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三国:一切皆可游戏化 > 463.第463章 汉帝国现状

463.第463章 汉帝国现状

 热门推荐:
    第463章 汉帝国现状
    对刘备来说,张和离开的时间并不算长,也就一年的时间。
    可整整一年了无音讯,换了谁都要担心。
    偶尔邀请兄弟来喝酒,少不得每次都要数落他几句。
    以张和的功劳,不异域封王的话,如今已经在长安享福。
    当然也未必,毕竟他能力那么大,按照刘备的想法,可以让他开发大东北,或者大西南。
    当然在正常人看来,这相当于贬职。
    不过张和都那么坐不住,那也没必要非要去异域建国,帮忙大汉开发新疆域也是一样的嘛!
    只是他继续留下来的话,怕是就有一些人有些害怕了。
    尤其张和的功劳,继续这样建功下去,也不知道要怎么封赏才好。
    异域封王的最佳的选择,这是大家都认可的,只是对张和来说是最不公平的。
    毕竟朝廷几乎没有为他西征,提供给过多少帮助。
    保留二千亲卫的装备,甚至拿出一些钱粮物资,在刘备看来,就如同打发人一样。
    “建国了?哦,还有那边的地图,地貌和距离都有绘制得很好,直接派兵打过去都不成问题了。”刘备看完信函,然后拿出附赠的地图。
    这是张和亲自绘制的地图,把从西域到新汉城的位置都标注出来,甚至还有河流和山脉。
    再加上地图比例尺,理论上就这这个地图带兵打过去,问题都不大。
    不过刘备却是不想打过去,在他有生之年,向西大概打到印度左右就好。
    继续向西推进,直至与张和的王国接壤,要说不是不行,或许张和那边也有这个打算。
    二代之间要说多少还有些感情,三代或许就淡薄,或者有别的想法,四代更不必说。
    二十年打过去,五十年第二代可能都没退下来,到时候偌大的王国回归大汉。
    相当于大汉几乎几乎没什么成本,就扩土数千里。
    “这河流那么少,气候那么干旱,在那边建国不受罪吗?”刘备感慨。
    虽说也是有山有水有森林,可面积还是太小,河流的流量不太够,还有旱季的情况。
    能耕种的地方一定很好,人口上限也不高,难怪以前都没有打过去。
    就算大秦那边多么富饶,环境多么好,可沿途若是不适合大规模发展,那么就无法作为后勤基地。
    单纯从大汉这边运输补给过去,路上的消耗也是非常严重。
    不是谁都有张和那行军能力,一年多已经把安息灭掉。
    换了别人要行军要打仗,最多就走到一半。
    夏季最炎热的两个月,到底要怎么度过都是个问题。
    “要说班超也是抵达过印度的……”刘备来到地球仪这边,当然还有朝廷保存下来的,班超出使西域的地图。
    从路线图来看,显然是抵达过印度那边,为什么没有考虑把印度打下来?
    因为从西域抵达印度,同样需要很长的补给线,还是说他没有考虑过,从南方过去印度?
    南方同样的蛮荒,问题这边的气候还能接受,主要是水源充足。
    只要把南方开发出来,然后逐渐向西推进,抵达印度会轻松许多,至少补给线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毕竟可以从益州和交州同时获得补给,若不行,还能继续开发中南半岛。
    以前不知道,那么就没有想过远征西域,或者开发南方。
    现在有这世界地图之后,给了满朝文武很多的开拓思路。
    单纯的开疆扩土,只能满足皇帝的虚荣心。可若能居住并且发展,价值就不同了。
    随便过去一两个族人,可能二十年,三十年以后又是一方地主。
    到时候不仅不需要本家照顾,甚至能够反馈给本家。
    可这边不能居住,还要从本家不断吸血。
    世家豪族也不是傻子,一两年可以陪你玩玩,长期这样傻子才做。
    不仅不做,还要逼得皇帝下个罪己诏,不再继续开拓。
    皇帝下了罪己诏,基本也没有脸面继续开拓,就算还有这个想法,也能揪着这段黑历史劝说。
    也就是有这世界地图作为基础,如今大汉要开拓,权臣基本就没有反对的,甚至还很热衷。
    实际大家都忽视,或者故意忽视几个问题。
    世界地图是张和给的,御寒手段的提升是张和做的,大汉医学院是张和先开设的。
    御寒手段的提升,使得大汉能继续向北探索,在更寒冷的地方生活。
    医学院研究中成药,保证士卒在南方的时候,可以更好的避免蛇虫鼠蚁,应付各种突发情况。
    严格来说还有大汉科学院,这里新技术源源不断的出现。
    很多技术,都是张和开了个头,然后大家沿着这个思路进行扩展。
    就说炸药玩意,使得开山修路变得更轻松,不仅节省人力,也提升完工速度。
    继续下去,关中进入汉中会变得更轻松,同时汉中进入武都也会更轻松。
    在这个基础上,后续陆续把进入益州的通道拓宽出来,入蜀也会更容易。
    蜀道不难,那么朝廷对益州的掌控也就更高。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在交州这边。
    当然,交州不仅可以走南四郡,走水路过去或许会更方便一些。
    交州到吴郡的水上商路,如今正在开拓。
    原本一些沿海县,如今因为往来的船队在这里驻扎休息,而变得逐渐繁华起来。
    这一切的一切,背后都有张和的影子。
    有时候刘备甚至觉得,张和来当皇帝,或许华夏能更快速的发展。
    可自己的血统和立场,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出现。
    张和异域封王,真正松了口气的还是刘备。
    “派人过去,把朕的三个义弟叫过来!”刘备下旨。
    大概是傍晚的时候,关羽、太史慈和张飞陆续过来。
    就这个时间点,三人还以为是刘备招呼自己过来喝酒。
    只是想想也不是,三天前才喝过,主要明天也不是休沐日。
    基本几兄弟喝酒,都是在休沐日前一天进行,喝完之后,第二天睡到日上三竿也不怕。
    既然如此,那么就是有急事,不免急忙过来。
    “大哥,可是有什么急事?”三人抵达,张飞过来询问。
    不是正规场合,三人依然称呼刘备为大哥。
    这是刘备要求的,他不希望变成真正的孤家寡人。
    皇帝的立场不允许他感情用事,刘备也清楚这点,可他就是不爽这样!
    “五弟派人来信了,他已经在异域安顿下来,甚至灭掉了那安息帝国。”刘备拿出张和信件,笑着交给他们三个。
    三人也一直担心张和的情况,闻言立刻凑了过来。
    仔细看了半天,终于松了口气。
    有舆图,以后过去也不难,只是看着地形,从西域过去的确不太方便。
    “五弟不愧是五弟!”关羽感慨,太史慈和张飞点了点头。
    都是宿将,自然清楚从西域一路过去,能在秋季就安定,并且建国是多么不容易。
    “大哥,这信件可以给俺不?”张飞请示,“俺那两个侄儿,一定会很高兴的。”
    张飞为了发展张氏,自然是要留下来,把家业给经营好。
    尤其张和离开,张氏商行暂时交给张飞照顾,等张瑞长大,再交给他来经营。
    至于张珩,张和这一脉还要靠他发展起来。
    长子张珩和三子张瑞留了下来,主要是他们两个已经长大,开始懂事了。
    次子张瑜是嫡长子,是张和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自然是要跟着过去的。
    剩下几个孩子年纪太小,他们的母亲放心不下他们,于是只能带走。
    父母离开一年,两人从一开始时不时哭闹,到现在逐渐独立起来。
    可张飞很清楚,他们心里还是很想念父母的。
    现阶段没办法,以后条件允许,找时间过去一两个月再回来也没什么。
    实际按照张和现在的疆域,南部其实有水路可以抵达。
    海船的技术进一步提升,最多二十年,基本可以乘船过去。
    不过就路途而言,未必比得上从陆路过去。
    “当然可以!”刘备当即把信函交给张飞,舆图就留下来。
    至少也要复刻一份留档,否则想要知道西方实际情况,都没有参考资料。
    “话说回来,今年也开春了,你们三个负责的方向,也不要慢了。”四兄弟闲聊几句后,刘备少不得叮嘱几句。
    年底三人回来述职,如今开春,自然要重新到前线监督。
    到三人的地位,已经不怎么需要亲自到前线,毕竟四平四安将军才负责实际的攻打。
    “我这边快不了,没办法!”张飞无奈的说道。
    他负责镇西,主要负责青海这边的羌人。
    可高海拔这环境,需要士卒驻扎一段时间,逐渐适应下来才行。
    “儁义那边大概也快不了……”关羽想了想,张郃负责镇南,如今带着徐晃和黄忠在开路。
    他们面对的,基本都是蛮夷和野人,难度不大,可环境却不太好。
    “我这边,今年大概能灭掉扶余。”太史慈回道,乌桓已经全面投降,开始进行汉化。
    鲜卑那边,说到底还在一点点推进,通过不断建造营寨,来挤压鲜卑的活动范围,这需要时间。
    去年主要是收服乌桓,然后灭掉高句丽,扶余的话时间有限,还没来得及全面征服。
    “我这边,张燕已经顺利登陆倭国,今年先把九州岛给打下来。”关羽表态。
    要说大家的进度,扣除张飞算不可抗力,推进速度都挺快的。
    不过与张和的进度比起来,大家都显得慢了不少。
    好在也不会纠结这问题,这也不会去与张和比。
    “有什么困难吗?”刘备追问。
    “物资不足!”众人回道。
    至于后续的教化,以及人口的搬迁,这些不需要他们头痛。
    “朕尽快解决!”刘备点头。
    扣除张飞那边需要的物资最少,其他三个方向都需要物资。
    去年调配过一批物资给张和,突然开了四路大军,于是物资有些匮乏。
    入秋后,大量物资已经陆续就绪,只是前线消耗太快……
    好在也并不是没有好的反馈,至少地盘更大了,同时更多夷狄戎蛮选择投降。
    尤其是南方,几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开发出来。
    没有山越的骚扰,更多的地方被开发出来,自然也就能允许更多的百姓,到南方那边定居。
    要说文官这边最大的痛苦,就是大汉人口方面的问题。
    不管多么鼓励生育,生下来就给田地什么的,妇女到底要怀胎十月才能生育。
    按照张和的意思,为了保证母亲的健康,最好是十八岁才开始生育。
    更别说生下来,还要等十几年才能成丁。
    以前总觉得人口多安置不下来,如今倒是反过来,只能说大汉的确是越来越繁荣了……
    本来想着今天一更的,专门写了三千字……
    后来发现这一章太水,发一章对不起大家,于是又写了一章。
    新书可能明天发,也有可能后天,希望各位能帮衬一下。
    就算你们不看,新书期帮忙点点,确保一下追读也好,现在这里谢过了!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