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生2010:我加点做大佬 > 第423章 2583亿华币?虽然赚的少,但我养的
    2月5日,鹿家嘴,望江金融科技区。
    一辆钛晶灰的热血版电动汽车缓缓停在大厅门前,雷骏推开车门,抬脚向外迈去,只见一座三十三层的写字楼,于眼前巍峨伫立。
    大楼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墙设计,时尚、高端、大气,透着一股现代化气息,并悬挂着一组硕大醒目的蓝色标识——山海资本(shanhai capital)!
    临近岁末,进进出出的工作人员,大多西装笔挺、衣冠楚楚,一副精英做派。
    像雷布斯这种身穿牛仔裤、白衬衫,外面套着一件黑色羽绒服的打扮倒是少见。
    “踏踏踏——踏踏踏!”
    就在这时,一个高挑靓丽的女人面带微笑,径直迎了过来。
    “雷先生,我是陈总的行政助理,您可以叫我小姚,请随我来。”
    小姚轻声细语道。
    雷骏点头示意,随即跟在对方身后,一旁的程曦亦步亦趋,暗暗用余光打量着内部环境。
    一行人乘坐电梯来到33楼,走进一间明亮宽敞的会议室,六十多个平米,中间摆放着一张长方形会议桌,左侧和正面均有一面投影幕布,桌子上有莫斯ai眼镜和莫斯音箱。
    雷骏飞快环视一圈,除了周啸羽外,还有迪迪打车的阮瑶和夸父能源公司的杨宏硕。
    “老板!”
    他冲着主位上的大老板,躬身问候道。
    “坐下喝杯热茶,十点开始,阮瑶第一个汇报。”
    陈河宇淡淡一笑,摆摆手道。
    山海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众多,只能分批召开年终财务会议。
    “好的,陈总。”
    阮瑶立马回复道。
    她不由地深呼一口气,以期缓解内心的紧张感,在迪迪出行,她是上万名员工的最高负责人,但在整个集团里,她的地位却进不了前五。
    未来科技、山海微电、夸父能源、大米科技和云鲲太空都能轻松碾压迪迪出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静谧的房间只剩斟茶倒水的声音。
    “老板,十点到了。”
    站在一边的小姚,小声提醒道。
    陈河宇“嗯”了一声,然后把目光投向阮瑶,静静等她开口。
    阮瑶立即联接左侧墙面的投屏,接着点开一份内容详尽的财务数据,按照之前理清的思路,沉稳有力道:
    “截止2017年12月31日,迪迪出行的业务范围覆盖19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7.9亿年活跃用户,全年营收总额为7597.6亿华币,核心订单量达到190.3亿单,每单均价为39.9元华币。”
    “司机端:全职司机340万,兼职司机870万,合计1210万;活跃司机人数总量高达490万,占比为40.5%。
    其中123.1万人为海外驾驶员,包括当地雇员和华人雇员,业务涉及网约车、顺风车、公交、代驾、货运和物流行业。”
    “大华区营收占比53.6%,余下集中在北莓洲、袋鼠洲、欧罗洲和拉汀莓洲,海外布局以融资或并购方式为主,用来扩大公司影响力。”
    陈河宇微微颔首,对比两年前,活跃司机的用户规模在急剧减少,说明大家在工作过渡期,拥有了更多选择。
    虽然司机数量明显锐减,但每个人创造的收益在增加,人均收入也在增长。
    至于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单车业务,被他直接放弃,一旦个人飞行工具获得上路权,这些落后的出行方式,迟早都会被淘汰。
    “净利润率呢?”
    陈河宇随口问道,顺手拿起茶杯,轻轻抿上一口。
    “依靠智能派单、ai导航、车辆保养和在线培训等服务,我们在全球各地的平均抽佣比例为20.3%,乘客和司机端的活动补贴支出占到了10.5%;
    技术研发、服务器、安全保障、客服、人力、线下运营、纳税和支付手续费等一系列经营成本的占比为6.4%,剩下3.4%为最终的净利润率,大约是258.3亿华币。”
    阮瑶不假思索道。
    一边说,一边拖动鼠标,把数据分析图展现在屏幕上。
    7597.6亿华币的总营收,利润却只有可怜的258.3亿华币!
    不得不说,跟袋鼠闪送一样,这是一个容纳就业岗位超多,但就是不怎么赚钱的行当。
    “司机的收入水平如何?”
    陈河宇想了想,问出较为关心的话题。
    “根据登记在册的司机数量计算,单人每月收入4400元华币;如果只看活跃司机用户(单月收入超过1000元以上),单人每月收入1.08万华币;若是只考虑全职司机群体,单人每月收入大概是1.7万华币。”
    阮瑶正色道。
    坦白来说,258.3亿华币的净利润实在拿不出手,但倘若比谁养活的底层员工多,那迪迪出行绝对排得上第二名,仅次于袋鼠闪送。
    “下一步,公司的运营重点将放在海外市场,首先,与漂亮国、枫叶国、雾国和啤酒国的出租车公司、网约车公司和公共交通系统合作,共同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城市出行服务。
    此外,我们准备与当地的酒店、航空公司、旅游景点等合作,提供一站式出行解决方案。”
    “其次,积极投资、并购同类型的出行服务app,加快海外市场布局和扩张,与当地的网约车公司合资成立本土化合资企业,从而降低拓展阻碍和竞争摩擦。”
    “再次,从当地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适应当地的文化和习惯,开发本土化的产品和服务。例如,在天竺和袋鼠洲市场,我们推出了支持本地语言和支付方式的交易流程,为当地用户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最后,加快国际化进程,向外输出更多的优秀驾驶员,提高货运物流和公共出行的营收比,提升客单价和用户净值……”
    阮瑶侃侃而谈道。
    随后,又围绕成本、利润、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一一阐述,在大华区,迪迪出行的市场占比达到了84%,迪嗒出行、uber出行、曹懆出行和沪汽出行瓜分剩下的16%。
    在北莓洲,迪迪出行打败了lyft,市场份额仅在uber之下,在先锋集团的帮助下,大量拿着工签的网约车司机,在海外畅行无阻。
    当然,雇佣50%以上的当地员工,也是迪迪出行能在漂亮国、枫叶国快速扎稳脚跟的原因。
    在袋鼠洲,迪迪出行收购了天竺的网约车平台ola,主要在墨而本、雪梨、阳光城和黄金海岸等城市开展出行业务,依靠袋鼠闪送积累下来的好口碑,只用一年时间,便在市占率方面赶超了uber。
    在欧罗洲,更是一举击败了kapten、uber和taxify,成为市占率最高的网约车平台。
    可以说,除了uber总部所在的北莓洲外,迪迪出行的市场份额已经远远把它甩到身后,毕竟uber的全球营收只有182.4亿美刀,都不到迪迪的五分之一。
    “关于2018年的发展战略、市场趋势和投资计划,尽快发给我,财务年报的具体数据,抄送一份给所有子公司的负责人。”
    陈河宇沉吟片刻道。
    “好的,老板。”
    阮瑶心头一松,明白这关算是过了,老板在听到的“258.3亿华币”的数字时,并未表达出不满的情绪,这就意味着,陈河宇或许根本不在乎这一点。
    反而更加注重司机端的用户规模和收入水平,脑子里想起集团的整体战略目标,她心里瞬间秒懂,知道在下一个财年中,应该如何操作,才能博得老板的青睐。
    “老杨,你继续吧。”
    陈河宇点名道。(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