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三国:一切皆可游戏化 > 229.第229章 进击的王允
    第229章 进击的王允
    大过年的,一家子坐在一起吃个团圆饭。
    张飞没回来,所以张飞一家过年也过来这边吃饭,两家人都在大厅这边吃饭,倒是和和气气。
    客人也有一个,那就是刘备的闺女,完全是被放养的状态。
    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刘莹就如同已经嫁过来张家一样,童养媳啊喂!
    “很难得,今年冬季我们就没有缺少过蔬菜。”张卢氏有些感慨,“换了以前,最多是能拿出秋季晒好的菜干,用一次还要斤斤计较。”
    她是一个很传统的妇女,或许结婚前还曾经天真烂漫过,可如今基本都是柴米油盐。
    “萝卜和菘菜更耐寒也更高产了,这是好消息。”蔡琰笑道。
    这是张和上半年顺便做的,高粱和粟米也顺便改良了品种。
    可惜,两次尝试进一步改良品种,结果失败了。
    这也并非不是好事,至少证明一些材料并不合适。
    “的确,冬季之前买上大量的萝卜和菘菜,放到地窖里面存着,能吃一个冬季。”张卢氏点头。
    有条件张和倒是想改良一下菠菜或者黑麦的品种,这都是耐寒植物。
    要找的时候才发现,这两种作物都不存在。
    他显然不知道,菠菜是唐代之后才引入中国,而黑麦是近代才引入。
    这也并非不是好事,至少让他知道,还有许多‘宝贝’可能还在西域,甚至在罗马那边。
    如此以来,就更有打过去的价值。
    甚至有些后悔,若当时不来京兆尹,反而去西域那边发展两三年。
    别的不说,全面汉化工程是必然的。
    其次就是改良耐旱植物,把西域的绿化进一步提升,趁着它还没有后世那么干旱。
    等着退回来担任京兆尹,西域已经绿化完毕,说不定根据区域,可以划分三四个郡。
    最后再把凉州一两个郡分出去,完全可以作为大汉第十四州。
    好在这两三年也并非白费,第一次考核落实,以后科举就有了基础。
    图书馆和蒙学建立,科学院,医学院也相继成立。
    或许若非自己招贤,只怕会错过不少人才。
    更别说黄忠的情况,让他过去西域也为难他了。
    别路上一个水土不服,黄叙直接挂了,到时候说不得还要怪罪到自己头上……
    当然这一切都没有发生,或许发生在另外一个时间线上,却不是自己应该在意的。
    “今年翼德没能回来,不知道这场仗要打到什么时候。”柴米油盐聊完之后,少不得说前线的事情,张卢氏是真担心张飞。
    “去年的局势不错,今年运气好的话,甚至可能灭掉董卓。”张和出面安慰。
    同时也清楚,正常历史上,也就是在今年(192年),董卓会死在王允的算计下。
    问题现在董卓还没有颓废,同时吕布也在外面征战,两父子怎么看都没有打起来的可能性。
    王允到底要怎么杀死董卓,张和真就挺好奇的。
    别是好吃好喝的供着他,让他吃成肥猪,最后和晋景公一样,掉到厕所里面溺死?
    怎么都无所谓,张和只想知道,如今曹操都跑去河北支援,袁术是否会提前对兖州发动进攻。
    对于张和来说,不管是袁术出兵兖州,还是匡亭之战被曹操击败,这个时候都是出兵南阳的最佳时机。
    只要打下南阳,那么不管是荆州还是豫州,都在攻击范围。
    董卓就作为几位兄长的战功,南阳他却是势在必得。
    也就刘焉还没死那么快,否则的话攻打益州也可以!
    与此同时,在太原这边,王允作为新晋尚书令,此刻却是在府邸招待一个客人。
    这是来自晋阳王氏的王柔,官至北中郎将。
    “子师,你可要想清楚了。从雁门北上进入代郡,从而离开董卓的势力范围,我也的确知道几条隐蔽的路线……可事关重大,一个不好,陛下会有生命危险。”王柔提醒道。
    去年王允就联络他,希望他出面接应,把陛下带出宫,逃到他弟王泽当太守的代郡。
    只要陛下顺利脱险,那么董卓也就是纯粹的叛贼而已,最后的遮羞布也没了。
    可王柔想得更多,若董卓知道是他做的手脚,那么晋阳王氏可就要遭罪。
    晋阳王氏和祁县王氏算是两个家族,祁县王氏起家源自王允这一脉开始,而晋阳王氏也是王泽和他哥哥王柔这一代开始。
    要说两家规模都差不多,也是这一代才堪堪起家,可到底这里是王氏的根,祠堂也在这里。
    问题就在于,董卓割据这里,若是惹怒了他,大概率要灭族。
    “到时候我会制造假象,让大家都以为陛下是向南逃走,这样就没人知道他是向北离开。”王允说出自己的计划。
    董卓固然是过江龙,可王允和王柔好歹也是地头蛇。
    要说对并州,尤其是太原的了解和人脉,董卓说什么都比不上的。
    董卓再怎么强势,派人去调查也得依靠太原本地人。
    可若是王柔和王允故意隐瞒,那么怎么调查都不会有结果。
    也多亏董卓在来并州,若是去别的地方,王允可真就没那么多选择。
    “值得吗?”王柔沉默一阵,开口询问。
    “你我都是汉臣……”王允回道,“另外,我已经把景儿,定儿与凌儿送去长安。若天下有变故,我有预感,那刘备必然能趁势而起。”
    王允有三个儿子,王盖,王景和王定。
    他的兄长王宏也有两个儿子,分别是王晨和王凌。
    王允出仕的所有开销,都是王宏辛苦经营所得。
    可惜王允这一脉,都被李傕和郭汜所害。
    王凌也因为推翻司马懿失败,被夷三族。
    倒是晋阳王氏出了王昶这三公,在魏晋非常活跃。
    后世称太原王氏,基本都是指晋阳王氏。
    如今王盖已经在朝廷担任侍中,说什么都不可能走开。
    不过也因为是侍中,能想办法给陛下传话,并且参与营救计划。
    王景和王定还没出仕,连带王凌送去长安,也算是给祁县王氏留一条后路。
    “也罢……”王柔想了想,“就陪你疯一次!不行,等我几天,把机儿与昶儿送走!”
    王柔的儿子王机,后来担任曹魏东郡太守。
    王昶是王泽的儿子,曹魏骠骑大将军,守司空。
    晋阳王氏二代人丁比较少,正因为这样才要小心呵护。
    “最多三天,必须要早做准备!”王允提醒。
    “为什么就这三天?”王柔还真没想到,事情会那么紧急。
    “陛下早两天生病,不过实际已经痊愈。只是我私下请他装病几天,如此为了治病,这几天宫里往来的人就多了,正好可以浑水摸鱼。”王允回道。
    “那你可知,三天时间我这边未必能安排好。”王柔有些气急败坏。
    “我知道,可这是唯一的机会!”王允回道,“叔优一直不回应,王某也只能亲自行动。”
    “你应该多相信我一些。”王柔叹了口气。
    要说王翦的后人王离有两个儿子,一个留在太原,一个前往琅琊。
    可留在太原的后来就没消息了,东汉对太原王氏的记录,应该从王霸算起。
    不是云台二十八将那个,那是颍川王氏。说的是太原广武隐士王霸,有说法是琅邪郡迁居过去的,具体不知清楚。
    也有说法晋阳王氏和祁县王氏都来自王霸,不过那是后来两家族谱合并的结果,在东汉两个应该是不同的家族。
    再加上祁县王氏,王允这一脉被李傕灭掉,王凌这一脉被司马懿灭掉……
    就有说法后来不少自称祁县王氏的,大多都是冒名。
    倒是这晋阳王氏,王昶是曹魏司空,骠骑大将军。儿子王浑更是魏晋时期活跃,晋阳王氏可以说或是飞黄腾达。
    就有说法,太原王氏实际就是指晋阳王氏。
    具体文献没有时间查那么多,姑且查到这一步已经了半个多小时。
    不打算让貂蝉出场,毕竟没什么必要。
    太原是王氏大本营,若在这里王允还需要用连环计,那就太逊了。更别说,就现在的情况用连环计大概也不起效果。
    可再不用计,这董卓都要被灭掉了……
    这个安排,会导致后面一大堆的事情需要离开历史时间线,所以这不就卡文了。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