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谁家顶流摆成这样? > 270.第268章 ‘吻别’与‘森林’在海外上大

270.第268章 ‘吻别’与‘森林’在海外上大

 热门推荐:
    第268章 ‘吻别’与‘森林’在海外上大分
    “……”
    首先,现阶段的天悦根本不可能在徐年的任何营业数据上弄虚作假。
    没那个必要。
    甚至天悦一直有团队致力于维系徐年的国内粉丝基数之活跃性。
    以微博平台为例,目标是基本只保留持续活跃的用户。
    图的就是一个甭管别人粉丝总量多少,徐某的粉丝活跃度断层第一。
    而且其实年粉是另一个维度的统计口径,预估总量500万上下。
    这部分才是徐年最大的人气根基。
    其次,天悦宁愿砸数千万上亿的资金去买宣传资源,也不可能刷数据。
    因为现在给徐年刷数据没有任何正面效果,只有负面效果!
    到徐老爷这种层面的顶流,任何非常规运营都是减分项了。
    远比一般明星更容易积攒出路人厌恶感。
    纯纯得不偿失。
    最后,连富哥们联袂都没有让天悦旗下的‘天天悦听’有任何表示,有的只是‘冷冰冰’的客服回复。
    “你好,我们没有这项业务。”
    富哥们想玩电影包场,谁也挡不住,这种事情也算是双刃剑。
    数据好看是好看,但会认为是刷票房。
    要不是这些富哥们都比较有名,真金白银砸下来,早就会出现比较大的负面舆论了。
    只不过现在这个场面,属实有点带不动负面节奏。
    富哥们一句‘你行你上’能给带节奏的干破防。
    但是天悦肯定不可能用‘天天悦听’这个好不容易才培养起来的生态平台来背书。
    事实上,‘天天悦听’在运营上十分注重信息透明度。
    所以……
    还不到12点钟,《伍佰年》的销量到底因为什么又忽然‘暴涨’了一波呢?
    是因为——
    第一个方面:
    年粉:
    “原来我们家徐年还是有人支持的哇,销量终于开始有点起来了?不枉我痛心疾首一波~”
    “我就说吧,我老公的新专辑怎么会被埋没,肯定是宣传不到位的啦,还好我们可以想办法帮忙~”
    “说真的,还是别错过《伍佰年》吧,万一我老公要回家娶我不玩娱乐圈了呢~/狗头”
    “……”
    没错,年粉带头冲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唱衰来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伍佰年》。
    她们普遍认为这次的宣传资源不够攒劲。
    虽然有提前预热,但是最后一次预热行为距今已有‘一年’了,网友都善忘,要重新提醒的嘛~
    效果还是很足的。
    就之前几十分钟里,年粉带头冲锋,不明真相的年黑立马被钓,然后各路人马都出来了。
    要不是热搜头条本来就是《伍佰年》,只怕就要换人了。
    而且这种节奏风向,绝不会仅仅局限于微博等单个社交媒体平台。
    扩散范围非常广泛。
    能触及到更多潜在受众。
    事实表明,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直接打破了理论上越往后销量越低的基本走向。
    上线还不到两小时,总销量已经破千万,比第一小时增长速度还要更快一些。
    直接震撼全网。
    当然,还有第二个方面的原因:
    天天悦听、天悦等多个官方宣传账号在多个平台上进一步公开了详细销售详情。
    重点提到的是——海外销售统计。
    身为一个早已在国际上混迹的华娱顶流,徐年拥有超过6000万的海外粉丝。
    其中包括海外华人粉丝。
    华语音乐对这个群体是几乎没有任何传播障碍的,他们能轻易且贴切的感受到歌曲魅力。
    不需要额外的欣赏能力。
    其次还有一个要素,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不分种族、地区。
    通过统计数据,能更清晰的看出海外销售具体情况:
    新增的500万张专辑销量中,华国占比378万张,除华国以外的亚洲地区贡献了47万张;
    欧洲、北美共同贡献了剩下的销量。
    其中前者略少,仅21万张。
    也就是说,海外销量中,北美地区贡献的销售占比最高。
    在不到两小时里,竟然已经总计贡献了54万张那么多的销量。
    须知,亚洲地区有一定的同源文化基础,传播损耗是最少的。
    以至于徐年仅仅去了两趟萨瓦迪卡,就已经稳固了亚洲市场的人气。
    但,无论如何,海外销售数据,尤其是北美市场贡献的销量,依然深深震撼了冲浪网友。
    …………
    最先哐哐发言宣泄情绪的永远是最大多数的路人、吃瓜群体。
    “我透?前脚才说完《伍佰年》的海外传唱度不行,后脚就这么打脸了吗?两小时122万张?”
    “妈的,我真的有点佩服徐年的人气了,这特么是海外市场啊,竟然能在两小时销售122万张,这个数据已经超过了9成9的内娱歌手优质专辑总销量!”
    “给我一种好像全体海外华人都是他徐年的粉丝,并且无脑支持了徐年的新专辑一样!”
    “这算不算海外传唱度?”
    不过……即便已经有明确且夸张的销售数据支撑,但喜好当etc的网民们还是乐意继续挑刺。
    这种不可思议的数据,为什么第一小时只字不提?
    是不是国内数据保真,所以用以掩盖国外数据的不正常了?
    是不是……
    总之,很快有很多理中客选手开始提出各种各样的疑惑。
    “其实还算不上海外传唱吧,就当海外销售数据真实无掺假,也有很大可能真就是华人支持,毕竟不可否认的是《伍佰年》确实很优秀。”
    “对对对,如果真要算传唱度,至少也得有一定数量的外国人发言谈谈感想或者表示支持吧?”
    “虽然我觉得到徐年这个份上,什么样的数据都无非是锦上添,不至于弄虚作假,但我还是不太能相信这些销售数据。”
    “中文本身传播难度就高,更别说是中文歌曲,而且还有地区语言粤语和闽南语,外国人别说能听懂了,根本都是没有欣赏可能性才对。”
    “……”
    顶流是这样的,什么都容易引发质疑。
    毕竟经常抬头不见低头见,会让人觉得,距离很近,怎么可能具备这种不可思议的水平?
    这么说吧,要不是徐年能拿到最详细的第一手数据,他也会觉得很荒谬。
    合着海外所有的华人都能喜欢华语音乐呗?
    合着都来付费支持了呗?
    好在……
    许多人不光是发言上质疑,还会去寻找佐证,然后……然后就找到了佐证。
    …………
    着实是因为过于容易找到‘海外传唱度’的佐证了。
    打开微视国际版,再点开热榜就能看到几个熟悉的话题标签:
    #xu and wubainian
    #norwegian forest
    #the goodbye kiss
    第一个话题国内网友特别容易看懂,徐和伍佰年的拼音。
    第二个话题稍微用了一点点时间,弄明白了是‘挪威的森林’英文名。
    第三个话题同样特别容易看懂,因为只是几个常见单词组成的英文名,对照一下就知道是吻别。
    不过,仍然需要感谢这个科技不断发展的伟大时代。
    ai翻译的出现,让国人看英文类的内容简单了许多,包括视频。
    哦……不对,大概看日文类的会比较多一点,翻译精准度或许更高~
    总之,寻找佐证的国内网友很快通过话题标签浏览到了许多热门视频。
    比较显眼的是几个推荐视频。
    视频的大概内容是简单的介绍,然后欣赏歌曲。
    大意是:“很推荐这首中文歌曲《吻别》,有一种质朴的感觉,让我感受到流行元素的同时,领略了一种特别的东方文化,我很喜欢,跟大家一起听听吧。”
    是推荐《吻别》的。
    这会儿已经开始赶行程的徐年从孟朝这里听到相关内容汇报后,表示很理解。
    因为他的印象中,《吻别》在地球上是出海成功的华语音乐典范作品。
    被海外音乐人翻唱过。
    在亚洲地区的传唱度更是很惊人。
    当然,其中可能还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歌神学友自身的个人魅力。
    至于现在……徐老爷在全球也是略有一点点个人魅力。
    至少三次去北美都有动辄瘫痪公众场所的经历。
    能被欣赏到音乐才华也属正常。
    对于徐年的不以为意,孟朝有点难受,怎么能一点激动没有。
    搞得好像早有预料一样?
    然而,他还不得不继续汇报另一个事情……
    与《吻别》一起登上微视国际版热榜并被用户自发主动推荐的还有《挪威的森林》。
    其中最显眼的推荐视频创作者的推荐说辞大意是:
    “很早就有留意到华语乐坛的一位歌手,没想到最近几个月经常能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他的消息,他竟然还是一个优秀的演员;
    我很欣赏他的音乐风格,深夜无事,无意间看到了他的新专辑,很快被其中一首歌吸引,令我没想到的是,这首歌竟然还有mv,大家可以一起欣赏;
    我相信哪怕听不懂歌词,大家也能跟我一样感受到歌曲带给我们的宁静与抚慰。”
    孟朝一边用他优秀的英文功底抑扬顿挫的翻译相关内容,一边感受反骨生长的力量。
    他不理解。
    海外销量好也就算了,怎么推荐歌曲的都是外国人啊?
    华语音乐忽然就无国界了?
    对此,徐年随口道:“看来我的海外歌迷们终于舍得露头了,还不错。”
    接着看看孟朝,微笑着讲:“你终于可以不用过多操心专辑,把心思放到电影宣传上了。”
    孟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