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 第153章 朱元璋偷学
    第153章 朱元璋偷学
    所有的这一切,总结为一句话,那就是钱如流水!
    为此,朱镜静表达了担忧之情:“凡哥,如果按照这么下去的话,估计到明年中,差不多就要把好不容易抄家来的钱都出去了。”
    这个抄家的买卖,可是一次性的。香山县范围内,已经没有可以抄家的了!
    张一凡听了,只是一笑道:“没事,也就是开始的时候,钱多一些,后面就会好不少了。”
    基于老婆的担心,张一凡决定去视察下水泥作坊和盐场的情况。
    此时,已经是洪武九年的初冬。但是,在广东,特别是香山县这边,依旧还是个热天。不说夏秋季节那么热吧,但是比起全国其他地方,那明显是要热一些的。
    一直要到十二月左右,香山县这边才会冷下来,不过最冷的天气,换成后世温度的话,也就是十度左右而已。
    朱镜静要跟着,张一凡便和她两个人骑马出行。朱五领着三个侍卫随行。
    只是出了县衙,一路上的行人看到戴斗笠的一队骑士,不用说就知道是驸马和公主,远远看到就行礼。
    百姓对驸马和公主的尊敬,全都写在脸上,弥漫在街道上。
    他的千户所是分为十个百户所为单位的,除了水泥作坊那一个之外,县城边上一个,另外八个,都是分布在香山县沿海区域,辐射了整个香山区域。
    “嗯!”张一凡听了便回答道,“煮盐的方法太落后了,食盐产量太低。”
    这样的一个世界,自己还带有侍卫,就像如今这大白天的,要说海盗能威胁到自己的,张一凡是不相信的。
    这个时候,差不多是中午时分了。张一凡想起了朱棣同学,和军中将士同吃同住了将近三个月。于是,他便也在百户所这里,和军士们一起用了午膳才走。
    出了军营,前往海边而去,朱镜静有点好奇地问道:“凡哥,我听说你让那些盐户……不是,盐丁不用煮盐了?”
    张一凡看了一番之后,发现这里操练的,竟然是鸳鸯阵。
    魂穿这个时空都快要一年了,见识到蓝玉等将领的武勇,这算是顶级了吧,就这水平,也就是低武的世界。就连后世影视剧中武侠那样能飞檐走壁,水上飞的都不可能有。
    “记得!”朱镜静听了,笑着点点头说道,“没想到他还挺聪明的。如今在做什么了?”
    朱镜静傻眼,她就只知道柴烧和石炭烧,如今显然不是,那还能是什么?
    倒是几个护卫,跟着猜测,说什么稻杆之类的,自然也都是不对。
    朱五听了,也不叫其他侍卫,自己双腿一夹马腹,就冲过去了。
    更不用说,那两个人还这么明目张胆。
    小规模的海盗上岸可能是有可能漏的,但是,大规模的海盗上岸,绝对会被分布在各地的百户所察觉。
    香山县内,有一条大河,叫岐江河。水泥作坊因为要借助水力,最终张一凡选定的地址,就是在岐江河的边上,县城外五里左右。
    一听这话,朱镜静恍然大悟道:“原来是他,借了五贯钱,这可是最大的一笔借出去的钱!”
    过了一会,朱五在后,这两人在前,一起往张一凡这边过来。
    “凡哥,你看那边的小二。”忽然,朱镜静凑近了点张一凡,带着笑意说道,“他们的身上贴着字呢!”
    那两个人看到朱五骑马过去,似乎是想跑,但是其中一个人拦了下,最终那两人都站着没动,不过多少摆出了一点防备的架势。
    张一凡远远地看着,他发现朱五跑到那两个人近前之后,就看到那两个人跪了下去,然后和朱五说着什么。
    之前的时候,前典史马如海带着百来个人,还不是被他带着几个人,一个冲锋就击溃了。后面只是跟着区区两个人,就算真是贼人,也没什么好怕的。
    军械物资这些,都是广东都司那边调拨的。有张一凡在,那边也没有为难。
    “……”张一凡看得有点无语了,“该不会真得是跟着自己的人,只是不知道是什么人?”
    随后,他和朱镜静一起,又去看了边上的百户所。
    对此,戚祥那边自然有考虑。
    此时,张一凡看着后面那两个人,发现这两个人看到他们站住了之后,也是站住了,并且似乎在说话。
    “哦?”张一凡听了,顿时就有点奇怪了,转头往回看去。
    这里的百户,自然是朱元璋的亲卫之一,随着戚祥一起来的,正在操练一班新兵蛋子。
    张一凡听到她这话,神秘一笑道:“你先猜,看你能不能猜到?”
    张一凡一听,用手指着街道远处,一处比较明显的地方说道:“看到那个客栈没有,以前属于那大胖子的,抄没之后被他租了过去,钱庄第一笔贷钱的,就是他,招了些街坊邻居,把这个客栈给开起来了。”
    这里的水泥作坊修了快一个月了,因为不管是物资还是匠人的水平,都没有当初在柳家村时候好,费的时间也就长了不少。
    朱五听了,便答应一声。
    “驸马,你们退后一点,有情况。”身边的一名侍卫,抽出了兵刃,同时提醒张一凡道。
    果不其然,朱元璋同学偷学了!
    不过想想也正常,广东这边,要有敌人的,那就是打海岛,或者山贼。这些敌人,其实和倭寇差不多,用鸳鸯阵那是正好!
    修筑水泥作坊的匠人,包括泥瓦匠、木工、铁匠等等,香山县内不够,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去广州城那边雇来的。
    大牛一家以前都在柳家村水泥作坊做工,最后跟了张一凡才出了水泥作坊。相对壮实的二牛来说,大牛脑子更灵活一些,这个水泥作坊就由他负责了。
    就这么,他们说着走着,很快就出了县城。
    戚祥在这水泥作坊附近设了一个百户所,可以就近保护。
    “他是个有头脑的。”张一凡听了,点点头说道,“客栈被他搞得风生水起。”
    如今香山县境内,已经没有山贼,唯一要担心的,就是海盗了。
    其他人听了,也是有点奇怪。自古以来,食盐不都是煮出来的么?
    张一凡听了,转头看了下。就见身后远处,有两个人正在埋头赶路,两条腿走路那种。
    “石炭?”朱镜静听了,有些意外,不过很快回过神来,便疑惑地问道,“可广东这边好像没有石炭啊,至少我们香山县哪来的石炭?”
    这个水泥作坊,差不多和柳家村的那个一样。
    心中这么想着,他便吩咐朱五道:“过去问问情况!”
    就这么的,一路猜着,下了官道之后,朱五便凑过来向张一凡禀告道:“驸马,那两个人也下了官道,跟着我们一路的。”
    “呵呵!”张一凡转身一看,当即笑着说道,“这个我知道,那是他们的名字,贴自己身上,随时可以记自己的名字怎么写,还有熟人的名字怎么写!”
    后世的服务员,也都有在身上戴上员工号和名字的标签,但那是为了让客人知道是谁在服务,是服务措施的一种;
    可如今,香山县的这个,却是老百姓自发地想出来,想方设法地学识字。
    张一凡看了看,并没有多少建议可以提。反正就按部就班,以柳家村水泥作坊参考便是了。
    张一凡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这个水泥作坊。
    只听张一凡对朱镜静又说道:“听说是张六想出来的,就是张三的弟弟,当初由他去谈车钱的那个。然后其他人看到,纷纷学了去。我估计着,过段时间之后,会这么做的人更多!”
    看清楚情况之后,他转回了头,笑着说道:“看样子不可能是贼人吧?就算是贼人,有你们在,还怕这两个人?说不定他们只是路人而已,刚好和我们顺道。等回头我们拐去盐场,下了官道,他们要还是跟着的话,伱再去盘问下好了。”
    不得不说,在金钱的刺激下,老百姓的想法也是无穷的,竟然想出了这么一个法子。
    张一凡这边,继续转回头,和朱镜静说道:“如果确切地说,也还是煮盐,但是不用砍柴烧火来煮。”
    张一凡听了一笑,正要说话时,忽然,就听朱五驱马走近两步,向张一凡禀告道:“驸马,我们身后有两个人,好像一直跟着我们!”
    看到张一凡和朱镜静到来,大牛连忙过来迎接,张口便报喜道:“凡哥,嫂子,水泥作坊差不多过个五六天的样子,就可以开工了。”
    “食盐不用煮的,还能怎么来?”朱镜静听了,有点想不明白了。
    张三这个名字太普通了,一个县就有好些个。
    张一凡其实也看到了,因为朱五在这两人的身后,已经伸手把挂在马上的骑枪摘了下来,枪头斜向下,有防备姿态地,应该是押解这两个人过来的。
    张一凡并没有冒险,任凭三个侍卫护到了他们的正前方。
    离得近了之后,他发现那两个人可以说又黑又瘦,一看就知道是长年累月被太阳晒的原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