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新宋·大结局(全15册) > 第205章 安抚陕西(14)
    第205章 安抚陕西(14)
    “不错。”赵顼赞赏的点了点头,然后便静默着抬起头,远眺着殿外的天空,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热切与憧憬,“此殿本名简贤讲武殿。只为若要混一四海,就不能不简贤讲武!”狄詠静静地站在殿中,低垂着的目光却不经意地落在赵顼的腰间——皇帝今天罕见的佩了一柄佩剑!“卿可知道,朕为何让卿去陕西?”不知过了多久,狄詠觉得赵顼的目光忽紧紧的盯住了自己,他不敢动弹,也不抬头,只是依旧保持静立倾听的姿势。
    听到赵顼忽然慢条斯理的问自己这么一句话,狄詠略想了一想,答道:“陛下是让臣去保护石越的安全。”
    “卿是朕的侍卫首领,朕为何要让卿去保护一个臣子的安全?”赵顼的声音似乎突然间严厉起来。
    “臣——愚昧!”狄詠一边说着,一边已经单膝跪了下来。
    “卿常常读史书,朕一直很欣赏。读史可以鉴今。”皇帝的声音顿了一顿,忽又变得凝重起来:“朕今日正要告诉卿一个大秘密!”
    狄詠忍不住抬了一下头,迎面见到赵顼热切而信赖的目光,“臣……臣何德何能……”
    赵顼摆了摆手,打断了狄詠的话,道:“狄家世代都是忠臣,卿又是朕的堂妹夫,为人又忠直。所以朕信任卿。朕今日就是要告诉卿,朝廷最迟在八年之内,必然将对西夏大举用兵。朕将会不动声色的,逐步把精锐的部队调入陕西,并准备好军储物资,修葺好道路城寨,待一切准备就绪,就是灵夏光复之日。”
    “臣愿为先锋!”狄詠胸中的热血顿时沸腾起来,奋声说道。
    “朕不会让你去做先锋。朕很疼清河这个妹子,不想让她守寡——朕要对你说的是,在这八年之内,陕西路安抚使将会掌握越来越多的禁军。虽然目前禁军依然受枢密院节制,虽然有卫尉寺、监察御史,虽然还有种种的防范措拖……但是唐代藩镇之乱,实在让朕难以放心。”狄詠一边皇帝讲着这些,心中不由微感迷惑,但听到最后这一句,他便猛然惊醒。果然,只听赵顼继续说道:“若是让宦官去监军,不仅有唐代的殷鉴,还会有朝廷内外的阻力。这是下策,朕不取它。朕要让朕最信任的人,去做安抚使的护卫首领。”
    “臣……”
    赵顼走近他,伸手轻轻拍了拍狄詠的肩膀,轻声道:“朕信任卿,能替朕办好这个差使。不仅要保护忠于朝廷的安抚使不被西夏人刺杀,同时,也要保证这个安抚使,绝对忠于朝廷!”
    “臣绝不敢辜负陛下的重托!”狄詠沉声应道。但他心中刚刚沸腾起来的热血,却因后赵顼这后来的几句话,而渐渐冷却下来。他不由的在心底苦笑了一下,原来,他去陕西,不是如他希望的,是去与西夏人作战;而是作为皇帝的耳目,来防范陕西路安抚使石越!
    目送狄詠离开崇政殿后,赵顼静静的坐在宽大的御椅上,想着心事。李向安率领一干内侍轻轻进入殿中,见到皇帝这副模样,不由都呆住了,只得屏声静气的侍候着,不敢惊扰。如此过了许久,赵顼才回过神来,向李向安说道:“摆驾,朕要去一次枢密院。”
    “官家。”李向安小心翼翼地说道:“文相公今日去了讲武学堂,王枢密副使已病了四五天了。”
    “朕知道。”赵顼淡淡说道,“只管摆驾便是。”
    “遵旨。”李向安忍住心中的疑惑,尖着嗓子答应了。
    从崇政殿至枢密院,原不用多长时间。只是皇帝一般不会亲临枢府,因此赵顼突然前往枢府,虽然有人事先通知,也让群龙无首的枢密院官员慌得手忙脚乱。好在枢密院都承旨曾孝宽是做老了事的人,忙引着众官吏列队参拜。待一干礼节过了,赵顼便吩咐众官吏各归本房,只让曾孝宽领着他径直往侍卫司走去。到了侍卫司,侍卫司知事慌忙领了本司同知事、检详官、计议官等等大小官吏前来拜见。赵顼打量诸人,随口问了几句侍卫司的事情,忽然回头向曾孝宽问道:“石越的义弟唐康不是在侍卫司差遣么?”
    曾孝宽一愣,不知道皇帝为何问起唐康,一时间也猜不出他的用意,只好老实答道:“唐康已经调至沿海制置使司,权任同知事。”赵顼微微一愣,他没有料到唐康居然升官了。但是六品以下官员的任命,他自然不可能知道。文彦博要提拔他的孙女婿,只要给事中与御史们没意见,那便容易得很。曾孝宽偷眼觑着皇帝神态,他虽然与文彦博关系一般,但是与唐康关系却不错,忙又解释道:“唐康曾出使高丽,通晓海事,因海船水军最近事务繁多,兼之唐康与高丽使者谈判江华岛、瑞宋岛有功,所以才将其调至沿海制置使司,权任同知事,暂时负责调配江华岛、瑞宋岛驻军、筑城之事。”所谓的“瑞宋岛”,便是由赵顼亲笔赐名,位于高丽国与日本国之间的大岛,唐康与高丽使者谈判后,宋朝用八百枚震天雷换来,成为大宋极东之领土。
    赵顼脸色稍霁,笑道:“唐康现在在哪里?”
    “回陛下,唐康随文相公去了讲武学堂,去与章楶讨论创建大宋水师学校与伏波学堂的利弊,以备陛下咨询。”
    枢密院希望抛开兵部,将海船水军这个新兴的兵种完全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文彦博几次向赵顼提出,如果通过章楶的建议,那么大宋水师学校与伏波学堂,就应当隶属于枢密院。因此赵顼对于曾孝宽的解释,倒并不吃惊,只笑道:“原来如此。听说枢密院还有个官员,也曾出使过高丽,在高丽还讲过学,且曲子词作得极好,是个才子。他却在哪个房?”
    “禀陛下,此人姓秦名观,字少游。现在编修所任编修官。”
    “秦观……”赵顼轻轻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笑道:“确是这个名字,传他过来,朕想见见他。”
    “遵旨。”
    不须多时,秦观便被引至赵顼面前。
    “臣枢密院编修官秦观,叩见皇上。”秦观见到皇帝,忙拜倒行礼。赵顼微一打量秦观,见他人物出众,倜傥不凡,不由先暗暗喝了一声彩,待他行礼完毕,便和颜微笑道:“免礼平身。”其实赵顼曾经召见过一次秦观,但是此时却早已忘记了。
    “谢皇上。”秦观站起身来,目光飞快的掠过脸色尤自苍白的皇帝一眼,才恭敬的叉手侍立。
    赵顼微笑道:“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这——是卿家的词吧?”
    他念的,正是秦观写的一首《八六子》的下半阕。在汴京流传已有数年,早便传入宫中,正是王贤妃最爱唱的一首词。秦观不料皇帝居然记得自己的词,颇有些受宠若惊,口中却谦逊道:“劣作实实有辱皇上清听。”
    赵顼却来了兴致,便笑道:“这‘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不禁不起让人想起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想来这曲子,只怕是秦卿与一位姑娘分别之作吧?”
    “是。”秦观没料到皇帝竟会同自己说起这些,竟然有些讷讷起来。
    赵顼哈哈大笑,又道:“朕以为卿家这首小词,一个‘弄’字,一个‘笼’字,用得是极妙的。不过卿家的词,悲伤、悔恨、烦恼过多,却也是一病。”
    “皇上指教得甚是!”秦观诚恳的应道,一边似乎心有所感的叹道:“其实‘文章憎命达’,古人诚不我欺。现下若让臣再写《八六子》这样的词,却是怎么也写不出来了。”
    “这些是小道,经邦济世才是大道。”赵顼不以为然的说道,“朕此次召见卿家,可不会是因为卿家的词写得好,而是因为卿家曾经名重于高丽。”
    “全赖皇上之威德。”秦观虽是大才子,但此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为好,便只好给皇帝加了顶大帽子。
    谁知赵顼却摇摇头,道:“朕不爱听这些场面话。卿在枢府已久,朕是想听听卿对高丽局势的看法。”
    “是。”秦观万万想不到皇帝亲自来询问自己如此军国大事,这比起皇帝记得自己的一首小词来,无疑更让秦观激动。略微理了理思绪,便朗声说道:“自从高丽使者来京乞援,朝廷虽已派使者前往辽国,劝说辽主息兵。但高丽国每年都有大批儒生来大宋求学,朝廷帮助高丽兴建学校与图书馆,赠送儒释道经书与医书;朝廷又驻军江华、瑞宋二岛,同意帮助高丽国武装军队,稳固王运地位,可以说高丽绝辽亲宋之势已成。而辽主为防日后腹背受敌,绝对不会容忍高丽亲宋。所以,臣以为辽国用武力逼迫高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也许辽主会在彻底解决耶律乙辛与杨遵勖、女直之后,再来对付高丽,所以会暂时送我大宋一个顺水人情;但是若臣却以为,辽主未必会允许王运站稳脚跟。”
    “嗯。”赵顼不置可否的一笑,道:“卿以为,只要解决辽国的威胁,高丽就一定会亲附我大宋?”
    “皇上,臣以为,这要时间,要慢慢经营。但眼下来看,对大宋有利。”
    “几天之前,朕接到张商英与蔡京的表章,道高丽国已经仿照大宋,正式成立市舶司。同时,高丽国将自己的一部分水军,改编成隶属于市舶司的商船队,主动前往日本国、杭州、泉州贸易。并且希望朕能允许他们的商船队,前往南海地区贸易。”赵顼淡淡的说道:“卿以为,朕是应当答应他们,还是拒绝他们?”
    秦观吃了一惊,想了一会儿,方答道:“臣以为,既不应当答应他们,也不应当拒绝他们。”
    “此话怎讲?”
    “海外贸易之中,大宋利润较大的,是丝绸、瓷器、钟表、布、蔗等物,这些物品,高丽人做不出来,因此,既便高丽国主动想加入海外贸易,也不会影响到我大宋的利益。孟子说,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多一个高丽,可以时刻警醒我们。但是让高丽海船水军积累过多的经验,会影响大宋海船水军对东海地区的控制。因此,臣以为,应当告诉高丽,大宋欢迎他们进行海外贸易,但是做事不能太急,要一步一步来,大宋允许其水军武装航行于高丽与日本国之间,并且许其在瑞宋岛进行补给;但是前来杭州与泉州的船队,其安全由大宋海船水军负责,航线、港口由杭州市舶司指定;至于南海地区,风浪太大,高丽的船只难以应付,不如先积累几年的远航经验再说不迟。若是民船想要远航南海,大宋会一视同仁对待,但是整个南海,都属于大宋皇帝陛下,因此,大宋会适当征收关税。”
    赵顼听到秦观的对策,不由哈哈大笑,赞道:“甚善!”他端视了秦观一阵,忽然问道:“蔡京上表,言道为加强对高丽的影响,有必要向开城派一个常驻使节,同时允许高丽国派使者常驻汴京与杭州,卿以为如何?”
    “臣以为这是急务。在开京常驻使节,可方便掌握高丽国情,以备朝廷决策。”
    赵顼又是微微一笑,忽冷不防说道:“若朕有意让卿常驻高丽,卿意如何?”
    此言一出,不仅是秦观,便是连曾孝宽都不由吃了一惊。但此时自无任何犹豫,秦观急忙拜倒,朗声道:“若能为国效力,臣不敢辞。”
    赵顼本来是想让唐康去常驻高丽,顺便给唐康升一下官,算是对石越的某种补偿,不料到了枢密院,才意识到唐康也是文彦博的孙女婿,且在枢密院颇受重视,因召见秦观,见他对答如意,想到秦观在高丽也是颇有名气,倒也是常驻高丽使节的合适人选。因此竟便让秦观得了这份差使。赵顼见秦观一口答应,便点头笑道:“卿可等候吏部的任命。”正要再勉慰几句,忽见一个内侍在外面探头探脑,正在奇怪,便见李向安走到身边,低声说道:“官家,娘娘凤体欠安。”
    赵顼闻言心头一惊,曹太皇太后的病情虽未痊愈,但近来已略有好转,这时忽然匆匆来报“凤体欠安”,那定然是出现了大的反复。赵顼对曹太后向来敬爱,这时候也顾不得多说,匆忙起身,道:“快,去慈寿殿。”
    赵顼赶到慈寿殿时,高太后、向皇后、朱妃、王妃等众妃都已到了。赵顼瞥了众人一眼,见众人眼角都有泪痕,心中更是惊疑不定,当下只是简单的向高太后行了一礼,便问道:“母后,娘娘怎么样了?”
    高太后低声道:“太医正在把脉,张严说,今天晨起时娘娘便吐了血痰。”
    “啊?”赵顼只觉胸中一时气闷,几乎喘不过气来,他定了定神,缓过气来,低声道:“朕进去看看。”说罢也不顾不管,径往曹太后的寝宫走去。高太后素知自己这个儿子的脾气,也不阻挡,只是双手合什,默念祷告。
    赵顼才走近寝宫,尚未进门,便见几个太医刚刚把完脉出来,不提防皇帝忽走了过来,慌得连忙跪倒,正要参拜。赵顼已是不耐烦的摇了摇头,道:“这些礼节先省了,娘娘的病要不要紧?”
    众太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说话。赵顼看到这光景,心里也知道曹太后的病情严重了,他怕曹太后听到,也不再追问,只冷冷喝道:“发什么愣?还不快去开方子进汤药。”
    “是!”众太医如蒙大赦,忙不迭地退了出来。
    赵顼这才轻轻掀开珠帘,走进寝宫之中。他刚刚进去,便听到曹太后低声说道:“是官家来了么?”
    赵顼已知是自己在外面说话被曹太后听到了,忙应道:“娘娘,是朕来给娘娘请安。”
    “难为官家了。”曹太后轻咳了几声,又说道:“官家,走近来点,我想与官家说几句话。”一面又吩咐道:“张严,你率着众人都退出去吧,这里先不用你们侍候。”
    “是。”张严一边答应了,一边便指挥着一干宫嫔内侍,静静的退了出去。
    赵顼此时已走到曹太后的床边,见曹太后斜斜倚在床上,头上并没有戴凤冠,只将满头白的头发如普通妇人一般盘起,仅插了一根白玉钗,更衬得她老态龙钟、形容枯槁。她的脸上因久病而缺少血红,显得极为苍白,惟余一双眸子,依然炯炯有神。赵顼忽然间一阵心酸,垂下头竟是不敢再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