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罪臣之女要翻身 > 第一百三十章 流民
    衙役上前维持秩序,流民们其他行李都可以丢,吃饭的碗必须随身携带,有的是缺口的瓷碗,有的是竹筒,有的是木碗。
    一人一碗的稀饭只够他们垫肚子,但对于饿太久的人来说,这个量刚刚好。
    或许是一来就得到了食物,流民们没有再叫囔着要进城。
    这时候,城里也有些富户送来了旧衣裳和旧的生活用品。
    这些灾民走了大半个月,家里带出来的东西几乎都丢干净了,否则根本走不动路。
    洛媱让木匠们做了一款可以伸缩的帐篷,木质的杆,套上油布,一顶帐篷能住下三四个人,如果有小孩,挤一挤也住的下。
    这样的帐篷目前只做了一百顶,原本是为了给房子还没建好的灾民,现在只能先拿出来应急了。
    城里的百姓听说又来了外地人,一时间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害怕。
    人多的好处是干活找人特容易,而且劳动力还便宜。
    可这些外地人一来,官府的钱粮又要不够用了,这分走的是原本可能属于他们的东西。
    但抱怨归抱怨,只要流民不影响他们的生活,他们也不会见死不救。
    洛媱也在为这些人的工作头疼。
    虽然她缺人,但缺的是有文化或者能干活的人。
    流民中,可不止是这些人,不少生病的,残疾的,年幼的,年老的,有家人一起的还好,若是没有,官府也不能丢开不管。
    收容所在短短半年内就满员了,这是洛媱没有预料到
    的。
    第二天,出现了新状况。
    流民中好些人出现了严重的腹泻,或许是路上乱吃东西,也或许是水土不服。
    延德堂的几位老大夫也快累趴下了,天天架着大铁锅给流民熬药,止泻的药材不缺,但效果也没有立竿见影,他们一步也不敢离开。
    这几个老大夫可是洛媱的宝贝,可把她心疼坏了。
    于是她从乡镇借用了一些赤脚医生过来,只要会诊脉,能医治一些简单的病症就行。
    甚至连县城里的那位兽医都被临时借来用了。
    因为腹泻而死亡的人数节节攀升,洛媱不敢懈怠,就怕是什么传染病,命人将流民聚集的地方每天消毒一遍,喝烧开的水,只吃官府发放的食物。
    如此一来,总算控制住了病情,没让更多人染上,也让城里的百姓和官员暗暗松了口气。
    如果真是疫病,他们就是拼着得罪陆大人也要将这些流民赶走,否则连累的是自己。
    到了第五日午时,眼看官府送来的稀粥越来越稀,洛媱知道这样下去不行,于是从流民中挑选出年轻力壮的青年,由王信冬领着进山。
    这个时节,山里有天然的菌菇,有野菜,也有一些小竹笋,更有一窝窝刚繁殖起来的动物。
    王信冬是镖头出身,身手不错,官府借了他一把弓,刚进山就猎了一只狍子。
    张思安一路都在观察他,陆大人想用王信冬,他是流民头领,等这批流民安置妥当后,可以让他继
    续管着。
    “张捕头,这县衙的弓箭真好用,不仅轻便,射程也远。”王信冬如获至宝,可惜这把弓只是借给他的,也不知道能否买得到。
    张思安抬手瞄准树上一只大鸟,弓弦一拉一放,箭矢飞了出去,射中了两只大鸟。
    众人大喝一声:“好箭法!”
    张思安回头说:“这是按照军用的弓箭造的,箭头用的是精铁,确实比民间的弓箭强许多。”
    王信冬不理解这小小的苍梧县哪来军用的弓箭,不是说军器是朝廷严格控制的吗?
    他哪里知道,张思竹从前就是军械司的,他聪明有天赋,是制器的一把好手,如今张家与朝廷无关了,自然不用为朝廷守着秘密。
    “这边的山林平时很少有百姓进来,让大家都警醒些,一旦遇到猛兽立即示警。”
    这回进山的有一百多号人,如此多人不用惧怕任何猛兽,但大家不可能时时刻刻聚在一起,总有落单的时候。
    他们黎明时分进山,日落时分就立即退出山林,片刻不敢耽搁,否则到了夜里就没这么幸运了。
    等到了山下,张思安统计猎物,发现抓到最多的居然是蛇。
    岭南毒虫蛇蚁多,但凡是乡里人,多多少少练就了一手捕蛇的本事,这也是他们饥荒时最喜欢捕捉的猎物。
    除此以外,狍子,野鹿,野猪和野兔也有一些,也算满载而归了。
    来之前,县令大人交代过,进山后尽可能不猎幼崽,今年各地百姓
    都成群结队地进山打猎,很可能会将猎物吓得往深山里跑。
    如果都猎干净了,接下来半年猎户可能就得挨饿了。
    夜里,几锅肉粥被送出城,引得县城里的百姓馋虫都被勾出来了。
    然后第二天,就有百姓拿着粮食和流民兑换野味。
    一来二去,城里和城外的人也渐渐熟悉起来,甚至有媒婆开始两处跑,给未婚人士说媒。
    流民中也有未出阁的姑娘,这样的姑娘不仅能吃苦,而且便宜,聘礼只要给点粮食就能把人娶回家。
    而女方也愿意嫁,尤其是家里有房有地的,算得上是优质对象了。
    能把闺女一路带在身边的人家都是厚道的,否则路上卖儿卖女的可太多了,就冲这一点,结亲的人家也愿意高看女方一眼。
    事情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洛媱开始安排人手上山伐木,准备将安置村建在城外不远的一处空地上。
    这批流民太杂了,品行也参差不齐,未免在城里闹事,就近安置也方便统一管理。
    随着苍梧县建新房的数量增加,砖和水泥明显供不应求,楚家便建了第二座砖窑厂,就近招了几十名身体康健的流民过去,为官府分担了一点重任。
    然后就有地主乡绅来挑人。
    陆大人鼓励大家开荒,又鼓励农户种甘蔗,现如今,家里有田有地的百姓几乎都不给外人打工了,守着家里的田地就能过好日子。
    因此田多地多的地主们人手紧缺。
    但被先挑走的
    都是青壮年,能干活的,剩下的那些才是难安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