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生:我的80年代 > 446.第445章 四方云动
    第445章 四方云动
    京城。
    怀柔第七制绳厂。
    清晨,厂长谷根发如同往常一样,蹬着陪伴自己有些年头的二八大杠,来到厂里。
    年华不再的他,稍有驼背,腿脚也不利索,上楼梯颇为费劲。耳畔异常安静,他能清晰听见自己“呼呼”的喘气声。
    一片沉寂的厂子,在这冬日里,颇有几分凄凉意味。
    与一名职工错身而过时,对方木讷地喊了声厂长。
    谷根发低声叹息。其实他们七厂也曾辉煌过,早十年前,说起七厂生产的头绳,甭提怀柔,全京城都得翘起大拇指。
    大姑娘小媳妇们,逢年过节能买到一截七厂头绳,能乐呵好些天。红的黄的绿的,那些个头绳往辫子上一系,好似画龙点睛,姑娘们全身都鲜亮起来。
    美得哟!
    奈何时代在发展,头绳在京城愈发不流行,姑娘们现在时兴戴发卡,连那么好看的麻辫,越来越多的姑娘也不爱扎了。
    他们厂则是每况愈下。
    多年的军旅生涯,造就黄开胜十分果敢的性格。
    他蓦地呼吸加重,可怜他正苦于没有一技之长,厂里又亟需好的项目三产自救。
    可他入职才半月,在这种艰难时期,靠着某种特殊性,强硬被安排进来,谁比他更适合停薪留职?
    另一份是“第三产业调查问卷”。
    圣人吗这是?
    如果是这样,那他们厂…是不是也能生产这东西?
    七角钱一包的产品啊!
    比他们卖头绳,利润不知道高多少倍。
    得抓紧时间去报信。
    魔都的纺织厂名号,都排到“第二十几”,技术含量低的毛巾厂,更是多如牛毛。今年经济不好,厂子无以为继,打算效仿其他企业,开展三产自救。
    “这……”谷根发看完直接懵掉。
    带着这个疑问,黄开胜放缓脚步,快速浏览起来。
    “咦?这种新技术,公开?是不是啊!”谷根发满腹狐疑。
    “首都肯定算一个大地区,只有三个名额……”
    要真能生产这俏皮玩意,他贷款采购设备和原材料又如何?
    怔怔发呆半分钟,谷根发在确认此事的真实性。
    “卫生巾是个啥?”
    解放车上路,毕三友悠哉靠在椅背上,翻看起刚才顺手捎的报纸。
    毕三友想起他老舅负责的那家老破厂,眼看工资都快发不出,这可是个大好机会。
    能被人报转载,这个说法显然可信度很高。
    谁说不是呢?
    谷根发暗叹,想做改变,一没设备,二没技术。最重要的是没钱,啥都办不成。
    比这更夸张的是,他们还给前往学习的单位代表,提供免费伙食!
    但到底要做什么,做什么才能赚到钱,厂里没有好主意。打算征求大家的意见,同时希望项目提出人,能带头负责。
    带着抹诧异,他认真打量起来……
    “老姚,停停停!”
    “大地区只接收三个名额……”
    取到报纸后,他一边往回走,一边随手翻阅。
    念头至此,谷根发一边向门外冲去,一边喊道:“小刘!小刘!快快,把拖拉机发起来!”
    ——
    天津城外。
    “对,走你。”
    不多时,厂办的小耿送来今天的报纸。谷根发盯着她打量几眼,才发现不知何时,她那两条漂亮的麻辫,也披散开,头顶箍着一只大红色发卡。
    这东西他知道,最近在京城十分风靡,他女儿似乎也买过,听女儿跟老婆子聊天,说有些贵,但仍然供不应求。
    还不仅仅是免费公开,技术所属于中关村等离子体服务部,负责人是陈春仙,此人他知道,科学家,颇有争议。
    他当即下定决心,走一趟京城。
    咔~嘭!
    副驾驶门开合一下,跳上来一个戴抱耳帽的青年男人。
    “小黄啊,你去门岗拿下今天的报纸,应该到了。”办公室主任吩咐。
    早上出单位家属院,好家伙!一帮女同志把他给堵住,让他在计划外无论如何给她们每人弄一包,虽然还没见过东西,但在报纸上听闻过好处,这玩意进货到本地,指定要比京城贵。
    小耿摸摸头顶的发卡说:“这是塑料的呢,可难造了。”
    卫生巾。
    好卖。
    他可能刚上岗,即面临下岗。
    吱——
    恍惚间,人报副刊上的一个标题,吸引住他的目光。
    文章中有提到,同一个大地区内,最多接收三家单位,以报名先后顺序为准。11月25日,统一开始培训,过期不候。
    “噢,没事。”谷根发和熙笑笑道,“我在想,要是咱们厂能生产你头上这种发卡,那该多好。”
    “怎么了厂长?”小耿疑惑。
    后者美滋滋接过,笑着打趣,“大港烟啊,这么舍得?”
    “调头,回去。”
    陈春仙公开承诺,将对有兴趣的单位集体,手把手传授相关技术。
    “轰——”
    ——
    魔都。
    作为一个单身青年,脑子里想着单位姑娘们的撒娇拜托,他大抵是中了邪,对“卫生巾”三个字格外敏感,瞬间捕捉到一个标题。
    “嘛话?对你老姚,我嘛时候小气过?”
    青年男人名叫毕三友,在供销系统任职,今儿得上级命令,去京城上一车货。目前他们这边没有的俏皮货——
    黄开胜赶忙应下,起身嗖嗖出门。
    事不宜迟!
    他耐着性子看下去,脸上质疑的表情,逐渐演变成震惊。
    “老姚,伱要能把轮胎开冒烟,大港烟算个球,我给你安排华子!”
    “你说的!”
    唰!
    他忽然站起,是真是假,走一遭看看不就知道?
    不算老远。
    来到办公室,例行惯例一样,泡好茶水,坐到办公桌旁。
    只有三个名额……
    “啥?不进货了?”
    “轰!”
    不可思议的是,这款产品的研发方,竟然面向全国包教包会这项技术,还包伙食……
    “呼!”
    “还进个毛啊进,这玩意往后不俏皮了!”
    退一万步说,即使不是好项目,顶多个来回车费,他还能承受。
    谷根发不是不想重振七厂,可正如他垂垂老矣的身体,时下如此糟糕的经济形势,又能做什么呢?
    “嘛呀你这是?”
    部队复员回来后,他主动申请调到老家所在的街区,分配到这家毛巾厂。不承想,这家厂子的处境无比艰难。
    文中提到:卫生巾是妇女卫生的一款革命性产品。
    这是篇转载文章,能被放进人报的副刊头版,足见重要性,但让黄开胜疑惑的是,它无关时事政局,涉及到某项技术的公开,似乎能惠及所有妇女。
    奖金是没有的,能发下基本工资已经谢天谢地,长此以往,职工们的精神气,耗得一干二净。
    透过这一份文件,黄开胜既看到厂里的挣扎,也看到一丝希望——
    如果他能找到一个好项目……
    《献给广大妇女的礼物,卫生巾技术免费公开》。
    北新泾毛巾厂。
    入京城的国道前,最后一个城乡结合部里,靠马路牙子旁,停着一辆绿皮解放。
    他垂下头,开始翻看报纸,学习领会上面的精神,同时捕捉一些稀奇事,增长见闻。
    手上这两份文件,一份是“停职留薪倡议书”。厂里呼吁能找到其他谋生渠道的职工,积极参入。
    新进的办公室职员黄开胜,坐在一张掉漆严重的五屉桌后,手里捧着两份文件,心情复杂。
    黄开胜透过前一份文件,看到的是绝望——他入伍八年整,要说打仗他行,赚钱谋生,真的没有一技之长。
    虽然他更爱头绳,更爱麻辫。
    “老姚,给。”他递给中年司机一包烟。
    翻着翻着,在京城日报上,一则标题引起他的注意——
    “主任,我兴许发现了一个三产项目!”
    哧溜奔进办公室,黄开胜把报纸摊开,放在主任的办公桌上。手指戳戳道:
    “这个!您给我批假,我自费去看看,成与不成,不影响什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