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舍弟诸葛亮 > 第167章 天子要白送咱一个美名,咱也不好拒绝
    “升左将军刘备,为车骑将军,兼领宗正,移封武昌侯,以夏口县改名为武昌,食邑五千户。”
    “伏波将军诸葛瑾,封诸侯(诸县的县侯),食邑三千户。”
    “偏将军关羽,破合肥、寿春有功,升安南将军、九江太守,封汉寿亭侯,食邑五百户。”
    “折冲校尉张飞,拓地历阳,馘斩刘勋,升裨将军,封都亭侯。”
    “广陵都尉赵云,破淮陵,降义成,斩纪灵,升护军中郎将,封都亭侯。”
    “赞军校尉太史慈,破舒城、六安,升赞军中郎将,封关内侯。”
    “豫章都尉甘宁,破皖口、皖城,斩陈兰,升抚军中郎将,封关内侯。”
    刘备迎接了谒者仆射裴茂后,随着一番繁文缛节、迎入芜湖城内,在左将军府设下香案仪仗,
    一切准备停当,裴茂终于拿出朝廷给诸将的封赏圣旨当众宣读,抑扬顿挫,一字一停,很是郑重。
    刘备等人全程恭恭敬敬,一点声音都没有发出。等裴茂全部读完,刘备才低着头趋着小碎步上前,举手过顶,接过圣旨,口中称臣奉诏。
    被提及的众将,自然是都有点兴奋的。尤其是关羽,居然被升为安南将军,让他胡子都有些忍不住抖动起来。这毕竟是汉帝给的官职,含金量非比寻常,哪怕关羽不是很在乎利益,但他也很在乎名声的。
    这是对自己威名的肯定!
    在建安三年的大环境下,虽然官职已经贬值了一波又一波,但哪怕是四平四安级别的将军,也只会封给一方小诸侯,或者是许都朝廷直辖的重要武将。
    外镇地方诸侯手下的部将,被朝廷加到四安,此前是绝无仅有的。虽然四安已经是“四征四镇四平四安”中最低一级的了,这也是一个质的突破。
    关羽也不禁有些感慨:曹司空似乎特别看重自己,屡次破格提拔,对自己的态度,也与对大哥身边其他诸将尤有不同……可惜曹司空最近的欺君迹象却是越来越明显了,前阵子刚刚杀了建议让皇帝亲政的赵议郎,以后怕是终究道不同不相为谋。
    其余诸将,张飞算是松了一口气,他这两年危机感是非常强的,此前虽然也找机会求着子瑜先生给他立功机会,打下了滁县等地,但终究是不足以洗刷两年半前丢了大哥的徐州的耻辱。
    这次弄死袁军大将刘勋,总算是大功一件,可以跟子龙打下义成、杀纪灵相提并论。而张飞的初始官职毕竟比赵云高,赵云也属于中途脱队回家宅了两三年的存在,起步有点落后了,最终张飞的官职也暂时高出了赵云一级。
    从此以后,张飞终于可以在人前也理直气壮地喊“大哥”了,原先最憋屈的时候,张飞只敢在只有刘关张赵诸葛的私下场合里喊大哥,一旦到了外人多的场合,他就得憋着,偶尔甚至违心地改口喊主公,就是觉得没脸见人。
    怕别人背后说道“你一个丢了徐州,害得主公蹉跎了两年的人,也有脸喊主公大哥?”
    虽然事实上并没有人这么嚼舌头过,只是张飞自己惭愧心虚,但今天总算是把这个心病给去了。
    大哥如今的势力,已经超过了当初领有徐州的时候!当初虽然号称领了徐州,实际掌控也不过彭城、下邳、东海三郡,现在已经掌握了五個郡,人口、土地、兵马,都超过了当年巅峰期。
    剩下受封三将当中,最扬眉吐气的自然是甘宁,他去年因为保密需要,明面上把春谷水战的功劳让给了关羽,让他在“都尉大圆满”境界上多呆了一年,现在终于跳过校尉也直接中郎将了。
    至于赵云、太史慈,他们心态比较平静,太史慈升官幅度是最低的,但功劳也不算多,从刘繇那儿归过来,肯定要磨合。赵云则是基础官职太低,现在这结果他已经很满意了。
    其他刘备帐下的文官,也略有升赏加衔,不过至少都是一郡太守级别的高层文官,才有可能被圣旨提到。其他太守级别以下、此前被刘备的左将军府或扬州牧府征辟的属官,就不配被圣旨提及了。
    刘备帐下如今正牌有过朝廷册封的太守,也就是丹阳太守诸葛瑾、东海太守糜竺、豫章太守诸葛玄。
    另外一个名义上的广陵太守陈登,至今还在吕布那儿卧底呢,都快卧底卧到阵营二把手了,自然不在封赏之列。
    诸葛瑾是三位太守中唯一提升了爵位的,已经是县侯,其他人没什么功劳,只能稍微意思意思。
    如今刘备又攻下了两个郡,九江郡有关羽担任太守,其他武将没资格做太守,只好从文官里挑,最终以陈群为庐江太守。
    鲁肃资历太浅,孙乾、简雍又不是地方治理之才,刘备还要留在幕府中另做他用。
    只有陈群在刘备丢徐州前,就做过豫州刺史别驾,而且出身好,表他为太守朝廷容易接受。
    其余诸葛亮、鲁肃等人,无法被圣旨提及,好在刘备做到了车骑将军,他自己可以征辟长史、参军、主簿、治中等职。
    诸葛亮的“左将军长史”变成了“车骑将军长史”,也是不小的提升,同理鲁肃也成了“车骑将军府东曹掾”。
    ……
    封官受赏的事情至此算是告一段落,随后刘备当然要设宴隆重款待裴茂。
    芜湖濒临长江,背靠皖南的黄山山区,灾荒之年精致肉食罕见,就靠江鲜野味替代。
    芜湖比广陵离海又远了数百里,这边的长江里是捕捞不到咸水鱼的,宴席上也就看不见海鲈鱼、松江鲈鱼。
    取而代之的,只是长江江刀,数尺长的鲟鳇鱼,还有鳜鱼、乌鳢鱼。
    至于山珍野味,多以鹿、狍、麂之属款待。
    饶是裴茂在合肥时已经被诸葛亮礼遇款待过,看到刘备设宴的排场时,还是啧啧称奇。
    谁让他是北方人,一直在河东、长安做官,对他而言,许都已经算南方了。如今是第一次来到长江以南,很多东西都是裴茂从未见过的。
    这个时代很多北方人终其一生,也没见过鲟鳇鱼或者豚鱼这种好几尺长甚至接近一丈的大鱼。在裴茂印象中,两尺长的黄河鲤鱼、大鲶鱼已经是鱼类的生长极限了。
    而今天的宴席上,这种大鱼似乎每一桌每一案都有摆,并不是什么稀罕之物。
    裴茂举筷之前,忍不住感叹:“江表之地,虽地广人稀,却胜在物产丰富,难怪袁逆横征暴敛,百姓仍能以果蓏蚌蛤活命。如今凶逆尽除,淮扬之间有车骑将军牧守,想必不出数年,百姓定当俨然。”
    刘备:“裴公谬赞了,不过是稼穑艰难,民生凋敝,以渔樵稍作补充。能不致野有饿殍,于愿已足,岂敢奢求其余!”
    裴茂听了刘备的谦虚之言,忽然想起一事,主动问道:“车骑将军过谦了,某代天巡狩传诏,也曾久经四方,除冀州袁大将军处以外,还未见民间丰足如丹阳者。
    前日途径合肥,田野之间,寒冬时节还新种麦苗,俨然齐整。袁逆方被逼走不过两月,便能加紧劝农至如此程度,虽古之能吏不能为此——听说这都是诸葛长史的善政,可有此事?”
    刘备点头:“庐江、九江屯田事宜,确实全由孔明操劳,裴公谬赞了。”
    裴茂便顺着追问:“不过据我所知,北麦南稻,淮南之地种稻多年,何以如今改为种麦?”
    刘备一时微微语塞,不知道稻麦轮作和插秧种稻的秘密该说到哪一步、透露到何种程度,一时下意识摸了摸胡子。
    好在旁边的诸葛瑾反应快,已经陪笑着接过话头,对裴茂奏明:“让裴公见笑了,车骑将军帐下,也有不少北方文武,久知北方冬麦,九十月间便可下种,来年五月初便可收割。而若种春稻,需来年二月下种、八月底秋收。
    庐江、九江残破,民间余粮即将耗尽,车骑将军恐当地百姓熬不过明年五至八月间青黄不接时节,故而宁可减产一些,也要让百姓尽快有收获。”
    当时的人都已经知道,小麦的亩产单产肯定是比水稻低的,大约能低两成。南方能种水稻的地方却把田地浪费在小麦上,明眼人肯定能看出不合理。
    这次是朝廷使者入境,也不好不让对方视察。而今年冬麦推广面积又极大,几乎覆盖了一两个郡,比去年一两个县的规模至少又扩大了十倍。
    这么大的推广面积,要瞒过朝廷使者是不可能的,无论裴茂走哪条路过境,都会看到茫茫多的麦苗田。所以这个漏还真得堵一下。
    裴茂听了之后,这才觉得很合理,但又有些惋惜:“那么明年五至九月间,仲夏麦收后,田地便荒芜了么?岂不可惜?”
    诸葛瑾又仔细解说:“我们也想过,或许来年五月收麦后,可补种一季豆菽,产量虽不高,却能肥田,让冬麦愈发增产。另外,我们也有设想稻麦轮种、一年两季之法,只是尚未试成,恐生长期限不够,只能是徐徐尝试,不敢操切。”
    诸葛瑾大大方方把稻麦轮种这个概念说了出去,但一切技术细节并没有透露,最关键的“拔秧插秧前都要蓄水泡透土地,确保烂泥地足够松软,插拔都不会伤到稻苗的根”这一点只要不知道,无论拔多少次秧,都会直接把根拔断,变成“揠苗助长”成语里的反面教材。
    以曹操的谨慎姿态,他如果没有充分做实验,确保成活率,肯定不会贸然大面积推广的,也不至于坑害百姓。而且这种技术曹操那边暂时也用不上,因为曹操的地盘已经变成了“地广人稀”,常年征战人口下降严重。
    曹操又是从不与民休息强行以战养战,哪怕他给百姓每人分两块田,一块冬夏种麦、一块春秋种稻,都有足够的荒芜田园供他祸祸。
    而刘备听了诸葛瑾的表述尺度后,表情则也有些释然,又有些忐忑,觉得这样说是比较合适的,如果让他自己说,他基本上也没更好的选择了,朝廷天使的问题总不能完全不回答。
    何况刘备也知道,这种技术太北方是学不了的,北方就算有了插秧技术,农作物的生长期也来不及两季轮换。
    但如果淮北沿河地区的百姓真能学到,这大汉的土地未来肯定能多养活不少人口。如果汉水流域也能学,长期来看对国家就更好了。
    裴茂听得似懂非懂,但只是这个设想,就让他很是震惊:“天下还有一年之内,稻麦轮种两次的妙法?那岂不是能多养活很多百姓?
    若早能如此,昔年天下何至于出现民不果腹、滋生黄巾之祸?此法将来要是真成了,以陛下之圣德,岂不得征召诸葛长史进京为大司农?届时车骑将军可要割爱呐。”
    最后这半句话,是对着诸葛亮说的,诸葛亮连忙起身谦虚:“些许胡闹,尚未试出端倪,岂敢当此谬赞。”
    裴茂并不在乎诸葛亮的谦虚,他还是决定回去之后,把庐江、九江、广陵发生的新鲜事情,都跟皇帝汇报一下。
    刘备和诸葛亮看到裴茂的表情,都有些紧张,怕弄巧成拙,最后还是先知先觉的诸葛瑾以眼神暗示刘备和二弟不要担心。
    场内只有诸葛瑾很清楚:裴茂想帮他二弟扬名就扬好了,反正现在结果还没出来,也不可能立刻在许都朝廷吹诸葛亮的牛,还得观察。
    而这一观察结果,至少要明年九月份、水稻秋收后才看得出来了,这一拖又是一年。
    到时候,如果历史能按原本的惯性走,建安四年秋的许田射猎都结束了。刘协被曹操在许田射猎时欺君,应该回去后不久就给董承下了衣带诏。
    (注:历史上董承的衣带诏事件爆发,是建安五年初夏,但如果诏书真是刘协给他的,可能建安四年冬天就已经给了,因为刘协是这年秋天又受到曹操欺君侮辱,要发作就该那时候发作。只是董承在手上捂了小半年后才被发现。)
    算算时间,诸葛瑾只要再稍微拖一拖,就算刘协给他下了诏、征辟诸葛亮进京述职这项“神农之功”,到时候也能说成是曹操的乱命,可以不用奉诏进京了。
    这就是白捡的一个名声,天子下诏封你高官,你因为天子被奸人挟持而不去,这是提前名动天下的好事。
    一旁的刘备和诸葛亮虽然不知道诸葛瑾为何如此笃定,但看在诸葛瑾的历史信用份上,他们还是无条件相信了,然后就顺着裴茂的话说,一场盛宴宾主尽欢,刘备帐下人人都表现得忠义得不得了,裴茂回许都只要如实陈述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