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三国:一切皆可游戏化 > 446.第446章 不宣而战

446.第446章 不宣而战

 热门推荐:
    第446章 不宣而战
    这几天伊籍的三观被冲击得很厉害,和他相比,周瑜的适应能力显然更高一些。
    比如说,既然要选择随军远征域外,那么自然要清楚自己的殿下到底是个什么人。
    在来之前,周瑜已经充分做好了功课,所以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不会觉得意外。
    可伊籍显然在这方面,做得就不太够。
    可能做过,只是知道的都是一些表面的东西。
    再加上是儒生,难免有些被排挤,一些内部的消息没有打听到。
    实际上也有人不明白,为什么要让一个儒生入队。
    张和却是觉得,有个儒生挺好,可以给异族进行教化,再说一个国家的文化太单一也不好。
    多个儒家给他们打打擂台,以后他们才能稍微有点危机感。
    值得一提的是,就这几天,军队里面来了个意外的客人,那便是贾诩……
    “文和,你这是一路追过来的?”张和看向贾诩。
    他把贾诩留在华夏,是想说帮刘备组建类似锦衣卫的机构,作为朝廷的耳目。
    结果他出现在这里,多少耐人寻味。
    “锦衣卫的框架已经组建完毕,属下如今回来复命。”贾诩回道。
    “文和,今年你都五十一了。”张和看向他,“所以我才打算让你留在大汉,好好享福的。”
    “可属下觉得,殿下身边才是最安全的。唯有保证安全,才有享福的说法。”贾诩回道,“再说属下的两个儿子,已经留在朝廷任职,属下这老骨头,就跟着殿下便是!”
    锦衣卫可是很得罪人的,毕竟也包括监视群臣的行为。
    作为帮助刘备建立锦衣卫的‘大恶人’,贾诩算是被各派系惦记,并且记恨上的。
    在他看来华夏已经不安全,还是跟着张和一起走更好。
    这不连夜就写一封辞函,然后带着幼子,就这样连夜追了过来。也多亏张和在大宛停留几天,否则他还真的追不上。
    “那行吧!”张和看向贾诩,“正好军中缺个总军师,其他人都没伱履历高。”
    “唯!”贾诩领命。
    毕竟是没有害死过张和的儿子什么的,贾诩虽然低调,但并不是完全没有社交。
    再加上履历,大家对他也服气,于是贾诩很顺利走马上任。
    相比之下,历史上贾诩在曹魏就是个孤臣,曹丕看在他支持自己,提拔他为太尉。
    可前面说过,三公这个级别,考验的已经不是个人能力,而是人际关系和为人处世。
    于是贾诩任上曹丕南征,以失败告终。
    贾诩劝过曹丕,要休养生息十年。
    要说曹魏也的确需要休养生息,同时十年的时间,他差不多可以乞骸骨,或者病逝。
    眼看曹丕不听劝,意识到他年轻气盛,需要战功巩固自己的地位。
    贾诩就知道自己该死了,于是同年八月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七岁。
    而眼前的贾诩,以后就算当太尉,应该也不成问题了。
    不到两天时间,大军就离开大宛,来到大宛和康居的边境,自然的,这里也驻守一支康居国的军队,如今更是进入戒备状态。
    “没必要和他们废话,杀光他们!”张和下令。
    康居国人口其实并不少,张和也是在大宛的时候才了解到。
    这个国家主要由三个势力构成,宗主国是康居国,在最南面,西南都城与安息国相邻。
    北部奄蔡国和严国,两国从属于康居国。
    给张和的感觉,就是加强版的英国,非要描述就是康居与奄蔡与严联合王国。
    话说回来,现代还有多少人记得,英国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就那么个岛国,以前还要分成英格兰,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打来打去的……
    康居最强大的时候,是班超出使西域前后,如今的康居已经没落。
    就算这样,凑个几万大军问题不大,调集三个国家,凑个十万大军也可以。
    考虑到大军要经康居前往贵霜,最后进入安息帝国,自己这边随军的人员已经超过十五万。
    按照张和的计划,是劫掠康居,然后与贵霜交易,然后劫掠安息,灭掉亚美尼亚开始建国。
    与大秦和贵霜交好,先灭掉安息,再进攻大秦,最后看情况南下攻打埃及,逐渐吞并非洲。
    最终的目标,当然是占据欧洲和非洲。
    不过这个怕未必能在自己这一代完成,人口跟不上,不过总要给后代一个努力的方向。
    唯一可惜的是,没赶上埃及艳后所在的时代(约公元前30年),否则多少回去看看。
    不过灭掉安息绝对是政治正确,至少可以让一个宗教彻底在这世界上消失。
    在统一宗教这件事情上,不管是中方还是西方,都还真没有资格说什么。
    不管是什么文明,都存在过宗教统一战争这种事。
    当然按照某些人的尿性,就许自己那么做,不许别人也那么做。
    反正他们做就是文明传播,别人做就是野蛮不人道。
    话说当头,赵云、张绣和马超已经杀了出去。
    就靠这边境简陋的防御措施,一照面的功夫,对方两三千人已经被冲散。
    不过这只是值守的士卒,对方的正规军,应该还在后面。
    “杀过去!”张和高呼,亲自率军向前推进。
    驻扎在边境的军队,大概和平太长时间,如今正在营地里面休息。
    在危机感方面,他们的确不太行,骑兵已经开始朝着他们这边靠近,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
    直至大军来到一百米开外,他们值守的士卒发现,来者的甲胄不是自己这边的。
    这个时候,他们才意识到敌袭到来,而且敌军不宣而战。
    废话,难道张和还要派个人,过去康居的国都宣战,得到批准才打过来?
    宣战这种情,是国与国之间,有国土接壤,为了避免不宣而战造成百姓伤亡,才形成的潜规则。
    可张和这支军队,哪来的什么国土可言?
    就算康居向东打过去,倒霉的也先是大宛国。
    “敌袭,敌袭!”整个营地都在喊着,当然他们用的是本土的语言,不过意思大概是这个。
    这也是张和不宣而战的原因,毕竟语言不通,也懒得找会说当地语言的翻译。
    大宛国跟过来的人里面,倒是有人会说康居这边的官话,不过他不会说汉话。
    这就需要一个会说汉话的大宛人,把张和的话告诉那个会说康居话的大宛人,再由他传话,反之亦然。
    这过程太复杂,而且也有可能转译错误,索性打就是了。
    “吵什么吵,吵死了!”马超带兵杀了进去。
    军营乱糟糟可以理解,可一帮家伙说着听不懂的话语,就觉得嘈杂得很。
    那感觉就是几千上万只乌鸦在那里叫,天知道它们在叫什么,只知道吵死人了!
    “突然明白,为什么殿下要直接打过来,根本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啊!”张绣调侃。
    “嗯……”赵云点头。
    写了那么久书,最后真就觉得,到了三公级别,个人能力已经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人脉和利益关系。
    你是党魁,带着大家一起发家,那么大家服你。可你什么人都不帮,那我不能说不服你,只是做事的时候就灵活起来。
    曲解一下政策的内容,出了问题你来背锅。所以说孤臣真不太适合当三公。
    可曹丕让贾诩当了太尉,偏偏又不听他的,那贾诩也只能死了,否则可能就是曹魏要完蛋了。
    当然,以上是我个人猜测,不用发论文。觉得有道理也好,没道理也罢,一笑而过就好。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