梅娜说:“您刚才说,这个专案组只有我们两个人?”
    “是的。考虑到保密性,调查这些事件不适合一大帮人去做。两个人足矣。不过,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你们不用通过我,就能直接调动全市大部分警力,以及获得安全部各部门的支援。必要时,甚至可以调动军方力量。”
    “简单地说,你们现在的权限比我这个公安局局长大多了。”局长在一旁说,挑了一下眉毛。
    梅娜和柯永亮交换了眼色,两人同时站起来:“是!”
    “很好。”纳兰智敏跟着站起来,将两份印着银色徽章的特殊证件交给柯永亮和梅娜。“这个证件将赋予你们刚才我所说的一切权力。”
    两人将证件小心地放在衣服内包。柯永亮问道:“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迅速查清这些事件背后的秘密,弄清楚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越快越好。”纳兰智敏说,“不过,目前我有一个具体任务需要你们去调查——直觉告诉我,这是跟13班有关的最新事件。”
    “什么事件?”梅娜问。
    “今天早上,有三个市民被送到市一医院——他们患上了一种十分罕见的疾病——急性病毒性血汗症(*后文简称血汗症)。”纳兰智敏说。
    “血汗症?”柯永亮从没听说过这名称,“什么类型的疾病?”
    “应该是血液病或皮肤病。好了,我不是医生,你们还是去医院了解具体的情况吧。”
    “为什么您认为有人得这种病和13班的人有关系?”梅娜问。
    “血汗症又被称为‘末日病’。据说人只有在极端痛苦或者预感到即将发生巨大灾难的时候,才会偶尔发生这种病症。我国以前从来没有关于此病的报道,也查找不到相关的病史资料。但是一天之内,本市就有三人患上此病,而且三个患者都在差不多的时间和地点发病,这显然很不正常。”
    传染源
    “目前医学界对于急性病毒性血汗症尚无定论,比较权威的解释是,血液或血液色素混在汗液内,由汗液排出。原因可能是由于血管病变性破裂,或者汗腺分泌大量的色素脂褐质引起。不过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并发症,比如鼠疫、血友病或严重精神疾病。”
    一医院的血液专家卢教授向两位警探解释血汗症,但他的表述过于学术化,柯永亮听得直皱眉头。
    卢教授看出警探没能完全理解自己的话,他换了比较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总的来说,血汗症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全世界关于这种病的报道都屈指可数。我刚才查了一下资料,最出名的一次是1980年1月3日,美国东方航空公司27次航班上,有三个空中小姐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了血汗症。”
    “也是三个人?”梅娜说。
    “没错。”
    “为什么血汗症都是三个人同时患病?”
    “不知道,也许是巧合。但这次的情况和美国航空飞机上的有所不同。那三个空中小姐是在同一架飞机上,有可能互相传染。但这次的三个患者,是在市区的不同地点发病的,而且三个人互不相识。”
    “虽说是不同地点,但相隔很近,都是江北区,对吗?”柯永亮问。
    “对。”
    “而且发病的时间间隔也很短。”
    “没错,这三个人几乎是在半个小时内被相继送到医院的。”
    “血汗症的传染途径是什么?”
    “皮肤接触。不过不排除其他传染途径。”卢教授说。
    梅娜思忖了一阵,说道:“有没有这种可能,这三个人是跟同一个人接触之后,被分别传染上的。”
    “有这种可能性。但问题是,如果是这样的话,传染给他们的这个人,肯定也患上了血汗症——这个人为什么没被送进医院?”
    “也许他(她)只是没被送进这家医院?”
    “不可能。这件事发生后,全市医疗系统都高度重视,如果在别家医院出现了血汗症患者,会立即通报出来。”
    “那么,会不会是这个人刻意回避医院呢?传染给别人,也是他(她)故意为之。”柯永亮说,“就像一些艾滋病人,意识到自己没救之后,就用针管抽出自己的血液,注射给别人,报复社会。”
    “我懂你的意思。”卢教授说,“但是对于血汗症患者来说,恐怕很难做到这一点。第一,这个人的脸上和身上必然渗满鲜血,以这种恐怖的形象走在大街上,很难不引起注目;第二,血汗症患者处于大量失血状态,身体虚弱,接近昏迷,几乎不可能支撑着走上街去。”
    “血汗症能够医治吗?”梅娜问。
    卢教授摇头道:“全世界都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一些西方国家甚至认为,这种病的出现是大灾难即将来临的征兆,是上帝给人类的警示和惩罚,不可能有医治的方法。”
    柯永亮和梅娜交换了眼色,他们想起了“末日病”。
    片刻后,梅娜问道:“那么,从发病到死亡,一般多长时间?”
    “要看病人体质,快的话可能两三个小时,拖得久一点儿的,也最多四五个小时。”
    “这么快?”梅娜惊愕地说。
    “是的,我刚才说的美国的那三个空中小姐,被送到医院后不到两个小时就死亡了。”
    “那么这三个人也撑不了多久了?”
    “应该是,”卢教授遗憾地说,“我们实在无能为力。”
    柯永亮说:“这三个病人现在在隔离病房?”
    “是的。”
    “我想去看看他们的情况。”
    “可以,请跟我来。”
    柯永亮和梅娜随卢教授到了一间消毒室,在那里,他们换上了隔离服,戴上口罩和帽子,然后前往隔离病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