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三国:一切皆可游戏化 > 248.第248章 靠山吃山

248.第248章 靠山吃山

 热门推荐:
    第248章 靠山吃山
    张和对钱没什么兴趣,主要是纳邹玉为妾之后,好像他就没有缺过钱……
    问题他有钱不代表并州有钱,总不能拿自己的钱来补贴并州。
    刷政绩的话倒是可以,张和记得以前看过的官场文,大多都是这样套路。
    很不巧的,他就打算借用一下这套路:走到哪里,就有一群后宫出来帮他刷政绩。
    “并州的话,做什么买卖最赚钱?”张和随口问道。
    农桑依靠改良的农作物,好歹能迅速解决问题。
    不太适合种植粮食的地方,可以种上矮化的木树或者。
    别看矮化木树,每亩产量低于很多,可纤维好,可以走中高端路线。
    “以前的话,基本都是与南匈奴和鲜卑搞贸易……”贾诩想了想回道。
    “就现在的情况,我们还怎么和鲜卑贸易?”张和吐槽。
    汉帝都是死在步度根那边,不打起来就不错了,还贸易?
    最让张和无语的,是汉帝死在步度根那边,结果大家清算的对象只有董卓。
    就仿佛大家的胆量,在檀石槐时期,已经被彻底打没了。
    就算是檀石槐死去多时,一个两个依然保留对鲜卑的畏惧。
    更别说步度根檀石槐之孙,算是正统继承人。
    “鲜卑如今分成三个部分:步度根部,轲比能部和东鲜卑诸部联合。”贾诩回道,“三方势力都在争夺单于之位,这些也多亏他们在内战,所以没有大规模南下。”
    张和懂了,步度根有问题,那么可以和轲比能,甚至东鲜卑联合贸易。
    说不定运气好的话,轲比能战胜步度根,那也算是为陛下报仇了。
    “只有外贸这一条路?”张和不太满意。
    “基本上这样,毕竟并州的环境和凉州差不多,适合耕种的地方,也就是太原一带。当然云中那片区域也挺适合的,只是没有长城庇护,胡人经常会过来。”贾诩回道。
    云中郡要说很多人陌生,可换在后世就不陌生,毕竟都在内蒙古范围。
    首府呼哈浩特就在云中郡,更别说包头,乌兰察布和巴彦淖尔。
    包头在五原郡,巴彦淖尔在朔方郡,乌兰察布倒是稍微在雁门郡以北。
    由此不难看出,外蒙姑且不说,内蒙可是华夏固有国土!
    更因为这里不是草原土貌,且有好几条河流流经,是天然的农耕区域。
    也不难看出,为什么鲜卑一定要占据这里。
    毕竟人家不是不想耕种,而是草原的土壤结构不适合耕种。
    换个角度来说,华夏一直不彻底征服草原,扣除地广人稀且天气寒冷之外,这里的土地不适合耕种才是核心问题。
    “也就是说,除了边贸就没别的办法?”张和有些不满。
    “这边的矿产还是挺多的……”贾诩想了想。
    矿产?张和想了想,要说矿,并州这边首先想到的当然是煤炭。
    问题这玩意烟大且有毒,有人试过之后觉得不行,就没有普及开来。
    要说这边的铁矿也不少,就井陉那边,就有很丰富的铁矿,不过主要的矿产是焦煤。
    既然农业生产有上限,那么自然就只能发展工业。
    一方面有铁,一方面有煤,要是不大规模炼铁的话,这不浪费么?
    尤其也即将入夏,张和倒是有出去赚外快的想法,可气候不允许,那就先做点别的。
    “冶炼作坊,大规模的?”张和提出构思,贾诩等人却是有些措手不及。
    盐铁专营已经取消,理论上官府办炼铁厂当然不成问题。
    要说之前取消盐铁专营,官营铁坊和盐场还是有的。
    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就倒闭了而已。
    主要原因,还是其他世家豪族入局。
    一通无节操压价和走私,加上官营缺乏创新和有人故意拖后腿,最后自然竞争不过,就倒闭了。
    “官府要来钱,那当然得想办法赚钱。”张和回道,“也不是官府完全掌控,官府出点,地方豪族出点,大家一起把冶炼作坊给建设起来。分红方面,官府占五成五,剩下的地方豪族分配。”
    张和那么一说,周围一圈的人开始有些心动。
    这冶炼作坊做大的话,那收入也是非常可观。
    趁着消息没有传出去,要不要参一股?
    观望的人自然不少,可真正熟悉张和的,若是他出面的话,那么这买卖必然赚钱。
    就说之前的造纸作坊和印刷作坊,就是太赚钱了,才让合伙人动了歪脑筋。
    张和在这里放话出去,也是希望周围的人先入股。
    带自己人发财是一方面,出了问题追究责任也会方便许多。
    至少他们不可能些许的利益,就把大好的前程放弃。
    只是他忽略了一点,他麾下的这些士人,大多是寒门出身。
    最后占股第二的,反而是崔广平,人家博陵崔氏的确是有钱。
    其次就是荀攸,虽然是旁系,问题颍川荀氏还是有钱的。
    稳赚不赔的生意,人家不傻自然会入股。
    占股第一?不算官府的话,那自然是张氏商行!
    “没想到,十多天的时间就凑了那么多的财帛……”张和感慨。
    冶炼坊的选址,包括建设和招人,就全权交给邹玉负责。
    反正财务开销公开,股东都可以过来查账。
    多少有些耍赖,毕竟张和即代表官方大股东,又代表民间大股东。
    “听说能大规模冶炼镔铁,大家自然都很好奇。”邹玉叹了口气,“可真正实施就是问题,毕竟就算最差的镔铁,都需要大量的时间锻造……”
    张和亲自出马还好,问题他也不可能一直负责冶炼工作。
    “铁矿的收购姑且不说,煤炭的收购怎么样了?”张和询问。
    “已经买了好几个山头,都是储量看着比较丰富的……夫君不会打算,用这个来冶炼?”邹玉有些诧异。
    她可是听说过的,这玩意冶炼出来的铁,反而品质还不如木炭。
    “工艺改进一下,这可是大规模炼钢的好宝贝。”张和笑道,“不过既然没有人知道这玩意的价值,那么那些煤矿,我们自己就要了,当然谁要入股也可以适当给点。”
    官方出面,收购这些煤炭,反正大股东是他,怎么经营他出面。
    只要不出问题,那么在前期其他股东也会在观望状态。
    说到底,就是张和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没有超常发挥就算是状态不好。
    “话说回来,让做的东西做好没有?”张和询问。
    要说高岭土也不是江南才有,山西也有不少高岭土,要说汉代也是有瓷器的,只是没有推广出来。
    张和也不知道是规模太小,品质不稳定,还是成本太高……
    不过他要的,可不是瓷坩埚,这玩意曾经很多穿越者用来装逼,实际有更好的东西。
    “石墨制作的大锅,成本可不是一般的高……”邹玉抱怨。
    “就是要成本高!”张和回道。
    成本提高起来,才能降低被仿制的概率。
    对,他要的就是石墨坩埚,这是以石墨、粘土、硅石和腊石为原料烧制而成的一类坩埚。
    不会烧?这样正好!
    材料拿过来,张和自己去烧!
    偶然调查发现,山西高岭土存量似乎也挺发达的。
    顺便调查一下,发现汉代有陶瓷,不过真就是陶瓷,釉料陶器。
    汉青瓷看着也不是青色,也不知道是不是年代久远氧化的结果。
    说真的,乱世烧瓷器没什么意义,重点还是炼铁。
    高品质的内销,低品质的集中起来外销就好。
    今天可能就两章,主要就是卡文,到现在也就勉强写了两章,本来五点半的时候,我都想着要不睡下,起来再码。
    先这样吧,起来如果精力还行就码一章,只能说最近这两天精神不太好。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