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罪臣之女要翻身 > 第二百九十一章 造棉布(上)
    楚晏盯着洛媱一开一合的双唇,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对这个女子有了贪念。
    “高学舟造出的海船,可以容纳百人左右,可运载货物上万斤。”洛媱高兴地说,“从义安郡到广陵郡,大概只需要半个月的航程,比走陆路快许多。”
    “嗯。”楚晏搭了个腔。
    洛媱看了他一眼,发现他心不在焉,以为他旅途劳顿累了。
    “看我,一说就到半夜了,时安兄先回去休息吧,改日再聊。”
    楚晏也需要回去好好理一理情绪,便起身告辞了。
    临走前,他将一枚把玩了许久的核雕送给洛媱,“算是洛姑娘请我吃饭的报酬。”
    洛媱知道他不差钱,见那核雕精致绝伦,不客气地收下了。
    等回到房间,她换了睡衣躺在床上,对着灯光照了一下核雕。
    小小的核桃内部雕着一座屹立于悬崖之上的寺庙,寺庙里的佛像都栩栩如生,技艺高超的很。
    而且这核桃应该盘了许多年,表面已经玉化了,在光照下格外漂亮。
    洛媱起身,用络子将核雕串起来,准备明日挂在腰带上当挂饰。
    一夜好眠,起床时发现又在下雨了。
    春雨贵如油,洛媱也不嫌弃下雨天阴沉沉的了,打着伞去衙门。
    永平郡府衙还缺官员,现如今,朝廷是管不上这里了,岭南王府也成了摆设,洛媱有足够的自主权自己选官。
    一大早,来衙门应征的百姓就已经排成了长队。
    这回官府的告示说,想招一
    些懂医术的大夫,赤脚大夫也行,前提时有过行医经验。
    反正在村子里,人人都可当赤脚医生,人人都会自治,于是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应聘。
    谁都想吃上公家饭,陆大人给的福利实在太香了。
    “来来来,别挤,懂包扎上药的到这边,懂针灸诊脉的到那边……”
    池永墨拿着表格出来,看到陆大人站在一旁看热闹,凑了过去。
    “大人,您招这些半桶水的赤脚大夫做什么?”
    “赤脚大夫没什么,培训个一年半载就能用上了,民间医疗条件太差了。”
    而且洛媱也不是要让他们个个成为神医,只需要会简单的护理救治就行了。
    池永墨欣赏地看着洛媱,“陆大人心地善良,爱民如子,永平郡何其有幸,能得大人这样的父母官。”
    洛媱听多了这样的话,并不想解释什么。
    她抬头看着池永墨,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你家是做布匹生意的吧?”
    池永墨警惕地看着她,“是,陆大人想要买布?”
    洛媱不是想买布,而是想找一家懂布料的人家一起研发棉布,她手里头正好有一批棉花,可以用来试试。
    “和你说不上,午后让你父亲来衙门一趟,本官想与他谈合作。”
    池永墨想说,自己是池家嫡长子,说的话也是算数的,可生意上的事,自己不懂,怕弄巧成拙。
    “好,学生一定让家父准时来。”
    “再找几个木匠来,你家若是有得用的木匠,也
    可以一并请来。”
    池永墨越发不明白他的意图了,老老实实答应下来。
    见陆大人要走,池永墨把表格丢给其他官员,追了上去。
    “大人,且慢,学生有一事求教。”
    “何事?”
    池永墨有些尴尬,不过事关前程,他还是问了,“不知大人今年准备何事开考?陈教谕那边说要您定时日。”
    “开考?”洛媱这才想起,科举三年一次,今年本该开考的。
    朝廷今年肯定顾不上这些,她原本也不想浪费时间让学子考一次没有未来的试。
    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改朝换代了,新王朝肯定不会承认旧王朝的考试成绩。
    不过……“你很想参加科举?”
    池永墨一脸心酸,“学生寒窗苦读十几年,为的不就是这个?”
    洛媱沉思片刻,虽说这次乡试与府试的成绩不会被朝廷认可,可她可以从中择选人才啊。
    府衙一直缺人,缺有学问的人。
    组织一次府试,说不定能挑出一些品学兼优的学子来,加以培养,也好作为储备官员。
    “你回去准备准备,三月份开考,乡试与府试同时进行,府试前十名可在郡守府任职,有俸禄的那种。”
    池永墨不关心俸禄,他高兴地说:“那倘若学生拿了魁首,可否升一升官职?”
    “那就看你能否将此次春耕安排妥当了。”
    春耕,无论放在哪个衙门都是头等大事。
    不仅要发放粮种,还要实地考察,秧苗种的不好的,官员巡视发现要
    责令补缺补漏。
    这就是为什么洛媱任职的地方,粮食产量都比其他地方高,她实实在在地将田里的的事放在心上。
    池永墨可不懂种田,但他入官府多时,也明白当官要懂农事,要能写会算,要懂得方方面面的。
    从前只只埋头读书,以为读书就是风花雪月,诗词歌赋,没想到自己学了十几年的东西,真到用时一点也用不上。
    池永墨只是个会写锦绣文章的小书吏,可洛媱观察他一段时间,觉得他品性疏阔,是个可用之才。
    因此总给他布置各种任务,将人指使的团团转。
    池永墨有雄心壮志,不惧磨砺,当即答应下来:“大人放心,学生一定多学多问,办好实事。”
    他决定,回去就把家里的庄头叫来,教他如何种田。
    到了午后,池永墨带着父亲过来,同时选了十名木匠同行。
    池永墨的父亲是个儒雅的中年男子,戴着纱帽,留着八字胡,看着不像商人,反而比池永墨更像当官的。
    “父亲,您记得不可违逆陆大人,孩儿还要在陆大人手下讨生活的。”池永墨再三叮嘱父亲。
    池震白了他一眼,“我一小小商贾,如何能违逆郡守大人?你也太高看为父了。”
    他虽不惧怕官员,可到底身份有别,民不与官斗,陆大人想让他做什么,他都得乖乖照办。
    不过从儿子口中得知陆大人是要与他合作,池震想了一路也没想明白,这合作从何谈起?
    池
    家是布商,这百年内,永平郡官府的官服生意一直是池家的,难道陆大人想重新挑选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