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罪臣之女要翻身 > 第一百七十四章 送别
    她这边刚从营地回去,默言就骑着快马来了,来问她要东西的。
    “陆大人,爷让小人来问问,您有何制敌之策?”
    “这不是应该由郡守府的大人们共同商议吗?郡守府武官也不少,这种事怎会来问我一个小县令?”
    默言叹气,“别提那些武官了,怕是连兵都带不明白,我们大人去了一次军营,才知道他们根本不操练的,甚至人数与名册都对不上,吃空饷的占一半。
    如今黄烨将军已经被撤职,剩下的那些估计也不顶用。”
    洛媱一点不意外,苍梧郡这些年都平安无事,这些兵将们无所事事,确实懒怠了。
    “不管如何,既是剿匪,先得弄明白对方的老巢在哪,人数多少,武力如何,才好做出应对。”
    沈念尧是文官出身,对于排兵布阵也没头绪,但他好歹耳濡目染这么多年,不可能完全没主意。
    多半是想考考洛媱。
    洛媱把先前制定过的攻山计划整理出来让默言带回去,这是她与张家兄弟共同商议的,只要对方手里没有大炮,她就不信拿不下一个匪寨。
    沈念尧此次前来上任,带来了自己所有的私人卫队,足足有一百人,这些人比郡守府那些虾兵蟹将管用多了。
    为了万无一失,洛媱改变主意,由原来的两百人增加到四百人,只留了一百人守卫县城,其余都让张思羽带去剿匪。
    队伍出发这天,城中百姓来送行,尤其是自家子孙就在城
    防军中的,担心全都写在脸上。
    没人敢保证他们能全须全尾的回来,洛媱也不能保证。
    同个时间,楚晏带着雷虎等人离开了苍梧县,十几匹骏马驰骋过城门,引得百姓侧首仰望。
    路过洛媱身边时,楚晏勒紧缰绳,与她交代一声:“我离开一段日子,麻烦陆大人帮忙照看造纸坊。”
    洛媱一口答应下来,她也还等着造纸坊的纸张用呢。
    洛媱没问他去哪里,能让他这么急着赶路,想必是大事。
    只是第一次见楚晏骑马,感觉有些新鲜。
    尤其他今天穿一身玄色骑马装,英姿勃发,与平日里懒洋洋的模样很不相同。
    她的目光太直白,楚晏甚至能看到她对自己的欣赏,他暗道:原来这女子喜欢好武的男子。
    他握紧缰绳,故意让马儿抬了抬前蹄,然后就见这女子的目光从他脸上转移到了他坐骑的脸上。
    如果之前还是欣赏,这会儿她的眼神就变成惊艳了。
    她竟然更喜欢一匹马!
    楚晏朝楚隽点了个头,算是打过招呼了,然后扬起马鞭,迅速带人离开。
    “要是我们也有马就好了。”洛媱看着卷着烟尘离开的马队感慨道。
    她这四百人出行,气势还比不上楚晏这十几人,可见骑兵的速度与气势。
    楚隽宽慰道:“楚家的马都是大哥从塞外高价买回来的,一路不知费了多少功夫,成本极高。
    以您和大哥的关系,让他送您一匹也成,但多了也难。”
    洛媱
    知道,而且岭南这样的地形,骑兵的优势不大,士兵作战更适合打游击,这也是接下来她准备让张思羽训练的重点。
    任你再强大的精兵,到了岭南的山林中,也得死在精密的陷阱中。
    “走,既然出来了,我们下乡看看,当初那批牛犊子应该都长大了吧?”洛媱带着人直奔杏花村。
    通向杏花村的路也重新修过了,听说的杏花村自发组织村民修建的,没有铺水泥,不过用沙土推的平平整整的。
    据说是为了放牛的时候让小牛更好走。
    洛媱进了村子,发现村口多了一块牌坊,写着:苍梧县耕牛驯养基地。
    “咳,这是我让村民挂上的,多个县衙的名头压着,没人敢打这批牛的主意。”楚隽解释道。
    洛媱想起自己当初在下坑村也立了一块这样的牌子,叫:苍梧县农耕实验基地,是为了试种张思竹从南边带回来的种子的。
    那些种子,洛媱一个也不认识,只能靠种出来才知道会是什么。
    村口的大树下,一群小孩在玩游戏,看到来人惊喜地喊道:“是县令老爷来了。”
    有居家的农妇赶紧跑出来迎接,看到洛媱激动地说:“大人来了,我这就去找村长他们。”
    “不急,我们就是去牛场看看,嫂子帮忙带个路就成。”
    洛媱知道去牛场的路,不过是想找她问几句话。
    “嫂子家也参与养牛了吗?”
    “当然,我们全村都参与了,谁家要是人多,也会
    经常去帮帮忙。”
    “牛吃的草够吗?”
    “够的,咱们村那片草地很大,周围几个村子也会时不时地割点草送来,大家都知道这些牛最后是要卖给各个村的,都很重视。”
    洛媱点点头,大家能有这觉悟就好,这些牛再养半年就差不多可以出栏了,应该能赶上明年春耕。
    半路上,村长急匆匆地跑来,肩膀上还扛着锄头,裤脚湿漉漉的,显然刚从田里回来。
    “陆大人……”他远远地喊道。
    洛媱看他一把年纪还跑得飞快的模样,感慨地想:这里的人可没有退休这一说,普通人家都是一直干到不能动弹为止。
    就算这样,他们也未必能寿终正寝。
    等人到了面前,她接过那把锄头,问村长:“您这把年纪了怎么还亲自下田?家里的儿孙一大把。”
    村子哈哈大笑起来,满心愉悦,“儿孙多是没错,可干活利索的没几个,田里的事情还得我亲自看着才放心,马上就秋收了,这个时候马虎不得。”
    说起秋收,洛媱也很高兴,今年收成很不错。
    “今年秋收后,让村民们把粮食都存起来,不急着用钱的别卖。”洛媱预测,再过两年战事迭起,岭南这边也不太平。
    到时候最先紧着起来的肯定是粮食。
    村长虽然不知道这些,但他很信任陆大人,而且铜板哪有粮食实在。
    在乡下地方,要买什么可以直接用粮食换。
    万一遇到灾年,同等的铜板可买不回这
    些粮食了。
    “大人放心,今年起,大家都不卖粮给外地人了,县衙要买粮的时候您派人来说一声,老朽亲自带人送粮食去县城。”
    洛媱听着这信任的话,心情别提多舒畅了,这或许就是付出后得到回报的成就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