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罪臣之女要翻身 > 第一百二十八章 购粮
    沈郡守的回归让郡守府上上下下都松了口气。
    这个的档口,新来的郡守大人不在,许多事情都无法开展。
    而且外头风大雨大,万一郡守大人出了意外,整个苍梧郡都得跟着倒霉。
    “大人,各县的灾情都报上来了,最严重的乃是富川县,伤亡人数达一千,富川县县令上书要求赈灾!”陈通判还没来得及跟郡守大人攀交情,就先丢给他一个难题。
    沈念尧听到这个伤亡数字忍不住震惊,问道:“为何会有如此大的伤亡?”
    陈通判翻了一遍邸报,找出了原因,“说是有个村子被山上的滑坡掩埋,全村八百一十五口人……无一生还!”
    沈念尧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这是整座山都塌了吗?官府的人就没去救援?”
    “这……下官立马写信去问。”
    沈念尧摆摆手,等他写信过去,一来一回,人早死光了。
    他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召集郡守府官员,分派了任务。
    “本官刚从苍梧县过来,罗列了苍梧县县衙救灾的做法,各位带去给各县县令,让他们往后照着做!”
    他严厉地扫了一眼所有官员,训斥道:“别以为这是天灾,百姓生死由命,官府不作为或者雪上加霜,才会导致小灾变大灾,但凡官民齐心协力,都不至于发生富川县这样的惨案!”
    胡郡丞忍不住为富川县说句公道话:“大人,天要下雨,山体要滑坡,这都是预测不到的
    意外,且那村子偏僻,县衙更不可能马上发现,是以伤亡才多些。”
    “胡郡丞这个‘些’字用的不妥,整个富川县才多少人口,一次小小的飓风就伤亡上千人,他想当个光杆子县令不成?”
    沈念尧见他们不为所动,补充了一句:“从今年开始,每个县城年底的人口也算作绩效,保不住自己的百姓,留不住人的,本官会让他滚蛋!”
    胡郡丞不怕死地提醒他:“沈大人,县令乃朝廷委派的七品官员,郡守府无从干涉!”
    沈念尧与胡曦还是旧识,胡曦中状元的时候他已经在各部历练了,他的事迹虽然淡了,但也不是没人知道。
    他走到胡郡丞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老胡啊,一晃多年未见,你还是如此不通世事。”
    胡曦老脸挂不住,反驳道:“沈大人如此身份,不也被贬到这不毛之地?”
    “哈哈,那是本官心甘情愿来的。”
    沈念尧看着这一群呆头呆脑的官员,心中不喜,这些人连他的小外甥女都不如。
    “罢了,无需多言,将本官交代的事情办妥即可!”
    九个县有八个县要求赈灾,而郡守府的粮食早被梁郡守发给百姓了。
    也有人背后偷偷跟沈郡守嚼舌根,说是陆县令教唆梁大人开仓放粮,为的就是给新来的郡守大人出难题。
    沈念尧要不是知道陆大人的真实身份,大概就要信了这胡言乱语。
    但粮食问题迫在眉睫。
    问朝廷要粮是不现实的,朝廷养了一堆蛀虫,再多的粮食也不够一层层盘剥的。
    就算冲着他的面子,户部批复下来了,等粮食运来,黄花菜都凉了。
    他立即召集本地乡绅以及过路商贾,发出了购粮令,价格比日常高一成,并许诺:能为官府提供一千石粮食以上者,均可得到苍梧郡的通行令,一年内在苍梧郡内畅通无阻,商税全免。
    从前的官员,愚政、懒政者居多,遇到天灾更是随遇而安,根本不管百姓死活。
    但沈念尧有背景有底气,有事他是真给兜着!
    苍梧县县衙也收了一份郡守府下发的购粮令,以同样的条件向县里的乡绅地主们购粮。
    洛媱摸着下巴想了想,把这政令丢进垃圾桶里,自己带着人跑去各个大镇上溜达了一圈,买回来了几千斤粮食。
    谷陇镇此次受灾最轻,光是钟家就已经捐过十车粮食,这回又掏空粮仓卖了十车。
    洛媱命人做了一块牌匾,亲手书写了“慈善之家”敲锣打鼓地送到钟家。
    全县震动!
    原来给县衙卖粮食还能有这好事,一时间,家里只要还有存粮的地主乡绅们纷纷推着粮食往县衙跑。
    洛媱来者不拒,普通百姓土地少,粮食不多,但地主乡绅们手里握着大把的土地,粮食满仓,往年总是囤积粮食等饥荒时再卖高价。
    去年,洛媱上任,一直关注着市场粮价,替百姓解决饥荒问题,这些大户们根本找不
    到机会高价卖粮。
    苍梧县将多余的粮食送往郡守府,并且附上了一份捐赠粮食以及卖粮大户的名单。
    这些人的名字过了郡守大人的眼,说不定将来就有大机缘等着他们。
    沈念尧拿到名单时便知道外甥女打的什么算盘,这是借他的名义嘉奖这些大户。
    但受益人是郡守府,这份人情他欠着也是应该的。
    天气彻底好起来后,一部分百姓回去将破败的屋子修一修,继续住着。
    只有房屋彻底损毁的才会赖在收容所不肯走。
    当然,也有那偷奸耍滑的,觉得在收容所有吃有住,好不快活,找各种理由不离开的。
    洛媱对付这些人的办法也很简单。
    她要求收容所里的成年人每天必须无条件参与劳动,也就是给官府白干活,来换取食宿。
    每天劳动的强度比在外头做工还大,没几天,这些懒汉就跑个干净了。
    趁着离夏收还有些日子,县衙召集百姓建新房。
    洛媱当初在规划安置房时就考虑到了积水问题,那一片地势稍高,且开阔平坦,是这次受灾最轻的区域。
    她划了一片区域给这次要重建新房的人家,有钱的自家出钱出力,没钱的可以跟县衙借钱,只是借的钱需要算上利息。
    这时候的老百姓是不愿意欠债的,虽然只是五两银,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笔巨款。
    加上利息,一年还一两,他们需要还六年,一两银买什么不好,要白白送给官府?
    但不趁着这
    会儿官府出面,给大家提供人手,等事后他们自己建房,可就找不到这么多人帮忙了。