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罪臣之女要翻身 > 第四百四十九章 民心
    “城门破了……”
    “准备点火!”
    邓将军话音刚落,就见从破损的城门外射进来了几支箭,箭头带头,落在地面的桐油上,一下子就点燃了。
    竟然比他们的速度还快。
    而且他们竟然提前知道了他的安排,怎么可能?
    隔着火海,邓瀛的心情说不出的沉重,敌人不仅武器精良,还比他以为的聪明。
    桐油上没有燃烧物,很快就熄灭了。
    豫章郡府军全都屏息,等着敌人冲进来,弓箭手也将弓弦拉满,只等猎物出现。
    但等了许久,并未有一人进来。
    “怎么回事?他们……撤了?”
    “将军,怎么办?我们要出去吗?”
    这种情况不明的等待太难受了,仿佛随时会从天下砸下来一块大石头。
    邓瀛摇头,对方有一万人,他们正面交战,大概也就是两败俱伤的结局。
    这时候,几支箭从城外射进来,箭头上都插着一封信。
    士兵将箭捡了回来交给邓将军。
    邓瀛无语,对方闹出这么大的动静竟然只是震慑他们,并不是真的要进城。
    而他们的目标,一直都是那个被王郡守保护的年轻公子。
    他,到底是谁?
    他询问了几名副将,还真有人知道。
    “那位刘公子,应该是苟大人的女婿,并未官职,但听说他手里的权利不小。”
    邓瀛皱着眉头问:“那他如何能领兵去征讨石阳县?”
    “想必是奉命行事。”
    邓瀛实在不愿意相信,堂堂朝中重臣,竟然会枉顾将士的
    性命,让一个不懂打仗的人领兵。
    不过他也不意外,大梁的朝廷早就腐朽溃烂,没救了。
    早从苟煊面对突厥大军的态度上,邓瀛就知道,这个官和他不是一路人。
    他并不想让自己的兵保护一个这样的人。
    可惜……
    “将军,郡守大人有令,务必击退叛贼,城中已经选出一万青壮前来支援!”衙门的的总捕头出现在邓瀛面前。
    邓瀛瞥了一眼他身后带来的民兵,一万青壮年,应该是豫章县城里最强壮的一批人了。
    他为了保护一个刘公子,竟然打算连豫章县的根基都毁了吗?
    “他们手中没有兵器,怎么打仗?”
    郡守府提供不出这么多武器,这些民兵手里拿着的都是家里带来的,有木棍,有铁铲,也有菜刀。
    让一群没有武器没有经过训练的民兵上阵,简直是自寻死路。
    “那就是邓将军的事情了,您才是豫章郡的郡尉大人,打仗的事,不归下官管。”
    沈捕头说完就撤了,离开前看了一眼破损的城门,心道:看来还得拉些人来守城。
    城外,楚家私兵正在埋锅造饭。
    他们也以为破开城门后家主会一鼓作气杀进城里,没想到家主却让他们撤退一里。
    “你在等他主动投降?可能吗?”楚雄这次也来了,但这次直接领军的是楚晏。
    他知道自己上次犯了错,虽然家主未撤除他的军职,但他自己心中有愧。
    “那就要看看在他心中谁更重要了。”
    “
    家主,城门口增兵了,多了一万民兵。”前去打探消息的斥候回来说。
    楚雄心急了,“家主,这样等也不是办法,不如趁早攻进城,万一他们集合全城之力,我们这点人根本不够。”
    “不急,他们没有机会集合全城之力的。”
    城里的街道上一个人也没有,大家关门闭户,全都躲在家里。
    可看似平静的家宅中却传来压抑的哭声。
    “怎么办?娘,大伟会不会死啊?”
    家里唯一的被带走了,仿佛家里的天塌了。
    “闭嘴,你就不能盼你男人好?”
    大伟媳妇默默流泪,自言自语:“那些坏人死就死了,凭什么要我男人牺牲自己保护他们?”
    隔壁家,大娘把藏在地窖的三个孙子孙女带出来,给他们塞了点吃的。
    她大儿子也被带走了,但家里还有两个小儿子和孙子孙女。
    “当家的,刚才街上听来的那些消息是真的吗?咱们那位郡守大人真的……真的干了那么多坏事?”
    赵老头叹了口气,“那些事情就算有,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咱们小百姓一个,知道了又能怎样?”
    “可……可老大被带走了,会不会出事啊?”
    “他是去守城的,而且他们只是民兵,肯定不会上前线的,放心,只要城没破,他们就没事。
    而且城破了,连我们都得死,何况是他?”
    大儿媳反驳道:“公爹,我觉得不是这样的,那来的人说只要郡守大人交出一个谁就撤兵。”
    “叛贼的话也能信?”
    大儿媳咬了下嘴唇,看了眼紧闭的门窗,压低声音说:“我信的,爹还记得吗,去年咱家没粮,几个孩子都快饿死了,是楚家商行的掌柜赊给我们一袋米,还用一套桌椅换了一筐榛子,才让我们一家活下来的。”
    “这有什么关系?”一家人都齐刷刷地看着大儿媳。
    “因为现在在城外的就是楚家的人,我上个月听说,楚家在庐陵郡建了要塞,护住了无数人,在他们治下的百姓就没有饿死的。
    他们之所以来包围豫章郡,是因为被郡守大人护住的那个人,之前带兵去打要塞,害死了不少人。”
    赵家人惊讶地问:“这么隐秘的事,你怎么知道?”
    “前几日,我去铺子还钱的时候听说的,不止我听说了,当时在场的人很多。”
    楚家商行在去年闹饥荒时,一直都在做善事,以最便宜的价格卖货,救了不知道多少人。
    要是实在没钱,也能用家里的东西换。
    其实那些破烂桌椅根本不值几个钱,他们换回去也没什么用,不过是为了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而已。
    这份恩情,城里许多百姓都是记在心里的。
    “竟然是恩公家的人,那肯定没有坏心,否则他们当时抬高物价,或者不卖给我们食物,我们早就死了。”
    在那时候,如果楚家想来占领豫章郡,只要带着粮食来,绝对有无数百姓投降。
    赵家人沉默下来,最后二儿子说:“
    爹,娘,我们不能恩将仇报,而且郡守大人确实不仁不义,他的那些罪状也不是凭空捏造的,如果楚家真要攻占县城,我们不如……”
    赵老头瞪了二儿子一眼,“别瞎说,我们平头百姓,哪有能力帮恩公?先静观其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