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 第128章 还要卖官?
    第128章 还要卖官?
    莫泽道,据说为了县中事务。
    他举重避轻,含糊其辞,明知下面有吏役专横的事,故意不想说。
    不料赵与莒大声道:“把李知县的公文拿过来。”
    他没当上沂王,原本心里对弟弟也很怨恨,但这沂王是史弥远选的,又对史弥远意见很大,这次赵与芮把他带到身边,说要好好重用他,赵与莒是相当高兴。
    赵与莒不爽没选上沂王,对史弥远和史弥远的人意见都很大。
    所以口气相当不善。
    莫泽和程珌对视一眼,并没有出声。
    “莫长史,程司马,魏王不能看看公文吗?”赵与莒这时冷然道。
    “哎哎,都是自己人,都是自己人。”赵与芮赶紧拉拉大哥:“王府的事,向来都是莫长史和程司马处理--”
    “与芮你是魏王,庆元府军政主官。”赵与莒继续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道:“岂能一心想着赚钱的事,不务正业?”
    “。。”赵与芮表情尴尬,一脸歉意看着莫泽和程珌。
    莫泽和程珌面面相觑,眼前这赵与莒官比他们小多了,但是魏王长兄,想骂都不能骂。
    “公文呢?”赵与莒再问。
    莫泽没办法,只好转身去把公文拿来。
    这其实是件小事,他也不想和魏王长兄闹翻。
    赵与莒看过公文,递到赵与芮面前,怒道:“下面的人阳奉阴违,专横霸权,李知县在县衙完全做不了主,这不是打脸魏王府吗?”
    “李知县可是与芮你的人。”
    赵与芮苦笑:“倒也没这么夸张,此事,应该可以商议下再说。”
    “商议啥,把主簿和县尉全换了,定海县只要一个县尉就行。”赵与莒沉声道,因为他就是定海县县尉。
    赵与芮无奈的看着莫泽和程珌。
    莫泽只好道:“那就这么办。”
    程珌也只能点点头,表示同意。
    赵与莒又道:“杜杲(慈溪县),李皇(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杜范(鸣鹤场盐监)都要置换一批官员,换成听话的人才行。”
    “要不然你这魏王,一点权力也没有,不等于被架空了?”
    赵与莒有些指桑骂槐,莫泽三人脸色极为难看,又不好说什么。
    赵与芮扰扰头,一脸为难道:“要管这么多事,我哪忙的过来,我现在只想弄好我在定海县的生意,过几天,我的球牌室就要开张了呐。”
    “伱真是。”赵与莒又羞又气,手指头都快指到赵与芮头上:“你身为魏王,天天想着做生意,成何体统。”
    赵与莒冲出来一顿乱拌和,莫泽和程珌只能妥协,答应帮忙换些官吏。
    好在庆元府六个县只有两个是魏王的人,所以他们也无所谓。
    而且他们过来之后,在自己的县里,也确实要换一批人。
    但赵与莒又道:“只是各县更替,恐怕未能换到知心的人,与芮是不是-——”
    “你说什么?卖官?”赵与芮破口而出,表情又羞又怒,大声道:“我们怎么可以卖官?”
    “。。”赵与莒目瞪口呆?
    他原本的意思,是想让赵与芮借这次机会,提拔一些亲近的人。
    不料赵与芮破口而出卖官,我什么时候说卖官了?赵与莒有点懵。
    对面莫泽三人更是瞠目结舌,一脸不敢相信。
    魏王这也太贪钱了?刚上任,先是吃军营空饷,接着就要卖官?
    搞了半天,让赵与莒胡搅乱缠,就是为了卖官?
    莫泽和聂子述觉得自己两人算是贪官,但和赵与芮一比,发现这魏王更贪。
    前面说过,南宋也好,北宋也好,卖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朝廷卖官,基本只会在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州府县。
    所以像庆元府这种大府,好府,有钱的府,卖官的事,还从来没有过。
    当然了,私人卖官,现在也只有史弥远能干这事了。
    如今魏王刚上任,就想以朝廷卖官的名义捞一笔,着实震惊了聂子述和莫泽这历史上有名的两个贪官。
    对魏王沉迷捞钱的事,两位贪官都是甘拜下风。
    两人和司马程珌三人相互对看了一眼,心中同时暗骂:“tui,贪得无厌,宗室败类。”
    但既然魏王都开口了,他们也只能迎合。
    丞相说过,魏王只要是为了钱的事,都要以迁就。
    不几天,庆元府开始大换血,一些主簿和县尉互换,也有庆元府下去的人,还有从其他地方调进来的人,其他部门能换的,也被换了好几个,另有空缺出大量位置,准备给赵与芮卖官用,魏王既然想捞钱,就让他尽情捞吧。
    赵与芮没什么根基,主要是靠魏了翁、李宗勉他们的推荐,然后是调用一些各地官声还比较好听的人。
    其中魏了翁等还推荐了几个京官,但有人似乎以前对史弥远不满,赵与芮都会先请问莫泽和程珌,凡是两人不同意的,一律不要。
    莫泽把一切都禀报史弥远,史弥远非常满意赵与芮的态度,但对赵与莒相当恼火。
    不过赵与芮并有抢庆元府的大权,只是想在自己管的县和衙门里换点人,然后用这借口卖点官,史弥远还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他认为,魏王是被赵与莒这个搅屎棍鼓动的。
    这要换成别人,史弥远马上一纸调令,把赵与莒贬到十万里外。
    但这是魏王兄长,史弥远没办法,只能先忍着。
    因为进入嘉定十六年后,史弥远开始为赵与芮造势,从临安城开始,有民间传闻说魏王赵与芮出生时,天降霞光,云中藏龙,有大吉大贵之兆。
    ——
    赵与芮当天非常满意双方妥协的结果,他不管莫泽和聂子述、程珌经营庆元府,莫聂三人该给的也要给赵与芮,他拿到一批卖官的名额,打算卖点文官武官,趁势在军中提拔培养一些自己人。
    当天他匆匆结束后回到定海,招来冯德山,询问他在庆元府的屯驻大军中,有没有相熟的军将。
    赵与芮第一次到庆元府时,见过当地都统制罗威,副都统制江飞,梁鹏英三名高级军官,但故意没怎么理睬。
    现在赵与芮想在军中安排自己人,必然也要先拉拢一些原些军中的人。
    结果冯德山一听定海水军变成五千多人名额,直接目瞪口呆。
    “大王定了五千多员额?”冯德山惊呆了,一脸不敢相信。
    “?”赵与芮莫名其妙:“有何不妥?”
    “咱们水军现在只有一千多人,突然暴增到五千多,招募困难不说,怕会出现有心人,弹劾大王吃空饷。”
    接着又道:“朝廷也未必会答应。”
    赵与芮他们通签上报后,朝廷不一定会批复同意。
    因为冯德山之前说过,许浦水军都统制吴英,刚刚乞增招梢矴水手八百四十人,许浦这么重要的水军大塞,才加了八百多员额,你定海县一下子加几千?
    “啊?”赵与芮这才发现,家属是不计算在内的:“我以为水军家属原本都算,已经有四千多人了?”
    冯德山苦笑,表情无奈。
    片刻后,他又道:“如果有这么多员额,就要设都统制了和统领。”
    原本他们是一将的兵力,他还只是个副将,如果员额达到一千五百人以上,就要设军。
    因为南宋的将,人数有限定,最少的是五百人可设一将,最多是一千五百人,可设一将,超过一千五百人,就要设军。
    如果设军,就会有都统制,副都统制,统领,正将等,这几个官位,都比现在冯德山高,这代表着,冯德山要么升官,要么从其他地方调过来。
    “还有这等好事?”赵与芮闻言大喜:“冯副将也早该往上挪一挪了。”
    冯德山哭笑不得,但这事确实让人又惊又喜,关键还是看朝廷能不能通过。
    按赵与芮的理解,如果老史认为赵与芮想吃空饷,肯定会通过,就算通过不了这么多人,也会增加员额。
    如果老史认为赵与芮想私自练兵,多半不会通过,就算通过,也会限定员额。
    关键就看老史怎么想的。
    而冯德山提了个好意见,把屯驻大军再拉下水,既要做吃空饷的样子,就做足。
    南宋的禁军已经不是北宋时的禁军,北宋时通常是指三衙,到了南宋,地方屯驻大军代替禁军,成为南宋武装力量主体,被称之为御前诸军。
    御前诸军有个特点,在西北战场方向近的府州比较多,靠京师近的也比较多,而在福建广东等地,包括湖北路长江以南的州府驻军都很少。
    像广东小的州府驻军都不到百人。
    常德府兵籍三千,仅存十一,也有如澧州,在南宋时也算边防重州,兵籍三千,才屯兵百人。
    可见南宋时也有吃空饷的。
    到南宋中期开始,为了适应新形势,又在屯驻大军之外设立新军,做为殿前司系统的新军,而许浦和定海水军,就是这样条件下成立的新军,归属殿前司。
    但庆元府还有当地的屯驻大军的。
    庆元府屯驻大军原本有几部份,其中禁军定额2330人,厢军九指挥,两指挥无额外,七指挥2277人,土军定额1700人,驿铺兵和各县弓手加起来400多人,总兵员是6737人,由地方财政承担。
    也就是说,赵与芮的庆元府,除了殿前司水军外,还有六千多兵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