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罪臣之女要翻身 > 第二百一十三章 你先听我说
    沈念尧想起了张思安,动了心思,“令郎我见过,是个有勇有谋的青年才俊,他在苍梧县当个小小的典史着实太屈才了,不如本官将他调到郡守府,你们父子二人联手治军可好?”
    张大大老爷已经被洛媱要走了,前天有只信鸽飞到他书房,他才知道,他那外甥女已经养出了一批能短途送信的信鸽,虽然还不熟练,但前途大好。
    张二老爷模棱两可地说:“年轻人有自己的选择,我虽是他父亲,却做不了他的主,大人若有此意,我可以写信问一问他。”
    两人打完官腔,聊完公事,坐下来一起聊天喝茶。
    “张二啊,你儿子这么大年纪了还是孤身一人,将他带到郡守府来,我替他寻个好人家的姑娘,也好为你家开枝散叶啊。”
    “此事不急,我们这身份尴尬,哪有好人家的姑娘愿意嫁?何况他大哥还未娶妻,还轮不到我家的臭小子。”
    “你们就不怕张家无后?”
    张二老爷淡然地说:“张家都这般境况了,若不能起死回生,何必让下一代继续吃苦?”
    可他们是皇帝亲自下旨流放的罪臣,想要翻身谈何容易?
    沈念尧想到了自家外甥女,同样是被流放的犯人,却能走到今日这境地,是有多不容易啊。
    洛媱势必是要为洛家平反的,但这比他们起死回生还难。
    县丞之位悬空,县衙内部私下也没少议论,会是谁接替这个位置。
    刘承志还写信回
    来哭诉,说他想回来了,县令一点不好当,真正坐到一把手的位置,才知道要有多大的魄力和才华才能做出业绩。
    因此许多官员终其一生都碌碌无为。
    但他已经算幸运的了,有了很好的参照物,跟着陆大人也学到了不少实用的技能,加上距离近,真有大事决策不了还能请教陆大人。
    洛媱让他顾好春耕即可,尽可能多种粮食,粮食才是第一位的。
    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就会爆发大规模内战,到时候或许会有大批难民涌入岭南,苍梧郡紧邻九嶷山,加上盛名在外,或许要接纳成千上万的流民,粮食不足的话,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百姓饿死。
    受她感染,沈郡守也下令今年春耕必须慎重,如有粮种不足的情况尽快上报,郡守府核实后会尽快补发到位。
    各县县令都感受到了郡守大人对粮食的看重,加上有现成的好处,一改从前靠天吃饭的习惯,开始关注农耕。
    等他们收到郡守府贴补的新农具,才知道有个富裕的上峰有多重要。
    从前梁郡守也关心农事,奈何郡守府也穷,别说农具,就是粮种都贴补不起。
    “大人,郡守大人来信。”张思安将一封信递给陆大人,这是他父亲托人送来的,没想到里面竟然还藏着一封郡守大人给陆大人的私信。
    沈郡守有什么事情需要用这样的方式告知大人的呢?
    洛媱也疑惑,等看完信的内容,认真看着张思
    安,问:“你可愿意去郡守府为官?”
    “大人怎么这么问?思安这辈子愿意效忠大人,追随大人,想来我大哥三弟都是这个意思,大人不用试探我。”
    “并非我试探,而是郡守大人想要你去帮他练兵,你父亲已经受重用,若你父子二人联手,或许能让府军早日提升战力。”
    洛媱也知道,靠苍梧县这点兵力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苍梧郡的守备军才是他们的希望。
    “大人……”
    洛媱抢先道:“思安,你先听我说。”
    她将门窗关好,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兄弟三人乃是我最信任的人,那楚晏再好,毕竟身后有整一个家族。
    而且以楚晏的性格,危难之际也未必会为了苍梧县出手,也未必会帮我们,我们还是要靠自己。
    沈大人是可信之人,与我们也是一条心的,你帮他就等于帮我,也是在帮整个苍梧郡。
    我有预感,这天下马上就要乱起来了,岭南若能偏安一隅还好,如果不能,军队就是最重要的倚仗。
    你们张家是武将之家,才华远超岭南的兵将,你们不仅要练兵,还需要尽量培养能独当一面的将领。
    时间紧迫,如果有个五年十年做准备,我尚且不急,可我觉得,我们没时间了。”
    张思安不知道他为何有这种预感,但他对陆大人无条件信任。
    “大人,既然如此重要,不如让大哥去,他才是祖父最满意的接班人,不管是父辈还是我们
    这一辈,大哥是最有天赋的帅才。”
    “我知道,但他肩负整个苍梧县的防御,手上还有一支秘密队伍,一时抽不开身。”
    洛媱靠近他,压低声音说:“你这一去,不仅是为郡守府练兵,也是为我们提早掌握守备军的力量,在苍梧郡,除了郡守大人,我希望那支队伍也能听命于我们,你可懂我的意思?”
    张思安用力点头,神色肃穆,“大人放心,属下明白了。”
    “那你收拾收拾,明天就出发吧,典史一职你可有好的人选推荐?”
    张思安想了想,给他提了两个人选,“刘冲不错,为人诚信,对您也忠心耿耿,只是眼界还不够,阅历差一些,恐怕很难服众。
    还有一人是王信冬,他才能不在我之下,人缘极好,只是他毕竟是外地来的,而且任职时日短,恐怕会有人反对。”
    洛媱点头,“好,我会好好斟酌斟酌,你去吧,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来信,也可把张家其他孩子带去历练,他们年纪虽小,却也要迅速成长起来。”
    张思安想了想,问他要一个人,“大人,我觉得沈童木不错,性格稳重,耐力极好,他已经十二岁了,半大小子,去军营练一练,或许能有所成就。”
    洛媱一口答应,心里想:不知道陆元景没了玩伴会不会哭。
    结果陆元景非但没哭,还趁机提出要上学堂的要求。
    他虚岁也到五岁了,只是先前宋南枝不想送他去学堂,觉
    得那里都是寒门之子,学的都是最基础的知识,进度慢。
    如果陆元景要走科举之路,去学堂上课太浪费时间了,不如找个先生回来单独教他。
    宋南枝看中了楚郴,只是楚郴是楚家的夫子,肯定不能来,如果能将陆元景送去楚家族学,身边都是好学之辈,从小耳濡目染,能培养良好的习惯。
    读书,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枯燥又漫长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需要非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