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罪臣之女要翻身 > 第四百九十章 军事学堂
    洛媱将西征的封赏大典设在了两家成亲的前一日,而且日子不早不晚,在立秋的这一天。
    永平县的城门口,这些日子马车进进出出,颇有一种车水马龙的盛世之景。
    而且县衙早早就开始布置起来,城楼是新建的不用如何装饰,但主街两侧的房屋都给修缮了一番,挂上统一的红灯笼。
    街道上干干净净,每条街的街头街尾都放了垃圾桶,巡逻的衙役要是看到有人乱扔垃圾,便登记好姓名地址,安排扫街去。
    据说起初不少大老爷们没脸,让家里的女人或孩子去,被洛大人发现了一次,让他挂着姓名牌在街上扫了七天的地,至此,也就没人敢这样做了。
    权势是个好东西。
    即使在现代,对于乱扔垃圾的人也只能道德上进行谴责,但在这里,洛媱可以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足够惨痛的代价。
    且无人反抗。
    因为谁都看得到,街道变干净后,生活环境的改善能让人心情舒畅。
    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温饱之上的。
    巩泉只是南海郡的一名小士兵,但在这次围杀熊鲲的队伍中,他杀了十二名濮部武士,战功不小,此次封赏后至少也是个百夫长。
    他上回来永平郡只能驻扎在城外,未进过县城,这次有幸进城,顿时眼前一亮。
    永平县县城太漂亮了。
    他出生在南海郡的一个小渔村,祖祖辈辈都是个捕鱼的,要不是郡守大人征兵,他将来也会是个捕
    鱼的。
    没想到当时的一念之差会改变他以及子孙的生活。
    这次立了战功,他也能晋升为低级武官,如果将来还有机会,他说不定还能一步一步往上爬。
    等他成了个将军,他的孩子们就能做人上人了,以后巩家也能改换门庭,成为权贵人家。
    县城的酒楼、街边的小馆子全被外来的客人占满了。
    永平县的美食到不是非常有名,但品种多,想吃点家乡菜也能找到地方。
    “听说了吗?洛大人要在永平郡建一所军事学堂,只收这次西征中立过功的将士,百夫长以上的都能去。”
    “百夫长也就罢了,那些高级将领还需要上学堂?”
    “这你就不懂了,打仗可不是拼武力,咱们岭南上百年来也没几场大战,听说这次征伐之战,许多将官闹出了笑话,所以洛大人才提议办个学堂。
    你想啊,咱们上头的那位副将还是个不识字的呢,就是有军情到了也看不懂,这哪行?”
    对方喃喃着说道:“打仗拼的也不是学识啊。”
    有些人天生就是武将,哪怕他大字不识一个,但洛媱觉得,在天赋的基础上,如果能再多一些系统的培训会更好。
    至少对于从底层提拔上来的武官而言,这个学堂很有必要。
    “反正有机会我是要去试试的,就冲着包吃包住还能免费学习这一点,也不亏啊。”
    而且聪明的人都知道,从这学堂出去的武官,仕途定会更加顺畅。
    “也不知
    洛大人会请到什么样的人来为大家授课,起码得是张将军那样的吧?”
    张思羽可是柱国将军手把手带大的孩子,名声在外,能有幸得他教导,谁也不会拒绝这样的机会。
    郡守府内,洛媱对面坐着的,不是各郡的郡守,便是郡尉,就连黄顺也抽空来了。
    姚启的死没有大范围宣扬开来,此时大家才得知姚郡守已经死在了永平郡。
    那突厥人是始安郡府军亲自从姚府搜出来的,就算他们不信姚启要害洛媱,也得给他判个勾结外族的罪名。
    “始安郡郡守一职就由黄将军继任吧,黄将军此次也是立了功的,这郡尉一职,不如就交给你手底下的谢霖将军。”
    沈念尧一锤定音。
    岭南虽未对外宣称自成一国,但如今无论是政务还是军事都独立于朝廷之外。
    朝廷每每下达的政令,都会先到沈念尧手中,他愿意配合的便配合一二,他不愿意配合的就无视了。
    朝中弹劾他的人也有,只是无人敢在此时惹沈家的麻烦。
    有他顶在前面,洛媱做的事情在朝中反而没有引起轩然大波。
    或许在这些大臣眼中,洛媱一女子,不过是靠着沈家的关系才混到了郡守之位,不过是沈念尧任人唯亲的证据罢了。
    “这军事学堂一事各位也看过策划书了,不知各位大人可有疑义?”洛媱会想到这一出还是因为这次拟交上来的受赏名册中,许多都是年轻人。
    岭南不缺人才,
    但缺受过系统培训的人才,打战走的都是野路子。
    这为期半年的军事特训,就是洛媱针对中高级武官的,尤其是从最底层升上来的武官,稍加点拨,或许他们会走得更远。
    这种好事对各家来说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毕竟在此之前,可没谁会专门拿出银子建一所纯军事化的学堂。
    名单都是各郡推荐来的,这第一期的学员只有三百人,年龄都在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是人一生中最黄金的年龄。
    “其他都好,就是这年龄能不能放宽些,我们在座的这些人中,超过而立之年的就有不少,洛大人也给我们一个机会如何?”
    “就是嘛,我儿大孙儿可是习武的良才,这次也跟着出征了,杀敌两人,他才十四岁,稍加培养,也是可造之材啊。”
    “我看不如将岭南七品以上的武官都集中起来,也不用划分年龄了。”
    年龄这条限制,就剔除了许多人,这其中自然就有大家的家里人。
    洛媱笑着解释:“学堂毕竟只是学堂,并非真正的战场,教的无非是一些浅显的理论,各位都是掌兵之人,家中子弟自小耳濡目染,学的可不止是这些浅显的东西。
    而且第一期特训,许多课程还在摸索中,等将教材编写出来,我给各位每人送十套。
    有了教材,大家还能因材施教,比学堂里一个模式教出来的学子强,各位说是也不是?”
    洛媱的话也不完全是借口,年纪
    太小的孩子还不适合参军,年纪太大的体力也跟不上。
    军事学堂可不是一个只学理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