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 第77章 王贞仪 她们每一个,都是奇迹
    “可是……我们现在还来得及吗?”
    “还能做什么吗?”
    于历朝历代下,有女子不禁发出此疑问。
    而且不止是一个,而是很多个。
    毕竟她们有的已不是豆蔻年华,有的已嫁作人妇,有的已经到知命之年,有的已学成长成……还能再做什么,又能改变些什么吗?一生短暂,余生虽未尽,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剩下的时光里,可有更多时间寻求改变?
    【秦良玉的故事就到这里,接下来,再给大家讲一位女性人物,是清代著名的女科学家。】
    【这位女科学家撰写的《月食解》一文,精辟的阐述了月食发生,月食和月望以及食分深浅等知识。
    而且她还总结了我国古代数学成就和西方筹算法,写下了当时的科普书——
    即《勾股三角解》,《历算简存》,《筹算易知》,《象数窥余》等等。】
    【并且这位女科学家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宇宙宏观与微观结合来理解“天圆地方”这个概念的人物。】
    【除此之外,她还弄清楚了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
    并且其写下的《月食解》,不仅语言直白,还有配图,堪称一目了然,同时其他著作还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她就是王贞仪,虽然年仅29岁便因病去世,但王贞仪短暂的一生,却可谓是兼资文武,六艺旁通,博而能精。】
    【王贞仪这简短的二十九年,却已经抵得过大多数人的数十年了。】
    “才年仅29岁的女科学家啊?”
    “这些听着,我都不懂。
    而且才不到三十岁,真算起来,能有所成的也就十几年吧?这也是很了不得了啊。”
    “又认识了一位奇女子……”
    女科学家诶,那其学问得高到什么地步?
    更何况是年仅29岁的年纪?
    【王贞仪于清乾隆三十三年间,生于江宁一个医生家庭。
    其祖父王者辅,字惺斋,曾任丰城知县和宣化知府,精通历算,著述甚丰。】
    【特别是他家藏书丰富,据说有七十五橱,这些书籍对王贞仪的成长有很大影响。】
    【十一岁时,王贞仪随祖母去吉林为祖父奔丧,在宣化府生活了五年。
    后来她又随同祖母和父亲去过北京,陕西,湖北,广东和安徽等地,游览名胜古迹,见闻颇多,也接触到不少社会实际,其间研讨学问,又“学射于蒙古阿将军之夫人,发必中的,骑射如飞”。】
    【从蒙古人学骑射,通星象,精历算,工诗文,通医理,而且其诗质朴无华,情感真挚。】
    【用一位藏书家的评价来形容王贞仪,那就是——“德卿于书,无所不窥,工诗古人辞,尤精天算,贯通中西。
    自古才女如谢道韫、左芬之属能为诗矣,未闻其能文章也;曹大家续汉史矣,宋宣文传周官矣,未闻其通天算也。德卿以一人兼之,可不谓彤管之杓魁青闺之收并乎?”】
    【德卿是王贞仪的字,可见从少年时代起,王贞仪就已经表现出了其百折不挠的坚强性格。】
    一个女子,竟然从蒙古人学习骑射?
    而且通星象,精历算,工诗文,通医理……
    这可不止是会得多了。
    毕竟听天幕之言,这不止是会,也还精。
    短暂二十九年,可真算起来,恐怕从通晓事理开始,大概也就那十几年时光。
    而这时间内,能学习和掌握这么多,又何其容易?
    所以想要做何事,与时间的长短又能有多大干系?
    若是想要去做,大概都是能做得到的吧?
    【可知王贞仪在操持家务之余,仍是孜孜不倦地刻苦学习。】
    【在十七,十八世纪时,我国形成了以梅文鼎,梅珏成为中坚骨干的安徽数学学派。
    祖籍安徽的王贞仪是这一学派的主要成员之一。】
    【她在数学研究中,注意吸取包括梅文鼎在内的中西算法之长,改进概括,化繁为简,灵活运用,不受旧方法旧思想的束缚,而且王贞仪在《勾股三角解》中还有一段十分精彩的论述——】
    【“中西固有所异,而亦有所合。
    然其法理之密、心思之微,而未可以忽视。夫益知理求是,何择乎中西?唯各极其兼收之义。”】
    汉朝未央宫。
    刘彻不禁低念着这几句话。
    中西固有所异,而亦有所合……唯各极其兼收之义……
    自从天幕揭开那百年之久的汉人之耻,刘彻便对那“西方”深恶痛绝,也是不禁推拒反感。
    甚至难免有阴暗心思,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只有让其消失才是最保险和稳妥的做法。
    虽然能不能做是一回事,但也并不妨碍他如是想。
    毕竟汉人可是传承于大汉,有着“汉人”之称,那就是他大汉的子民,是他大汉延续下去的见证,所以那百年之久的耻辱和奴役,才当真是让人无法忍受,也不能忍受,所以怎能让刘彻不时时刻刻牢记心里,并且异常警惕?
    那自然而然,排斥和反感也必然是由此产生。
    甚至不止是“阴暗”心思,刘彻还有过其他念头。
    但……现在听到这几句话,却是让刘彻心中不由得一叹——
    夫益知理求是,何择乎中西?
    世界何其大,他们要不断发展向前,焉知其他国家就不会有更好的东西出来?
    所以……刘彻眯了眯眼,所以那些坏的不能进来,但是那些好的,倒也未尝不可,哼哼。
    【王贞仪对探索宇宙星辰的奥秘,可也是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
    她不仅阅读中外天文著作,还长年坚持夜观天家。
    日算星辰,日积月累,取得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第一个天文数据资料。】
    【与此同时,王贞仪还对西洋传入的天文学一分为二,认为“西历虽至密,亦未能言概准”,“有所行,即有所不行;有所是,即有所不是”,她积极宣传阐述哥白尼的“日心说”,这在当时是很可贵的。】
    听到这里,历朝历代下,众人又不禁想起之前天幕科普过的宇宙之真貌。
    现在想来,也仍是让他们不禁心生震撼。
    那广袤无边的宇宙,以及地球,月球,还有那巨大的太阳等等,才窥得一点,就已经是让人震撼连连了。
    而且他们还记得,那什么“地圆说”可是一直到了近现代,才算真正的被证实并且更加普及开来。
    但是原来在清代,这位王贞仪已然在积极宣传阐述“日心说”了。
    知晓甚至确认地球是圆的,并且围绕太阳转……
    真不愧是著名女科学家,其眼界和见识,确实是比大多数人要来得更精准和广博。
    【除了对探索宇宙星辰的奥秘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外,王贞仪还很酷爱科学。】
    【比如王贞仪就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废寝忘食地搞试验。
    没有科学仪器,她就卷起衣袖,自己动手,因陋就简地制造。】
    【有一天,王贞仪关紧门窗,一个人躲在屋里进行天文学方面的实验。
    不知不觉已到了吃饭的时候了,她母亲在房门口等了好久,仍然不见她出来吃饭,就非常好奇地从门缝向内张望。】
    【只见桌上的水晶灯被悬挂在房梁上当作太阳,小圆桌被扳倒在灯下当作地球,而王贞仪手拿着镜子当作月亮。】
    【她一边移动着反复试验,一边不断观察太阳,月亮和地球的位置,以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竟是由此弄清了月食等天文现象,而后王贞仪撰写的《月食解》一文,更是精辟的阐述了月食发生,月食和月望以及食分深浅等知识。】
    学一门,精一门,却不单要看此,还要看其为此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任何领域能发光发彩的人,如何不是先有辛苦付出,再有收获成就?
    那些男人十年寒窗苦读,说什么辛苦难得,可女子又何尝不是如此。
    男人能做到如此,女子也是能够如此,谁也不必谁差!
    【像我们刚刚讲到过的——王贞仪从小聪颖有大志,少年时代的她,就已经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女子的,百折不挠的坚强性格,而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王贞仪突破了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束缚。】
    【当王贞仪十几岁的时候,就曾向蒙古将军的夫人学习骑射。
    史书说她“跨马横戟,往来如飞”,达到“发必中的”的程度。】
    【为此,王贞仪还得意地写下诗句:“亦曾习射复习骑,盖调粉黛逐绮靡”。】
    【另外,王贞仪还认为“同是人也,则同是心性”。
    她强调学问并不是专门为男人而设的,女子的智慧并不比男子差,学成了一样有益于社会。】
    秦王宫。
    嬴政不由得诧异挑眉。
    要知道经由天幕所说,在那个时代之下,一个女子能有此见地,可真是够难得的。
    【不止如此,王贞仪还曾以花木兰,大小乔等为题材,写下了《题女中大夫图》的长诗,抒发自己“足行万里书万卷,常拟雄心胜丈夫”的胸怀,而除此之外,王贞仪还曾不顾社会舆论的压力,坚持践行自身才德观。】
    【——她不仅反对“才非女子事”的看法,亦将“才”的外延扩展到“诗词文赋”创作以外的各项能力上。】
    【也是由此,王贞仪才能逐渐长成为著名的女天文学家,数学家以及医学家。】
    【可以说,同其他科学家相比,王贞仪在科学的道路上更要艰难。
    只因她是女子,所以她要从事科学研究,就必须同封建迷信和封建伦理进行斗争。】
    歧视!又是来自男性的歧视,来自社会的歧视!
    这社会之下,对女子何其不公?!
    再次听到这些,已有更多女子在为其愤然和叫屈。
    【——曾经在王贞仪刚开始钻研天文以及做诗绘画的时候,就有一班封建卫道士嘲笑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