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铁血大后方 > 第364章 知晓内情汤思贵(2)
    汤思贵果然就是老主人汤栋梁的儿子,这让康平顺又惊又喜。

    康平顺泪眼汪汪地抓着汤思贵的手道:“少爷,这么讲老主人没有绝后,少爷还结结实实活在世上?可你这些年如何过来的,咋就连一点音信也没有?”

    汤思贵见康平顺问得真切,禁不住悲泪长淌,愤怒不已,讲述起这些年发生的事情来。

    这些年发生的事情应该从20年说起。

    20年前是公元1917年,汤思贵12岁,还是积石县城关小学的一个学生。

    那时候,父亲是积石县的知事,也就是县长,母亲随在父亲身边长住;汤思贵便在县城的城关小学上学。

    有意思的是,莫家滩莫天伟也在城关小学上学。

    莫天伟家中并不富裕,但莫天伟的爹爹是个有眼光有胆识的人物,想让唯一的儿子长达后成才,便就省出俭用将八尺拽成一丈,供儿子在县城的小学校上学。

    莫天伟是穷人家的孩子,汤思贵是县长的儿子,两人却成了朋友。

    县长的儿子和穷人的儿子之所以能成为朋友,最主要的原因是性格相似,志向相同。

    莫天伟家庭贫寒,汤思贵便时不时地接济。

    汤思贵和莫天伟同岁,莫天伟大汤思贵两月,汤思贵称呼莫天伟兄长。

    两人从9岁一起上学,12岁那年已经同窗3年,可就在这一年,飞来之祸使汤思贵家破人亡,他成了一名孤儿。

    1917年的中国大地可谓万象横生,这一年,孙中山在广州被推选为国民政府陆海大元帅。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已经5年,国民政府也建立了5年;但由于手中没有军队,一直受制于北洋军阀。

    1916年,做83天皇帝的袁世凯离世;中国政局进入动荡阶段。

    积石原和全国形势一样显得混乱不堪,肆意作恶的土匪势力甚嚣尘上,民不聊生,天下大乱;有识之士呼吁维护社会秩序的呼喊越来越高。

    也就在这一年,积石原上的名门望族汤姓人家被推到风口浪尖。

    汤姓是中华大姓,宋代有宰相汤悦和汤思。

    明代有开国功臣汤和,洪武、永乐年间;汤姓作为大槐树移民姓氏之一,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江苏、陕西、湖北等地。

    积石原上的汤姓是明朝开国功臣汤和之后,汤栋梁是汤和十代孙。

    汤栋梁是晚清进士,1917年被乡人推荐为积石县知事(县长)。

    汤栋梁明白乡人推荐他作知事的原因,那就是消除积石原上的匪患,让老百姓安家乐业。

    汤栋梁是热血汉子,甫一上任,便就紧锣密鼓地部署了境内的剿匪行动;土匪头子林振深对汤栋梁恨得咬牙切齿。

    那时候,林振深的土匪武装几乎控制了积石县的政权,征粮收款,制定律令;欺诈百姓。

    汤栋梁请求井勿幕派兵协助积石原剿匪。

    井勿幕是辛亥元老,时为宣慰安抚招讨使;立即派年轻有为的孙蔚如前往积石原协助老同学汤栋梁。

    孙蔚如无愧于军中干才,采取分化瓦解,集中歼灭的战略战术;很快使林振深上万名土匪武装土本瓦解,土匪头子在亲信涂横山掩护下逃进深山老林一蹶不振。

    没过多久,林振深暴毙,死亡前让涂横山继任匪首,留下遗言:始作俑者汤栋梁,杀死汤栋梁,使其断子绝孙。

    林振深死后,涂振山发誓要为前辈复仇。

    涂横山是个比林振深更有手段的匪首,秘密招兵买马扩充土匪队伍后,盘踞喇嘛山蠢蠢欲动。

    这年夏天大忙季节,汤栋梁为视亲民姿态;携妻儿老小回老家汤家河帮助夏收。

    就在那天夜里,土匪涂横山上千人将位于汤家河十字坡的汤家大院围了个严严实实;尔后向院内打枪投弹,施放火箭,汤家大院很快成为火海。

    汤栋梁和家人向外突逃,被埋伏四周的土匪乱枪逼回;涂横山要将汤栋梁和家人全部烧死,不容一个人逃生。

    大火烧了1天1夜土匪撤走,康平顺这些汤家的长工、短工、亲戚、邻人才敢从四面八方赶来救火救人。

    可是乡亲们从大火中只捡出几十根没有烧碎的骨头,也不知 哪几根是汤知事的;在汤家河原垴上挖了一个大坑,将几十根骨头掩埋进去;前面立了一座石碑,上面写了“积石县知事汤栋梁之墓”。

    汤栋梁走了,家中二三十口人跟着他走了;但积石原的 乡亲们永远怀念他。

    涂横山完成了土匪头子林振深的夙愿:杀光汤栋梁全家,让其断子绝孙。

    然而上苍在为汤家关闭一扇门时,又毫不吝啬地打开了一扇门。

    汤家大院被土匪涂横山包围火烧的那天晚上,汤栋梁12岁的儿子汤思贵却躲过一劫。

    那天晚上汤思贵不知出于何种动机,邀请同学莫天伟在县城的汉和剧院看了一台秦腔戏“斩秦英”。

    汤思贵和莫天伟看完秦腔戏在学校睡了一晚上,第二天和莫天伟一道返回汤家河,才知道爹娘遇难,汤家大院被土匪涂横山烧毁。

    汤思贵当时便昏厥过去,使莫天伟将他救醒背回自己家中。

    接下来的日子,汤思贵是在朋友莫天伟家度过的。

    莫天伟劝住汤思贵:“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狗日的涂横山,我们一定要将他碎尸万段!”

    汤思贵没死的消息不知怎么传进涂横山耳里。

    涂横山派人追杀汤思贵,汤思贵在莫天伟掩护下逃跑;两人在老爷岭跑散,不知对方所终。

    汤思贵成了乞丐,在外流浪六七年后才知道莫天伟逃回家中娶妻生子。

    汤思贵要见莫天伟,逃回积石原后又听说莫天伟被抓了壮丁;汤思贵心灰意冷,依旧乞讨为生。

    涂横山匪帮被国军剿灭的消息在积石原上相传得沸沸扬扬时,汤思贵也知道了。

    令汤思贵没有想到的是,剿灭涂横山的国军连长竟是汤思贵的好友莫天伟。

    汤思贵幸喜若狂,他知道莫天伟是为了给他们一家报仇雪恨;作了国军连长后才请缨来喇嘛山剿灭涂横山匪徒的。

    汤思贵打算跟莫天伟去当国军,可是等他赶到莫家滩;莫天伟已经离去多日。

    杀千刀的涂横山像七八年前焚烧汤思贵的家那样,烧死了莫天伟的爹和娘;莫天伟的妻子抱着只有几个月大的儿子从院墙的壑漏里逃出向前拼命逃跑。

    汤思贵不认识莫天伟的妻子康素素,只是追赶康素素的土匪在后面喝喊:“莫天伟的妻子康素素抱着孽种逃跑呐,尊大当家之命不能让她逃走;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汤思贵听土匪这么喝喊,方知前面一路奔跑的人是朋友莫天伟的妻子和儿子;脑袋几乎胀成面斗。

    汤思贵心想莫天伟之所以和土匪头子涂横山接下梁子,都是因为率领军队给他父亲报仇。

    涂横山嫉恨莫天伟杀了他的爹娘,又要杀害莫天伟的妻子、儿子;汤思贵不能坐视不管。

    汤思贵在土匪前头悄悄追着康素素。

    康素素见自己摆脱不掉土匪追赶,将孩子摔下悬崖后;汤思贵瞠目结舌。

    可汤思贵马上反应过来,这是康素素见摆脱不掉土匪做出的果断决定,汤思贵必须将追赶康素素的土匪击退。

    汤思贵心中想着,不知从哪里来了一股牛劲,将一个跑在前头的土匪绊倒扼死;从这个土匪身上摘下两颗手榴弹,向追赶康素素的土匪投掷过去;几个土匪被炸死。

    追赶康素素的土匪见斜刺里甩来手榴弹炸死同伙,以为是军队的埋伏;顿时乱了阵脚,丢下康素素鸟散而去。

    康素素趁机逃脱,汤思贵顾不上康素素的安危;心中想的只是被康素素撇下悬崖的孩子。

    谢天谢地,当汤思贵急火如风从悬崖上溜下去寻找孩子时;一直鬼面狐狸正在悬崖地下贼头贼脑。

    汤思贵心中一凛:“鬼面狐狸要打孩子的主意,那就说明丢下山崖的孩子并无大碍!”

    汤思贵心中说着,便就捡起一块土坷垃驱赶鬼面狐狸。

    狐狸见有人过来撒腿逃跑,汤思贵赶到狐狸站立的地方;孩子正把小手指头塞进嘴里吸吮,小家伙肚子饿啦!

    汤思贵的泪水浸满眼眶,心想这是莫天伟大哥的骨血,自己必须尽快找康素素,让她给孩子喂奶。

    汤思贵说到这里,康素素已经哭得泪人儿一般;她看着汤思贵“噗通”一声双膝跪倒,嘴里吱吱唔唔说着:“恩人汤大哥,原来是你救了我的孩子?汤大哥,康素素这里给你磕头啦!”

    康素素说着,便将脑袋在地上叩得“咚咚咚”作响。

    汤思贵见康素素跪在地上给自己磕响头,惊得瞠目结舌,慌忙将她拎起来道:“你是天伟大哥的内人,应该就是汤思贵的嫂嫂;嫂嫂您快起来,汤思贵还没把话说完啊!”

    康素素被汤思贵从地上扶起来,一旁的尒达搀住他娘道:“娘您甭下跪,尒达是爷爷救的;汤叔叔后面还有话哩!”

    银子也说:“姨姨您再听听,这里面的水深着啦;听汤大哥往下讲吧!”

    尒达见银子把汤思贵称呼大哥,便就拽拽她的胳膊说:“嗨,我说银子姐姐;汤叔叔和我爸爸是兄弟,尒达把他喊叔叔;银子姐姐只比尒达大一岁却喊汤叔叔大哥,你想沾尒达的便宜不成!”

    猴子见尒达拌起嘴来,禁不住呵呵笑道:“尒达少插科打诨,银子要是把汤大哥喊叔叔;哪郑天寿把他喊甚?真是鸡蛋里面寻脆骨挑剔!”

    猴子说着白了尒达一眼:“少插嘴,听汤大哥继续往下讲!”

    汤思贵见三个孩子这么说,禁不住呵呵笑道:“你们3个真是人小鬼大,都不想吃亏是不是!”

    汤思贵说着禁不止扬扬手臂道:“尒达没有说错,他是爷爷救的;可老君观的一空道长却是值得我们怀念的人物!”

    关锦璘听汤思贵突然提起一空道长,不禁一怔,呵呵笑道:“汤大哥太能编故事咧!你这则故事干脆就叫尒达传奇如何?故事主线清楚,情节悬疑惊怵;神秘人物不断出现,现在又冒出一个道长来;真是魅力无穷,捉摸不透!”

    “是吗?关将军真会褒奖人!您这一说,汤思贵还真有种飞上天空的感觉!”汤思贵兴致勃勃絮叨着,突然吟诵起诗来:“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本文来自看書惘小说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