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三国:一切皆可游戏化 > 第129章 寒门红利

第129章 寒门红利

 热门推荐:
    第129章 寒门红利
    “他上次来洛阳,基本都是在军营里面。这次可是实实在在上街,这洛阳魑魅魍魉那么多,不看着谁能放心?”刘备反驳。
    再说什么叫做偷偷跟踪,老子光明正大跟踪的!
    大哥关心自己的弟弟,有错吗?
    “得,还想说和你去喝两盅,谁知道今天看来也就这样了。”牵招没好气的说道。
    “周围那么多摊贩,我们一路吃一路逛,也不差!”刘备大笑。
    牵招也不好说什么,这个玄德,有了义弟不要知己,好不道义。
    另外一边,张和带着卫毅和田豫,也是好好在看着这座城市。
    不管外面如今多么的乱,这里依然是那么的繁华。
    来往的行人络绎不绝,周围的摊贩不断吆喝,甚至有些妓寮的姑娘在揽客。
    有一说一,多亏现在是大汉,在衣服的要求上很严格。
    没有一定身份,有些布料和颜色是不能穿的。
    那最底层的佃农来说,他们大概只能穿亚麻原色的粗麻服或者葛布服。
    麻布放的时间长了,开始发黄,有说法黄巾的黄就是旧麻布的颜色,这是底层百姓的颜色。
    按照《五德终始说》,那代表土德,以取代大汉的火德。
    可话说回来,一群底层百姓知不知道什么叫做《五德终始说》?
    只需要看衣服的式样和材质,基本能判断一个人的身份。
    精神状态和外表,也能大概看得出来。
    就说那天庭饱满,却穿着细麻布长袍的胖子,身边跟着三四个三大五粗的护院,应该是个商人。
    商人没资格穿丝绸,不过难说他那袍服的内衬是不是丝绸的。
    要说儒袍看起来差不多,材质不同,头上的发冠不同,也代表不同的身份。
    头戴进贤冠,身穿细麻白色儒袍,手拿羽扇……
    看张和这一身行头,再看他身边卫毅和田畴那一身劲装,普通百姓,甚至一些盗贼都主动避开。
    偶尔遇到一些文士或者游侠什么的,有礼貌的就点头问个好,大家相安无事。
    至于身份更高的,基本都在马车上,很少能直接遇到。
    “这就很无聊……”张和还指望着,会和那些小说主角一样,遇到一个装逼打脸的名场面。
    结果因为‘太有秩序’的关系,这一路过来可以说是非常顺利。
    不知不觉,已经到皇宫附近。
    为了方便官员停放马车,皇宫前面一般会有个比较大的广场。
    不说大朝会那天,每天点卯的时候,三公九卿衙门的官吏汇聚于此,没有地方停车可不行。
    上衙期间,宵禁之前,大概除正午那段时间,这里可聚集了不少的百姓。
    卖艺的不必说,当街切磋的也有。
    偶尔会有些搏戏,比如投壶,摴蒱(chu pu)什么的。
    树荫下,三五个文士在谈论些什么,偶尔也有争论得面红耳赤的情况。
    “的确,这里的确有不少文武汇聚在这里。”张和点头。
    人才集散中心这玩意,也不可能是近现代才有,有市场就会有买卖。
    对于在这里聚集的人来说,或许有凑热闹的,也有游学到这里的,但更多是在这里求富贵的。
    家学不够,缺乏名师,甚至可能长得不怎么样,若年纪还超过三十岁,出仕的可能性更低。
    程昱那是年轻就有名,所以五十岁曹操还找上门请他出山。
    更遑论那些为了出人头地,背井离乡的游侠。有钱去英雄楼,没钱来这里碰运气。
    一群人轮番角抵、切磋,不仅是为了提升自己,更希望能得到某些达官贵人的青眼。
    顺便可能还要赚点盘缠,本来也有那么点卖艺的因素。
    “司马,这要怎么辨认哪些是我们需要的人才?”田豫有些看眼。
    他还真没想到,这洛阳的文士和武者,居然能那么内卷。
    也明白,这年头为搏上位是多么不容易。
    他是被张和征辟,可更多人连被张和记住的资格都没有。
    十几岁就成为张和的亲兵,等二十岁及冠,起点肯定比别人要高得多。
    “吆喝一声就好……”张和笑道,“帮忙叫一声,汉阳太守,即日上任,需要选几个掾吏。”
    都不需要吆喝,从他们到来开始,不少等待机会的人都在注意这边。
    什么人来看热闹,什么人需要人手,对于一些长期混迹这里的人来说,一目了然。
    不到三分钟,张和面前已经为了一群人,都是在自我介绍的。
    有精通游侠和贼人习惯,擅长捕盗的,据说有成功协助洛阳贼曹,抓捕过某个贼人的记录。
    有擅长算账的,自称账簿到他的手里,立刻能看出哪里有问题。
    有说自己精通武艺骑射,能征善战的……
    田豫和卫毅听得一愣一愣的,这什么群英荟萃,你们真有这本事,怎么会在这里等机会?
    张和也觉得,这样的人或许有,但更多应该是夸张宣传的结果。
    “冷静下来,本官需要两个能协助管理钱粮的掾吏,一个贼曹,以及一个能处理文书的书吏。另外武艺出色,或者擅长谋略和治政的,也可以留下来。”张和高呼。
    大概是遗传张家的优良基因,他这一嗓子,周围一圈的文武都被镇住了。
    最后留下三十多人,文武各半,有专门技术的,张和亲自考校。
    其他只是对自己武艺有自信,以及自诩擅长治政和谋略的,在旁边等待。
    “你们怎么就知道,他是真的官?”田豫好奇询问。
    正常来说,张和这年纪,看着更像是某个世家子弟,而不是官员。
    毕竟到了今年,张飞二十三岁,张和也才二十一岁。
    “气质,当过官的和没有当过官的,气质是不同的。”有人当即回答,其他人点了点头。
    要说他们长期混迹洛阳,最大的收获就是看人的眼光。
    一个人是什么人,有什么目的,性格怎么样,大概都能看出一些。
    张和来到这里,没有那种纨绔子弟的新奇,没有初来乍到的迷茫,是带有目的性来做点什么。
    再加上他的气质,基本已经可以判断是来招募人手的官员。
    二十一岁的确有些太年轻,可反应慢了机会可就没了!
    “平时招人的,多……”田豫下意识问了句,没说完就不说了。
    平时若招人的情况很多,他们也不会表现得那么‘饥渴’。
    张和也是感慨,到官渡之战前,也有可能是赤壁之战前,这寒门红利还是很多的。
    有不少真有那么一手本事的人才,奈何出身,甚至是样貌的问题很难出仕。
    曹操若是在这个时候发招贤令,大概能招募不少优秀的寒门。
    可惜历史上,他是在赤壁之战,中低级人才大量死亡之后才发布。
    寒门红利早就没了,还得罪了那些世家豪族。
    “剩下就伱们了……”专业人才选拔很顺利,他兼职过文官,什么职位需要怎么样的人才,他大概清楚。没有被挑中的,也只能悻悻离去。
    张和来到一个身高八尺的壮汉面前,刚刚开始他就注意到此人,隐约能看出猛将的气质。
    不如说,额外招募文武人才,就是冲着他去的。
    来到跟前,拱手询问:“敢问阁下高姓大名?”
    从184到200之间,华夏大地的确有许多‘不得志’的寒门,‘不同流合污’的忠义之士,以及‘某项能力特化’的专业人才。
    可以说,这是一个寒门红利丰厚的时期,很多人都在等待机会,很多寒门还郁郁不得志。更有一些贤才,在等待着自己的明主。
    可到了官渡之战后,基本就没几个了。
    历史上曹操是在赤壁之后,才发布招贤令,可当时哪里还有什么寒门。
    基本都是世家子弟,他们对寒门的戒备更严重。
    主要的乱世,名师授课锐减,培养出来的弟子也基本是世家豪族子弟。
    郑玄过世,卢植过世,也就是管宁还在辽西隐居。
    水镜先生和庞德公不知道什么情况,但大概已经不再收徒。
    可惜,如今比较有才华的,要么跑去荆州,要么跑去江东,甚至跑去交州了。
    就这洛阳,招募到的可能是二三线的人才。
    实际给他们机会,成就未必比历史人物要低,他们缺的只是个机会。
    以后可能会出现一两个自创人物,所以提前和大家说一声。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