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科技:从卖手机开始 > 144.第140章 顶级人才

144.第140章 顶级人才

 热门推荐:
    第140章 顶级人才
    “莫总,开机仪式这就开始了哦。”
    “好,开始!”
    8月11日,上午9点。
    作为“黄河存储”背后的老板,莫燃来到耗时四个月改造的光刻机生车间外,透过监控屏幕传达了正式开机的指令。
    片刻过后,封闭的光刻机车间里,数十名身着防尘服准备就绪的工程师动起来。
    虽然有些形式主义,但不得不说这一刻莫燃还是情不自禁有几分激动。
    不过。
    激动过后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似得。
    其实光刻机听起来很高端复杂,但实际上呢,随着这些年智能化技术飞速进步,amsl已经逐年将光刻机进行了高度集成化、智能化。
    开机启动,完成自检实际和一台复印机开机自检没有本质的区别,都不用人工干预。
    而且。
    和大部分人想象的光刻机体积庞大不同,近些年为了满足全球化运输的商业需求,amsl的光刻机完成了小型化,
    整台光刻机设计的如同一个个集装箱大小的机器,眼前这台duv光刻机同样方方正正,大小和一台小型巴士差不多。
    大约过了十来分钟,监控屏幕里终于传来声音。
    “自检完成,光刻机一切正常。”
    一旁陪同的李智重重地松了口气,光刻机正常那就意味着“黄河存储”的芯片生产业务算是正式启动了。
    莫燃同样松了口气,满意的点点头。
    正常开机,接下来按照计划便是对尼采自己的“u3高速tf内存卡”的主控芯片进行流片(流片=试生产,确认工艺和芯片性能能否达到标准)。
    流片成功后,便会投入正式生产。
    到时候,尼采的“惊鸿系列”tf内存卡将会用上尼采自己的生产的主控芯片。
    众所周知,影响tf内存卡读写速度的关键因素有两个:
    第一个是闪存颗粒(芯片)的类型,闪存颗粒越好读写速度越快。
    而第二个便是“主控芯片”。
    主控芯片就相当于“控制中枢”,它的作用便是合理调配数据到每一个“闪存颗粒”里,保证所有“闪存颗粒”能有序、高效完成储存工作。
    可以说,主控芯片承担了整个数据中转作用,只有它的处理能力强,处理速度快,闪存颗粒的作用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
    当然。
    虽然主控芯片作用大,但毕竟功能单一,任务简单,像尼采这块“u3主控芯片”的制程也只是48纳米,而给“网易严选”提供的u1主控芯片,制程更是只有56纳米。
    不过这倒也刚刚好。
    尼采购买的duv光刻机虽然是32纳米,但考虑到整个“光刻机团队”刚刚组建,经验不足,从48纳米制程入手显然难度要小很多,对培养团队非常合适。
    颇为满意的点点头,眼看“开机仪式”也完美成功,莫燃喊上李智回到三楼办公室准备商议下一步的计划。
    泡好茶,落座,李智率先开口说道:
    “莫总,现在看来一切顺利。”
    “u3主控芯片也有完善成熟的设计图纸,想必流片成功也不是问题,接下来主要任务就是提升芯片良品率,降低成本。”
    “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一到两个月,到时候良品率稳定,产量提升,我们就可以着手将我们的主控芯片对外出售,推向市场。”
    “这下,我们真正算的上是一家芯片企业了!”
    说完,李智颇有些感慨,谁也没想到成立不到一年的“黄河存储”这么快就要推出自己的国产“tf内存卡”主控芯片了。
    莫燃倒是平静许多。
    实际上前两个月他就和李智讨论过“u3主控芯片”后续的发展计划。
    一台duv光刻机真正满负荷运转起来产能是非常大的,仅靠尼采“惊鸿系列”和“网易严选”的订单显然根本不够。
    光刻机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叫做wph,即一小时单位产能,表示一小时内能够处理多少片晶圆。
    莫燃购买的这台32纳米光刻机属于中高端duv光刻机,wph能做到170+,也就是一小时可以处理170片晶圆。
    晶圆就类似于以前老式的黑胶唱片碟,圆形的,一般是12英寸,然后光刻机会在整块晶圆上批量刻满一个个设定好的“芯片电路”。
    整块晶圆光刻机完毕后,便会将晶圆切割成一个个小小的裸片,这就是最原始的芯片。
    等封装完毕,一个个小小的裸片(裸die)就成为了市面上常见的芯片。
    像尼采这款“u3主控芯片”,每个晶圆上大概能切割出700颗裸die,算上48纳米工艺大概要经过8-10次光刻,一天能生产接近120万颗裸die,一个月算下来产能轻松突破两三千万颗。
    这样的体量,尼采内部根本消化不了。
    不过。
    外销也有很大的难度。
    虽说“尼采u3主控”性能不差,达到一线水准,但目前国内市场最大的份额还是掌握在台省的“慧荣”、“群联”,美国的“闪迪”和南韩的“三星”手里。
    闪迪、三星、慧荣,他们的主控芯片同样很好!
    还是那句话,其他厂商用的好好的,凭什么换成你“尼采的主控芯片”?
    这也是国产芯片在市场化的市场里遇到的最大困境。
    莫燃深知其中困难和麻烦,抬头看向李智,点头道:
    “没错,从今往后‘黄河存储’成为真正的芯片企业了!”
    “不过往后的日子会更艰难,怎么样?外销的事情有点眉目了吗?”
    李智原本还有些兴奋,一听这话兴奋劲顿时泄了下去。
    莫燃一下就懂了,安慰道:
    “也不着急。”
    “我们‘黄河存储’作为一家小企业别人看不上也是正常。”
    “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先在我们自己产品‘惊鸿系列’和‘网易严选’u1内存卡里用上我们的主控芯片,时间长了,市场总会了解的。”
    “我们的主控芯片绝对不差的。”
    说完这几句,莫燃也不再多说。
    转念一下,忽然记起前几天获得了一份48纳米“npu芯片设计图纸”。
    现在“黄河存储”的光刻机正式投入运营,这款芯片也是时候可以交给他们,让他们先流个片出来测试一下具体的芯片参数。
    想到这里,莫燃随即将还有一颗全新的“npu芯片”准备流片的事情讲了出来。
    听到是一款全新架构的npu芯片时,李智还愣了一下。
    可当听到只是48纳米制程后,李智瞬间释然,也不再觉得多惊讶。
    毕竟现在市场上主流芯片都达到了10纳米甚至7纳米,npu芯片虽然是一种全新的芯片类型,但48纳米制程,似乎有点落后。
    见状,莫燃补充道:
    “不仅是流片这颗48纳米的npu芯片。”
    “这款npu芯片架构我已经申请专利,接下来你们研发团队的工程师们要想办法在此架构专利基础上尝试研发32纳米、28纳米甚至18纳米的npu芯片。”
    “设计团队、制造团队、研发团队都要一步步搞起来,这事你要放在心上。”
    “嗯。”
    李智不敢怠慢,急忙点头。
    “对了。”
    说到正事,莫燃的思维渐渐活跃,话锋一转继续说道:
    “上次我给伱的那个3d nand——cjiang架构专利技术,你们的研发团队研究的怎么样了?”
    “有突破吗?”
    莫燃突然问到这事让李智有些措不及防。
    足足数十秒后,他面露难色,低声道:
    “莫总,这事我之前就交给了研发团队了,不过遇到了一些困难。”
    “要不……”
    “我喊负责这事的研发团队主管王卫过来一趟,给您亲自汇报一下吧。”
    莫燃眉头微微一皱,有点诧异。
    “也行,你叫他过来吧。”
    很快。
    一名四十来岁中年男子,戴着眼镜走了进来,正是王卫。
    实际上,莫燃平日几乎没有出现在“黄河存储”,即便是这些核心技术人员对莫燃也不是太熟悉,此时见到传说中的神秘老板,还是有几分拘谨。
    莫燃开口道:
    “王工你不用紧张,找你来主要就是问问3d nand——cjiang架构专利技术的事情。”
    “听说你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具体是什么情况呢?”
    一听这话,王卫顿时明白了。
    他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李智,随即露出尴尬的神情,说道:
    “莫总,实不相瞒,我们遇到的困难是,您提供的3d nand架构专利有些太难了……我们一时间根本无从下手,理不清头绪。”
    太难了?
    莫燃颇为诧异,他倒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
    要知道,之前他也从系统里获得过一些优化程序、技术之类的文档,可全都没出现过这样的问题。
    就在这时,一旁的李智轻轻咳了一声,解释道:
    “莫总,准确的说,是因为芯片产业细分部门实在太多了。”
    “王工他们之前是鲍有财鲍总招聘的,团队的主要方向也是针对光刻机的芯片生产和封装,以及主控芯片这一块……”
    “您提供的3d nand应该是‘存储芯片’,闪存颗粒专业,王工他们搞不明白也属于正常。”
    莫燃皱了皱眉头,显然对这个答案不太满意。
    “整个团队就没有一个能搞懂这个3d-nand的?”
    “还有,既然发现这个问题了,没有招人吗?市场上总有这个专业的工程师吧?”
    李智看到莫燃脸上渐渐带有愠色,急忙说道:
    “莫总,我们已经在极力的招人了。”
    “但我们‘黄河存储’现在的行业声望确实很难吸引到真正的行业大佬过来,而且台省和国外的芯片厂商开出的薪水远比我们高很多。”
    “当然,普通的工程师我们倒是面了几个,但对您提供的3d-nand架构都不太熟悉,短时间很难有什么成果。”
    莫燃顿时又诧异又无奈。
    黄河存储目前吸引不了行业顶级大佬加盟这是事实,不过他没想到系统提供的“3d nand——cjiang架构专利技术,品质:优秀(a级)”竟然有这么难?或者说,技术这么先进?
    听这意思,国内这一块的技术似乎还处于空白,这样的话确实有些难办。
    莫燃眉头皱得更深,就这时,一旁一直拘谨的王卫忽然轻轻喊了一声。
    “莫总……”
    “嗯?”
    “我倒是认识一个人,他是我浙大校友兼小学弟,同时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微电子硕士、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物理学硕士,对‘存储芯片’非常了解,是这方面的顶尖专家。”
    “今年上半年他因为某些原因从台省某芯片企业离职后一直在寻求更好的工作……”
    听到这里,莫燃猛地打断道:
    “现在呢?还在找工作?”
    王卫急忙摇摇头。
    “前几天我刚好和他在微信里聊过几句,现在他拿到了一个全新的offer,是美国海力士公司的邀请。”
    “不过现在人应该还在国内还没有出发,您要觉得可以,我可以给您一个联系方式您和他亲自谈谈?”
    “我敢保证,以小学弟的能力,搞定您提供的3d-nand架构没有任何问题!”
    国立大学微电子硕士、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物理学硕士。
    从台省企业跳槽到美国海力士。
    如果王卫说的是真的,那莫燃可以肯定,这人绝对是行业顶尖一线的人才。
    莫燃自然不想放弃这样的机会,没有任何犹豫,直接说道:
    “好,那你给我一个他的联系方式,我先联系一下。”
    可莫燃话刚说完,王卫接着补充道:
    “莫总您别急,还有个情况要给您提前说一下。”
    “您知道我这个小学弟为什么从台省企业离职吗?”
    “为什么?”
    “说来也很神奇,我这个小学弟名字叫做‘郑前’;和他名字一样,他对工资薪酬看的非常重,之前从台省最好的存储芯片公司‘力晶科技’辞职据说就是因为薪酬。”
    “而这次他选择美国海力士的offer,很大原因也是海力士为了引入他,开出了远高于行业水准的顶级薪酬,估计能达到150万美元。”
    “当然,他的能力值得!”
    郑前?
    挣钱?
    150万美刀?!
    千万年薪!
    莫燃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
    好的东西唯一的缺点就是贵,人才也是一样,唯一的缺点就是贵!
    要知道,现在放眼整个尼采集团,高管们普遍年薪都才20-30万之间。
    即便“黄河存储”研发团队的工程师们,绝大多数也就是几十万,能拿到百万年薪的也是少之又少!
    而王卫说的这个小学弟,海力士开价都是150万,还是美刀!
    这样的人才,对于现在的“黄河存储”实在有些遥远啊!
    思索之间,忽然。
    王卫看了一眼手机屏幕。
    “莫总,刚刚我问了一下,时间可能来不及了。”
    “小学弟明天下午六点的飞机,从魔都直飞美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