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309.第309章 王安石磨墨,司马光摊纸,三司
    第309章 王安石磨墨,司马光摊纸,三司使倒茶,苏良撰良策!
    变法司,议事厅内。
    王安石从一旁拿出一份文书,道:“这是去年年底,监榷货务薛向提交的一份关于交引法弊端与复行见钱法的策略,二位看一下。”
    当即,苏良与王尧臣迅速翻阅起来。
    所谓交引法。
    又被称为榷货务山场制,或入中法。
    主要针对茶业,也涉及少量盐业。
    在大宋,茶与盐同等重要,百姓已经是一日不可无茶。
    大宋的产茶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
    朝廷便在这些地方成立了六大榷货务,进行茶叶专卖。
    由于西北、河北边境养兵较多,需要大量粮草。
    朝廷便鼓励商人自运粮草送到边防各地,而后边境官府根据当地市价和商人的运送路程,发给商人领钱凭证,即为交引。
    商人们可持交引,去指定的区域领茶或盐。
    施行此法,主要是为朝廷节省采购、运输物资的成本。
    而为了提高商人的积极性,朝廷也会虚估市价,给商人一个折优价。
    比如本应给一百贯,便直接给一百二十贯的交引。
    这“二十贯”就包含了路费、折损、人力等一系列成本。
    商人也是要有利可图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商开始勾结,无节制地哄抬物价,造成虚估加抬。
    一百贯的价值,能给到一百八十贯的交引。
    严重损害朝廷利益。
    大批量的盐商、茶商,应运而上,皆是腰缠万贯,富得流油。
    简单来讲——
    当下施行的交引法,弊端严重,已经形成了一条商吏勾结的黑色利益链。
    地方吏员和奸商赚得盆满钵满,而朝廷亏损严重。
    ……
    而见钱法。
    则是官茶不用再以交引支付,商人可用现钱买茶。
    朝廷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简化中间环节,有效杜绝了虚估加抬现象。
    简单来讲——
    此法的好处就是,朝廷两头赚钱,充当了拥有特权的大商人。
    此法在数年前便施行过,并且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严重损害了一些地方官吏和豪商巨贾的利益。
    他们想尽各种办法破坏此策。
    比如:将农户的好茶降为中等茶;将好茶私售,劣茶售卖给官府等。
    甚至还有走私的茶贩以武装与地方官府对抗。
    最后,朝廷不得不妥协,废除了见钱法。
    ……
    王安石见苏良和王尧臣已经看完了文书,当即道:“我认为,当下可废弃交引法,复行见钱法,以增朝廷茶利!”
    “当然,此法还有一个先决条件。
    “严厉打击大商人的投机倒把行为,严惩严治,以严苛之法恢复市场良序,此法便能是好策略!”
    王安石一脸自信。
    他的变法策略,一向爱夺巨商之利。
    但往往巨商受损,便会将矛头对准小商人和底层百姓。
    苏良和王尧臣听后,已经全然明白王安石之意,然后转脸看向司马光。
    司马光挺了挺身子。
    “我与介甫完全相反,我认为,若商人无利可图,必然不愿再运粮草去边境,不能再与巨商争利,全宋境内应施行与川蜀一致的通商法,惟有此,才能兴盛茶业……”
    所谓通商法。
    就是朝廷不干涉商人与园户的交易,商人只需要交纳过税和住卖税即可。
    川蜀行通商法,乃是因涉及与少数民族的交易与马匹交易,茶可代货币使用,整个川蜀能自给自足。
    这一刻,苏良与王尧臣都听明白了。
    交引法,禁止园户与商人交易,流转程序过多,使得底层吏员贪墨严重,虚估加抬,严重损害朝廷利益,故而应废除。
    王安石改良的见钱法,是在严惩投机倒把商人的前提下,允许园户与商人交易,朝廷强烈干预,两头赚钱。
    而司马光的通商法。
    则是减少朝廷干预,充分利用市场调节机制,以提升商税为目的,提高朝廷茶业收入。
    二人讲完后,都看向苏良和王尧臣。
    王尧臣想了想道:“二位,老夫说句实话,我觉得都不行。”
    “见钱法太严,朝廷让商人与底层吏员无利可图,茶业易凋零,且朝廷付出的成本也太高,北方粮草也将无人运送,不行!”
    “通商法太松,那些商人们有太多漏税的办法了,他们若操纵了市场,不但朝廷拿不到钱,底层茶农更会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王安石眉头微皱。
    “计相,难道天下都是恶商吗?我不相信没有商人愿意以薄利为朝廷效力!”
    听到此话,苏良也微微摇头。
    其实,也并不全是商人重利,而是买卖中容易出现各种意外,比如盗贼、恶劣天气、市场变化等。
    风险太高。
    稍有不慎,商人们也是赔的干干净净。
    故而没有重利,谁都不愿做这种生意。
    这时,苏良开口了。
    “我觉得这两种方式可以结合一下。”
    “啊?结合?”三人都有些懵。
    此二法几乎是完全相反的,一个是榷茶,靠朝廷强制干预;一个是税茶,靠茶业市场调节。
    苏良接着道:“可取见钱法之朝廷干预,取通商法之市场调节。”
    “具体做法是,先令茶商交纳茶税获得茶引,之后让他们自行去园户那里购买茶叶,可新设合同司,对所有茶货进行检验,而后运往指定地点销售,此外,茶引可设置为长引和短引,长引为一年时效,可在外路销售;短引为一季,只能在在本地销售……”
    “此外,在监管上,应像市易司那样,采取以商管商,轮流监管的形式,充分调动商人的积极性……”
    “我将此法,命名为:茶引法。”
    “不过此法在执行时,也有一个前提,废除九成茶务官员职位差遣,茶务吏员全部裁撤,一个不留,若有苦力差事,差遣民间劳力即可。”
    顿时,王安石和司马光都笑了。
    苏良站在他俩的肩膀上,看得不仅更高,而且更远。
    不过,全宋涉及茶务的吏员有数万人,全部裁撤,相当于砸掉了数万名吃朝廷饭的铁饭碗,并不易执行。
    苏良见王尧臣欲开口,当即道:“茶务崩坏,不在官与商,而在吏,吏不除,茶务难兴!”
    听到此话,王尧臣重重地点了点头。
    事实正是如此。
    真正吃拿卡要,不断加价的都是那些吏员,打掉这些吏员,就相当于打掉了官员们受贿的手,商人们行贿的腿。
    这时,王安石从一旁端来笔墨纸砚,放在苏良的面前。
    “景明兄,恐怕咱们今晚要通宵达旦了!”
    一旁的司马光也附和道:“为了大宋,景明兄熬上一夜又如何?”
    “你们低估景明了,景明一个时辰便能写好!”王尧臣也笑着说道。
    苏良欲哭无泪。
    他本想着看看灯,逛逛夜市,明日再写呢!
    被三人这么一激,他也有了气性,道:“区区一篇文章,有何难!”
    “介甫,磨墨!君实,摊纸!计相,麻烦倒杯茶!”苏良抬着下巴说道。
    “好嘞,苏官人!”三人模仿着樊楼店小二的声音说道。
    片刻后。
    变法司外,爆竹声声,喧嚣不停。
    苏良认真撰写起茶引法之策。
    不时与王尧臣、王安石、司马光三人讨论,不知不觉便到了后半夜。
    此篇文章涉及的内容甚多,并不好写。
    一直到四更天,四人才合力完成,然后靠在一旁的椅子上便睡着了。
    一旁守护的吏员不敢惊扰四人,只得给每人身上都盖上一条被子,以防着凉。
    注:大宋茶法有交引法、见钱法、通商法等多种,后期的茶引法一直沿用至清代,自然有其妙处。本文中不同于茶引法之处,在于以商管商之法,清除底层恶吏。
    另外,求月票,凑够一千张就行,拜托诸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