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新宋·大结局(全15册) > 第151章 励精图治(4)

第151章 励精图治(4)

 热门推荐: 亏成麻瓜从文娱开始
    第151章 励精图治(4)
    但司马梦求也总算将萧忽古甩开了。他跑不多远,便转道向南,往南京析津府逃去。只是坐骑奔跑已久,又兼受伤,跑出数里之地便轰然倒毙。司马梦求也只得徒步而行,翻山越岭。好在他还有东宫的腰牌,到了一处关隘,便要了几匹马,昼夜兼行,直奔燕京。如此非止一日,好不容易出山到了檀州。但城门口的一道告示,却几乎让司马梦求绝望!萧忽古竟然追踪而至,并且先他一步到了檀州!而且不知辽人用了什么方法,从中京传来命令,燕京已经闭关,大索“马林水”,当初和自己一起去中京的商号,也被查封,所有人员一律下狱,估计难逃一死,惟有韩先国生死不明!檀州离燕京尚有一百二十里,纵使侥幸到了燕京,没有当地人的帮助,又岂能那么轻易出关?
    虽然石越有所隐瞒,比如并没有说到商号的遭遇与韩先国等人,但对于赵顼来说,这也是他一生都没有听过的精彩故事。他明明知道司马梦求已经“顺利”逃了回来,却依然忍不住紧张的问道:“那司马梦求究竟是如何逃出辽国的?”
    石越叹道:“换上为臣,也不知道要如何是好!偏偏司马梦求却想出了办法。”
    “是何妙策?”
    “这个办法过于骇人听闻……”石越皱了皱眉,脸上有几分不忍之色,道:“司马梦求寻了一个身材,脸的轮廓和自己相近的辽人杀了。换上自己的衣服,又将脸孔剁烂,抓了几只野狗,将尸体咬烂,丢在檀州出山口附近……”
    “这……”赵顼也被吓了一跳。
    “然后司马梦求又射杀了几个辽人,打扮成强盗模样,将尸体一路布置在山中。引来野狗咬烂。再给扮成自己的辽人尸体上砍上刀痕,却将所有钱物一律带走。”
    “杀一人却也够了,如何杀这许多人?”赵顼露出不忍之色。
    “陛下,萧忽古与司马梦求交过手,知道一两人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为释其之疑,只好扮成被强盗围攻突袭而死的样子,而司马梦求死前,也必然会杀了不少人。”石越细心解释道:“为防万一,司马梦求杀的辽人,都是贩卖山药的行商,这些人失踪也是常事,不至于引人注意。待到辽人注意力被吸引,他便装成行商招摇出关。到燕京后,也不再进城,只是翻山越岭的绕道而行,一路艰辛,非臣所能尽道。”
    “哎……不管怎么说,司马梦求毕竟是有功于国。”
    石越知道赵顼长于深宫,听到这种为求脱身滥杀无辜之事,心中自然也是难以接受。他自己却知道当时户籍严密,一百二十里人烟稠密之地,若不用此策,断难脱身。当下委婉说道:“两国交兵,虽然多杀不仁,但毕竟不能苛责于司马梦求。司马梦求当初入辽,是愤于臣被人陷害,想单骑查明真相,不料却机缘凑巧,立下这番奇功。虽然有功不能不赏,但是司马梦求之功,却不能公开赏赐,否则辽国无法下台,必然兵戈又起。”
    赵顼犹疑道:“毕竟是奇功!”
    “此事再不能让他人知道!”石越断然道,“陛下,军制改革,此前商议,枢密院设职方馆,兵部设职方司,对外的名义皆是测绘地图,记录地理风物,便于通商、水利、采矿诸事,实际上则为间谍机构。职方馆负责搜集辽国、夏国、大理,甚至吐番、交趾、高丽、倭国等国的情报,在各国安插间谍;兵部职方司则负责国内安全,与各部门协调,调查潜入国内的奸细,搜集国内各土藩的情报,供朝廷决策等。臣以为这两个机构,每年虽然要掉国库一笔开支,却终究对国家有利……”
    “孙子兵法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朕是知道的。这笔钱不怕。”
    “陛下圣明。臣以为,司马梦求深知辽国情弊,陛下若要奖功,不若让他去枢密院,试知职方馆事,组建职方馆,以他的才能,必能胜任。”石越已经决定要将之前的间谍组织纳入国家机器中。
    “爵以赏功,职以任能。官职不能用来赏功,不过既是卿举荐,朕便给他一个机会。职方馆知事是正六品上,司马梦求布衣入仕,便是称‘试’,也远远不够,朕想,便以司马梦求为试同知职方馆事,为从六品上,如此方能不骇物议。”
    “陛下圣明。”
    “那便让司马梦求去向朕证明他的才能吧!”赵顼意气风发的站起身来,走到甲板边上,半晌,却忽然叹道:“石卿,朕想知道海风与河风,究竟有何不同……”石越默然不语,他只能苦笑,甚至无法安慰皇帝——除了创业之君,亡国之主,历史上守成之主能亲身享受海风的,绝无仅有。
    赵顼似乎也明白自己想的只是一种奢望。他深深的呼吸了一口金明池上清新的空气,问道:“狄谘应当到了吧?”
    “应当到了。这次朝廷特赦一千名死囚和数千名重刑要犯,随狄谘前往归义城,臣心里也惴惴不安。招募前往归义城的官员,也大部分都是在中土走投无路,或者唯利是图之辈,所有的一切,都有赖于狄谘的能力。”
    “朕倒不担心。交趾外虽示弱,心里却未必归服,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悍不畏死之辈,以毒攻毒,可得奇效。狄谘临行前,崇政殿面辞,朕已叮嘱他,治理这些犯人的第一要务,是要让他们在当地成家立业。只要他们不想着返回中土,就不会和李常杰勾结威胁中原,朕可安枕无忧。”
    “服与不服,李常杰都不敢轻易造反。”石越淡淡的说道。
    “南面事了,石卿,北面之事又当如何?”赵顼突然转过身来,热切的望着石越。石越这才知道方才皇帝提起狄谘,不过是想整理一下心中的思绪,他的心里,无时无刻没有忘记北面的辽国。
    “若耶律乙辛真有能力站稳脚跟,反扑耶律濬,朕以为机不可失,何不准备一支大军,趁机收复幽蓟?!”赵顼握紧了拳头。
    “陛下!”石越跪了下去。
    赵顼的脸沉了下去。
    “士卒未练,兵甲未精,驱羊逐狼,岂能成功?”
    “这……”
    “陛下,国内万事待举,众多变法刚刚开始,河北灾情方过,各地报告似乎明年又有旱灾,这样的情况下,朝廷又有什么本钱北伐?”
    “难道就这样眼睁睁看着机会从眼前流走?”赵顼心有不甘。
    “机会只给准备好了的人。”石越沉声说道。
    “朕不甘心!”赵顼无名火起,怒声吼道。
    “不甘心也要甘心。”石越硬生生顶了回去,他可不想看着五路伐夏的悲剧提前上演。
    赵顼怒气冲冲的盯着石越。石越只是板着脸不做声。
    君臣二人对峙良久,忽然,赵顼叹了口气,道:“罢!罢!”
    “陛下,朝廷应当静待形势。一面抓紧推进变法,防范灾情,一面整军经武,静候时机,切不可操之过急。机会日后一定还有。”石越放缓了声音安慰道,“若这次辽国内乱,朝廷虽然无力发兵趁机恢复燕云,却也并非无利可图。”
    “怎么说?”赵顼悻悻的问道。
    “一旦辽国正式内战。若是南京道与西京道分别被双方割据,则于我大宋利益最大,可以遣使者分赴双方,要求他们卖战马与耕牛与我,我则用布、钟表、茶叶交换,谁敢不从,便威胁他们与另一方结盟攻击之。臣谅耶律乙辛与耶律濬都不敢不从。若二道为一方占据,朝廷依然可以要他卖战马与耕牛,他若同意,我则承认其正朔;他若反对,我便以用兵相威胁……”
    赵顼脸色稍霁,又问道:“岁币呢?难不成朕还要给他们岁币?”
    “战争未打完之前,自然不给。打完之后,给与不给,其权在我。”
    “如此则差强人意。军事改革,朕以为刻不容缓!”
    21
    “整个军事系统将由六个机构领导:枢密院、兵部、三衙、卫尉寺、军器监、太仆寺,受御史台与门下后省监督。其各有职掌——枢府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同时亦是皇帝陛下之最高军事参议机构。兵部的职掌,包括六品及以下武官品级的补选和升调转迁;征募兵员、士兵的迁补,退役;驿传,后勤军资等等。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三衙掌全国之禁军,平时主要职责是督导各军训练、建议奖惩官兵、提出装备建议。卫尉寺掌监军、军法诸事宜,它可以监视、调查军中一切叛乱、违法行为,审理军事案件。军器监掌研究、生产军器。太仆寺专掌马政……”
    王韶坐在滕椅上,听长子王厚介绍着军事改革的内容,忽然冷笑道:“这次郭逵要受重用了吧?”身为枢密副使,却只能做军事改革的看客,王韶心里十分不满。但是皇帝的决心如此之大……
    “郭逵任兵部侍郎兼讲武学堂山长。”王厚淡淡的说道,“儿子以为讲武学堂非常紧要,这次军事改革,首要的事情就是整编禁军。按计划,将首先在京师创办讲武学堂,从禁军中选调从九品下至八品上的武官进入讲武学堂培训,训练阵法、纪律、号令、武艺等等,然后再由这些武官为基础,从各禁军中选调副都兵使至什长等,组成骁胜军与宣武军第一军、神卫营第一营……”
    “慢着!”王韶忽然坐直了身子,问道:“什么叫副都兵使?”
    “这次变动非常之大。副都兵使,大约便是原来的副都头吧。”王厚笑道:“武官也废除了寄禄官,以散官品秩决定服色、俸禄、资历等……从骠骑大将军至陪戎副尉共是二十九阶三十一个名目,大抵名称还是本朝旧制。而从九品外,又有准备使唤至守阙毅士十资。似爹爹,散阶便将定为镇国大将军。”
    “镇国大将军?”
    “是。天下武臣阶级,都全部改成新官名。从一品为骠骑大将军,正二品为辅国大将军,从二品为镇国大将军。爹爹便是镇国大将军!”王厚一面说着,一面递过一张写满了字的纸给王韶。王韶接过来一看,见上面写着:
    熙宁八年钦定武臣散阶
    从一品 骠骑大将军
    正二品 辅国大将军
    从二品 镇国大将军
    正三品 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从三品 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正四品上 忠武将军
    正四品下 壮武将军
    从四品上 宣威将军
    从四品下 明威将军
    正五品上 定远将军
    正五品下 宁远将军
    从五品上 游骑将军
    从五品下 游击将军
    正六品上 昭武校尉
    正六品下 昭武副尉
    从六品上 振威校尉
    从六品下 振威副尉
    正七品上 致果校尉
    正七品下 致果副尉
    从七品上 翊麾校尉
    从七品下 翊麾副尉
    正八品上 宣节校尉
    正八品下 宣节副尉
    从八品上 御武校尉
    从八品下 御武副尉
    正九品上 仁勇校尉
    正九品下 仁勇副尉
    从九品上 陪戎校尉
    从九品下 陪戎副尉
    未入流共十资:
    准备使唤 守阙准备使唤 听候差使 守阙听候差使 听候使唤
    守阙听候使唤 效士 守阙效士 毅士 守阙毅士
    王厚见父亲看得认真,又笑道:“这其实是旧瓶装新酒。散阶的名称没有任何变化,怀化大将军与归德将军依然只授给归顺诸蕃首领……”
    “这未入流十资又是怎么一回事?”王韶指着纸问道。
    “从守阙毅士到准备使唤,一共十资,士兵入伍第一年,就是守阙毅士。又特别规定,士兵入伍后,只须训练合格,不犯军纪军法,一年一迁。若有功劳、或考绩优等,还会按功绩加以晋级。每级薪俸各不相同。这本来也是军中旧法,用来鼓励士兵上进之心,不过这次却是规定得更加具体了。”王厚也是久在军中之人,于旧制本熟,因此说起军制改革来,也历历如数家珍。
    “这么说,士兵的役期是十年?”王韶眯起眼睛,反问道。
    “是,十年役满,若还不能升到陪戎副尉,就要退役。兵部将另外颁布禁军士兵退役法例,或使其转入厢军、地方巡检部队,或者就直接发钱遣散回籍。另外,此次兵制改革,将暂时保持募兵法不变,禁军以后会采用两种招募方法,一是从厢军中挑选,一是直接向天下招募,士兵入伍后一年,所属部队若发现条件不合要求,将遣回原籍,处罚招募官员。看来这次皇上是打定了主意,要让禁军的士兵永远由三十岁以下的精壮青年组成。”
    “说来容易,”王韶不以为然地笑道,又将身子舒服的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嘴里开始哼起不知名的小曲。
    王厚微微欠身,道:“其实这兵制改革的谋主还是石越。是他建议皇上将卫尉寺变成一个监军、军法系统,军法官配到了大什一级,依孩儿之见,若真能够成功,军中许多改革必然能够实现。卫尉寺成了完全独立的系统,若有人招募不合格禁兵,他便要同时让军中武官与军法官都与他同流合污才能如意——这代价未免就太高了。”
    “这么说,你是相信郭逵能成功?”王韶的眼睛却没有睁开,只是淡淡的问。
    “不。”王厚咬着嘴唇,缓缓说道:“孩儿是相信石越能成功。”
    “你又要劝我和石越合作?”王韶懒懒的问道。
    “爹爹,石越一样可以让您成就功勋!”
    “是么?”王韶冷笑道:“我可不相信几个新机构就能解决问题。”
    “若有清晰明确的奖惩制度,又能公正的执行,孩儿却认为是可能的。”王厚声音很轻,似乎怕因此冒犯了父亲,但眼神中却极有信心。
    “谈何容易?”王韶依然没有睁开眼睛。
    “总要去做!”王厚的声音终于渐渐大了进来,“皇上亲自接见儿子,以我为骁胜军第一营都指挥使。讲武学堂第一期将召集禁军中副都兵使以上,指挥使以下军官约一千人进行训练,半年之后,组织比武与演兵,淘汰近四百人,胜出的六百多人,将分别编入骁胜军、宣武军第一军,神卫军第一营为军官,组成教导军……”
    “抽掉一千名小使臣进讲武学堂训练,真是大手笔啊!”文焕笑道,“还要淘汰四百人,更是出手不凡。”
    “现在不叫小使臣了。”段子介笑着纠正,一面问道:“文兄被抽中了么?”
    “不幸抽中。”文焕的语气中却没有半点“不幸”的意思,却听到田烈武瓮声瓮气的叹了口气,文焕于是回身笑道:“田兄,你叹什么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