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罪臣之女要翻身 > 第一百六十五章 学堂
    “这活看似简单,但要一直重复一样的动作,很容易心生厌烦,妇人心细且更有耐心,因此这边到时候会由女工来操作。”张管事解释道。
    怕这位大老爷误会,他还特别强调:“这边没什么外人过来,打浆的师傅们晚上上工,时间正好是错开的,不用担心女工的安全。”
    “这纸浆池的大小一天能捞几张纸?”
    “这座纸浆池可同时打捞十张纸,而像这样大小的池子,这边一共五个。”
    沈念尧随便算算,一天纸张的产量竟然好几千张,而郡守府每日用纸量将近一刀,也就是一百张。
    楚家这造纸坊一日的产量就几乎能供应全岭南,这可是大买卖啊。
    他摸了摸嘴唇上的八字胡,与楚晏商议道:“这里离封川县很近,送货很方便,不知以后郡守府的纸张可否由楚家来提供?”
    楚晏一口答应下来,“郡守大人照顾草民生意,草民自然乐意之至。”
    “那价格……?”
    “目前市面上卖的纸张为半两银子一刀,卖给官府的纸张质量更好一些,也更贵一些,为六百文。
    楚氏造纸坊目前尚未定价,因为造出来的纸张质量还达不到要求,若大人信得过楚某,过几日我们便将新纸张的样品以及报价送去郡守府。”
    楚晏这些都是跟洛媱学的,先给大顾客看样品,他们满意了才好谈价格,然后下单。
    有了订单再生产,这样不容易积压库存。
    当然,光靠
    这座造纸坊定然是供不应求的,他很快就会着手建第二座,甚至第三座造纸坊。
    沈念尧感叹岭南的纸比都城更贵,而且质地差太多了。
    如果楚家真能把纸张的价格降下来,那岭南的读书人就有福了。
    “只要你们的纸张比市面的便宜,苍梧郡内各衙门都换成你家造的纸。”这样一来,全郡一年也能省下不少银子。
    “多谢大人抬爱。”
    沈念尧强调一句:“如果纸张质量太差,不管这是谁家的生意,本官都不会应允。”
    “您放心,今日出来的纸张质量已经不比市面上卖的差,若再调整原料,或许会更好。”
    沈念尧满意离去,随从见他脸上带笑,不太能理解,明明刚开始二爷气得想杀人。
    等入了城,沈念尧瞧见一群孩子高高兴兴地从身边跑过,身上都背着一个布包。
    他拉住一名当地百姓问:“这么多孩子去哪儿?”
    “先生是外地的?今日学堂报名,孩子们要去参观学堂,说是还要分班。”
    “什么学堂能收这么多学生?”
    “官府办的,咱们这小县城有两所学堂嘞,只要年龄合适的孩子全都收,束脩一年才收一百文,我家三个娃子全都去了。”
    默语惊讶地问:“一年一百文束脩,这怎么可能?这点钱连买纸笔都不够用吧?”
    “听说是陆大人贴补,否则咱们也知道,一百文连一本书都买不到,何况学堂还包一顿午膳。”
    沈念尧朝那人
    作揖道:“还请老丈人告知在下学堂所在的位置,在下想去瞧一瞧。”
    那老丈人很热情,亲自带他去,边走边说;“您一看就是有学问的,可以去应聘当夫子,听说夫子还不够。”
    “苍梧县的读书人也不少,怎会招不够夫子?”
    “不懂啊,可能是陆大人对夫子的要求太高了吧,苍梧县的读书人是不少,但读出名堂的也不多,有点本事的都进县衙了。”
    沈念尧也听说过洛媱求贤若渴,县衙不断有新人进去,小小的县衙人手堪比郡守府。
    走过几条街,沈念尧能深切地感受到,这次来苍梧县与上次来又有了变化。
    地面很干净,隔一段就有大大的竹篓摆着,里面堆满垃圾,但很快就有人推着小车来收走。
    如此一来,即使天气炎热,也闻不到什么臭味。
    “这个法子好,街道干净了,走着都觉得舒服多了。”
    那老丈不太能理解这个,“官府不让我们把垃圾倒在门口,更不能倒进河里,说是会污染水源,喝了脏水容易生病,可咱们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也没见谁出过事。”
    “那可未必,你们平时有个腹痛腹泻的,肯定也没想过是喝的水有问题,就算不生病,你们难道想喝脏水?”
    这年头,不仅垃圾丢河里,倒夜香的也是在河水里洗马桶,想想是挺可怕的。
    老丈人释然地点点头,“你说的也对……到了,就在前面。”
    这是位于东城
    区的学堂,学堂外用围墙圈了起来,只开了一个大门。
    大门外有衙役守着,门口停着几顶轿子,看来官府的人也在。
    沈念尧走到门口,对衙役说:“在下是来应聘夫子的,可否进去一观?”
    衙役打量着他,又看看他身边的几人,客气地说道:“先生可以进,但您身边这位不能进,里面孩子多,大人不让我们随便放人进去。”
    沈念尧对那老丈人道了谢,又吩咐随从在门口等候,自己摇着扇子走进学堂。
    学堂大门的牌匾上写着“东城第一小学”。
    很奇怪的名字,不过也很好理解。
    学堂内有一大块平地,全铺上了水泥,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
    两排长长的学舍至少有十几间,他站在第一间学舍窗外,看到洛媱正在里头,下方坐着三十名孩童。
    在权贵世族人家,孩子三岁便开始启蒙,五岁基本能识千字,开始读四书五经了。
    但在这里,五岁的孩子才刚开始启蒙,如此一来,他们将来想科考入仕绝没那么容易。
    不过以岭南的教学,便是洛媱给他们创造了这样的条件,想要金榜题名也没那么容易。
    洛媱看着下方端正坐着的孩子们,一个个穿着打补丁的衣服,有的甚至是大人的衣服,可却洗得很干净。
    他们全都看着自己,目光里充满了探索与渴望。
    “从今日起,你们便是这所学堂的学生了,一会儿山长会给你们发放校牌,每日都必须挂
    着校牌才能出入学堂,可记清楚了?”
    “是……”稀稀拉拉的声音传来,更多的孩子只是怯怯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