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策骑天下 > 第四百九十二章 关中叛乱
    司马奕对紧紧跟在后面的杨骏正烦得无计可施,忽闻有八百里加急,便向小黄门跑了过去。张谅急忙喊道:“皇上慢点,让老奴去取来。”
    司马奕哪肯,他急于摆脱杨骏。跑得一溜烟的快,瞬间到了小黄门的面前。小黄门扑通跪了下来,双手呈上封蜡密信,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皇。。。。。。皇上,此乃雍。。。。。。雍州八百里加急,说是关中叛。。。叛乱了!”
    “啊?”皇帝司马奕愣住,不知所措。忙问张谅道:“张公公,关中叛乱咋办啊?”
    张谅看到杨骏正慢慢走过来,便道:“皇上莫急,有杨太傅在呢。奴婢们不懂,出不得主意。”
    “杨太傅,关中发生叛乱了,您赶紧过来看看!”司马奕扬着手上的八百里加急信,着急地喊道。
    杨骏这才听到皇帝的喊声,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关中发生叛乱?谁敢叛乱?谁有这么大的胆子?”他加快挪动脚步,快速走到皇帝身边。抢过信拆去封蜡,抖开纸张便看。他的脸色渐渐变得铁青,这是真的。
    信中写道:关中匈奴人、氐人、羌人联合作乱,其中还有镇西军旧部将领,为首的叫齐万年,是秦王旧部、原镇西军的领军将军。他们已经占领了泾水、凤翔等地,秦、雍两州的流民、饥民纷纷投靠叛军,声势浩大。镇西军将士群龙无首,互相推诿,不愿出战,任凭义
    军坐大。流民抢粮、洗劫大户人家。士绅、百姓备受其害。秦州刺史,雍州刺史贾胥无力抵抗叛军,只能关闭城门严防死守。恳请朝廷速速派兵平叛!
    杨骏眉关紧锁,关中的叛乱无疑给西炎朝带来了大麻烦。司马迁说过: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山;然量其富,什居其六。关中历朝以来都是士绅聚集之地,又是丝路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秦朝修建的郑国渠,灌溉了八百里秦川。因此,不仅天下财富汇聚到了关中,商业和农业也是关中最为发达。先帝将第三子司马柬放在关中当秦王,源于对他的偏爱,让其掌握最强大的镇西军镇守关中。
    现在秦王柬莫名暴薨,死的不明不白,自己正在彻查此事,他的旧部便按捺不住扯起造反的旗帜。没有安抚好秦王旧部,没有安置好流民、饥民,雍州刺史贾胥要背负主要责任!
    杨骏向司马奕拱手拜道:“皇上,关中叛乱危及中原,破坏了羌人、氐人和匈奴人与咱们汉人的关系。事关重大,老臣建议马上召开朝会,让文武百官共同筹谋。”
    “杨爱卿此言甚是,那就赶紧召开朝会!烦劳张公公通知文武百官前来太极殿商议!”皇帝司马奕倒是知道事关重大的含义,急忙下令道。
    张谅领命而去。
    文武百官还在诧异新皇帝怎么突然紧急召开朝会,恍惚间好像回到了先帝时期
    。众人正在议论不休,只听张谅喊道:“皇上驾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臣拜道在地,齐声贺道。
    “众爱卿平身,今日紧急召开朝会,事出有因。刚才朕接到雍州八百里加急邸报,报称关中发生叛乱,请大家前来商议。”司马奕今日突然说话流利了起来,让众臣刮目相看。
    皇上话音刚落,杨骏就接口说道:“此次叛乱,叛军将领是秦王旧部,原镇西军领军将军齐万年骁勇善战懂谋略。叛军有镇西军一部和大量的流民、饥民,人数已达数万人,已经占领了泾水、凤翔等地。”
    杨骏的话音未落,太极殿内便嗡嗡响成一片。先帝尸骨未寒,秦王紧随其后,随即关中便发生这种叛乱,对西炎朝现在的窘境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自从成立的盐政司衙门,西炎的财政支度上刚刚能维持一个微妙的平衡。关中这么一乱,脆弱的西炎财政又将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
    “秦州、雍州闹民变,刺史谢安、贾胥负有不可推卸职责!皇上,臣恳请即刻锁拿两位进京,撤职查办!”御史杨善跪拜道。
    卫尉石琮急忙跳出来说道:“万万不可!皇上,关中现在已是百业凋敝,战火四起,军民惶惶,食不果腹。如若再将主政官撤拿,秦、雍两州势必陷入更加严峻的态势。中下官吏群龙无首,对叛军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即使重新任命刺史前往,
    他也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更无从指挥。”
    “嗯,石爱卿言之有理,那。。。。。。”皇帝司马奕只说到一半,便被杨骏打断。
    他说道:“皇上,老臣认为杨御史言之有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百步之室,以突隙之烟焚。用人之道,当以德为本,以德治天下,百姓方能拥护。雍州之流民、饥民为何如此之多?谁敢说这与主政一方的刺史毫无关系?德不配位,早晚要出事!现在关中已然叛乱,若再不清吏治,恐怕西炎将永远失去八百里秦川咯。”
    石琮面红耳赤地说道:“太傅大人!听说叛军可是秦王的旧部,与刺史何干?”
    杨骏冷哼了一声,轻蔑地说道:“你也知道是秦王旧部,为何柬儿在世时镇西军没有作乱,柬儿刚刚逝去,镇西军便乱了呢?柬儿调入洛阳,贾胥作为雍州刺史应当即刻去安抚五十万镇西军,而不是变本加厉地抽税纳捐!为何雍州有如此多的饥民、流民?石大人,劳烦你向这殿内的文武百官解释一下?你。。。。。。不会是为了帮贾府说情吧?”
    “呃。。。。。。下官怎会帮贾府说情。反正关中叛乱缺不了主政官主持平叛,临阵换帅不可取。”石琮硬着头皮说道。
    司空卫懽咳咳了两声,清了清嗓子说道:“皇上,杨大人和石大人各执己见,老臣觉得他俩都说得很有道理。老臣提议,当务之急
    先不谈主政官如何,首先当派兵去关中平叛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