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新宋·大结局(全15册) > 第429章 错料一帆超十程(8)
    第429章 错料一帆超十程(8)
    李昌济不由怔住了。的确,吕渊绝非是信口开河。不能说宋朝建国以来从没有过宫廷政变,但是因为宋朝限制宗室权力,宗室谋反、尤其是发动兵变,的确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当年真宗病逝时,八大王元俨就曾经有过非份之想,但被李迪一盆墨水就吓退了,从此安安心心做了“八贤王”。当年元俨的声望、尊贵,甚至还在雍王之上——当然,他也不如雍王命好,有高太后这么一个举足轻重、威望极高的母后。可毕竟在人们的心目中,象元俨那样的才是大宋朝的常态——只要没有人泄密,纵使有人想到雍王怀有野心,有非份之想,充其量也就是以为雍王会如元俨一样,在皇帝病危的时候,故意呆在宫里不出来,然后谋求让朝中的大臣和太后里应外合,拥立雍王,造成既定事实。当初李昌济来帮助赵颢实现他的非份之想的时候,能够想到的,亦不过是如此。
    兵变?如若李昌济不是亲自参预这阴谋当中,只是从旁人那里听到,也肯定以为传言的人非傻即疯。连李昌济都不知道怎么便一步一步,走到了这条骇人听闻的路上。尽管当年李昌济也曾经化名前去高遵裕军中,寻求高遵裕的支持,但在当时,李昌济与赵颢看中的,也不过是高遵裕特别的身份——在外掌军的高遵裕,当时在高太后面前还能说得上话;而一旦雍王能登上帝位,有一个掌军的高遵裕在藩镇公开支持,无疑可以迅速的安定各路的军心、民心……
    如果不是三公执政,两府大臣突然间令人望而生畏……
    如果不是雍王货殖连连得手,胆子越来越大,越来越自信……
    如果不是石得一意外投靠……
    如果不是……
    如果没有这么多如果,只怕便也不会有人会想到兵变。但这也李昌济一直犹疑的原因。宋朝不比唐朝,大唐的兵变有如家常便饭,皇室成员稍有非份之想,马上就想起南衙北衙,几乎成了思维定式。而大宋朝有非份之想的宗室,因为手里没有兵权,他们的思维定式,便是和元俨一模一样。那也算是进可攻退可守,纵然失败了,夹起尾巴来,依然还能有个贤王的名声。但如今雍王要走的路,却是一条唐朝的路——赢了便得到整个天下,输了就身败名裂、家死族灭。
    然而,这毕竟是在宋朝,这样的路,谁也不知道能不能走得通。李昌济心里非常明白,事先策划得再完美的计划,到了实施的时候,也免不了会出差错。而赵颢的野心要实现,却是一点差错也出不得!
    也许,他们真正可以寄望的,便是吕渊说的,绝没有人想到会发生兵变!
    但是,常常自负胸有经纬,智比张、陈的李昌济,临到要做这种大事的时候,心里却不自禁的畏缩起来。他当然不肯承认这是自己胆怯、懦弱,因为他如若承认这一点,就会让他想起自己的祖先,想起让他感到羞辱的历史。他令自己都相信,他只是全心全意在为雍王着想,以报答他的知遇之恩。
    然而,此时的赵颢已经根本不相信自己会失败。最疼爱自己的母后,一定会站在自己这一边,这种想法,令赵颢勇气倍增。吕渊与李昌济殚精竭虑的谋划,在赵颢看来也完美无缺。而恰巧就在此时,国内形势又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一系列的危机令得他的皇兄原本如日中天的威信骤然大减,天下士民都对熙宁年间的国策产生了动摇,国家有难之时,百姓便会更加渴望有长君明主在位……老天似乎将一切都安排好了。
    他当然也希望轻轻松松什么也不做,高太后就把天下交到他手中,但是,面前却还有两府这些许的阻力,如若他连这点阻力都没办法排除,他又有何资格来执掌大宋的万里江山?
    对于赵颢来说,兵变的目的根本已经不仅仅是夺取皇位这么“简单”了。他要通过一次完美的兵变,向整个天下显示自己的能力;在兵变中打倒石、马、王,也可以为将来驯服石越与司马光奠定良好的基础。赵颢对王安石没有好印象,但是石越与司马光,却同样也是他心目中的宰相人选。他自信只要能驯服此二人,他能比他的皇兄将这二人的才华使用得更好。而这次兵变,便是驯马师第一次跳上桀骜不驯的野马背上,一定要狠狠按住它的头,使劲的抽打它,才能令野马知道这就是它的主人,以后才会乖乖的听话……
    当吕渊还在努力说服李昌济的时候,赵颢却已经不知不觉进入了自己想象的世界。他已经开始想象如何在登上帝位任用贤材,治理国家,将大宋带到一个真正的高峰……
    赵颢一直觉得自己的才华远远胜过他的哥哥,此时,他的这种想法越发的根深蒂固。在不知不觉间,他已经不再是那种谨慎、温厚的雍王,他早已经脱胎换骨。
    “大王。”一个心腹内侍在房门外面,打断了赵颢的幻想。吕渊与李昌济也机警的停止了谈话。
    “何事?”赵颢起身来,走到门口问道。
    内侍压低了声音,禀道:“内头石押班养子从荣有机密事求见大王。”
    “难道……”赵颢心中又惊又喜,忙道:“快请他进来。”
    石从荣给赵颢带来的,并不是他想要的消息。
    “今晨听到宫中传言,道是官家有意仿汉武故事,要给太子立辅政大臣。刚刚臣出宫的时候,正好碰到李参政、安厚卿奉诏进宫,有人说学士院今日要锁院……”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令得李昌济与吕渊面面相觑——托孤的事情,本朝有过,但辅政大臣,在大宋朝却是从未有过先例,这无疑对雍王极为不利。李昌济脸色尤其苍白,皇帝这一招,已经将兵变以外的所有道路,全部堵死了。
    但赵颢却好象并不以为意,只是淡淡笑道:“安焘是翰林学士,虽然起复未久,但他资历既深,这等大事,由他草诏理所当然。但李清臣已经做到参政,奈何还叫他与安焘一道草诏?世传李清臣以词藻受知,看来的确不假。”
    石从荣奉命来禀报这等大事,没想到赵颢会如此回答,一时间不由愕然,竟不知如何答对。
    半晌,李昌济才又问道:“可知哪几位是辅政大臣?”
    石从荣摇摇头,道:“这等机密,非外人可知。但宫中谣传,官家设了五到六位辅政大臣。”
    李昌济点点头,他知道皇宫中是一个奇妙的地方。在那里,不会平白无辜生出什么谣言,每个谣言后,都必有一个真相存在。
    “石越、司马光、王安石,这三人定有一席之地。余下两到三席中,韩维亦有半席……”吕渊却早就计算起来。
    “又何必管他是谁?”赵颢望着这几个心腹之臣,不由得轻声笑了起来,“此不过是老天助我等决断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