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赚翻!我在荒灾年致富了 > 66.第66章 败家丫头
    第66章 败家丫头
    首先就是烧辣椒酱,青辣椒在草木灰里烫熟,再放入油锅翻炒捣烂,最后加入一点黄豆酱,入坛封存,经过发酵之后,就是最下饭的烧椒酱。
    还有泡青椒。
    为此,她已打算让人送坛子来了,半米高的大坛子,少说也得准备十个,还有小些的坛子,总之,这坛子一时半会是少不了。
    等今年把银子挣了,明年就要着手盖房子。
    所以她今年可不打算仅仅是挣二百两的。
    姐妹俩又说了一会话,绝口不提沈婆婆的小心思,反正即便不说,她俩也心知肚明。
    等到二人洗漱好,来了灶火,关上厨房门,回到屋里时,沈清明显的察觉出屋子被翻动过,不是轻轻翻动,是大范围的翻找过。
    那邹家媳妇就翻过一回,现在沈婆婆又翻了一回,可真是老鼠洞里有几个老鼠仔他们都知道了。
    沈婆婆见她神色不善,便打哈哈,道:“我瞧你这屋子乱的很,便收拾了一下。”
    周来娣也殷勤的道:“这屋子太老旧,房梁上都是蜘蛛网,明儿我来个彻底大扫除,马上就要到雨季了,可得防着蛇虫鼠蚁藏在旮旯角落。”
    “你叫我去喂鸡啊?可我这腰……”
    “奶奶,中午咱杀只小公鸡,切些红薯,一块炒了,还有这番薯藤,用青椒炒了,脆嫩下饭,再好吃不过。”沈清又想到一事,“姐,咱杀两只鸡吧!我再去挖根红薯,掐些番薯藤。”
    周来娣也不高兴,“果真有钱就是爹,你咋不想着你二叔他们呢?”
    “你问这个做啥?”
    沈清笑睐眯的指挥她干活,打扫完了还得拆洗被褥,因她说天气好,屋子里潮湿,被褥都要经常洗晒,不然容易生虱子。
    “嗳!晓得了。”
    “是吗?别是得了鸡瘟,那可就糟了,我去瞅瞅!”沈婆婆丝毫没有被指使的感觉,喂完了鸡,沈清又让她去瞧瞧那俩只猪仔长的咋样,还有菜地里的辣椒,最后又跑去挖了两块红薯,摘了些嫩红薯藤。
    厨房里烧了一大锅开水,鸡杀了,搁在大木盆里,舀开水烫鸡,稍稍过一遍,就可以拔毛。
    “啥?还要杀?”沈慧正在磨刀,准备杀鸡,那只倒霉的小公鸡被绑了腿,就栓在厨房边上。
    沈清讪笑道:“二婶走时抓只鸡回去杀了便是,另外我还备好了二斤茶叶,一斤给我爹,一斤给二叔的,天气渐热,早上热一壶水,搁些茶叶,干活时拎到田里,最是解渴。”
    沈清道:“这叫吃的精细,待会咱俩先吃饭,我再把炒小鸡做好,用砂锅装着,送去镇上的猫耳胡同,我曾答应那房管事,有好东西不能忘了他,虽说只是寻常的家常菜,可这是咱自己养的,又亲手烧的,意义不同。”
    沈婆婆见劝不动,脸色便不好了,“败家丫头,迟早都给你败完了。”
    沈婆婆也闲不下来,沈清一边指挥二婶干活,一边还把喂鸡的食盆子递给沈婆婆。
    这是以防早上天亮之后抓不到,昨晚她俩睡觉前摸去鸡笼逮的。
    “奶奶,您是咱们的老师父,家里的这些杂事,我们都没有您懂的多,像这喂鸡,我们都是瞎喂,前儿我姐还说,瞧着有两只鸡不精神,我们也不晓得咋回事,您帮着去看看呗!”
    她指使的理所当然,每当周来娣说累,不想干时,她便满面笑容的递来茶水,说她们没娘疼,舅母不如二婶亲近,又细数周来娣如何如何的贤惠勤劳,哪个见了的人不夸。
    “来了!”霍林应声跑来,直接钻到后面的竹林。
    周来娣又笑了,“那敢情好。”
    等她回来,沈慧拎着篮子进去切菜。
    “清丫头,你是不是又想到啥挣钱的点子,这回可要带着我们一块干,不能总便宜你舅舅他们。”还是周来娣脑子转的快,一脸兴奋的凑上来。
    她又朝厨房,喊道:“姐,那烧椒酱也给我装一小坛,我得带着。”
    周来娣越听脸上的笑容越僵,都快维持不下去了。
    这事沈慧听妹妹提过,当下也不拦了,“那我这就去抓。”想了想,又冲隔壁喊了一嗓子,“霍林,过来帮我抓鸡!”
    “给我,我去河边洗。”周来娣把两只脱毛的鸡,用篮子装着,拿到河边开膛破肚去了。
    沈清若是铁心了要恭维一个人,任谁也抵挡不住。
    沈清笑道:“那就多谢二婶了,您也别光扫这间屋子,那堂屋东屋也得打扫,还有后院……”
    沈清招霍林过来,叫他帮着剥红薯藤的皮。
    霍林抱怨,“为着一口吃的,真不嫌麻烦!”
    沈奶奶也心疼了,“这鸡才多大,杀了吃肉都可惜,不准杀了。房
    周来娣倒是无所谓,“哎呀!清丫头这是想多做些,回头好孝顺她二叔,是吧?”
    周来娣被她骂惯了,也不生气,“我是想着山里养的,不一样嘛!”
    她算是知道了,不管这俩丫头从哪学的手艺,都是能挣钱的。
    过了片刻,沈清又想到一事,扭头问沈婆婆,“奶奶,咱村今年有多少人家养鸭子,头一批鸭子啥时候出笼。”
    散开的鸡,可不好抓,他跟沈慧俩人,一个拦一个逮,费了不少劲,才抓住。
    沈婆婆心里高兴,面上却故意板着,“你有心就好,她二婶,你家今年养了六十多只鸡呢,你缺鸡肉吃啊?自个儿舍不得杀,却在这里厚着脸皮要,羞不羞!”
    沈清摇头,“我是想送人,却不是送给二叔,是镇上一个大户人家的管事,他买了我不少茶叶,那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我得了便宜,得还一份人情。”
    就两间破屋子,咋有这么多的活呢?
    到了第二天,她算是晓得上了当。
    想她在厨房忙活了十几年,做的饭菜只是为了吃,从没想过拿去挣钱,当然,也挣不到。
    银钱若是那么好挣,就不会有那么多穷人了。
    沈清没理她,只是盯着沈婆婆看。
    沈婆婆被她看的无法,只好给她细数,“咱村养鸭子的人家多,几乎每家都养,不过有多有少,总的算起来,每家最少十几只,多的二三十,鸭子跟鸡不一样,咱这边的人喜欢冬天吃腊鸭,或是腌咸鸭蛋,所以到年底才杀,只留母鸭抱窝,其实到六月六,差不多也能出笼,你想用鸭子做啥吃食?红烧还是清炖,这都不稀奇啊!我还是喜欢吃腊鸭,咸香油多,用烀腊鸭的汤煮白菜豆腐,你爷活着的时候,最好这一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