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刺棠 > 第83章 银河倒泻(二)
    不知宋澜是不是发现了回到幽州军帐中的并非燕琅,宋瑶风原本已经行至江北之地,被中途叫停,缓行归京。
    若她回到汴都城内,再想出城,只怕难比登天,宋澜也是料定了这一点,才会认为落薇会赶在她回京之前动手?将人救下来。
    江山广阔,此举是为了引诱落薇现身,宋澜虽遣人在汴都城内巡视,心?中还是觉得,她既从谷游山脱身,想必是不会回到城中的。
    他?心?腹之人更将汴都那些清流文臣的宅邸拜访了一遍,未发现任何踪迹,他?虽无奈,却也只能将她失踪一事暂且按下,一面派人盯着幽州的军队以防暴动,另一面则了结着靖秋之谏和假龙吟的官司,更要预备亲政后各地政事,一时竟然消瘦许多。
    常照到乾方后殿来时,宋澜正偷闲,提笔写着民间流传甚广的《假龙吟》,金铜之声尚好?断绝,这口口相传的歌谣却是屡禁不止。
    一侧茶水未凉,有两封誊写好的圣旨,常照瞥了一眼,暂且未去?搅扰,等?到宋澜写完了手?边的字,抬眼看他?,他?才抬手道:“臣给陛下请安,问?圣躬安和否?”
    宋澜问道:“城外可有消息?”
    “城外”便是宋瑶风之事,常照眼神一飘,摇头答道:“未曾有。”
    宋澜又问:“临阳皇兄和潇湘郡王处也无异动?”
    常照仍是摇头:“臣带人将两处府邸盯了许久,自皇后幽禁后,两府四门紧闭,不理外客。小郡王原本还要往资善堂中听学,现今也不再去?了,生?怕与此扯上几分关系。臣猜测,二王必定是猜出了陛下与皇后之间有变,生?怕被陛下猜忌,这才极力撇清,想来皇后的谋算,二王应是不知的。”
    宋澜有些头疼,喃喃道:“她已知当年?之事,又脱身而去?,必定是有所图谋的。可她若是谋逆,总要挟一位皇室宗亲,才能堵住悠悠众口,皇长兄在?边境未归,临阳和潇湘处尚无动静,朕以舒康为饵,也不见她兴兵来救——她是要为皇兄报仇,必得名正言顺才能翻案,不挟宋氏宗亲,怎能成事?”
    宋澜所思确实不错,常照静静地听了一会儿,开口问?道:“叶大人方从陛下这里离去,不知他?是如何想的?”
    宋澜意味深长地瞥了他?一眼,有些无奈地笑道:“平年不必试探朕。”
    常照作势下跪:“臣不敢。”
    “起来罢,”宋澜随意挥手?,叹道,“亭宴之意,是要朕暂且按下此事,先了结了靖秋之谏后朝中的舆论风浪。朕听出来了,他?虽为朕做了许多事,骨子里到底是叶氏将门出身的人,自幼读的是圣贤书,习的是忠君事,事君虽诚,终归是守成之人。”
    他?拈着手?中的宣纸,端详道:“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1]——亭宴向朕献策,厚赏陆沆家人,照朝臣所言下诏责己、简朴行事,以励台谏之言、安天下之心?。”
    常照垂眸,忽然问?了一句:“若皇后与太师仍在?,怕也会给陛下这样?的建议,臣却忽然想起一事,陛下自登基以来延续前代之风,厚待台谏,所为何来?”
    宋澜看着他?,笑着赞了一句:“知我者,平年?也。”
    他?叹口气道:“先祖父年间厚待台官谏官,是为朝中宰执党争愈演愈烈,又逢削花变法,若无言官制衡,相权肆意、百官争权,不知会有何等?局面。先帝厚待,是为以身作则、律己以教化天下。而朕……是因?年?岁尚小,并未亲政,若无台谏二院压制太师势力、皇后外戚,此二人若生?异心?,朝野必乱。”
    “可皇后与太师已经不在?了。”
    常照平静地接口道:“太师身死,清流拍手?称快;皇后自逃,留病名于?谷游山,短期内必不能再回权力中枢。此为天赐良机,逢靖秋之谏,陛下若能下定决心?,必能成就一番霸业。”
    宋澜感觉自己的手心出了一层汗水。
    常照未曾抬头,只是继续道:“镂刻在青史简中的明君圣主,并非只有一条道路可走,王道、霸道,孰优孰劣?是非只在胜者的手中罢了。当年太师为何弃东宫而择陛下?北境蠢蠢欲动,十年?、二十年?,大胤风雨飘摇,却正是陛下建功立业、开疆拓土的好时机。君不闻青史之中尽杀戮,塞外于?马背争天下,我朝安平太久,若君主不能以铁血手段治国,来日战火燃到汴都之下,谁来替天子守国门?”
    “依臣所见,靖秋之谏恰是良机,一时骂名又如何,陛下当以此机告知四海,你与先朝不同,如此,来日引兵出关,才能免文人聒噪、绝海内非议。”
    宋澜缓缓转动着手中的墨玉扳指,冷冷地道:“此言死罪。”
    “陛下既能在猜出陆沆之事是臣怂恿之后仍加以重用,臣便?不愿遮掩心?中所想,”常照岿然不动,“若陛下不想听这番话,何必在?叶大人方走之时便?召臣来此?陛下既能想到在皇后失势之后擢臣以遏叶大人,臣便?知陛下心?思缜密,决计不会为了这一番话治臣死罪的。”
    宋澜眼皮都没抬地吩咐道:“朱雀,出宫门后赏鸩赐死。”
    有两人自殿外而入,一左一右地抓着常照的双臂,将他?向殿门外拖去?,常照分毫不乱,甚至扬声笑道:“天命在?此,陛下有何可惧?”
    待他?身影消失之后,刘禧才躬身凑近,果不其然听见皇帝吩咐:“你去?,赐他?一杯水酒,若他?面不改色地饮下,便将他带回来见朕。”
    刘禧心?领神会地退下,宋澜拎着自己誊抄的那首《假龙吟》走到空空荡荡的窗前,他?盯着那句“莲花去国一千年”,嗤笑了一声。
    “阿姐,你怎么不明白?”他自言自语地道,“万般挣扎又有何用,刺棠案之后,天命便?在?朕,不在你们所守之道了。”
    秋风萧瑟,他?转身,顺手?将那首《假龙吟》搁在一侧的蜡烛上燃了。顷刻之间?,纸墨便一同灰飞烟灭,消逝在?窗前。
    *
    靖和年?间?的秋日便在一片愁云惨淡中过去?了,宋澜敷衍地赏了些金银,却闲置了陆氏子侄及其?门生?,隐有不许再出仕之意。众人隐隐猜测到皇帝心?思,虽多有不满,到底未敢忤逆。
    于?是陆沆的丧仪办得十分简陋,所见不过十数亲故好?友,叶亭宴上堂去?拜,将自己和落薇为他?抄写的佛经赠予陆夫人,临别时却正巧遇见薛闻名上堂来拜。
    薛陆不和已有十余年?,众人见他?到来,不免窃窃私语,薛闻名却不卑不亢地拜了三拜,寒暄几句便?要离去?。
    一晃数年?,故人逝去?,薛闻名也已两鬓斑白,他?曾是朝中风生?水起的权臣,后投入太师门下,得势多年。一朝太师落败,他?侥幸从狱中脱身,却落下一身毛病,自此鲜少出门。
    谁能想到他会来拜谒这死生政敌?
    薛闻名还记得叶亭宴从朱雀中救他?脱身的恩情,同他?言语了几句,颇有些感伤:“同陆大人因意气争执仿佛还是昨日之事,昔人陆续飘零,青春不复,回望一生?之事,竟觉可笑。”
    叶亭宴亦心情复杂:“一笑泯恩仇,不失为旷达之事。”
    薛闻名却摇头:“恩仇?哪有恩仇?我与陆大人并无宿怨,意气之争,只因?道不同。”
    “道不同,归处却是相同的,陆大人是君子,可惜他所奉之主早逝,天命不顾,哀哉痛哉。”
    叶亭宴看着他?佝偻背影,忽然发觉,他?因?薛陆之事同爹爹争执,原来也已经过了这么多年了。
    靖秋之谏就此不了了之,此案之后,皇帝突然一反常态,国朝不杀文臣,他?便?将于此有不满之人落贬四处。
    天高路远,又兼凛冬,病死冻死之人不计其数,朝中一时噤若寒蝉。
    落薇收了手?中的邸报,苦笑道:“我想到他迟早会按捺不住,却不曾料到他?会如此心?急。”
    叶亭宴伸手?烤火,缓缓地道:“我已着人尽力照拂各位大人,终归是有力所不及之处。那日出陆老府邸时,我曾遇常照遥遥拜祭,思来想去?,必是他的怂恿。”
    “元旦之前,四方来贺,外邦有使?节进京,加之我已刻意蛰伏如此之久,城门守卫必然松懈,雪初查常照旧事,好?似有些眉目,待她进京,便可知一二了。”落薇攥着他?的手?,道,“大朝会日,守卫空虚,太学亦有年?祭,他?如此心?急,我们也不能再等了。”
    叶亭宴反握住她的手?,忽地问?了一句:“你怕吗?”
    落薇诚实地回答:“从前在深宫谋划时,还是怕的,如今已经不怕了。”
    她顿了一顿,又道:“恢复身份一事有千重艰险,你怕吗?”
    叶亭宴也摇头:“从前或有疑虑,如今却没有了。”
    她没有问?缘由,答案大抵是二人心知肚明的。
    叶亭宴摩挲着她的脸,忽然道:“你当年计划一切,为何不曾想过,要自己登基称帝?”
    “只是好?奇,绝非试探,再说?……我只是忽然觉得,你为人君,也未尝不可。”还不等落薇言语,他?便?沉了语调,信誓旦旦地道,“如何,够不够坦诚?”
    落薇抓着肩膀将他?摁倒在柔软的长毛毯上,笑道:“无妨,你问?便?是了,我当然会坦诚答你——只是麻烦罢了。”
    “麻烦?”
    “是啊,”落薇认真地道,“想要寻人易容成你的模样?,是因?宋澜利用你死造了许多谎言,只要‘你’还活着,谎言便?不攻自破,无需我费尽心力向全天下重述刺棠之案。同理,‘你’若活着,便?是最能平息天下之议的人选,我若想登基,总会面临众多的诽谤、非议,天下对女子为君犹有惴惴,此为百余年?来所积,如何能够一朝一夕改变?”
    她懒洋洋地玩着他的头发,笑道:“不过,若是你登基之后,与我同册二圣,待你百年?之后,我来接手?,倒方便许多——所以你多多保重,千万不要死在?我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