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金玉流年 > 第14章 崩登仓

第14章 崩登仓

 热门推荐:
    第14章 崩登仓
    金凤卿用小拇指挑了点口红,细细擦好,又拿过湿帕子,小心擦掉唇上刚小心涂上的色彩。
    看着镜子的自己,她满意的点点头。唇色很淡,很润,一点都不造作。
    一旁的程妈拧着眉,看看金凤卿,又看看自己精心准备的旗袍,开口说道:“小姐……你……你确定要这么出去么?”
    “嗯?”金凤卿从镜子里看向背后的一脸无奈的程妈,笑着站起身来,摊开双手,在她面前转了个圈儿,双手抓着胸前的辫稍,调皮地重重点头:“嗯!”
    看着眼前的姑娘笑的狡黠,程妈宠溺地摇摇头:“你开心就好。可是,小姐,你真的不用我跟你一起出去么?”
    ——
    高英杰有点慌。他坐在后台,不安的抖腿。他现在,担心的事情有点多。
    一来,今天是新民大戏院的打炮戏,如果今天没演好,就完蛋了。这个园子就黑了……也就意味着,以后这个园子再也请不到角儿了。
    当然,津门的粘子【注1】很热情。毕竟津门是戏窝子,这的人们爱戏,懂戏。
    一般来说,第一天到津门的角儿无论名气大小,他们都会给足面子,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可之后就不好走了。之后,就只能靠能耐说话。如果是真有能耐的,他们会把你捧上天。如果没能耐,即使再大的名气,他们也不买账。
    所以,很多演员都喜欢来津门,毕竟在津门,站住了,被记住了,才能证明自己真的有本事。
    二来……刘江臣是周信芳的徒弟,也就是说,是南派的表演风格,但津门在北边,津门的大部分角儿都是北派的。
    久而久之,粘子也习惯了北派的戏。
    刘江臣的确是个有能耐的,不然当时他也不会在汉口一口答应周信华换人的提议。
    但是……南派的刘江臣在津门,会不会水土不服?
    他掏出怀表看了一眼,六点半了,这个时候,陆续有人入场了。他不安的站起来,躲在上场门【注2】边上,从帘子的缝隙里往外看。
    虽然票房和账房都和他对过,说今天的票已经全部卖光了。但他还是不安心,不知道外面会不会有人退票?
    这都秋天了,后台怎么还这么热?他拉了拉马褂的领口,这领口好像忽然紧了。
    给旁边的跟班打了个招呼,便径直离开后台,绕到后门出去,打算到戏院门口去看看。
    仿佛马路上的空气要新鲜一些,高英杰做了几个深呼吸,笃悠悠往前走去。
    新民众乐园门口,人头窜动。
    有拿着票准备入场的,有黄牛到处问谁要出多的票的,有跨着篮子或者抱着箱子卖瓜子水果香烟的。
    他从兜里掏出卷烟,拿出一根,在左手虎口上顿了顿,叼到嘴里。
    擦燃一根洋火,深嘬一口后,右手晃晃手上的洋火棍儿,晃灭了火苗后,扔在脚边。
    转过头,吐出一口烟,在烟雾的暮霭中,看到水牌子上戳着今天的戏“楚汉相争”。
    刘江臣今天二出前面演张良,后扮萧何。要演两个人物,这难度相当大。
    接下来,明天的戏是《四进士》。说实话,当时和周信华定戏的时候,他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
    这《四进士》是北派的代表曲目,他一个南派的角儿在北边儿唱这个?唱的好,还则罢了。万一砸了……会被人笑话到死。
    至于第三出《徐策跑城》,也是个硬骨头。《举鼎观画》到《徐策跑城》他会演个整本。
    这三出,一般来说,没有新人敢在没前辈把场的情况下演。高英杰苦笑一声,罢了罢了!
    既然人已经请来了,现在想这么多也是白搭,既然周信华这么信他的徒弟,那他跟着信一回又如何?
    想着出神的高英杰完全没发现,卷烟即将燃尽,直到被烟头烫到手指头。他赶紧扔下烟头,和检票员打了个招呼后,混在观众里,走回剧场。
    此时的高英杰完全没有注意到,在他旁边儿,跟他一起进场的,是个姑娘,姑娘手里拿着一块小木牌。
    检票员看见木牌后,抬眼看了一眼姑娘,晃了晃神后,赶紧叫过身边人,带着姑娘到了楼上的包房。
    快到七点了,人陆陆续续都坐满了。这时,一个小伙计敲了敲包厢门,得到允许后打开了门,看到了这个姑娘。
    姑娘坐在包厢的扶手边,侧身依着扶手,一只手手肘搭在扶手把上,撑着下巴,另一只手绕着垂落在腰际的辫梢,不解的看向小伙计。
    小伙计憨憨咧嘴,对着那个姑娘说:“姑娘,您看,要开场了,您的朋友……啥时候能来?或者您跟小的知会一下您朋友的名字,他们来了小的给您带过来?”
    新民大戏院的包厢有五个,每个包厢里都坐的满满当当,只有这个包厢里,只有这姑娘一位。
    毕竟包厢票不便宜,相对的,包厢里也不限人数。只要能呆的下就成。
    “不用了,就我一个人,辛苦了,你去吧。”小伙计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这姑娘恐怕是来捧角儿的。
    之前也遇到过这样的状况,大多是富家千金太太们这么干。可是……富家千金太太们出门不会不带着佣人老妈子啊……
    小伙计摸着后脑勺儿,说了声是,后退一步,带上了包厢门。
    就在门带上的瞬间,舞台边,一阵锣鼓点儿响起,戏要开场了。
    刘江臣站在上场门边,看着立在自己身后,端着茶壶的北堂,缓缓闭上了眼。正冠,撩袍,蓄势待发。
    锣鼓点到处,他掀开上场门帘,就这样,走进了台下观众的视线之中。
    “好!”见他出场,台下的观众先是愣了几秒钟,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叫好声。
    别的都不说,就说这扮相,这做派,这几步走来,就值得一声好。
    刘江臣心里微定,走到九龙口,崩登仓!
    四击头【注3】一个亮相,目光直指二楼角。
    就这一个亮相,一束目光,一个姑娘,闯进他的视线。
    这姑娘梳着两条辫子垂在胸前,穿着一身学生装,也直直看向了他。
    ——
    大概是因为这章比较重要,所以章节名没排队形……嘻嘻~
    崩登仓:京剧锣因,亦做“巴答仓”,是用以配合亮相的动作,或是表现某种戏曲情绪、动作的忽然变化,有时为叫板增加气势。
    【注1】粘子:曲艺专用术语,意为“观众”
    【注2】上场门:指开在舞台右边的门,为角色登场的出口,另外一边是下场门。
    【注3】四击头:京剧锣经,又名“四记头”印象、节奏均强,因大锣在小锣和铙钹的配合下共敲击四下而得名。配合人物的上场下场,以及一般的亮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