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隋唐三部曲(隋乱、开国功贼、盛唐烟云) > 第878章 盛唐烟云:补天裂(40)
    第878章 盛唐烟云:补天裂(40)
    张巡笑了笑,便不再啰嗦。与雷万春并肩出了门,与弟兄们一道去分享米粥。这一顿难得大伙都吃的饱,到了晚上,杀敌的力气也又大了些。很快,便打退了叛军的两次进攻,让令狐潮再生不起组织第三次夜战的勇气来。
    几位叛军的主将发现城内的表现有异,退下去之后立刻着手寻求变化原因。没几天,便发现局势已经到了生死存亡时刻。为了确保不与大燕国这艘破船一道沉没,他们再也不敢保留实力,各自带着嫡系部曲冲到了第一线。二十余万人环着睢阳城日夜猛攻,从春天一直攻到夏末,人和马的尸体把护城河都添平了,依旧未能奈何睢阳分毫。
    “再这样下去,恐怕即便咱们攻破了此城,也没力气继续向南了!”叛军主将之一杨朝宗越战越丧气,忍不住低声跟同僚嘟囔。
    “可不是么?那张巡简直就是铁打的。非但刀枪不入,连粮食清水都不需要吃!”同为叛军当中的重要将领,赵德忠也被耗得筋疲力竭。恨不得立刻就将部曲打睢阳城下撤走,从此再也不跟城内的守军有任何瓜葛。
    “唉!咱们这而哪里是打仗,分明是替张巡扬名呢!”
    “是啊,是啊!干脆绕开睢阳,直奔彭城算了。反正张巡手中也剩不下多少人了,未必敢出城追赶!”
    其他几个将领纷纷附和。连续几个月恶战下来,各类军需物资消耗极大,城外的各路人马都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可从三月以来就没得到任何补给的守军,居然依旧生龙活虎地站在城头。杨朝宗曾经私下派人探查过,据说城内已经断粮多日,牛羊战马都被拿来充饥。甚至连房檐下的鸟雀,地洞中的老鼠,也被挖了出来熬汤果腹。可即便在如此艰难情况下,守军还没有丝毫离开之意。即便城外几次刻意放出数条道路,也无法动摇守城者的决心。
    攻不破睢阳,众人就无法继续南下。而长安那边的情况,却一日急过一日。起先只有安西军一家堵在城外,如今却又多了薛景仙、李光弼、郭子仪与回纥王子叶护等人统帅的近二十万大军。大燕国方面虽然也调遣了崔崔乾佑,李归仁等宿将率部前去应战,却始终扳不回局面。
    “拿不下睢阳,你等以为咱们还有别的路可走么?”尹子奇抵达战场时间比杨朝宗等人稍晚,锐气也比其他几名将领稍盛,听杨朝宗等人说得沮丧,忍不住皱着眉头反驳。
    众将叹了口气,尴尬地低头。比起围城中的张巡等人,大伙的境遇其实强不到哪去。特别是在郭子仪与王洵这一老一小会师之后,唐军简直是脱胎换骨。非但孙孝折被打得魂飞胆落,就连崔乾佑、啊史那承庆这些以持重闻名的老将,都一次次掩旗北走。
    而洛阳朝廷那边,对始终拿不出个确定对策来应付眼前危机。既舍不得丢掉长安,又幻想拿江淮的财富来填补亏空。结果两头都放不下,两头又都落不着。弄得出征在外的将领们眼睁睁地看着局势越来越危险,越来越艰难,却丝毫没有办法力挽狂澜
    “要不,咱们再想想别的主意?一味地硬拼下去,总归不是个办法!”眼见大伙的意志越来越消沉,最早与张巡交手的令狐潮小声提议。
    比起其他人,他才当真是无路可退。其他将领实在没有办法,还可以考虑向大唐投降。为了给后来者做个榜样,短时间内,灵武朝廷还不会立刻翻脸不认人。而令狐潮原本就是大唐的官员,当年为了取得安禄山的信任,亲手将不肯归降的同僚挨个杀死。如果再厚着脸皮投降回去,即便朝廷肯暂且放过他,那些昔日同僚的家眷也会将其碎尸万段。
    “还能想出什么办法。从去年冬天开始,这世上哪些奇招、歪招咱们没使过?!”杨朝宗依旧提不起精神,哭丧着脸摇头。
    “唉!”众将再度齐声叹气,深以杨朝宗的话为然。在过去的几个月当中,为了瓦解守军的士气,大伙可谓将种种非常手段都用到了极致。有人抓了周围来不及逃走的百姓,押到城下斩杀。有人扮作援军,黑夜诈门。更有甚者,干脆编造出了雷万春乃魔王转世,专门吃死尸,以及城中粮尽,士兵们所吃肉汤乃为张巡、许远两人的妻妾尸体所熬的谣言,令编造谣言者自己都义愤填膺。但所有手段,都收效甚微,反而令攻击方自己越来越觉得索然无味。
    “大伙再想想,咱们这么多人一起想,总能找出个破城的捷径来!”令狐潮不甘心就此放弃,手足乱舞,拼命鼓动。
    众将怜悯地看着他,就像看着街头卖艺的侏儒。转眼之间,便让他面红耳赤,汗水从额头上滚滚落了下来。“我,我也是为,为了咱们大伙着想。不是,不是单单为了我自己。大伙仔细想想,从李唐建国那天起,有过善待降人的先例么?!”用力在额头上抹了几把,令狐潮带着几分绝望说道。
    这句话,正打到了众人的要害上。想起百余年前窦建德兵败投降,却被押往长安斩首的先例,众将脸上凛然变色。咬牙切齿地半晌,终是喃喃地得出结论,“你说的对,咱们的确没有任何退路。拼了罢,即便最终难逃要下地狱,也得拉着张巡一起下!”
    “拼了罢,即便最终要下地狱,也得拉上姓王的一起去!”长安城里,西京留守张通儒挥舞着胳膊,满脸绝望。
    同样绝望的脸色,展现在每名守将的脸上。大伙裂开嘴巴,摇着头,不断叹气。自从当年永乐原一战之后,城外那名姓王的年青人和他麾下的安西军,就像座大山一般,压在每个人的头顶。压得大伙直不起腰,喘不匀气,就连睡觉也难得安枕。
    太沉重了,太沉重了,千钧、万钧、兆钧。威压没有实际形状,却像风一样无所不在。顺着铠甲的缝隙渗透入皮肤,穿过肌肉,一直渗透入骨髓,渗透入灵魂深处。更可怕的是,这分威压还在与日俱增,从最初的战略相持到战略反攻,从堵住长安城的西门不准守军进出,到现在整治器械随时准备破城,每一天,都没有放慢紧逼的步伐。而大家伙的反击,则怎么看怎么像垂死挣扎,一次比一次孱弱,一次比一次有气无力。
    特别是老狐狸郭子仪赶来之后,与姓王两个“狼狈为奸”地勾结在一起,令守军的处境愈发雪上加霜。今年春天时大伙无论是成是败,好歹偶尔还能打一次发击。而现在,却连出城的勇气都没有了,只要一跨过长安城的护城河,肯定是有去无回。
    老狈郭子仪狡诈,小狼王明允凶残,逼得长安城内的守军惶惶不可终日。这一老一少封锁了长安还不满足,居然把目光又转到了大伙的退路上。今年三月,老狐狸带领本部兵马七万,与崔乾佑在潼关城外激战。关键时刻,王明允率领安西骑兵从侧翼杀出,直捣崔乾佑本阵。崔乾佑寡不敌众,被迫撤往蒲州。而与老狐狸早有勾结的永乐县尉赵复等人,又趁机在蒲州造反,于背后又再度狠狠捅了崔乾佑一刀。崔乾佑猝不及防,负伤而退。刚刚走到安邑,前路再度被安邑县令柳达带领着民壮阻拦。在几队唐军的联手攻击之下,全军尽溃,亏了左右亲卫冒死保护,才勉强逃出了重围。
    拿下了潼关,郭子仪和王明允的气势愈发嚣张。干脆把长安城看作了自家嘴边的骨头,无论谁前来相争,都立刻要露出雪亮的牙齿。而大燕国这边,却因为内部的派系倾轧,非但不肯倾尽全力来营救长安,反而把对安西军情况最了解的孙孝哲给撤了职,派遣了能力和名望都远不及前者的李归仁来接替西京道节度使之位。
    那李归仁手头倒是有一些嫡系部曲,可在用兵方面,远不及孙孝哲谨慎。虽然曾经趁着郭子仪与王明允两个分兵掠地的机会,狠狠给了郭子仪一记闷棍。但很快就将战果全都吐了回去。前几天,郭子仪领着灵武军由北向南,王明允领着安西军从西向东,薛景仙领着扶风军由南向北。三路夹击,在咸阳城外与李归仁激战,只用了半柱香时间,就攻破了李归仁的本阵,将李归仁麾下的五万大军像砍瓜切菜般斩杀大半儿,一直追到了长安城的墙根而底下,才得意洋洋地奏凯而回。
    李归仁这一败,宣告着长安城的守军彻底失去了自保之力。而在进攻方那边,转眼又多出来了李光弼、张方白等人所统领数路兵马,以及回纥叶护王子所统帅的十万部族兵,总人马瞬间膨胀到了近二十万。
    以二十万士气高涨的新锐,强攻不到三万的疲兵防御的长安,胜败已经没有了任何悬念。差异的只是,哪路唐军先入城,从哪个门口入城了。
    流火的盛夏,西京节度使行辕内却因为众将眼里的恨意,变得有些寒气迫人。很多站在门口的侍卫都悄悄地将脚步向外挪动,以免被帐篷里的寒意波及。更有甚者,干脆将目光投向城外的晚霞,试图从那燃烧的云彩间,寻找一丝温暖。
    “咱家早就提醒过大伙,一定不要让老虎长出牙齿来。即便不要长安城,也得解决掉这个心腹大患,可就是没人听咱家的。如今此子非但牙齿长齐了,连翅膀都生出来了。想除掉他,谈何容易?”在场所有人中,最为痛恨王洵的当属边令诚。本来凭着侍奉过两位大唐皇帝陛下的苦劳,边令诚还有机会弃暗投明。可王洵偏偏明确要求两位皇帝杀死当初所有陷害封常清的人,以解安西军将士心头之恨。如果不尽一切手段将此人铲除,即便灵武那边接受了大伙的“反正”要求,并且承诺既往不咎,日后为了拉拢安西军,也难保不翻脸不认账。
    “就是么,早知他会成为我朝心腹之患,当初大伙就该豁出一切去杀了他!”
    “的确如此,当初,我等太小瞧这位后起之秀了!:
    他的话引发了一片共鸣,很多将领回忆起一年多来跟王洵的交手经过,都是懊悔不已。其实在一开始时,长安守军与安西军在实力方面的差距并不算太大。并且还一度稳稳超过了对方。但无论是当年的西京道节度使孙孝哲,还是现在了大燕国征西将军李归仁,都没有不惜任何代价与对方殊死一搏的勇气。而王洵正是利用了孙孝哲和李归仁两个患得患失的心态,才稳稳地在长安城外站稳了脚跟。
    “此人的确不得不除,但关键是,如何才能找到机会将其除掉,如何才能把他跟郭子仪等人分割开来!”作为统筹所有守军的主帅,李归仁当然不能跟着众将一起说丧气话,拍了下桌案,沉吟着道。
    这句话,又令节度使行辕中的喧嚣声迅速低沉了下去。王洵所部的安西军虽然骁勇善战,实际数量却并不多。大伙如果纠集起城中所有兵力,拼死一搏的话,未必不能拼个两败俱伤。但眼下郭子仪手中,却握着整整十五万大军。如果大伙决定统帅全部兵马出城去与王洵拼命,郭子仪不可能不像饿狼一样从侧面扑上来。
    这姓郭的老家伙可不是南线的许叔衡、贺兰进明等。南线的许叔衡与贺兰进明等可以因为利益纠缠,对睢阳守军见死不救。姓郭的老家伙却不可能任由大唐朝最锋利的一把刀,折断在他自己面前。
    更何况最近半年多来,王洵也曾多次对郭家军仗义援手。远的且不说,就说三个月前李归仁与郭子仪交手那次。本来李归仁瞅准了郭家军组成复杂,彼此之间的配合缺乏默契的缺陷,已经将胜券稳稳地抓在了手里。却不料关键时刻,王明允又带着西域骑兵出现在了战场上,接连砍断了李归仁的两面帅旗,硬是将郭家军从覆灭的边缘拉了回来。
    经此一役,老狐狸郭子仪与小狼崽王洵彼此之间再无隔阂。互相呼应着,将长安彻底变成了一座孤城。洛阳方面派遣兵马来援,首先要遭受郭子仪的全力拦阻。而长安城内的守军稍有异动,就会遭到安西军的迎头痛击。
    三个多月来,大燕国试探着向长安派出了许多股援军,可是没有一路能突破郭子仪布下的重重防线。长安城内也多次派遣信使,向分散在其他各地的同僚、盟友请求军队和粮草辎重方面的支援,也没有一位信使,能活着再返回城里来。
    老狐狸熟于军务,麾下兵马众多,做事四平八稳。小狼崽子武艺超群,手握天下至锐,做事干脆利落。这一老一小,就像曾经配合了多年的亲兄弟般,把套在长安城外的包围圈越拉越紧,越拉越紧,慢慢断绝了守军的所有生机与希望。再这样下去,即便不强行攻城,守军也会自行崩溃了。
    坐困愁城,众将的心情一天比一天沉重,一天比一天绝望。对王洵的恨意,也越集聚越深。这种仇恨就像深藏在地面下的猛火油,稍微溅上一点火星,就会熊熊燃烧起来。并且在烧起来后,就要毁灭周围所能波及的一切物品,不分敌我,亦毫无规律和理性可言。
    “郭子仪老贼肯定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咱们跟安西军拼个同归于尽,可他手底下的人,却未必都这么想!”见大伙都被李归问住,边令诚又清了清嗓子,阴恻恻地提议。
    “他手底下的人?!”对于溺水者而言,即便明知漂在眼前的只是一根稻草,也会牢牢地握在手里。征西将军李归仁眉毛迅速往上跳了跳,大声命令,“你的意思是,利用郭子仪麾下那帮将领,拖住他,让他无法及时分兵相助,从而为咱们和安西军决战创造机会?!”
    边令诚近一年多来被孙孝哲软禁在家,直到李归仁到任,才重新恢复了自由。当然要全心全意回报后者的恩德,沉吟了一下,迅速回答,“属下只是大着胆子想想,如果此事处理得当,或许,咱们不但能拼垮安西军,还有突出重围的希望!”
    “说说看!”李归仁的眼里猛然闪起了两道寒光,点点头,大声命令。
    “那王洵王明允向来跋扈,除了郭子仪、李光弼和薛景仙三人之外,从不把其他同僚放在眼里。即便是当年安西军的老上司,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冷眼相对!”凭着收集到的信息和对安西军本身的了解,边令诚冷静地分析。
    刚才还在绝望中的众人,纷纷将目光转过来。带着几分期待之意看着边令诚,静等他的下文。老太监在玩弄阴谋诡计方面的造诣本来就极深,此刻情急拼命,更是满口毒液乱飞。只见他吐着猩红色舌头,扬着三角形的脑袋,滔滔不绝地补充:“还有回纥的叶护王子,据说因为疏勒等地的归属问题,已经跟王洵争执了无数次。迟迟都没能争出个确定结果来,更是巴不得王洵现在就战死。如果我们选个合适时机,比如说月初的黑夜,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鼓噪而出。短时间内,谁也不能判断咱们的主要突围方向是哪边。而过后即便判断出来了,只要我们摆出只跟安西军拼命,不会牵扯他势力的姿态。想必有很多人,巴不得能看着王洵栽一个大跟头!”
    “妙!”不但李归仁一个,其他燕军将领齐声喝彩。
    “只要咱们拼掉了安西军,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得多了。起码不会被人再咬住屁股不放。甚至能借此立威,命令沿途各郡县,乖乖地让出一条通道来!那郭子仪虽然心有不甘,可与接收长安城比起来,给王明允报仇,毕竟只是一件小事。况且王明允那厮多次抗旨不尊,在李唐朝廷眼里……”听到大伙的响应,边令诚深受鼓舞。干脆再接再厉,把一整条突围计划合盘托出。
    论及对大唐朝廷的了解,在座众人当中,边令诚当居首位。随着他的分析,很多双原本绝望的眼睛,迅速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亮。“只要郭子仪入了长安,咱们就可以取道向南。不理会潼关,从商洛直插内乡。接下来无论往南往北,都可以随心所欲了。”边令诚越说越兴奋,越说越兴奋,比比划划,将前路描述的无比光明。
    众将听了,也愈发感觉高兴。连日来因为战败而笼罩在头顶上的黑云,几乎一扫而空。正当大伙擦拳磨掌,准备将边令诚的谋划全盘接纳的时刻,军帐的角落里,却突然响起了一个懒懒的声音,“边大人真是好算计!放着长安城的高墙不用,偏偏让咱们去城外野地里单挑安西军!一旦我等找安西军拼命不成,反而再度被王明允所败,郭子仪趁机夺门,恐怕就不必费吹灰之力了吧!届时,不知道在郭子仪那边,边大人又是怎样一番说辞呢?!”
    “啊!”仿佛烈焰中被浇了一瓢冰水,所有热闹一扫而空。整个议事厅内,瞬间一片死寂。
    注释:
    [1]史实中,张巡所部将士前后在雍丘、宁陵、睢阳三处抗击叛军。小说中因为篇幅所限,只涉及睢阳一地。其他两处略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