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超时空史记 > 第104章 长安岁一年(中)
    回到承乾殿,李世民见到已然怀胎七月的妻子,夫妻二人坐下相谈,他亲手感受到了妻子腹中胎儿在动着,初次有了为人父的喜悦。
    与妻子聊了许久,李世民又去了府内粮仓,检查了玉米、土豆、番薯等种子,为来年春耕做准备。
    第二日,李世民将来自洪武帝的襄阳炮书籍,以及楚先生送的《火龙神器阵法》,一并上呈给父亲。
    李渊大为震惊,翻看着书,感慨道:
    “茶叶还未制出来,楚先生又为我唐朝送上这两样礼物,二郎,楚先生还不愿意来长安?我可封他为国公,食邑五百户!”
    李世民自然是推脱说楚先生喜欢云游四海,隔几月才有书信送来。
    “罢了,从楚先生制的茶就可看出,他为人淡泊明志,有魏晋雅士之风骨。”
    李渊十分遗憾,又问李世民:“你府里可还有楚先生制的茶叶?”
    “……尚有两三斤。”
    李世民挤出个笑容,“父亲若是喜欢,我待会就送来。”
    李渊立即大喜,笑道:“我也不要你全部,你送个两斤来就行,等来年楚先生再制茶时,你让他多制几十石,明年春让农人多种些茶叶。”
    李世民答应下,明年再说吧。
    一旁的李建成插不上话,只能等他们停下来后,主动请缨,接下造襄阳炮与火药的任务。
    “大哥。”
    李世民警告他道:“襄阳炮倒还好,火药却是遇火星即爆炸,威力足以掀翻房屋,燃起熊熊大火。”
    “爆炸是何意?”
    “火药竟有如此威力?”
    李建成,裴寂,萧瑀等几人,都吃惊看过来。
    他们第一次听到爆炸一词。
    李世民给他们描述火药威力,听到大量火药埋在城墙下,可炸开城门与薄一些的城墙后,连李渊都为之动容。
    民部尚书萧瑀不禁说道:“我曾听闻有一位名叫孙思邈的名医,文帝曾召其为国子博士,其谢绝不受,听说他会炼火丹,用伏硫黄法炼成,与楚先生所言的火药相似。”
    “朕也曾听闻过他的名声,的确是名医,可惜和楚先生一样不肯来长安做官。”
    李渊感叹。
    他当即下令,制造火药的工匠严加挑选,由尚书令秦王负责此事,在长安城外兵营三里地外建造火药工坊。
    至于襄阳炮,则是由李建成负责督造,左仆射裴寂协同。
    ……
    李世民回去后,把房玄龄、杜如晦叫来,让他们派人去大量搜寻硫磺、硝石等物。
    日子一天天过去。
    武德元年(618年),冬至。
    王世充因功被皇泰主杨侗封太尉,总揽隋朝军政大小事务。
    河北窦建德宣称有五只大鸟落于乐寿,孔子第三十四世孙,孔德绍进言此乃祥瑞,长乐王应有天下。
    于是窦建德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夏。
    不久,先后击败起义军首领魏刀儿与宋金刚,魏刀儿身死,宋金刚领四千军投奔刘武周。
    半月后,刘武周自立为帝,封宋金刚为宋王。
    宋金刚休原配妻,迎娶刘武周妹。
    ……
    除夕至,长安。
    李渊在宫中开宴。
    李世民,李建成,李智云皆在长安,李渊众多妃子,万贵妃、尹德妃、张婕妤等人,也早从太原来到了长安皇宫内。
    秦王府长孙氏、阴氏,太子妃郑氏等,皆入宫内赴宴。
    唯独李元吉还留在太原。
    初一。
    李渊于两仪殿大宴群臣,与长安百姓同乐。
    初二。
    邢国公李密在家中与王伯当坐于榻上喝酒,忽而悲从中来,掩面而泣。
    王伯当知其意,亦怅然叹曰:
    “昔日魏公为天下主,如今窦建德、刘武周皆称帝,王世充在洛阳内独揽大权,偏居一隅的萧铣迁都江陵,值此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之际,魏公却只能和我坐于这小小长安内喝酒,每日朝见李渊父子三人……”
    李密正欲说话,却听门外传来一个大嗓门:
    “伯当怎么也跟個娘们似的唉声叹气?!”
    两人大惊,连忙起身去迎,却见人已经走进来,正是程咬金与东宫宿卫将军秦琼。
    四位瓦岗寨旧人重聚,眼神里皆闪着泪花。
    “魏公。”
    秦琼朝李密拱手行礼。
    李密一时激动,正欲说话,却见程咬金压低声音说道:“魏公,咱们走了吧,回瓦岗寨去,留在这也成不了事!”
    李密出了门,左右看了看,才关上门,请三人坐在榻上。
    程咬金又道:“我本以为那李世民是个可以投靠的雄主,多次暗示他,他说一声,咱们就跟了他打天下,可到了长安后,我都喊了话,李世民这厮却不肯开口半句,任由他兄长对咱们挑挑拣拣。
    那太子也是个庸才,先前打薛举败得一塌涂地,叔宝几次跟他讲,如今天下大乱,太子该早作准备,领军出外立战功,结果他非但不以为然,还斥责叔宝一个小小宿卫竟敢撺掇他行事。”
    李密面上赞同,心里却吃惊,果然这程咬金早就想跟秦王走,难怪在洛阳大营留了几日。
    秦琼道:“太子府幕僚都说太子坐镇长安即可,打仗的事自有武将去,他也不想想,其他将领带兵打胜仗也就罢了,若是李世民打胜仗呢?
    杨广那狗皇帝不会打仗,三次亲征高句丽都败了,但他当晋王时也厚着脸皮挂名去当了元帅,抢战功。
    杨勇前车之鉴,李建成却还每日宫中喝酒取乐!畏于上战场,又担心自己弟弟功劳太大,武将太多。”
    四人在长安皆不得志,已有反意,便从李渊骂到李世民,也不管对错是非,就是一通好骂。
    程咬金很快和秦琼决定,一起回瓦岗寨去,不在长安受这鸟气。
    “唉。”李密却又叹息一声,“回了瓦岗又能如何?昔日兄弟死的死,降的降,如今的瓦岗寨……”
    “魏公何需担心?我早有计谋。”
    王伯当笑说了自己的谋划。
    李密大喜,又很快犹豫起来:“恐陛下不肯让我们去招降瓦岗旧部。”
    “这又有何难?裴寂此人可用也,只需魏公破费少许。”
    “……”
    瓦岗四人很快谋划得当。
    初六。
    裴寂上奏,洛阳北面的泽州等地多有瓦岗寨旧部,如今或降于王世充,或群龙无首,可让李密前往招降。
    若是招降成功,三面合围洛阳,令洛阳隋军不战而败,届时不费吹灰之力,可尽得隋朝两都也。
    李渊为之心动,招李密来议事,很快做出决定,让李密与王伯当、程咬金、秦琼等瓦岗旧部,一起去招降,以示大唐诚意。
    李世民知道后,大惊,连忙阻止。
    奈何李渊裴寂和李建成,都已决定。
    初九日,李密火速出兵,领五千军离开长安,直奔泽州。
    李世民再次面见父亲,终于征得李渊允许,让他提早去长春宫坐镇,与李密等人一同出发。
    到了长春宫,李世民先去看他的土豆。
    程咬金:“……”
    他转头对秦琼低声道:“这厮怕不是看出来了,不让咱们走,怎么办?”
    秦琼耸耸肩,策马跟上李世民。
    程咬金也只能跟过去看一看。
    来到地窖,他们看到里面一堆黄橙色、圆滚滚的东西。
    “这是什么?”
    秦琼有些惊疑,这段时间他已经听闻过太多李世民的事情,也知道那位神秘莫测的楚先生。
    “这叫土豆。”
    地窖内只剩下李世民,几个亲卫,外加程咬金与秦琼两人。
    “你们要走的话,我送你们几个。”李世民拿出几个土豆,递给他们,目光望着两人。
    借着透进来的光,程咬金与秦琼看到了李世民脸上的神情。
    “秦王是何意?”秦琼问道。
    “伱们要走,我不留你们。”
    李世民道:“你们带走的都是瓦岗旧部,去招降也是你们瓦岗寨的人。”
    程咬金全身都绷紧了,地窖内人不多,可他却一动不敢动。
    眼前的秦王,武力丝毫不比他们差!
    他可不是长安城内的庸才太子!
    “只不过。”
    李世民又正色道:“你们要走,总要和我父皇说一声。待会我修书一封回去,禀告父皇你们要回瓦岗,等父皇书信答复后,你们再走。如何?”
    程咬金自诩粗中有细,此刻竟也不知该作何答复。
    李世民就让他们走?
    李世民放人,李渊放不放?
    李渊放人,李建成呢?那贪财的丞相呢?
    “秦王仁义,我与咬金是小人,都错怪秦王了!”
    秦琼朝他深深作揖行礼,被李世民扶起来后,正色对他道:“我与咬金留在长春宫,等唐皇书信到,再行离开。”
    “好,就这么说定了!”
    李世民一拍他肩膀,笑着与二人走出去。
    程咬金忍不住问:“那天你怎么不说话?”
    “……”
    李世民无奈对他道:“他是太子,是兄长,你要我说什么话?”
    程咬金无话可说了。
    即便是在瓦岗寨,也是大哥说了算。
    夜晚。
    军营中,王伯当急切道:“李渊即便肯放我们走,也会让李世民把瓦岗军留下,魏公,不如我们趁夜走人。”
    李密心中早已大乱,当即就同意了王伯当的提议。
    忍到第二日晚上。
    二人悄悄叫醒秦琼与程咬金,但两人都不愿走,争执片刻后,李密只得与王伯当匆匆出了营帐,去叫醒部下们,又让部下去叫醒各营士卒。
    谁知,大半原瓦岗寨部下皆不愿跟随李密,且有人厉声叱喝,拔剑出来训斥李密行径。
    旁人劝说他看在魏公昔日的份上禁声。
    又有人悄悄逃走,去宫里禀告秦王。
    有不少士卒被吵醒后,惊慌的找武器,以为敌人打来。
    一时间,瓦岗旧部军营大乱。
    王伯当与李密带着数百人,仓惶趁夜逃走。
    二人前脚刚走,瓦岗旧部忽见远处有大量火把晃动,马蹄声四起,伴随呼喝声,不知多少披着黑衣的骑兵转瞬即至,团团围住了四千余瓦岗军。
    “参见秦王!”
    程咬金第一个跪下,随后是秦琼,众将领仿佛有了主心骨,也纷纷跪下来受降。
    李世民骑马走出,先问:“李密呢?”
    “回秦王,李密已逃走!”
    程咬金大声回答,众人纷纷称是。
    李世民这才笑了,下马去扶起他二人,笑道:“自今夜起,你们都是我秦王府的将!”
    “参见大王!”
    程咬金再次拜倒,秦琼与众将领也跟着下跪,改口叫大王。
    “大王,李密并未逃远!”有将领当即禀告。
    “不去管他。”
    李世民摆手,“让他去招降吧,除非李密投降王世充,否则形势只会对我们有利。”
    众瓦岗将领这才明白,秦王根本不把李密放眼里,就算他再拉起一批人马也无济于事。
    程咬金是回了营后,与秦琼坐一块,好一会,才一拍大腿:“我早该想到才对,秦王,不,大王根本没修书回长安!”
    秦琼这才若有所思。
    他们两人傻,被大王一诈就招认,还让他们去告诉李密,让李密乱了阵脚,主动反叛。
    不过即便他们不傻,大王也会告诉李密,强行留他在长春宫,到那时李密怕李渊诘问,依旧会反叛。
    只是让他们都没想到,事到临头时,会有那么多将士拒绝再跟随李密,选择效忠大王。
    大王甚至没带他们打过仗,仅是教过他们怎么处理包扎伤口。
    程咬金凑过来,悄悄和秦琼说道:“大王领军如此厉害,咱们是不是该提前考虑,怎么让大王成为杨广?”
    秦琼踹他一脚,“睡你的觉再做美梦去……不对,你这厮,竟敢污蔑大王是杨广?”
    “嘿嘿,我不是那意思,就是一说,我现在是万分佩服大王了!”
    程咬金连忙抱被子睡下。
    躺在床上后,忍不住又想,若是没有那本医书,瓦岗寨会有多少人跟着李密离开?
    若是许多人叛逃,今晚少不了死个上千人,被骑兵冲一下就全无阵型可言。
    幸好多数人都跟了大王,瓦岗众兄弟才能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