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 第166章 让你用蛮力,老子就用脑力
    第166章 让你用蛮力,老子就用脑力
    朱棣听得有点目瞪口呆,在他看来,应该是强大无比的朝廷水师,竟然被自己这个妹夫看出了那么多不足的地方!
    有时候,他是真羡慕,自己这个妹夫的眼睛,到底是啥做的,看到一个东西,就能看出特别的东西来。就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件,一桩桩,已经有好多了。
    听到张一凡说完了,朱棣就赶紧讨好地问道:“一凡啊,那你说说,怎么做好吧?”
    说完之后,他想起什么,又赶紧补充道:“不急,我有的是时间,你慢慢说,说详细点!那些船的事情不用操心,回头我把破损的船,也都让他们修好了给你。”
    张一凡听了一笑,其实就算没有船这个事情,他也是要找机会,继续提高大明水师的水平。
    因此,他便对朱棣说道:“首先,炮放甲板上的,遇到雨天就没法开炮了,所以最好是在船舱里……”
    船舱炮层的概念,只要火炮发展到了一定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有人想到,并且开始采用。
    但是,如今才十四世纪末期,火炮的发展,还很落后,因此张一凡提前说出来,就让朱棣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了。
    张一凡说完这个,然后又让陪同在身边的朱五取来羽毛笔和纸张,给朱棣画了起来道:“我再给伱画一种火炮,不管是攻城,还是海战,威力会很大,你可以让人去试试。”
    他要画的,就是历史上的红夷大炮。
    这个红夷大炮,原型是欧洲在16世纪发明的火炮。
    “绝对真的!”
    如此等等,就是因为有很多优点,才会被大明朝大规模仿制并改进。而这个时候,才大明开国时期,还处于枪炮不分的原始火炮阶段,这个红夷大炮的对比优势自然更大。
    还没说完,他就连忙往后退,避开了朱棣踢过去的一脚,同时控诉道:“那,说好了不动手的,你说话不算话!”
    如今,朱棣能派他的手下来监督,跑一趟南洋的话,就没那么多事情了。
    大明早期的火炮,或者说洪武九年的火炮,就是元代的“碗口铳”而已,和宋朝的“突火枪”差不多。红夷大炮和这些火炮比起来,真得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朱棣:“……”
    让你用蛮力,老子就用脑力!
    说到这里,他看着张一凡,那眼珠子转动,似乎是想到了什么。
    “还有?”张一凡听了,一时不明其意,自己都把通用模式都给他说了,还要什么?
    朱棣见他这样子,便连忙提醒道:“你不是说,要让父皇尽可能同意我领军出征,灭了倭国啊!”
    想了下,组织了下思路,他便对朱棣说道:“无非是早日解决父皇的心头大患,然后兵精粮足。那时候父皇自然就会想着开疆拓土,又怎么会不让你去灭倭国呢?”
    之前他之所以直接说,一个是为了增加他自身的价值,第二个就是抛砖引玉,让这个时代的人知道改进工具的重要性,也就是工匠的重要性。
    过了好一会之后,朱棣才恋恋不舍地把目光从图纸上移开,看着张一凡问道:“一凡,这个铁芯铜体的火炮确实和如今的火炮有些不同,但是,真有那么厉害么?”
    他原本的计划,其实是想学后世的伊丽莎白,类似给那些海盗颁发掠夺许可,把他们派去南洋先摸下情况。
    朱棣:“……”
    以前感觉朱棣很老实的,现在怎么也学会耍滑头了?
    张一凡也不催他,让他看个够,自己吃起水果来了。
    “真得?”
    就这么的,张一凡从朱棣这里要到了两万多人口,其中青壮就有六七千,都是免费劳力,对于香山县接下来的兴修水利等大工程,那是有极大帮助。
    张一凡听到问话,便笑着说道:“我那日在船上看到你用的火炮,内膛呈喇叭型,炮管单薄,炮管长度与炮口长度的比例很别扭,该是前朝一直遗留下来,没有人改进过吧?你可以让人按照我这个打造出来,然后对比一下试试嘛!”
    其实,张一凡是有了解西夷的风帆战舰,在后世的时候,他有兴趣研究过。但是,他并不打算直接说出来。
    然后,不等朱棣发作,主动消失。
    相对大明朝中后期的火炮来说,在设计上就有很多优点。比如炮管长,管壁厚,口径大,整体形状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
    朱棣听了,没好气地回答道:“我动手了么?我哪只手动了?”
    张一凡听到这话,两手一拍道:“我也不知道啊!”
    一番闹腾之后,两人重新坐下,张一凡正色对朱棣说道:“我打算抽调一批船,还有海盗中能听话的人,先派他们去南洋那边探探路,回头再上奏,给父皇说说南洋的好处。”
    朱棣听了,指着他质问道:“你说你有脑子,所以你想到了,我没想到,岂不是没脑子了?”
    “父皇的心头大患?”朱棣听了,重复了一下之后,便点点头说道:“没错,当前最主要的敌人还是前元!这个敌人必须要尽早灭掉才好!”
    他刚想试探一下时,就听朱棣先问道:“这些年都要打仗,又要休养生息,兵精没问题,可粮足还是难办,不过父皇早有下旨,鼓励开荒,要想等到粮足,还得好些年啊!”
    事实上,朱棣也是有点眼光的,就算张一凡不怎么强调,他也感觉到了红夷大炮的厉害,此时听了张一凡的话,便兴奋地点点头说道:“好,我那边的工匠不如京师那边,这份图纸,我会原样招录一份,给父皇快马送去。”
    张一凡看着,就感觉这个老四不怀好意,但是,又不知道他想到了什么鬼主意。
    重新坐好,张一凡不再开玩笑,用诚恳地语气说道:“四哥,我觉得吧,术业有专攻,熟悉船的人,肯定比不熟悉船的人,更知道怎么去做得更好。你可以把我们的思路和他们去说,给他们奖赏,说不定他们为了奖赏,就会主动去想方设法地改进,你说对不对?”
    “嗯,这话说得在理!”朱棣听了,认真地点点头,表示认同。
    当然了,不是说超前不好,而是张一凡并没有实际制造过火炮,他只是知道原理和实物,嘴巴说说简单,正要去做,就很难了。不超出这个时代的能力,就还是能被大明朝的工匠给打造出来,就能让他省心省力了。
    张一凡见了,趁机又接着说道:“其实,这种思路,可以任用到任何方面,只要你觉得哪方面不够,就悬赏那方面最懂得人,比如用钱财、地位等等激励他们,说不定都会有效果!”
    朱棣听了,气得想去追打他,结果,朱镜静又冒出来了,当即喝问道:“四哥,干啥呢?”
    就见他盯着那张图纸上的红夷大炮,那眼神,张一凡怀疑,他看徐达长女的眼神,都没这么柔情的。
    “哦!”张一凡一听,想起来了,刚才自己确实说过。
    张一凡:“……”
    他要不说这话,朱棣还没什么,此时一听他说要是说出来,朱棣就可能会打他,这一下,朱棣就好奇了,便保证道:“你说,我绝不会动手!”
    张一凡听了,笑着往后躲,同时分辨道:“四哥,是你自己想多了吧,我哪有骂你?”
    “对啊!”朱棣一听,恍然大悟,双手又是一拍说道,“你这个脑袋瓜,转得可真快啊!我怎么没想到!”
    张一凡听了,用手一指自己的脑袋道:“因为我有脑子!”
    朱棣听了,小心翼翼地收好了图纸,然后满脸笑容地对张一凡说道:“还有呢?”
    朱棣一听,不满意了,对他说道:“这些我也知道,你就直接说吧,该怎么改进?”
    朱棣一听,双手一拍,指着张一凡,略微带点兴奋地说道:“没错,你说得在理,这个办法好,我记下了!”
    至少他在后世的时候,就看过有这种例子。大明朝时期,有海盗混不下去了,就跑去南洋建国了。只是很可惜,被大明朝的水师追过去,联合西班牙人给灭了。
    在张一凡画出红夷大炮的图纸,又介绍了一番之后,朱棣那是喜出望外,立刻伸手夺过那张图纸,就好像有人要和他抢一样。
    并且还得到了那些海盗的船,不但可以用来跑广州到香山县的航道,还能派去南洋发财,又可以用来捕鱼,这是再多的钱,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的事情,就这么轻易实现了。
    至于朱棣,收获也是很大,光是那份红夷大炮的图纸,就已经不枉他跑来香山县一趟了。更不用说,还有其他收获。
    看到大妹了,朱棣没好气地说道:“管管你男人,都学会欺负人了!”
    张一凡听了,还是保持了距离,做出了防范姿势道:“你刚才所说,让我有种叫子的感觉,就只知道伸手要……”
    听到这话,朱棣也是认真了,对张一凡说道:“既然是牵扯这么大的事情,那我给你派些人,看着那些人去南洋。表面上,还是属于我这边,由你来给他们派活好了。”
    还有,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
    朱棣一听,点点头,看着自己这个大妹,意思是,没错,该管管了吧?
    可谁知,朱镜静笑着说道:“那没事了!”
    张一凡听了,便对他说道:“四哥你这话,让我有一种感觉,我说出来,怕你打我!”
    “随你便,给你了就你处置好了,我只关心船!”张一凡听了,无所谓地说道。
    张一凡其实更想要的是,培养大明朝重视工匠的理念,给予工匠足够高的地位,能养成一个工匠研发各自专业的东西,并一直提高的传统。
    “呵呵!真得是有脑子……”朱棣听了,笑着说了一句,随后,脸色一变,伸手就准备去打张一凡,“你又骂我?”
    “他能欺负你?”朱镜静听了,不由得很是诧异地问道。
    张一凡听了,心中很是高兴。不过是后世的永乐大帝,能听进劝!
    张一凡一听,笑了下说道:“船这个,肯定是要大一些,火炮就能多一些,海上自然就更无敌,至于速度,至少我觉得应该会更快。”
    看这架势,是以为朱棣在欺负她夫君,临时跑过来的。
    并且,张一凡给朱棣介绍的火炮,还是历史上大明朝仿制并改进而成的铜铁复合红夷大炮,这种火炮在葡萄牙裔东亚历史学家托尼奥·安德拉德所写的《火药时代》中被称为“十七世纪全世界最好的火炮之一”。
    但是,就有一点,就怕这些派出去的海盗,不管扣押在这里的妻儿老少,就跑去南洋称王称霸,不回来了。
    “这样就最好了!”张一凡听了,点点头立刻赞同。
    “四哥,这话是你自己说的,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张一凡听了,露出你说得对的笑容,嘴上却在辩解。
    朱棣这边,高兴了一会,然后又问张一凡道:“还有呢?”
    差不多相差三个世纪的产物,不过大概原理却是相同的,又不算太超前。
    听到这话,张一凡微微一笑道:“四哥,我听说琼州那边的粮食,就是一年三熟,我就在想,那比琼州更南的地方,该也是一年三熟吧?如果让那边的人都一心种田,然后用那边的粮食支援北方,这粮食问题是不是就容易解决?”
    此时,朱棣回过神来,有些不满地说道:“我还以为你知道怎么改呢,让我空欢喜了一场!”
    接下来的时间,朱棣主动协助香山县这边接受那两万多海盗以及家属,了不少时间。一直忙到还有半个月就要过年的时候,才算是有个结果。
    大部分人,都编入了香山县的贱籍,五年之后,听话的可以转为民籍,有立功表现的,可以提前转为民籍,全部安置在淇澳岛上。
    正在忙着收尾的时候,朝廷回复的旨意便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