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 > 第46章 造船 始皇:涂涂抹抹(划掉)大触才是……
    【既然为始皇讲到了指南针,那就再多为始皇顺带着讲一点其他的吧。】
    嬴政不禁连连点头,天幕说的是!
    不愧是朕的好天幕!!
    请继续!!
    【首先郑和七下西洋这件事,我们要先了解下郑和——为什么会是郑和七次下西洋,而不是其他人呢?】
    【我们要知道的是,郑和他不止是个宦官,他还点亮了其他技能——即会打仗。】
    【说起明朝,大家肯定都会想起什么东厂西厂,锦衣卫什么的,因为这种制度,宦官专权的太多,但郑和有别于明朝其他同行宦官,人家在政治领域搞专权,他倒是在打仗的领域点亮了技能点。】
    等等……等等!
    朱元璋:锦衣卫就算了,东厂西厂是什么东西?!宦官专权太多?!
    朱棣:锦衣卫和东厂就算了,西厂又是什么时候弄出来的?!还有……宦官专权?!
    【在升任为内官太监之前,郑和年轻时从侍燕王朱棣,为人有智略,知兵习战。
    后来跟随朱棣作战,在靖难之役中有功,于是才被升任为内官监太监。】
    【关于下西洋——前六次,郑和是作为正使太监下西洋。
    最后一次,郑和任南京守备太监,之后又受命第七次下西洋。】
    等等……再等等!!
    朱元璋:什么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是什么!!!
    朱元璋眼睛都瞪大了,看看天幕,又看看贴在朱标身边的朱棣,又不禁咬了咬牙。
    他是真的太想要一探究竟,搞清楚这些究竟都是什么跟什么,可天幕就是不继续往下说这些啊!
    【唔,既然说到郑和,说到明朝……
    关于靖难之役,还有那什么瓦剌留学生,叫门天子,土木堡战神等外号集于一身的明堡宗,还有与宋朝软蛋皇帝相比,明朝这些奇葩皇帝们,真的很有必要聊聊,毕竟明朝这些皇帝也是各有各的“拿得出手”……】
    朱元璋:“……”
    朱棣:“……”
    瓦剌留学生?叫门天子?土木堡战神等外号集于一身?明堡宗??
    奇葩皇帝们???
    宋朝是软蛋皇帝,明朝是奇葩皇帝???
    糟糕,呼吸有那么点困难和急促起来了……
    那什么“土木堡战神”的称号,对比宋朝那位赵光义“高粱河车神”的称号,一听就不是什么好的啊!!
    天幕,你说清楚——
    【不过这些暂且先放一边,我们继续往下说郑和。】
    不不——不!
    朱棣深深蹙眉,那明堡宗,到底是谁?和瓦剌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还有明朝的奇葩皇帝?又有多奇葩?
    他很想让天幕继续往下讲,但是没办法。
    【世界很大,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在发展文明的同时,外国也同样在发展文明。】
    【所以要出去的话,这首要的带队人选,最好是能打仗的。】
    【毕竟要是一言不合的话,还可以用武力解决不是?】
    汉朝未央宫。
    刘彻点头啊点头,可不是。
    然后视线就想往卫青和霍去病那边去瞟,又狠狠抑制住自己。
    不行!他的两位爱卿不能再更多劳累!
    可是美洲大陆啊,远航啊,好像要……
    找谁呢?
    李广??
    刘彻:“……”
    他才收了李广的兵权没几天,而且将军年纪不小了,就算有指南针可以指明方向,但是会不会老眼昏花看不清楚?
    刘彻不禁咂咂嘴,人才!他大汉也急需人才!
    看来这科举制要尽快去推进了!
    【郑和又懂军事,又为朱棣立过功,而且是坚定跟在朱棣身边的“死党”,所以朱棣当上皇帝后,要找个人去出使海外,遇到什么意外紧急情况还要能应付,那自然而然就想到郑和了。】
    【而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这里有几种说法。】
    【其一就又要说到靖难之役。】
    【朱标因风寒病逝后,朱元璋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朱允炆即位后,力行削藩政策,以罪相继废黜周王朱橚,代王朱桂,齐王朱榑,岷王朱楩,湘王朱柏因不堪受辱,为保名节,举家**而死,然后又“逼”得燕王朱棣不得不起兵造反,遂史称“靖难之役”。】
    【而朱棣在攻下帝都应天之后,建文帝朱允炆在这场靖难之役中,便就此下落不明。】
    噌的一下,朱元璋又站了起来,脸色大变!!
    而不止是他,其他人也瞬间都变了脸色!
    标儿大哥会因风寒而病逝?!
    五王削藩——
    举家**而死!!
    靖难之役竟是如此?老四就是这样当上的皇帝?!
    这……这怎么会发展成这样?究竟为什么?!
    朱元璋左右来回转了两圈,想不通,想不通啊!
    而且尤其是……
    “标儿!!”
    老朱眼眶一下子通红,朝着长子扑过去,恨不得上下左右仔细看一遍!
    他的长子,怎么会因风寒病逝?!
    可这时候扑过去,早就没多少地方留给他。
    现下朱标已经被团团围住。
    马秀英,朱棣等四兄弟早就围到朱标身边,“上下其手”,弄得朱标那点诧异的心绪瞬间飘散,颇为哭笑不得。
    朱棣抱住朱标,吸了吸鼻子:“大哥,我没有……”
    他话音未尽,但朱标听出来未尽之言是何意,于是伸手摸了摸朱棣的头,表示他知道。
    一旁老五朱橚看到,挂着臊眉耷眼的表情挤开朱棣:“大哥……”
    我被你儿子削藩了……
    朱标瞬间了解,也立即伸手摸了摸朱橚的脑袋,以作安慰之意。
    老二老三想了想,好吧,天幕没说到他们。
    马秀英拉住朱标一只手,忧心忡忡开口道:“早知道标儿也身体有恙……之前在评论区留言,就该问此相关问题。”
    朱标倒是豁达笑了笑:“娘,这不是问题,还有机会不是吗。”
    马秀英也只得点头称是,心下仔细思量起来。
    另一边朱元璋背过身,抹了把眼睛,然后又转过来,大掌呼噜了一把朱标的脑袋,又呼噜了一把朱棣的脑袋。
    可是削藩削藩……他老朱家的儿子,当藩王不是为了被削藩啊!
    天幕那简短几句话,还不足以说明那“靖难之役”究其根本的始末缘由。
    朱元璋深深拧起眉,他需要更详细的解答才行。
    【关于靖难之役等,我们在这里就先笼统介绍一下,之后针对明朝的一些制度等,再结合实际详细给大家讲讲。】
    【毕竟要是按照我们的“假想”,现在秦朝是不是已经在着手更改秦律了?】
    【作为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国家,一切都还在探索阶段,而秦朝之后的众王朝,尽管框架脱胎于秦朝,但在自身基础上也有许多发展和改变,所以之后我们可以给始皇“借鉴”一下那些发展改变的制度等。】
    【就以明朝为例,那些好的和坏的,那些利与弊,我们结合当时明朝实际发生的事情来分析讲解一下。】
    秦王宫。
    嬴政这个舒心啊。
    天幕,叫朕如何夸你?
    汉朝未央宫。
    刘彻又吃味儿了,不由得哼了一声。
    没关系!
    朕也是千古一帝,朕也听着呢!
    哼,没关系!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笑了笑,对左右大臣道:“看来我们是沾了始皇的福。”
    “毕竟对于那秦朝而言,要着手‘更正解决’的事情实在太多。”
    魏征语气有那么点“不服”:“反观我大唐倒是不必如秦朝那般。”
    李世民点了点魏征,笑着摇了摇头。
    【不过现在还是让我们再回到郑和这里——】
    【关于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的起因是什么,其中之一就是说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而有一种说法是建文帝朱允炆亡命海外,所以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就含有寻找建文帝朱允炆的用意。】
    【不过这种说法受到不少批评。
    明朝一位内阁首辅就认为——建文帝朱允炆为人“仁弱”,即使未死而窜入异域,也不会再对朱棣的皇位构成威胁。】
    【还有研究者指出,郑和下西洋次数多,时间长,朱棣的皇位在此过程中早已稳固下来,不可能历次都是为了寻访建文帝,此外,这种说法也缺乏可靠原始史料作为支撑,《明史》之中就此还有自相矛盾之处。】
    【但尽管如此,也不排除寻找建文帝朱允炆是一个可能的动因。】
    明朝朱棣时期——
    听到这里,朱棣不禁挑了挑眉。
    察觉到似有所悟的目光后,他也仅是笑了一下,不置可否。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宣扬威德——】
    【如果说寻找建文帝下落的说法主要出于猜测,那么宣扬国威说则有原始史料根据。】
    【不过对于宣扬威德这一点,学界一直有很多种解读。】
    【其一,认为下西洋是为了“通好他国,怀柔远人”,为了践行明朝的传统政治理念。
    并认为所谓“耀兵异域”的说法应该有所修正。】
    【其二则是认为——这从根本上是出于明成祖本人的好大喜功。
    即我国一直以天chao上国自居,所以欲令蛮夷国家畏威怀德,输诚纳贡。】
    【其三,则是认为朱棣令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并非出于“夸多斗靡”,而是重在宣扬德化。】
    【反正大概就是表达出以下几点意思:
    我大明朝,很牛,很有钱,你们都要乖乖滴!】
    【与此同时,不仅要乖乖滴,不能惹事,还要给我贡献点稀罕的东西,要上贡的,懂吗!】
    朱棣:“……”
    此时此刻,他很想要捂脸。
    【除以上这两点说法外,还有一种说法——即为了军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