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罪臣之女要翻身 > 第五百三十章 主帅之争(下)
    “有道理。”
    “末将建议,可以由在座的四品将军文比武比定胜负,也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方法是好方法,可是……”洛媱话锋一转,昂首挺胸地说:“此次北征,由永平郡和苍梧郡牵头,武器八成出自永平郡和苍梧郡,粮饷七成也来自这两个郡,论兵力,永平和苍梧郡至少也能占到一半,主帅一职,自然也该从这两郡中择选。”
    人她出了最多,钱粮也是她出的最多,甚至连武器和船只都是她的,她凭什么要听别人的?
    就凭他夏锐锋年纪大吗?
    她拍了下手,等大家看过来后说:“张思羽将军的本事在座也是知道的,虽年轻,却是将军世家出身,自小读兵法,也有带兵上阵的经验,他为主帅,众位有异议吗?”
    杨百里双手抱胸,瞥了夏锐锋一眼,然后笑着说:“不用这么麻烦,我看洛大人就挺合适的,心细如发,稳重如山,洛大人不用谦让。”
    张思羽也说:“末将只听洛大人调遣。”
    “洛大人到底是女子,随军是否颇有不便?”夏锐锋不是看不起女人,而是怕这女人会感情用事。
    “本官男装穿久了,不觉得有何不便,也就夏将军总惦记着本官的性别。”
    洛媱今日认亲穿的都是男装,不过她如今的男装都比较中性,穿在身上并不突兀。
    大家都看习惯了,要是哪天见她穿着襦裙,满头钗环玉翠,那才叫不适应呢。
    “就由
    洛大人统帅,换做旁人,我可不服。”杨百里凶巴巴地说。
    戴存钰是洛媱的头号迷弟,自然也是以她为首的。
    其余郡里,黄顺的官位都是洛媱给的,自然以她马首是瞻。
    合浦郡更不用说,无论是曾黎还是左适,都与洛媱关系亲近。
    沈念尧是文官,会以军师的身份随军,却不适合当主帅。
    洛媱和他是一家人,这主帅之位自然不能落入外人之手。
    他拍了拍桌子,沉声说:“没什么可比的,诚如洛媱所说,岭南十六郡,无论比什么都是苍梧郡和永平郡为先,洛媱能文能武,涉猎的兵书也不少。
    况且,一场战役也不是由一个人定的,各位将军都有发言权,还有军师随行,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让联军更有凝聚力。
    若是有人不服洛媱,自认为能比她做得好,那不如趁早退出联军,免得心怀不满,扰乱军心。”
    夏锐锋脸色难看,却不敢和这么多大人物对抗。
    郭秉政早没了争权之心,连他都要受永平郡的恩惠,郭家也与洛媱合作做生意,底气也弱了三分。
    “夏将军是个直爽人,他对手底下的将士爱惜如命,肯定是不希望他们因主帅决策失误而丧命。”
    郭秉政做起和事佬,先斥责了夏锐锋几句,然后对洛媱说:“洛大人与夏将军也有过合作,应该知道他领兵是个极认真的人,有他在,洛大人可以省不少事。”
    夏锐锋好歹是名将,优点肯定
    有,但洛媱就怕他不听命令,战场上,这可是大忌。
    “夏将军的能力毋庸置疑,若夏将军是我永平郡人,这主帅之位本官肯定不与你争,还是那句话,主帅必须出自永平郡或苍梧郡。”
    夏锐锋心里做了许久斗争,最后不得不低头:“洛大人言重了,末将并非是为自己争这个位置,是末将考虑简单了,由洛大人统帅全军,末将并无异议。”
    顾颜舒看看在座的各位,对他们能认一个女官为主帅感到不可思议。
    他还以为洛大人只在文官上有造诣,没想到她还有领兵之能。
    他站出来说:“还请洛大人先给我一队人手,我愿出关摸清东突厥和西突厥的局势,若能釜底抽薪,对此战也大有助益。”
    这倒是个好办法。
    不过想要进入突厥的领地可没那么容易。
    两国交战,突厥肯定严防死守,他们这些人只看面相也知道是大梁人,怎么可能轻易进入?
    洛媱也有这方面的考量,如果连国门都进不了,带人去只会送死。
    高学赟举起手说:“这种事情不适合表姑爷这样的世家子弟,不如交给在下。”
    高学赟的身份,在座也是心知肚明。
    但他到底只是个商人,这样的大事如何能交给一个商人来做?
    高学赟看出大家的质疑,只说了一句:“在下最远到过西突厥,熟悉关外的路,也交了不少关外的朋友,可以借行商的名义打探消息。
    而且我的夫人就是
    关外人,她熟悉各部语言,也还能召集一些旧部,实不相瞒,她与突厥也有灭族之仇,我们的身份更合适。”
    洛媱直接一锤定音:“此行太过危险,高总管夫妇去还有一线生机,其他人就不必掺和了。”
    洛媱这次直接批给高学赟最高的权利,可以在永平郡挑选他想要的人以及他想带的货,钱财更是随便他调用。
    夏锐锋的气焰又小了一些,因为他知道,如果换做自己,是绝对找不到这样的下属,更没有这么大的底牌。
    罢了,打仗拼的不仅仅是领军之才,更是财力人力与人脉。
    洛媱背后不仅有沈家,还有楚家和张家,远非自己能比的。
    “既如此,接下来就有劳各位带兵过来,八万精兵还需挑选一番,还要劳烦各位郡守大人帮忙筹集军粮等物。”
    大军一动,物资的消耗每天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岭南十六郡都得出一份力。
    各郡把粮食运送到南海郡,从番禺码头上船,先一步启程。
    而后,一支支运送武器装备的队伍从不同方向出发,有的走水路,有的走陆路,一并往北。
    就这样忙忙碌碌了近半个月,元宵节后,八万大军终于也启程了。
    统一的铠甲,统一的旗子,这支队伍的精神面貌绝对符合“精兵”二字。
    杨奇帧等人从海外归来时,就听说了岭南大军北征的消息,错愕地问:“为何我们不在征召之列?”
    他们在学堂继续上着课
    ,可是能来给他们上课的只有一些上不了战场的老将,以及各个领域的领先人物,可这些,真的是他们需要学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